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南岸區明佳園社區正在對轄區內的垃圾桶進行改造施工。新安裝的垃圾桶引起居民們的好奇,原來,新垃圾桶很智能,不但有刷卡裝置、智能蓋子、稱重系統和封閉措施,甚至還可以用垃圾分類獲得的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智能垃圾桶到底有多智能?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現場一探究竟。
小區多了「黑科技」
這排藍色的柜子,是做什麼的?
「這是啥子東西喲?是不是快遞櫃?」9月2日早上,計程車司機黃宇剛剛下班,回到南岸區明佳園社區,就被樓角新添置的一排藍色的柜子吸引住了。
看見黃宇盯著柜子瞅,剛剛買完菜的陳永梅大娘也跟著走了過來。「這個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吧,我前幾天聽安裝工人在說,可是不知道怎麼用嘛?」
兩個人這裡推推、那裡碰碰,看著柜子閃著燈,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這是智能垃圾桶,接下來咱們社區會給每戶居民發放一張積分卡,垃圾按分類丟棄,就能累計積分兌換生活用品了。」重慶市環衛集團巡檢員李義華介紹稱,智能垃圾桶目前正在重慶市推行,其中南岸區將會在10月底覆蓋6.5萬戶,其中包括6個街鎮52個社區和57個小區。
智能垃圾桶分為紡織物、金屬、塑料瓶子、一般塑料、廢紙、有害垃圾和廚餘垃圾。
「垃圾桶『裝』進『格子間』,環境乾淨了。一刷卡,『窗戶』自動打開,再也不用自己『動手』,扔垃圾更方便。」 陳永梅體驗了智能垃圾後覺得,智能垃圾桶不但讓扔垃圾方便了,自己也能得到一些好處。「真的是要給高科技點個讚,垃圾分類還能積分換商品,太厲害了。」
據明佳園社區的工作人員介紹稱,之前常有居民反映,用手打開垃圾桶蓋既不方便也不衛生,而且一到夏天,垃圾桶周邊氣味難聞,令人難以靠近。「現在正在安裝改造的智能垃圾桶是『黑科技』,刷卡、掃碼就可以開啟相應的投放口,垃圾投放完畢後,將自動稱重、積分。而且還會有專人來負責,每天對垃圾進行消毒工作。」
9月2日上午,在重慶市環衛集團工作人員的協助下,社區居民對智能垃圾桶進行了試用。不少居民表示空氣中異味少了,扔垃圾方便了,環境也乾淨了。據介紹,最快的話,在9月中旬左右,智能垃圾桶就會全部投入使用。
記者親自來體驗
刷卡後垃圾桶自動開啟,更方便衛生
垃圾分類難以有效實施,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居民垃圾分類習慣尚未養成。那麼,智能垃圾桶真的能讓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嗎?
為此,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準備了幾個礦泉水瓶和3斤的廢舊紙殼,決定親身體驗一下。
按照往常,記者可不願意拖著這些東西,趕往一公裡外的廢品收購站,畢竟路太遠、天太熱,換來的零錢可能連一瓶水都買不了。所以,小區的垃圾投放點,是最終的目的地。
而現在小區有了智能垃圾桶,直線距離只有70米,這確實可以讓很多人有動力將可回收的垃圾進行分類。
其次,智能垃圾桶會有專人消毒,密封性也比較好。你不用屏住呼吸、捏著垃圾桶的把手,更加衛生乾淨。
再有刷卡後垃圾桶的蓋子自動打開,將同類別的垃圾丟入後蓋子自動關閉,做到了方便快捷。
最後,丟垃圾所獲取的積分,就可以在相鄰的自動售賣機上進行使用。這起到了鼓勵垃圾分類的作用,自然垃圾分類很容易讓人養成習慣。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作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明確的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之一,重慶市正在制定《重慶市深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今年7月8日至18日,《重慶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面向社會徵求意見,這意味著重慶市正在推進以立法形式明確生活垃圾分類的義務和責任。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曲鴻瑞 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