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in-->
淮河邊龜山村。
「天淨翠色山巒下,淮水掩映古城春。」在淮安市洪澤區老子山下,有一座因山得名的小村莊,其形若巨龜浮於淮河水面,因而被稱為「龜山村」。
龜山星辰
老子山,是全國唯一以老子命名的道教名山。老子山三面環水,風景秀美,潺潺淮水穿境而過,「龜山村」就靜臥在淮河右岸。這裡是淮夷人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古徐國的腹地。
龜山村民宿。
石頭蓋的屋子,石頭砌的圍牆,石頭築的小橋、石頭鋪的鄉間路……走進龜山村,一棟棟石磚建成的民宿錯落有致排列,古樸渾厚,別具韻味。整個村子基本保留了傳統肌理,由東向西依次形成 「溼地、村落、山體、河流」的整體格局。
龜山村御馬頭。
龜山村的歷史上逾千年,隋唐以降,地處運河漕運要道的龜山,一度發展成為運河重鎮,寺廟林立,商賈雲集,盛極一時,直到南宋以後逐漸衰落。村中現留有豐富的文化遺存,包括龜山運河、龜山寺遺址、龜山寺塔地宮、淮瀆廟、御碼頭等。
龜山風光。
村域面積約3400畝的龜山村,水域面積就佔到90%以上,蓋因周邊水資源豐富,龜山亦是一個以漁業生產為主的傳統漁村。據說大禹治水擒獲淮河水神巫支祁後,就封印在村裡的古井內。
村民在河邊捕魚。
這裡還世代相傳有「洪澤湖漁鼓」:表演者左手搖鼓,環聲鐺鐺;右手擊鼓,鼓聲鏘鏘,再加上變化多樣的舞姿,氣勢恢弘。洪澤湖漁鼓具有表演不受場地和演員人數限制的特點,既可二三人在船頭舞蹈,亦可由十幾人或幾十人作舞臺展演。漁鼓道具製作簡易,表演者為普通漁民,原創漁鼓舞沒有專業的高難度舞蹈動作,便於普及,老少皆宜。
龜山村的遊客。
藉由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水資源,如今,龜山村已發展成為大運河文化帶特色展示點、通濟渠淮河口集中展示帶的重要環節,還先後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和鄉村旅遊發展典型案例。
龜山村裡的篾匠。
龜山村裡的新年撞鐘祈福活動。
在尊重自然風貌、整體格局、傳統建築及歷史傳承的基礎上,龜山村有序探索「文旅融合」的發展模式,總投入3700多萬元啟動了「龜山村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項目」,再現龜山繁盛景象。同時,該村連續5年成功舉辦民俗文化節、非遺風箏文化節等活動,2019年,實現旅遊綜合收益約800萬元。
策劃:肖 勇
文字:吳紅梅
文攝:殷潮 曹政(老子山鎮供圖)
2020年11月4日《交匯點》
【來源:江蘇省住建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