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大家都耳熟能詳了,而林則徐的女婿另一晚清名臣,「同治中興」時洋務運動重臣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船政大臣,他曾任江西巡撫、總理船政大臣及南洋大臣、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等,在福州馬尾辦起了中國也是遠東最大的造船廠——馬尾造船廠,創辦了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馬尾船政學堂,被譽為是「中國近代海軍之父」。他便是沈葆楨。
沈葆楨的家族和林則徐的家族淵源頗深,沈葆楨的母親是林則徐的妹妹,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沈葆楨是林則徐的外甥,林則徐是沈葆楨的舅舅,後來沈葆楨成了林則徐的女婿。
時值太平天國運動,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起義不斷,「平亂」是統治者最關心的事,官員的貪汙腐敗問題已不再重要,只要他能為朝廷效力,能作戰立功。
1861年,在曾國藩的保薦下,沈葆楨出任江西巡撫。同時,李鴻章和左宗棠也因曾國藩的推薦分別升遷江蘇巡撫和浙江巡撫。此時,湘軍已攻克安慶,天京已危在旦夕,太平軍的敗局已定。江西的太平軍已被驅趕出境,此時江西已經成了後方,主要任務是保持穩定和防禦太平軍殘部竄入。1864年,天京失陷,幼王洪天貴福和王洪仁流竄進入江西,在石城兵敗被俘,沈葆楨將二人就地處以死刑。沈葆楨因俘獲幼王和王有功,被授世襲一等輕車都尉並賞頭品頂戴。
清除了太平天國的勢力後,恢復和發展戰時被破壞的農業生產成了江南各省的頭等大事。沈葆楨為官清廉,遠見卓識,他]強調對於當時搶佔農民土地的鄉紳嚴懲不貸,保護農民的原有財產,鼓勵發展生產。為了警示全省的豪強惡吏,他在一起官逼死民的案件中判處了惡吏絞刑,威懾了四方豪紳。除此之外,他還取消了許多地方上徵收的苛捐雜稅,讓百姓修養生息,並妥善處理了法國教堂被毀事件,協調了各方利益。
1865年,沈葆楨在丁母憂的過程中服期未滿,出任「馬尾船政大臣」,在船政大臣任上,沈葆楨發現了中國要實現近代化所面臨的一系列制度上的弊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在教育制度上,中國千年來都是以文為主,學的都是子曰詩云,對近代物理、數學等科學絲毫不了解。要實現國防近代化就必須擁有近代化的人才,要擁有近代人才就必須改革教育制度,增加物理、數學等近代科學的基礎學科。這一改革要求觸犯了整個文人和官員階層的利益,重新確立了官員應有的基礎品質,為文人通過科舉攫取官位增加了難度。因此朝廷堅決地否決了沈葆楨的建議。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於日寇侵略臺灣,派兵佔臺南琅礄、牡丹等地,清廷委任沈葆楨為欽差大臣,督辦臺灣軍務,併兼理各國通商事務。沈葆楨到了臺灣,積極加強戰備,堅守城池,不久就迫使日寇知難而退,「遵約撤兵」。沈葆楨守住臺灣後,立即著手進一步的開發,實施了開禁、開府、開路、開礦四大措施。
沈葆楨在臨死前口述遺疏,念念不忘置辦鐵甲船以抗擊倭人侵犯之事。他說,「臣所每飯不忘者,在購辦鐵甲船一事……倭人萬不可輕視,倘船械未備……兵勢一交,必成不可收拾之勢。」。可謂明智之言!後來的歷史證明:沈葆楨的遺言竟成了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