老媽今年五十九,明年便是六十整了,想給她大辦一場生日,可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各地流傳的過生日習俗大不相同,有什麼「過九不過十」的說法,可是也有「男慶九、女慶十」之說。那麼,我到底該今年給老媽過呢,還是明年給老媽過呢?
過生日為什麼要講究「過九不過十」?
其實,這源於「九」與「久」是諧音,「過九」有「壽命久遠」、「長命百歲」的寓意;而「十」與「死」諧音,非常的不吉利。因此,要逢「九」「過壽」,六十歲大壽五十九歲過。
也有人說,提前一年「過壽」,是源於一句口頭語:「八九不離十」,「不離十」與「不離世」諧音。還有人說,「十」是最大數 ,有「物極必反」、「月滿則虧」的擔憂,因此,要提前一年「過壽」。
甚至有人說,此習俗與《三國演義》六十九回裡的「趙顏借壽」的故事有關。
相傳,有一日,管輅閒行郊外,見一少年耕于田。管輅立道旁觀之良久,問其姓名及年齡。少年告以名趙顏,年十九矣。管輅忽嘆曰:"汝貌誠美,惜無壽,眉間有死氣。三日必死。"
趙顏急歸告其父,父子同至管輅前,哭拜於地,請以術救。管輅始不允,繼見其父子情切,乃教趙顏備酒一瓶、鹿脯一塊,來日去往南山中大樹下,見盤石上有二人對弈,一穿白一穿紅者,"汝可乘其弈興濃時,將酒及鹿脯跪進之,待其飲食畢,汝乃哭拜求壽,必獲益算也。"
次日,趙顏如其言而往,果有所遇。趙顏遂陰伺之。待其食已,即泣求。二人大驚曰:"此必管公明饒舌也!" 但既食其酒饌,似不可卻,乃為檢查簿籍,添注一"九"字於"十九"之上,而趙顏壽遂增至九十九矣。無何,一陣香風過處,二人化作白鶴沖天而去。
那麼,為什麼又有「男慶九、女慶十」的說法?
其實,這種習俗源自於我國古代陰陽家的說法。「九」是奇數,屬陽;「十」是偶數,屬陰。男人屬陽 ,女人屬陰。因此,女人過壽在「十」,男人過壽在「九」。代代相因,相沿成習,就形成了男人「過九不過十」,女人「過十不過九」的傳統。
當然,也有相反的說法,叫「男不慶九,女不慶十」,即「男慶實、女慶虛」。給男人慶壽用「十」的整數,每十歲為「一秩」,也叫「一旬」。給女人慶壽則提前一年,如六十歲生日在五十九歲時慶祝,稱為「四秩晉九」。
最後,關於「過九不過十」還有一則小故事,大家可以當做茶餘飯後的奇聞趣事讀之。
相傳,有一天,八仙中的張果老,倒騎毛驢來到花果山,在盤龍橋邊看見一個砍柴的小夥子,名叫王小。他朝王小臉上仔細一端詳,驚訝地說:「小夥子,別砍山柴了,你的陽壽已盡,明天的午時三刻就要魂歸地府,趕快回去準備後事吧!」
王小聽後,一開始以為老頭子在罵他,當得知這老頭子是八洞神仙張果老時,立刻跪在張果老面前苦苦哀求道:「家有七十多歲的母親,耳聾眼花,生活不能自理,我是單根獨苗,尚未成家,如若現在死去,撇下老母,如何是好?」張果老本來就以慈善為懷,經小夥子這麼一說,立刻就軟了心,只好如此這般出了個主意,叫王小回家速辦。
第二天,張果老邀請各路神仙和十殿閻羅去花果山水簾洞,找孫悟空討酒喝。神仙們聽說有這種好事,立刻高興地踏著祥雲,來到花果山的上空。
這時,突然一陣美酒香味襲來,他們撥開雲霧朝下一看,只見玉女峰頂擺著一桌熱氣騰騰的豐盛酒席。神仙們大惑不解,是什麼人在這裡擺酒卻無人赴宴呢?張果老這時故意出來打圓場說:「莫非是孫猴子算到我們要來,特地在此設宴?」
神仙們紛紛按下雲頭,來到酒桌旁,閻王老爺說:「既然是招待我們,那就開始吧!」張果老說:「主不食,客不飲,孫大聖還未來哩。」其他神仙此時早已饞涎欲滴,齊聲說:「先入為主,先入為主。」說著,爭先恐後地吃喝起來。
等到快吃完了,張果老故意站起來,假裝伸了個懶腰,這時躲在附近桃林裡的王小,看見事先同張果老定好的這個暗號,急忙跑過來,根據張果老遞過來的眼色,上去抱住閻王老爺的腿就不放,哭著道:「這桌酒是我向天神和閻王老爺討壽的,你們把它吃了,叫我怎麼辦?」
張果老見此,故意大聲呵斥道:「年紀輕輕的,討什麼壽呢?要麼,請閻王老爺查查毛簿子(生死簿子),看看這個年輕人到底能活多大歲數?」閻王老爺翻開毛簿子一查,王小只有十九歲的壽限,正好在今天的午時三刻壽終。
神仙們知道後,你望我,我望你,個個發憷,這時,張果老對閻王老爺說道:「王小是把你抱住的,你就幫他把壽限改一改吧」,神仙們也是吃人家嘴短,個個都為王小說情道:「幫他一次,下不為例,下不為例嘛。」閻王老爺見此光景,只得在王小壽限「十九」前面加了個「九」字。後來,王小果真活了九十九歲。
打那以後,人們認為「九」字能給人增壽,所以才有過壽「過九不過十」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