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桶進小區:刷卡扔垃圾,垃圾分類還能換禮品

2020-12-23 騰訊網

這幾天,南岸區明佳園社區正在對轄區內的垃圾桶進行改造施工。新安裝的垃圾桶引起居民們的好奇,原來,新垃圾桶很智能,不但有刷卡裝置、智能蓋子、稱重系統和封閉措施,甚至還可以用垃圾分類獲得的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智能垃圾桶到底有多智能?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現場一探究竟。

小區多了「黑科技」

這排藍色的柜子,是做什麼的?

「這是啥子東西喲?是不是快遞櫃?」9月2日早上,計程車司機黃宇剛剛下班,回到南岸區明佳園社區,就被樓角新添置的一排藍色的柜子吸引住了。

看見黃宇盯著柜子瞅,剛剛買完菜的陳永梅大娘也跟著走了過來。「這個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吧,我前幾天聽安裝工人在說,可是不知道怎麼用嘛?」

兩個人這裡推推、那裡碰碰,看著柜子閃著燈,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這是智能垃圾桶,接下來咱們社區會給每戶居民發放一張積分卡,垃圾按分類丟棄,就能累計積分兌換生活用品了。」重慶市環衛集團巡檢員李義華介紹稱,智能垃圾桶目前正在重慶市推行,其中南岸區將會在10月底覆蓋6.5萬戶,其中包括6個街鎮52個社區和57個小區。

智能垃圾桶分為紡織物、金屬、塑料瓶子、一般塑料、廢紙、有害垃圾和廚餘垃圾。

「垃圾桶『裝』進『格子間』,環境乾淨了。一刷卡,『窗戶』自動打開,再也不用自己『動手』,扔垃圾更方便。」 陳永梅體驗了智能垃圾後覺得,智能垃圾桶不但讓扔垃圾方便了,自己也能得到一些好處。「真的是要給高科技點個讚,垃圾分類還能積分換商品,太厲害了。」

據明佳園社區的工作人員介紹稱,之前常有居民反映,用手打開垃圾桶蓋既不方便也不衛生,而且一到夏天,垃圾桶周邊氣味難聞,令人難以靠近。「現在正在安裝改造的智能垃圾桶是『黑科技』,刷卡、掃碼就可以開啟相應的投放口,垃圾投放完畢後,將自動稱重、積分。而且還會有專人來負責,每天對垃圾進行消毒工作。」

9月2日上午,在重慶市環衛集團工作人員的協助下,社區居民對智能垃圾桶進行了試用。不少居民表示空氣中異味少了,扔垃圾方便了,環境也乾淨了。據介紹,最快的話,在9月中旬左右,智能垃圾桶就會全部投入使用。

記者親自來體驗

刷卡後垃圾桶自動開啟,更方便衛生

垃圾分類難以有效實施,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居民垃圾分類習慣尚未養成。那麼,智能垃圾桶真的能讓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嗎?

為此,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準備了幾個礦泉水瓶和3斤的廢舊紙殼,決定親身體驗一下。

按照往常,記者可不願意拖著這些東西,趕往一公裡外的廢品收購站,畢竟路太遠、天太熱,換來的零錢可能連一瓶水都買不了。所以,小區的垃圾投放點,是最終的目的地。

而現在小區有了智能垃圾桶,直線距離只有70米,這確實可以讓很多人有動力將可回收的垃圾進行分類。

其次,智能垃圾桶會有專人消毒,密封性也比較好。你不用屏住呼吸、捏著垃圾桶的把手,更加衛生乾淨。

再有刷卡後垃圾桶的蓋子自動打開,將同類別的垃圾丟入後蓋子自動關閉,做到了方便快捷。

最後,丟垃圾所獲取的積分,就可以在相鄰的自動售賣機上進行使用。這起到了鼓勵垃圾分類的作用,自然垃圾分類很容易讓人養成習慣。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作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明確的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之一,重慶市正在制定《重慶市深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今年7月8日至18日,《重慶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面向社會徵求意見,這意味著重慶市正在推進以立法形式明確生活垃圾分類的義務和責任。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曲鴻瑞 宋劍

相關焦點

  • 保護大秦嶺 垃圾換禮品 驢友遊客各個峪口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7月14日領著孩子進山遊玩的家長特別多,王先生家住西安市西光小區,他帶著上初中的女兒來山裡玩,看到峪口進行垃圾分類宣傳,還能用垃圾換禮品特別驚奇,「我們小區在城市裡還沒開始垃圾分類,沒想到山裡已經開始垃圾分類。」王先生當下就向工作人員諮詢起怎麼垃圾分類。
  • 垃圾分類還能兌禮品!鶴壁這些小區新增「智慧環保屋」,有你家嗎?
    扔垃圾還能兌禮品,真有這好事兒!「「操作方便,以後家裡垃圾都可以拿來賺積分換禮品,完成了分類不說,積分還能兌換禮品,挺不錯。」5月14日,淇濱區東方世紀城的張先生笑著對記者說。只見他站在小區裡的「智能環保屋」前,用卡片二維碼對準掃描區域,「嘀」的一聲,垃圾箱蓋打開。
  • 垃圾分類換禮品現金 環保宣傳深入人心
    垃圾分類換禮品現金環保宣傳深入人心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6月3日訊(通訊員 陳豔華)「一直聽說垃圾分類,但不知道怎麼分,分了以後往哪丟。今天終於知道了,以後我們小區就有這樣的分類垃圾桶了,分了類能給我積分,積分還可以換錢或者物,真好!」家住黃金海岸的李叔叔跟記者說完就拿著家裡收集的一大捆快遞紙盒興高採烈的到垃圾回收點去兌換東西去了。
  • 垃圾分類經驗吧|智能垃圾桶24小時開放,還能聽懂上海話
    第九期「經驗吧」,我們的記者來到了上海閔行區的古美四村,小區引進了24小時智能垃圾桶,解決了上班族定時定點扔垃圾的苦惱。如果你的小區也有垃圾分類的新經驗、好點子,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請輸入樓門號」,當有人靠近時,垃圾桶發出提示。
  • 垃圾「刷卡」乘車 科技全程「護航」廣州黃埔智慧治理開創垃圾分類...
    2019年底,黃埔區所有小區實現樓層撤桶,實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模式,掀開了垃圾分類新的一頁。「從此,我們可以分析出各個小區分類參與情況,這為進一步探索科學化管理提供了現實可能:既然可以定時間、定地點,那麼桶也可以定下來。」常勇談到。轉運桶智能識別系統應運而生。
  • 濰坊這16個小區居民有福了 生活垃圾可以用來換環保小禮品
    王女士告訴記者,「不同的類別,不同的重量,所換的積分也不一樣。在平時,這些穿不到的廢舊衣服只能扔掉,一件衣服塞進垃圾箱裡之後也很佔地方,如果扔掉的衣服多了,其它生活垃圾就放不到垃圾桶裡了,只能堆在路邊。現在,廢舊衣服都捨不得扔掉,放到這個柜子裡還能換積分,並為垃圾桶騰出了容量,一舉兩得。」居民將生活垃圾提前分類,投放到對應窗口。
  • 瀘州上新「智能垃圾桶」:自動稱重換積分,還能7毛一斤回收舊紙箱
    瀘州上新「智能垃圾桶」:自動稱重換積分,還能7毛一斤回收舊紙箱 2020-09-07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錯過時間 家裡垃圾只有第二天扔|直擊上海垃圾分類
    封面新聞實習記者 邱文綺在垃圾強制分類時代下,上海居民是如何扔垃圾的?7月4日,封面新聞記者走進了上海的一所小區,對話居民,感受垃圾分類給他們生活帶來的變化。小區居民:錯過時間 家裡垃圾只有第二天扔7月4日上午8時,盧灣區瑞金街道建德小區。
  • 垃圾分類還能「雞毛換糖」?看看他們怎麼做
    「兩個垃圾桶,根本不夠用的!」來自雲裳公寓內的一位居民說,「我們這邊一棟樓兩個桶,別說垃圾分類了,自己扔都不夠扔的。」,而且還能在周邊超市兌換商品。既保護了環境,還能兌換禮品,可謂是一舉兩得!△「輕鬆環品」智能垃圾箱與兌換機 記者張凱攝其實,像聯運環境這樣的企業在杭州還有很多。
  • 可回收物分七類,有害垃圾分八類,上海這兩個小區探索垃圾分類新...
    不知不覺間,《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實施一年。在分類源頭,絕大部分居民都已經能將幹、溼、可回收物、有害四類垃圾較為準確地分類投放。那麼,接下去在分類源頭這一塊,我們還能做些什麼?「我們覺得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這兩個類別還大有可為,尤其是前者,所以在小區探索精細分類。此外,引導居民進一步認清垃圾分類的目的,在交投可回收物時只有積分榮譽,沒有物質或現金獎勵。」
  • 我市32個小區試點生活垃圾分類
    掃碼識別、刷卡積分 垃圾投放「智能化」1月15日上午,在位於市工人文化宮南門的檀宮小區門前,一個智能分類垃圾桶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這個智能分類垃圾桶由織物回收、紙張回收、金屬回收、塑料回收、有害物品回收五部分組成,每部分均設有投放口和收納桶。
  • 垃圾直接換生活用品:阜陽垃圾智能分類箱上線,有望全市推廣
    垃圾直接換生活用品:阜陽垃圾智能分類箱上線,有望全市推廣 2018-05-12 0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校將有「四色」垃圾桶 垃圾分類進課堂
    在垃圾分類知識宣講課開講之前,每位學生都領到了一張樹葉形狀的紙張。課後,他們寫下了自己的課堂感想和對垃圾分類的心願。垃圾分類知識宣講進課堂「我們扔棄的塑料瓶,大家知道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自行降解嗎?」面對小學生們,合肥市城管局垃圾分類志願者講師趙勝寶拋出的問題,引來大家紛紛討論和猜測。「最少需要100年的時間。」
  • 廚房產生的垃圾就是廚餘垃圾? 翻看垃圾桶 分類情況不樂觀
    從3月20日開始,記者跟隨城管部門檢查人員挨個翻看小區的垃圾桶,發現部分小區有超過半數的垃圾桶存在垃圾投錯現象。不過,一些小區的好做法正在發揮示範效應,帶動越來越多的人養成好習慣。、大步小區,看到了醒目的垃圾分類宣傳欄,還有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小黃狗」。
  • 扔玻璃瓶要區分顏色,垃圾桶是「巨無霸」……感受德國的垃圾分類
    扔垃圾並不難走在德國的大街小巷,想扔垃圾並不費事。在公交車站站臺、紅綠燈路口、街心小花園……各種顏色和造型的垃圾桶隨處可見,而且通常是混合投放的單桶。在火車站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也放有分設不同投擲口的分類垃圾桶。
  • 扔玻璃瓶要區分顏色、垃圾桶多是「巨無霸」……垃圾分類,他們是...
    公共場所扔垃圾不難走在德國的大街小巷,想扔垃圾並不費事。在公交車站站臺、紅綠燈路口、街心小花園……各種顏色和造型的垃圾桶隨處可見,而且通常是混合投放的單桶。在火車站等人群停留的地方,也設置有分類垃圾桶,從二分法到四分法的都有。
  • 黃埔垃圾分類「黑科技」:垃圾桶有了電子「身份證」,居民AI掃臉扔...
    垃圾「刷卡」乘車,實現源頭追溯今年3月,黃埔區啟動垃圾分類「智慧管理」平臺建設。該平臺運用二維碼、物聯網信息採集、視頻監控和分析等技術,實現了過去只存在於設想中的垃圾分類稱重、轉運桶智能識別、分類網格化管理等垃圾分類場景。
  • 北京推廣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 替代人工回收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更加注重垃圾分類的效果,部分居民小區的分類垃圾箱將陸續升級。今年內,3000臺新型密閉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將進駐1000個社區,逐步替代人工回收。  在北京市西城區玉廊東園小區,就有這樣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
  • 3000個智能垃圾箱將進小區
    沒有時間給垃圾分類、對垃圾種類分辨不清、缺乏給垃圾分類的動力……種種原因導致分類垃圾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更像是一種「擺設」。為改善這一現象,今年年初,北京市開始推廣智能垃圾回收機。這種新型回收機能自動掃描二維碼並按照垃圾的種類開啟相應垃圾桶。市民將垃圾放入後,還可精確稱重,並將相關數據上傳至雲平臺,可供分析。
  • 能自己打包垃圾的垃圾桶,不用手換袋,拓牛T1S智能垃圾桶
    也就是最近兩年,市面上出現了很多的智能垃圾桶,似乎只要裝上一個傳感器能夠自動開蓋就是智能垃圾桶了,這無疑讓智能二字顯得很廉價。其實我告訴你這根本不是智能,也就是感應垃圾桶而已,真正的智能垃圾桶是能夠自動打包換袋,打包垃圾不用雙手去觸摸袋子內的垃圾。那麼這種垃圾桶到底好不好用呢?不如我們一同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