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做這10件事,用 4 年時間從一名普通大學生成長為一名優秀大學生,實現自我突破!
如果你不能堅持未來有益的事情,那我這篇回答你也不用看了,堅持是成功的必備因素。
1.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並學會如何學習
這裡的學習,不僅是書本知識,也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且對一切新事物、新知識的學習,這是人生的一項必備技能。
學習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加上學習新知識的挑戰,使得很多人一直停留在安逸的狀態,知識得不到更新,人也很難得到進步。
但我們必須面對,因為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是主動挑戰,還是被動接受?你自己做選擇!(光這件事就能淘汰很多人)
如何學習新知識:
走進圖書館:這裡有你一輩子都看不完的書;
網絡搜索:相比於過去,發達的網絡資源為什麼解決問題提供了極大便利,如果不會就搜索;
與優秀的人交流:大學應該是知識氛圍最濃厚的階段,是個人和學術成長的好機會。當你正在學習新內容時,走近那些教授、同學,他們會給你很多啟發,和他們交流也受益匪淺。
向外輸出:當你學習到一項新知識時,向外輸出可以幫助你梳理知識結構,加深印象。例如我現在在知乎回答問題,就是一種知識的輸出。
2.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
中國有很多古話來強調會說話的重要性:「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喊人不折本,舌頭打個滾」……
我們很多人不屑這樣做,認為這是拍馬屁,沒尊嚴等等,或者時內向,說不出這些「好聽的話」。
那好,我們就不強求自己做個「奉承」的人,但是一定要學會準確清晰傳達自己的觀點!
不光是說話,書面溝通同樣重要!
只談事實,不談觀點:觀點人各有異,但事實有目共睹!
不要在憤怒的時候表達:10%的衝突是由於不同的觀點;而90%是因為表達方式,語音和語調。
用最精簡的語言表達: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繞彎子,前面說一大堆都是鋪墊,例如別人找你借錢時會先套近乎,最後才借錢,這讓溝通成本無限增加。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你的每句話去掉形容詞,只用動詞和名詞!
3.不斷嘗試,探索人生
大學四年是犯錯成本最低的時間段,利用好這個機會來一次人生的探索。
不知道自己是都適合某個職業?那就去實習
想參加比賽又沒經驗?不要管,反正一無所有,失敗了不就是失去了幾周的遊戲時間嘛
我學的語言學,按理說應該是一名老師了,教師資格證我也有,但是總是不敢確定自己是否合適。於是我參加學校的支教社團,用一年時間支教(每周一天),我發現我可以把課講好,但是對我老說與孩子相處是個難題,沒有耐心。
為了不誤人子弟,我還是不當老師好了。
我用一年的時間去驗證了一件事,雖然很長,但與對於未來幾十年很短。
4.以市場需求促發行動,快速成長
等到畢業時,你可能會發自己學的用不上,文科尤甚,然後找工作就很難。
對此,我們不要被桎梏在專業課上,在大學時就主動了解市場對於人才的需求,以探索市場趨勢需求並相應地開發所需的技能。
通過補足自己的弱點和不足來適應職業需要,這將極大地提高效率。
大家可以去艾瑞研究、卡思等專業的行業調查平臺看報告!
5.保持自信
上了三本,我是不一輩子就完了?大學生真的不如農民工嗎?大學課程這麼難,我學不會是不是笨?同學們除了學習好還才藝豐富,我卻什麼都不會,是不是太差了?
當你進入大學後,你會發現比你優秀的,比你有錢的,比你漂亮的,比你學習好的,比比皆是。對此,不必心慌。
更不用聽信那些「別人的起點就是你的終點」等自暴自棄的話,也許你一輩子掙不了10個億,但是你能讓明天比今天好,你的時代比你父母的時代好,就是一種突破。
所以,在認清現實的情況下,保持自信,保持強烈的上升欲望!
6.多去看看世界,遠方的門票沒那麼貴
周六周末,去學校所在城市轉轉。別等到畢業了,你的活動範圍就在學校。
節假日,去周邊城市旅遊,其實門票也不貴,更何況你還有學生票,半價呢。
當你宅在宿舍時,海豚正跳出海面,泰山雲海在翻騰,牛羊在一望無際的草原奔跑,極光正在綻放……
趁你現在還有時間,行萬裡路。
有趣的人生,一半是山川湖海。
7.規劃你的大學四年,專注行動
選擇越多,人越迷茫!不是想的太多,而是做的太少!
剛進大學時,人會出現兩種極端:
1.60分萬歲,渾渾噩噩:不敢做抉擇,整天沉迷遊戲,玩樂,逃課……
2.選擇一個目標,不顧一切的去做!
但是,大多數人並不是以上兩種,而是做個「差不多先生」,一切剛好能自我麻痺。
想規劃人生,卻不知道從何下手,常常苦思冥想一天也沒結果!怎麼辦?
把規劃一輩子,變成規劃一年,規劃一學期,這時你就會發現事情簡單很多。讓你想10年後成為什麼樣的人很酷男,但是讓你想期末考試拿到什麼名次,是非常清晰的目標。
專注行動,目標清晰,結果可見。
你想要什麼:期末考試進入班級前10
你要做什麼:不逃課,平時分拿高分;上課認真聽,不玩手機;複習比其他同學早一個月開始
結果可見:很快你就能知道自己的成績
然後再慢慢長遠規劃:讀完50本書,過四六級,律師資格證、教師資格證、考研、考編……,每年實現一個目標,那你的大學生活就充實很多。
8.獨立生活的能力,會照顧自己
在大學,沒有人給你洗衣服,給你做飯,幫你打掃房屋,幫你疊被子...
這可能是很多人第一次過集體生活,想做一個優秀的人,必須得具備基本生存能力。
之前看新聞,說一個孩子連雞蛋都不會剝。不要笑!
大一時,我們宿舍一個姐妹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被子。真的,她十幾年沒手洗過一次衣服,而我們學校又沒洗衣機。
於是,我們開始在宿舍教她洗衣服:放衣服,放多少洗衣粉,放多少水,怎麼搓...你可以想像下那個場面
9.獨立的思考能力
大二時,我看過一本書—《烏合之眾》,那時我只是感到很震驚,但不太願意相信書中描述,不禁反問自己:人真的那麼笨嗎?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群體只會幹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後來在一次次的網路輿論反轉和網絡暴力事件中,我相信了;後來,學習傳播學,我開始知道那些手法了。
挑撥情緒,煽動焦慮,營造氛圍是無良自媒體獲取流量的手法,而我們只是為他們掙錢的棋子。細想就害怕。
在面對一件事情時,拋開情緒,先思考事情本身是否存在,再思考對應舉措。儘量以客觀事實來幫助自己判斷,而不是被他人的觀點和情緒所牽著走。
10.堅持做一件事
堅持是件很簡單的事,但是少有人做到!
說再多的道理,你連21天都堅持不了,如何發生改變!這件事很多人過不好一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