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琳在深圳
■ 記者 楊媚/文 齊潔爽/圖
你印象中的王若琳,還是那個用醇厚得超越年齡的聲音唱著流行爵士情歌的「中國小野麗莎」嗎?事實上,很多人都誤讀了她。上周末,王若琳現身深圳,為其12月27日在深圳音樂廳舉行的「Joanna的幻象館」演唱會造勢。王若琳一直以來都在做自己喜歡的音樂,她的頭髮也跟著音樂風格一起變。出現在記者眼前的她,就頂著一頭新染不久的橙色頭髮。無論何時,王若琳都是樂壇一個獨特的存在。
「銀河危機」:回到12歲的幻想世界
2008年,王若琳第一張專輯《Start From Here》就如重磅炸彈一般震撼了華語樂壇。她以溫暖慵懶的聲線,極高的爵士樂領悟力徵服了無數樂迷,被譽為「臺灣的諾拉·瓊斯」、「中國的小野麗莎」。然而近兩年來兩張風格迥異、實驗性十足的全創作專輯《博尼的大冒險》和《銀河的危機:最奇異的午夜轉播》卻完全顛覆了人們的印象,她自己升格獨立製作人,做「自己喜歡的音樂」。
記者:令人驚訝的是你並沒有像大家希望的那樣沿著「流行爵士」的成功路上走下去,五年出了六張專輯,沒有一張是風格相同的,而且實驗性非常強,這是為什麼呢?
王若琳:我在有機會實現自己理想的時候,一定不會浪費精力來適合當下的成功標準。因為我覺得不能虧待自己,我相信自己的標準。
記者:新專輯《銀河的危機》有大量電玩遊戲音樂元素,比如《超級馬裡奧》、《魂鬥羅》、《沙羅曼蛇》等。做這樣的音樂,是有什麼情結在裡面嗎?
王若琳:我做這種專輯的標準是:12歲的我喜不喜歡。12歲還沒進入青少年、沒有身份意識,那個年紀的情緒反應是最真實的。那時我聽到那些電玩音樂就很興奮很快樂,作曲家對我影響太大了。我做專輯時反覆在聽,這究竟符不符合我12歲時的情緒。
記者:你的父親王治平是著名音樂人,他對你在音樂上的各種嘗試持什麼樣的態度?
王若琳:家長一定要知道,女兒的人生不是自己的延續。他希望的演藝事業並不是我想做的,我們的選擇和價值觀都不同,最後他尊重了我的選擇。有一年他在聖誕卡片上說,我是他的驕傲,我還是很感動的。
演唱會:《You and Me》唱100次都很快樂
出道五年,王若琳的內地演唱會只選擇了廣州和深圳兩個城市,將分為爵士、經典、原創、電影主題曲翻唱四個部分,新專輯中已流傳甚廣的《Coins》、《You and Me》兩首歌,將會是她第一次在現場表演——是的,你不會聽到《Start From Here》裡的歌曲,這張專輯幾乎已經成為王若琳的「禁區」。
記者:這次個唱取名「幻象館」是什麼含義?
王若琳:這符合我做各種音樂的精神。我很少做演唱會,這次選曲很「奇幻」,希望你們看到我內心世界的異想空間。
記者:如果只能向歌迷推薦三首歌,你會怎麼選擇?
王若琳:《今宵多珍重》、《當年情》和《You and Me》。第一首的改編是早期美式卡通或西部牛仔片的感覺。第二首沒有太大改變,編曲非常接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感覺,就像「追殺」別人。第三首加了電吉他,唱的時候我非常快樂,讓我重複唱100次都可以。
記者:很多人都是從《Start From Here》認識你的……
王若琳:那張專輯我覺得不是爵士,非常商業。我不喜歡唱片公司的操作。
下一步:玩翻唱玩管弦樂
在演唱會中,王若琳將翻唱許多首中英文電影主題曲,包括《Alice in Wonderland》、《被遺忘的時光》等等。事實上,這也是她下一張專輯的主打方向,年底即將完成製作。
記者:你在美國長大,翻唱的這些華語電影你都看過嗎?翻唱的選擇標準是什麼?
王若琳:基本沒有看過。我的同事給我介紹了一堆主題曲,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來選擇。標準就是編曲者給我的改編空間夠不夠大,能不能做出夢幻的感覺。這張新專輯沒有電子音樂,而是管弦樂,錄音、混音都用當年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方法,很溫暖,不會過度乾淨。我最喜歡的導演是蒂姆·伯頓,丹尼·葉夫曼的電影配樂對我影響很大,他像一個科學怪人,怪異而迷離,黑暗而詼諧。
記者:爵士、電子樂、管弦樂,你都嘗試了,下一步的音樂夢想是什麼?
王若琳:其實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玩樂團,這是高中時代就有的夢想。所以前幾年我和幾個「怪叔叔」組團,在紐約CMJ音樂節上玩得很high,我們嘗試的是朋克加藍草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