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引進」第40年,你們偷偷傳的硬碟神劇藏不住了

2020-12-12 毒舌電影

前陣子外媒新聞直接讓Sir坐了回過山車。

九月時。

《越獄》裡扮演「林肯」的多米尼克·珀塞爾承認:會拍第六季!

爺!青!回!

然而,再過多一個月。

《越獄》另一主角,米帥直接宣布不再接拍《越獄》。

爺……青……結……

讓Sir感慨的不止《越獄》。

還有《老友記》《迷失》《生活大爆炸》《破產姐妹》《緋聞女孩》《吸血鬼日記》《行屍走肉》《絕命毒師》……

那些曾經存在我們硬碟、光碟、DVD機裡的啟蒙美劇,一度是80、90後最新潮的談資。

嗯,曾經。

美劇非正式「引進」中國,至今已40年。

那趟過山車你們肯定也坐過。

中美關係的改變,國劇崛起,全球化的滲透,當下中國人幾乎不再需要通過美劇打通視野和認知。

但Sir相信,我們或多或少都曾被那一批異域面孔改變。

保守的神秘東方,第一次與直白衝動的西方打了個照面。

牛啊,電視劇還能這麼拍?

今天你大概不會再這樣感嘆了。

我們的某一部分「自己」,早已留在了那趟列車的起始站。

今天Sir帶你們故地重遊。

找回那種通往未知的興奮。

懵懂

1980年,一部叫《大西洋底來的人》在電視上開播。

它是大陸觀眾在電視上看的第一部美劇(不會吧你不會真看過吧)。

每周四的晚上,所有躁動青年守在電視機前,等它開播。

海底人、水下怪物、外星人等等普通的科幻冒險元素,在國人眼裡可謂大開眼界。

劇講什麼,早就忘了。

這款蛤蟆鏡卻是一代人的回憶殺。

蛤蟆鏡,經我們的主角麥克佩戴後,一度被稱為「麥克鏡」。

中國初代嬉皮標配元素。

再穿條喇叭褲,配上收音機,儼然成了整條街最靚的仔/女。

美劇最早的影響,正是從改變時尚開始。

同年,另一部美劇《加裡森敢死隊》,也在瘋狂帶貨:

飛刀。

監獄囚犯打德國鬼子的美劇。

布蘭登·布恩扮演的酋長,最擅長的武器就是飛刀,出其不意地獵殺敵人。

△ 這剪輯,這齣手後搖,實在過於浮誇

可惜這個樂趣太過招搖。

當時媒體報導,有少年模仿電視劇裡練習飛刀,有盜賊模仿連環盜竊,學生模仿吸菸喝酒耍帥……

這讓《加裡森敢死隊》直接變為替罪羔羊。

它也得了個「第一」。

第一部在中國禁播的美劇(直到1992年才完整復播)。

一個插曲,便反映出當時我們對大洋彼岸的強烈嚮往。

美劇引進沒停。

整個80年代,各大電視臺陸續播出了《240拯救隊》《特警隊》《格洛麗亞》《帕爾斯警長》等電視劇。

△ 《240拯救隊》劇照

沒聽過?

對,可能美國人自己都沒聽過。

全。是。爛。劇。

在審美剛起步的年代,引進的美劇質量參差不齊,有像《神探亨特》這種可以作為一代人回憶的作品,更多的卻是粗製濫造的平庸之作。

加上,那時候電視還不普及。

如果你家裡只有一臺電視,你覺得掌握「生殺大權」的父母願意看部臉都未必能認全的美劇,還是願意去看周潤發的《上海灘》呢?

80年代,會看美劇的是少數人。

90年代,觀眾的審美逐漸跟上美國潮流。

有兩部你一定聽過。

《成長的煩惱》。

中美都被奉為經典的作品,在1990年的上海開播配音版(之後在各大省市臺、中央教育臺反覆重播)。

△ 小李子當年也有客串過這部劇

國內觀眾第一次領略到美國孩子的日常生活,還有所謂的美式教育。

比如有一集。

主人公邁克晚了回家,爸爸看出了邁克有心事,問他怎麼回事,邁克回應道:

「爸爸

我可以像朋友一樣和你平等地聊聊?」

爸爸?

朋友?

平等地聊聊?

好傢夥。

這對習慣講「尊卑」的中國家庭,簡直看到新大陸啊。

父母認不認同不好說,但年輕人直接被俘獲。

誰不會幻想有一對跟自己稱兄道弟/親如姐妹的父母呢?

《成長的煩惱》就像是美劇在中國引爆的導火線。

它不再只是年輕人模仿的潮流索引。

更像是一包刺激觀念的跳跳糖。

一個詞伴隨美劇,在我們心裡萌芽:

「個性」。

隨著另一部作品大火,這個詞終於變得茁壯。

《老友記》。

十季《老友記》,豆瓣評分維持9.7。

哪怕到今天,依然是無數人放不下的回憶。

大小城市,你總能找到一家老友記主題咖啡廳。

跟《成長的煩惱》不同,《老友記》走紅不是因為電視。雖然NBC在1994年播出,第二年就登陸了香港明珠臺,但這都與大陸觀眾無緣。

它的流行主要是靠盜版光碟和英語老師。

《老友記》最早的觀眾是教師和學生,大家發現,劇裡的情景對話,非常適合拿來練聽力口語。

「打著學英語的旗號刷劇」早在20多年前已經開始了。

大家「用」《老友記》的同時,也愛著它。

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高大全的人物。

全是生活的日常——平凡如你我的角色,做著我們嚮往卻不敢做的事,說著一句句讓我們匪夷所思卻又全踩在我們g點上的話。

《老友記》上演的是莫妮卡、錢德、瑞秋、菲比、喬伊和羅斯的故事,同時也是你我與朋友間的生活。

閨蜜在一起時可以暴飲暴食,聊八卦。

在朋友面前,可以做著各種沙雕事情。

當朋友難過時,可以不吝嗇給對方擁抱。

朋友間,有歡樂,也有脆弱。

鮮活,是《老友記》最大的魅力。

開心時,看《老友記》,跟他們分享。

難過時,看《老友記》,跟他們傾述。

就像那句話說的:

沒有什麼煩惱是一集《老友記》解決不了的。

有的話,那就兩集。

△ 《老友記》結局時,紐約時代廣場全程直播

《老友記》對國人有更特殊的意義——個性釋放,如開閘洩洪。

我們想要更多。

啟蒙

從電視到盜版光碟。

從《大西洋底來的人》到《老友記》。

國內觀眾對「美劇」的概念依舊是懵懂的。

直到網際網路「入侵」生活,把它帶到我們眼前:

△ 《越獄》於2005年8月29日在FOX開播

《越獄》這部在美國不溫不火的監獄劇,在中國直接爆了。

據說,當時去網吧的人主要幹兩件事:

一,打魔獸;

二,看《越獄》。

好看在哪?

年輕人第一觀感,帶勁。

監獄看似混亂,實則秩序分明。

黑人和白人各自為營,既對立又得共存。

不過,你只要有錢依舊能為所欲為。

在這裡,不得罪人很重要,跟老大搞好關係更重要。

監獄,本質上是個微縮的美國社會。

我們隨著男主角麥可的視角,深入敵陣。

按常見的套路,光頭+紋身,這一定是惡貫滿盈的反派了吧。

然而。

我們的主角是個例外。

高顏值、高學歷、高智商。

一開始,麥可就註定不是一般的囚犯。

《越獄》最爽的地方,正是看麥可怎麼實行自己的計劃,把所有人玩弄於股掌之中。

一般人只看到「表面故事」,但麥可已經將「結局」都擬好了。

紋身。

第一眼看,耍帥?

太天真了。

這是監獄設計圖,也是他越獄計劃的藍圖。

如何幫哥哥林肯一步步打通逃跑的路線,這是《越獄》讓大家以為的故事。

一開始?

是的,《越獄》從來不會讓你猜到故事下一步。

成功越獄只是第一步,螳螂捕蟬,可蟬只是引螳螂上鉤的誘餌。

當他們發現外面的世界原來才是一個更大的監獄時。

全片的世界觀被擴寬了。

兩兄弟對抗的不僅僅是囚犯、獄警。

背後還有一個國際級犯罪組織,甚至整個美國體制。

五分鐘一個小高潮,十分鐘一個小反轉。

把你緊緊鎖在座位上不敢喘氣。

《越獄》之所以成為在中國最成功的美劇:

它的內核是東方人熟悉的。

紛亂江湖,兄弟情義。

它的講述方式,卻是西式的。

縝密而冷酷。

拜美劇的製作方式所賜:

邊播邊拍,吸引不了觀眾,投資人就直接砍掉項目。

有別於《成長的煩惱》《老友記》這樣的情景劇,國人第一次見識到懸疑類美劇凌厲的節奏,領略到成熟的電視劇製作工業。

不少美劇迷將2005年設為「越獄年」。

這不是誇張。

《都市快報》曾這樣評價:

「在美劇迷的眼裡,《越獄》不止是一部情節錯綜複雜、跌宕起伏的好劇,它更是一個時代的標誌。

因為《越獄》,中國人知道了「季」這個概念,知道網絡上有個只幹活不拿錢的『義工』字幕組,知道拖沓的韓國偶像劇之外,還有一種極具技術含量以及智慧的美劇。美劇的風潮隨著《越獄》開始在中國盛行。」

《越獄》,還標誌網絡看劇的風潮興起。

2005年網速升級,小貓上網變寬度上網。

觀眾不需要等著電視或碟鋪有什麼美劇可看。

只需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就能穿越大西洋。

而連接兩端的「中介」,是各式各樣的字幕組。

人人影視、伊甸園、風軟、破爛熊、TLF.......

起於愛好,但卻不業餘。

據中國首家字幕組TLF回憶,字幕組組員年齡跨度很大,學歷包含中學、大學、碩士、博士四個級別。

還囊括兩岸三地的語言精英,其中相當部分為海外留學人員,其中不乏來自哈佛等世界名校的學子。

質量有保障,速度也要有保障。

有時候為了趕熱度,幾小時內就得把字幕翻譯校對出來。

專業和敬業全因他們對美劇的愛。

可是這種盜版搬運和翻譯,其實遊走於法律邊緣。

2006年,《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打破文化屏蔽的中國字幕組》,文中採訪了「風軟」字幕組:

「他們(風軟)和其它小組,為了同樣的目標激烈地競爭著:讓美國的流行文化儘可能同步在中國免費傳播,同時還要避開中國的審查官和美國的版權律師。 」

2016年,就有兩名字幕組成員因為侵權,在日本被抓捕。

△ 《你的名字》製作委員會版權負責人的推特聲明

我們在享受字幕組搬運的資源時。

未必意識到他們潛在的風險。

更難想像,一個指數級擴大的江湖,正在接近。

成熟

在字幕組的默默搬運下,國內觀眾的美劇觀影量呈幾何式增長。

想看嚴肅的理想主義,有《新聞編輯室》

想撒點浪漫和狗血,有《吸血鬼日記》

想燒腦懸疑,有《犯罪心理》《真探》

想要輕鬆一樂,有《破產姐妹》《生活大爆炸》

......

成熟,意味著口味更多元,且更挑剔。

進入10年代,美劇必須拍出點新花樣。

如果說這個10年,哪部美劇支配著整個美劇界。

答案是肯定的——《權力的遊戲》。

Sir知道你們肯定想要吐槽該劇爛尾了。

是的,但不能否認,它依舊偉大,它的出現直接宣布電視劇並不比電影低級,甚至可以更好。

前期投入上,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極致。

比如為了製造最後一季凜冬將至的氛圍。

造雪師需要在常年不下雪的北愛爾蘭,用紙屑和水的混合物,將臨冬城的城牆和土地一點點染白。

——造雪師,相信許多人第一次聽到還有這種職業。

這場空前人鬼大戰累趴了道具組。

他們工作包括但不限於:上百件人類兵團的服裝,上百個異鬼大軍頭套,以及,成千上萬支的冰晶武器。

這種辛苦還是「看得見」成就感的。

願意投入,同時願意捨棄。

比如最後一季第五集,龍媽屠城。

布景組要在七個月內,平地而起一座君臨城。

然後,付之一炬。

建造就是為了毀掉,每一個鏡頭都是經費燃燒。

如果精力和金錢投入之大還不夠,那就上尺度。

一開始追權遊,很多人是被大尺度牢牢吸引。

——堪比成人教育。

第一集,一小男孩撞見正在亂倫的孿生姐弟。

連叫都來不及,他就被推下城堡。

而這,僅僅是序曲。

珊莎就在一次採訪中提到:

「第一次知道BJ就是從劇本中看到的,當時就覺得『哇哦,還有這種操作?太有趣了!』。」

繼續追,開眼界的,不止是姿勢。

《權遊》的精彩,更在於它讓我們剛建立起來的,自以為成熟的世界觀,再一次被無情敲碎。

你說善良有用麼?

那守夜人總司令傑奧·莫爾蒙是怎麼死的。

你說誠實有用麼?

不妨看看奈德·史塔克。

但饒是如此,雪諾依然相信善良,二丫也一直忠於自我。

《權遊》最後一季,Sir最震撼的鏡頭之一:

第三集,臨冬城之戰。

席恩葛雷喬伊自動請纓,保護布蘭。

夜王和他的軍隊碾壓一切後,踱著慢步走向他最後的獵物——人類記憶。

這時,席恩葛雷喬伊已射完他最後一支箭。

他轉頭看向布蘭,神情悲愴但決絕。

布蘭回:

"You're a good man"

隨後,席恩葛雷喬伊舉起他的長槍,衝向夜王……

生命截然而止。

善惡的邊界被模糊,惡人和善人可以互相對調。

《權遊》的大尺度絕不僅僅是黃暴,還有就是解構掉你這麼多年來,不假思索接受的種種關於人性的認知。

這不是只有美劇能做到。

但美劇的確掌握先天優勢——它需要極大的創作自由度和容忍度。

比起好萊塢電影,它有更先鋒的膽量和胸懷。

Sir的同行,影評人周黎明說過一句話:

「好萊塢有個共識,如果你想搞藝術,要麼去拍藝術電影,要麼去拍電視劇。」

這話放到現在,可能還需要改改。

如果想搞藝術,還想把這「藝術」扔向市場挑戰大眾認知。

美劇,是最優選擇。

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就曾以身示範。

曾經瞧不上電視劇的他,執導完《大西洋帝國》後說道:

「我太高興了,就好像回到了70年代

如果我張口要什麼,沒人會煩我

一大堆人罩著我」

後輩們更大膽——大衛·芬奇的《紙牌屋》《心靈獵人》,喬納森·諾蘭的《西部世界》,雷德利·斯科特的《異星災變》……

編劇敢想,導演敢拍。

導演敢拍,觀眾敢看。

美劇依然在通往未知的路上,從四面八方汲取著生命力。

填充著作為「人」的邊邊角角。

儘管我們與它的距離,似乎遠了。

卻依然以一種看不見的方式影響著我們。

追劇界曾經流傳這樣一條鄙視鏈:

英美>日韓>港臺>國產

(英劇美劇孰高孰低,又是個可以撕x的話題)

肉眼可見的是,這鄙視鏈正搖搖欲墜。

美劇依然是目前工業水準最前沿的劇種,但國產電視劇一直在縮短差距。

比如,辛爽導演的《隱秘的角落》。

很多人說這部堪比美劇。

感覺對了,辛爽正是吸收了美劇拍法——大衛·林奇的《雙峰》。

他採訪中說道:

「每次看《雙峰》都能發現新的細節,拍攝《隱秘的角落》時,我把這份偏愛也用在了劇中。

而每集的小標題是對一集內容的提煉,片尾曲則是這一集觀後情緒的總結,這樣的分幕方式可能是美劇中汲取的。」

看美劇成長的一代,最終帶著這種觀影經驗進入了影視創作。

觀看,吸收,再到轉化。

懵懂,啟蒙,再到成熟。

我們不是要追上它。

只是幸運地在相同的方向相遇,跟它並行。

從而背對封閉與僵化。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海邊的卡夫卡

相關焦點

  • 華理克牧師:美劇《聖經》是傳福音的好機會
    自從美劇《聖經》開播以來,在國內外都掀起一股追「美劇」的熱潮,「為耶哥拾美劇」等口號在網上流傳開去。同時《聖經》這部美劇也贏得一些牧者和基督徒的喜愛。美國華理克牧師認為,這是50年來根據聖經製作的電影中最好的一部,並稱是帶領人認識信仰,了解《聖經》的好機會。
  • B站的腦洞神劇藏不住了,彈幕全是「太真實了」
    怕是怕,但也抵不住好奇心。於是,他再一次捂上了左眼——這回看到滿牆的屍體照片,再一低頭,那具女屍仿佛就在自己腳邊。啊!!!嚇得猛男尖叫。 △ 神特麼天山雪蓮更神的還在後頭。當女主親了個寂寞之後,所有人又穿越回現代。小灰興奮地跟霸總分享穿越成功的喜悅,沒想到霸總竟然……失憶了。
  • 美劇鑑賞《宋飛傳》
    >年代:1989-1998季數:九季豆瓣評分:9.4左右這是一部神劇,因為它最大的特色就是「A show about NOTHING」。也就是說,和一般美劇不同,《宋飛傳》沒有主題,也沒有故事主線,就四個住在曼哈頓的普通人每天的吃喝拉撒談戀愛工作玩耍等日常瑣事。
  • 新東方:多部美劇下架 你追過哪些美劇神劇?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輔導>正文新東方:多部美劇下架 你追過哪些美劇神劇?在高中聽說讀寫拔高課堂中經常有同學問及美劇推薦,以及如何通過美劇提高英語聽說水平。暫且於此篇文章中聊聊美劇中的神劇,關於如何利用資源提高英語聽說水平會在高中聽說讀寫拔高的課堂中詳談。   談到神劇,就不得不談美國的兩種電視臺。
  • 德佩勺子點球+40米騷傳 雙鬼"殺人式"飛鏟都攔不住
    網易體育12月20日報導:在今天凌晨法甲第16輪中,裡昂客場4-1大勝尼斯。裡昂隊長德佩此役有著非常出色的發揮,荷蘭人先是打進了一個靈氣十足的勺子點球,然後又完成了一個40米外的破局式直傳。在第32分鐘時,裡昂得到了一個點球,德佩站在12碼前。德佩選擇踢勺子點球,他用右腳搓出了一道「小彩虹」。
  •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
    故此你們要順服神,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如何走好人生之路,最根本的還是在於我們和神之間的關係。 信心,是對尚未見到事物的信念和憑據。信神,是相信神的存在及神的一切包括話語。不僅如此,真的信心還要有順服的行為,就是照神的教導去做。 雅各書四章的經文中說到「你們要順服神,務要抵擋魔鬼」,這是對我們的提醒,是我們基督徒該有的信仰立場。
  • 全能神「傳福音攻略」
    用化學方法在雞蛋上偽造顯示「神已到來」等一些騙人的把戲,在雞蛋上寫上全能神,再偷偷放進被爭取者家的雞窩裡;用珠光筆在雞蛋、鴿子蛋上寫字,然後放到菜地裡,等農民刨地時挖出來,騙他說是天意讓他信教;用薑黃在白紙上寫字,然後放到偷偷加了鹼的水盆裡,待顯出字後說是「神」顯靈等。用裝神弄鬼的欺詐手段發展信徒。除了這些騙人手法外,全能神組織還利用天國來信、帶字雞蛋等欺詐手段迷惑群眾,以達到拉人入教的目的。
  • 美劇必看精選神劇,未看過別說自己是美劇的死忠粉
    美劇必看精選神劇推介又來啦!煲劇是一種生活態度。繁忙一整天后,拋下所有辛勞躺在床上放空自己,隨意地點選一套劇集。讓情緒跟著劇中的主角遊走,時而緊張、時而浪漫,近年,韓劇大熱不少劇迷由日劇轉戰韓劇,然而一群醉心於美劇的死忠粉絲卻依然地死忠,今天就讓小編整合一系列美劇必看神劇精選!
  • 從2008到2018,美劇我還想再追十年!
    那年還攢錢買了MP4在大課上偷偷看劇,好劇陪我度過漫長的思修時光…(坐在階梯最後排,不拍老師點名牌)2011美劇大爆發,熬夜爆肝追稱2011年是「美劇爆發年」再貼切不過…眾多神劇都在本年度誕生,包括老司機HBO推出的美劇史上影響力最大的作品:[權力的遊戲]
  • 《權遊》第八季領銜,盤點2019年即將完結的高分美劇
    除了《權遊》第八季之外,今年大概有10多部高分美劇要徹底完結,其中連播12年一共12季的《生活大爆炸》將在今年5月份完結,另外要告別的還有《副總統》《女子監獄》《福爾摩斯:基本演繹法》等等,網友稱今年為「高分神劇告別年」。
  • 拜拜了爽劇,神劇下神壇,還是頂不住要終結了
    有名的爛尾美劇,你能想到哪一部?《權力的遊戲》?但還有這一部,之前可以稱之為神劇,後面編劇江郎才盡,越來越坑,頂不住了,在接下來的這一季---第11季,官方宣布將會是最後一季!劇名:《行屍走肉》此劇剛播出時,真的可以說是令人震撼,《行屍走肉》輝煌的時候,在神劇的寶座上那是稱霸多年,那些鋪天蓋地的喪屍,曾是多少人的噩夢,緊湊的劇情,緊張刺激,牽動人心,無時無刻不在為劇中人物擔驚受怕,動不動成千上萬的群演喪屍也是夠良心的。
  • 《西部世界》有望引進,HBO和Netflix會分食國內市場嗎
    北京時間4月23日,國內美劇迷期盼已久的HBO科幻神劇《西部世界》第二季終於回歸。美國方面,《西部世界》第二季第一集播出時共吸引了210萬訂閱觀眾觀看,比第一季開播集收視提高5%,目前已經是HBO旗下除了《權力的遊戲》外熱度最高的電視劇。中國國內相信也已經有不少同學通過各種方式在同步追劇。
  • 共鳴效果:「綠化版」美劇的逆襲之道
    隨後傳出央視擬引進美劇《生活大爆炸》,將其做「綠色化」處理後登上螢屏,為觀眾呈現一個積極健康的新版本。本文試圖從涵化效果理論的共鳴效果研究入手,分析以電視媒體為播出平臺的「綠色化」美劇的「崛起之路」。 從20世紀80年代初始,以《大西洋底來的人》《加裡森敢死隊》《俠膽雄獅》為代表的多部美劇登陸央視,引爆了收視熱潮。隨著新世紀到來,網際網路的普及,通過網絡看美劇成了劇迷們最平常和最重要的渠道。《第3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4年6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4.39億」[2]。
  • 那些年,在課堂上偷偷做過的五件事,學生:你在我教室安監控了?
    那些年,在課堂上偷偷做過的五件事,學生:你在我教室按監控了?那就是傳紙條了,這件傳統又頗具技術含量的信息傳遞手段。寫紙條容易,傳紙條很難。有的同學上課傳個紙條,要跨越過道,還相距幾排,得麻煩好多個同學依次傳遞才能達到紙條的目的地。有時候大夥費盡心思傳紙條,結果還傳錯了人,要是造成了誤會,那就很尷尬了喲。傳紙條期間的每個人,都要保證絕對的小心翼翼,就怕一不留神「情報」就要被截斷。
  • 說實話,有的美劇跳過第1季更好看!
    現在越來越多的小夥伴喜歡看美劇了,雖然要追很多年,但好在劇情精彩。其實很多美劇的第1季都有共同點,那就是描述一些角色和一個世界觀,同時又不會留下太多疑問。同樣的,我們也不該因為某部美劇的第一部差了點,就直接否定全部,但有的美劇,跳過第1季會更好看!
  • 女人若是偷偷暗戀你,這三個表現藏也藏不住,男人發現了沒?
    女人若是偷偷暗戀你,這三個表現藏也藏不住,男人發現了沒?今天我們聊的話題就是如果說一個女人偷偷的暗戀你,那麼他的這幾個表現是藏也藏不住的。對於男人來說,你發現了沒?首先在男女在一起相處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感情,但是我們身邊很多人大多數都是好朋友發展過來的。
  • 口碑爆棚的科幻神劇,檔次比美劇高多了,為什麼卻很少人看
    科幻燒腦神劇、黑暗史詩大作、德國版《雙峰》,上升到哲學高度的硬科幻,秒殺《怪奇物語》等等,甚至有人說它是影史最佳科幻劇。看完《暗黑》,總體感受就是太燒腦了,雲裡霧裡的感覺。人物眾多,時間線很混亂,懸念重重,劇情裡的人物關係也非常複雜。
  • 8部百看不厭的神級美劇,推薦給第一次看美劇的人!
    不知道大家第一次看美劇是抱著怎樣的心態去看的呢?學英語?看帥哥?看劇情?還是其他?今天愚記君為第一次看美劇的人整理了8部必看神劇,沒看過美劇朋友,可以去看看這8部劇,每一部都會讓你愛上美劇!學英語、學和朋友相處、學習如何愛人,這部美劇你不得不看!在該劇中你會發現每個人身上都有你的影子,喜歡的不喜歡的,都是你!關於生活中和好朋友之間的各種摩擦和友情,時而讓你感動落淚、時而讓你爆笑不已,而這裡面很多英語口語,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的,看劇的時候,還能學到幾句口語,非常不錯。
  • 《權遊》攪動全網熱議,但正版海外劇的引進一言難盡…
    2012年2月9日,廣電總局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境外影視劇引進和播出管理的通知》,指出:原則上,引進境外影視劇長度應當控制在50集以內,且不得在黃金時段播出,播出集數不得超過當天該電視頻道影視劇總播出時間的25%,同時避免個別電視頻道在一段時期內集中播出某一國家或地區的影視劇。
  • 竹已《偷偷藏不住》《難哄》短語錄
    4. ——————竹已 《偷偷藏不住》 5. ——————《偷偷藏不住》 6. 「你知道嗎,當我還不知道你的名字是具體哪個字的時候我就喜歡上你了」 ——《偷偷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