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一下 查看「獅子」打瞌睡視頻。
■「獅子」表演打瞌睡,十分生動傳神。(視頻截圖)
日前,一段「舞獅候場時即興表演打瞌睡」的視頻迅速走紅網絡,還被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微博平臺陸續轉發,引發網友的點讚,紛紛大呼「獅子好可愛」。據悉,視頻中出現的「獅子」來自南海西樵。
南海作為「黃飛鴻故裡南獅發源地」,南獅武術文化歷史悠久,近年來亦大力挖掘弘揚南獅、嶺南功夫等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融入到城市品牌的建設中,積極打造「功夫之城」。不久前,「南海好功夫」城市形象品牌發布和嶺南功夫文化體驗館開館,加之視頻的爆紅展現了傳統南獅威猛形象的另一面,讓南海功夫走進全國人民的視野。
超1200萬人次觀看
「瞌睡獅」
「獅子」趴在地上,身體慢慢向一側傾斜,眼皮、耳朵漸漸耷拉著,點了一下頭又驚醒,並睜大雙眼和嘴巴四處張望,但抵擋不住睡意,忍不住又打起瞌睡……這一段惟妙惟肖的表演被視頻記錄下來,並被各大網絡平臺轉發。「這才是舞獅該有的靈魂。」「這獅子肯定是90後。」「像極了熬夜後的你。」網友看後紛紛點讚。
「能得到這麼多人的肯定,有點意外。」佛山市國鼎文化武術龍獅團成員黃志浩說,截至12月1日下午4時,該視頻播放量達1209.9萬,點讚數超55.7萬,並陸續被人民日報等大V平臺轉發點讚。
原來,11月29日上午,獅隊在候場時,為了不讓身邊的觀眾無聊,注重南獅禮儀形象,黃志浩便吩咐「獅子」做些動作逗趣觀眾。當時分別擔任獅頭和獅尾的鄭嘉俊和何文永便互相配合做起了南獅打瞌睡的動作。「當時沒想這麼多,想著昨晚自己睡不夠就配合南獅的套路做起了打瞌睡的動作。」鄭嘉俊打趣道,披上獅子就要做到「人獅合一」,將傳統動作做到活靈活現,將南獅的「靈魂」表現出來。
南獅文化作為嶺南文化的優秀代表,文化內涵豐富。其中,獅更是一種雄健、威武、勇敢和力量的象徵,獅的舞動造型有起勢、常態、奮起、疑進、抓癢、迎賓、施禮、驚躍、審視、酣睡等,舞獅者通過不同的馬步,配合獅頭動作把各種造型形象地表現出來。「舞動中主要表現獅子喜、怒、哀、樂、動、靜、驚、疑等八種神態。」黃志浩說,此次被廣泛傳播的獅子打瞌睡是南獅舞動形態中的技巧動作之一,獅頭獅尾通過紮實的功底與默契配合,展現獅子的「靈性」。「獅子可愛的演繹可能符合當代年輕人的狀態,引發了這麼大的共鳴。」黃志浩說,希望越來越多人知道這項傳統文化,將南獅文化推廣至每一個角落。
事實上,南海具有深厚的武術文化積澱,武林名人輩出,民間習武成風、長盛不衰。據官方統計,目前南海區共有233間武館、2700多支武術醒獅隊,涵蓋詠春拳、洪拳、蔡李佛拳、太極拳、龍形拳、白眉拳等54個代表性拳種,65所中小學設有武術醒獅隊,超6萬人參與武術傳播和傳承。
將高樁技藝練成獅隊絕活
佛山市國鼎文化武術龍獅團在西樵紮根已有5年,由一群獅藝「發燒友」組建而成。「獅隊在2015年成立,可以說是『新獅』。」團長黃志佳介紹,獅隊裡皆是年輕人,個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但一說起舞獅,又嚴肅而認真。
從五六歲開始跟著外祖父黃澤超接觸學習武術與獅藝後,黃志佳便在獅藝傳承的道路上披荊斬棘,不斷前行。在2015年之前,獅隊原名是健英堂,由黃志佳在2003年組建而成,有約10名獅藝愛好者,平常多在各類喜慶活動中演出,但訓練較零散。時間久了,獅隊的發展令人擔憂,黃志佳、黃志浩兄弟便萌生了重組獅隊的想法。
在一次機緣巧合下,黃志佳認識了自己的「伯樂」——佛山市國鼎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獅隊重組獲得資助。此後,佛山市國鼎文化武術龍獅團有了自己的訓練場地,並逐漸在各大賽事中亮相,成為近年賽事的「常青樹」。
11月30日晚,記者在獅隊訓練基地看到,一隻獅子在鏗鏘的鑼鼓聲中,加緊訓練南獅的傳統套路「過河採蟹青」,為在12月6日舉行的「中體杯」2020佛山獅王爭霸賽做籌備。而另一邊,隊員正在開展日常的高樁訓練。
原來,在傳習傳統獅藝之餘,黃志佳也注重醒獅技藝的與時俱進。「平地舞獅表演生動活潑,體現了獅子的威嚴、雄猛。但高樁舞獅是現時表演或比賽的重頭戲,具有極高的觀賞性。」高樁獅的流行,讓獅隊在獅藝的傳承發展道路上有了新的方向,黃志佳根據自身的武術功底及高樁技藝,開始傳習至獅隊。「本來只想傳授傳統的陸地獅技藝,但在摸索高樁技藝時,越玩越上癮,完全停不下來。」黃志佳和黃志浩認為,獅隊要發展,必須與時俱進,所以兄弟倆便將高樁技藝傳習至獅隊,並成為獅隊的絕活。
獅隊「小鮮肉」堅持研習獅藝
都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於獅隊來說,沒有對獅藝的熱愛,很難堅持傳承。
「趁著年輕,每天挑戰自己,將對獅藝的熱愛堅持下去。」這次走紅網絡的「獅頭」鄭嘉俊2018年5月21日加入獅隊,他每天嚴格要求自己,從忙碌的工作中抽取空閒時間,不斷加強自己的體能、技巧訓練。後來,他開始接受更專業化的訓練,逐步挑戰高難度的技術動作。「對獅藝傳承學習,無悔青春。」這是今年21歲的鄭嘉俊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
「獅尾」何文永亦在獅隊的影響下,堅持走在傳承獅藝的路上。他還將這份熱愛延伸至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在西樵鎮陽光寶貝幼兒園擔任體育老師傳習幼兒獅藝技巧。「希望將這項傳統文化推廣開來。」何文永說。
目前獅隊約有30多人,成員比較年輕,有著一班清一色「小鮮肉」,但這些面龐青澀的年輕隊員們,卻有著一股不一般的拼勁和韌勁,都是獅藝研習的「發燒友」。「每周六、日都會練習2~3個小時,從不間斷,但不少隊員為了練好套路,常常還會加練。」黃志佳說,曾經有隊員為了訓練好體能,從家裡跑步至基地,還經常登西樵山訓練深蹲跳等。
「期望將獅藝傳承下去,希望獅隊能進一步擴大影響力。」黃志佳說。文/珠江時報記者陳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