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六安一名小學生的嘴被杯子「咬」住,在老師的陪同下到消防救援站求助。消防員發現男孩的下嘴唇被卡在杯底縫隙裡,立即使用電動擴張鉗,最終將杯子成功取下。
據了解,
男孩是因發現杯底破了一個小洞,
好奇用嘴巴吸水,
結果不料被杯底「咬」住嘴唇。
網友紛紛感慨:好奇害死貓。
其實,孩子被卡並不是個例,
家長稍有不注意,
他們就可能被千奇百怪的東西卡住。
鍋蓋↓
蒸籠↓
痰盂↓
按摩椅↓
編鐘↓
……
看完上面駭人的場景,你是否覺得都是「熊孩子」一時調皮造成的?需要注意的是,這可能是孩子進入到一個成長中必經的特殊時期。孩子往往喜歡鑽桌子,躲床底,爬高處。這是他們在對空間進行感知,是兒童天性發展的階段。
對於孩子的探索行為,家長們不要過分緊張,多給孩子一些自由活動的環境。但也必須警惕,家長、學校、幼兒園要為孩子們創造安全的成長環境,尤其是家長,務必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告訴孩子哪些物品、機械存在危險,不能隨意觸碰。
門縫
家裡的木門、防盜門,酒店、廣場等公共場合的玻璃門、旋轉門,最容易卡住小孩的手。
椅凳
主要是指那些有孔洞或柵欄的鐵質、木質凳、椅,小孩若是手指伸進去拔不出來,不僅會帶來疼痛,還會對手指造成傷害。
欄杆
長條狀的鐵質柵欄,有的孩子將手臂伸進去,或者腳踩下去,甚至把頭伸進去,被卡住後的情況都非常危險。
兒童玩具
兒童玩具也容易卡孩子。家長在選購時應購買一些安全性較高的玩具!孩子在玩耍時家長也應細心看護!
健身器材
公共健身器材大小不一,但不是每一種器材都適合所有人,有些熊孩子亂玩,就容易被卡住。
安檢機
儘量不要讓小朋友觸摸各類機械設備的運動部位,避免發生危險。
水管
一般人不會被這個東西卡住,但是孩子可能會……
自行車
騎行時後座帶孩子,一個不留神,孩子可能會被車後輪卡住。
自動扶梯
別讓小孩單獨乘坐,腳不要頂著邊緣,穿有洞的涼鞋、拖鞋等鞋類搭乘扶梯比較危險,要特別注意。
家長要特別注意,孩子被卡住後心裡驚慌害怕,可能會掙扎扭動,往往導致頭部、腳部等卡得更緊,如果壓迫到呼吸道,很容易窒息。所以,發現孩子被卡住後,家長一定要安撫孩子的情緒,避免其嚎哭掙扎導致二次傷害。
1.消防員提示,遇到孩子被卡的情況,家長首先不要慌,先安撫孩子情緒,穩住孩子,並仔細查看孩子被卡的部位。
2.如果是手或者腳被卡進小孔洞裡面,可以先塗抹油或洗潔精,起到潤滑的作用,然後慢慢嘗試能不能把孩子被卡的部位取出來。
3.卡頭可嘗試這樣處理:防止孩子窒息是第一位的。如果孩子身體懸空,一定要第一時間託起孩子身體,以免壓迫呼吸道。儘量安撫孩子情緒,不要讓孩子亂動,以免卡得更緊;認真觀察被卡情況,尋找合適角度。孩子頭部往往比較大,身體反而很瘦弱,如果往外「拔」不出來,試試身子能否鑽過去,但不要強行嘗試。
4.不要貿然採取「破壞解救法」。特別是被卡在玻璃門窗中的時候,貿然砸窗的話,鋒利的玻璃碎片極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5.及時撥打120或119求助。
孩子們的安全問題
不可以掉以輕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家長要對孩子
做好安全教育
讓孩子意識到
把頭、手、腳
伸入縫隙、孔洞的危害
防患於未然
-責任編輯:丁 豔
-美術編輯:曾曉梅
-審核:張 蕤
文章轉自:中國教育報。來源:健康南粵《孩子又又又卡住了!這次是...孩子為啥總會被千奇百怪的東西卡住?》、浙江EMS《注意丨又急又氣又想笑!孩子為啥總會被千奇百怪的東西卡住?》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