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訴心意,一張剪紙傳非遺!

2020-12-13 FY時代記憶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本期非遺傳承匠人:崔博雲,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

崔博雲,原名崔秀臣,祖籍山東登州,20世紀60年代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現任全球華人聯合會民間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剪紙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聯盟民間藝術委員會會長,上海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城管委會副主任,中國佛教文化促進會副會長,中央新影書畫院副院長。

只見他右手握著一把剪刀,左手輕捏著一張紅紙,手臂輕盈的舞動,在片刻之間,一幅精妙絕倫的剪紙作品便完成了。

崔博雲用一把剪刀一張紙,相互交錯、對稱、鏤空,一枚枚藝術造型便躍然紙上,綻放出神採,那每一道隨性的線條,那每一道自由的紋理,總能發揮到極致,其內心的情感也隨手中的剪紙汩汩流淌,仿佛是在紙上表演的舞蹈,其造型優美、線條流暢,充滿情趣、意境悠遠,花紋圖案極富裝飾性、思想性和藝術性,讓觀看者賞心悅目。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它在視覺上能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特別的藝術享受。在中國歷史上,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的每一件剪紙作品,都飽含著不同的寓意,充滿了欣欣向榮的蓬勃朝氣。崔博雲的母親張淑娟,是一位活躍在鶴城的民間剪紙藝術家。他自幼受到母親的耳濡目染,很早就學會了剪紙技藝,整天剪刀不離手,看到什麼剪什麼,不斷地練習使他的剪紙題材迅猛拓展,並上升到一個嶄新的領域,逐漸形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剪紙藝術風格。通過多年的潛心研習,剪紙不僅成為了他平時生活中的一份樂趣,更是成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2008年奧運會之間,崔博雲用八年時間創作的《百喜圖》,包括龍鳳呈祥、喜鵲登枝、紅梅報春、金雞報曉、神鹿傳喜等作品,其立意新穎,構圖別致,讓人愛不釋手。

為了傳承中華傳統剪紙藝術,崔博雲不斷創新,在他的作品中不僅有神話傳說,還有群眾喜聞樂見的歷史人物、現實生活中的身邊人物,更有名勝古蹟、自然風光和農家小院等等,深受觀眾和收藏者的喜愛。

現在,崔博雲在北京,上海,廣州,江蘇,南京,韓國等地多次組織民間藝術文化及書畫交流活動。取得了不同凡響的好成績,為民間藝術文化源遠流長、走進千家萬戶,走進校園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也讓熱愛民間傳統文化的遺產繼承人們在每一次的活動參與中走向了更高的臺階。

民間的剪紙文化是由一個個符號所組成的,這是剪紙藝術的精神和靈魂所在,而崔博雲要做的,就是將這項藝術真正的發揚光大,順利地傳承下去!

崔博雲作品欣賞:

相關焦點

  • 一把剪刀一張紙,給你變出最美的剪紙!
    來源:TV寧海新聞一把剪刀 一張紙你的創意 你來剪說起中國人的剪紙藝術那是一種生活智慧很多人都被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為進一步發掘剪紙這項非遺技藝今年10月力洋鎮在力洋村打造剪紙技藝非遺傳承基地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前來參觀體驗
  • 金牛迎新春 剪紙傳非遺 青島包頭路小學舉辦慶元旦活動
    12月31日上午,青島包頭路小學開展了「金牛迎新春 剪紙傳非遺」慶元旦實踐活動。 巧手剪紙迎新春 走進各教室 ,濃濃的年味向我們撲面而來。
  •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 剪紙男孩的戰「疫」作品鼓舞人心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在我們看來再尋常不過的東西,在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學生、建德市剪紙非遺傳承人王介明的手中,似乎被賦予了生命,變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圖案。他用雙手剪出了精美的剪紙作品,用行動為「抗疫」鼓勁加油。
  • 超長假期「動」起來:一把剪刀一張紙 和非遺大師學抗疫剪紙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在網上開辦抗疫剪紙公益課堂,建議大家拿起剪刀和紙,跟著剪紙大師一起動動手指。抗疫剪紙課程由南京大學教授陳竟的學生鍾昀睿,廣西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剪紙傳承人,給初學者教授。   剪紙藝術是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優美的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扎染、造紙、剪紙……濟南天橋區濱河幼兒園舉行系列非遺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洋洋 通訊員 張鑫 濟南報導扎染、造紙、剪紙……近日,濟南天橋區濱河幼兒園舉行了一系列非遺活動,老師們帶領小萌娃動手動腦,體驗非遺文化。天橋區濱河幼兒園非遺活動現場「每周四下午濱河寶貝都會進行豐富多彩、妙趣橫生的非遺活動,讓孩子們玩轉非遺,品味傳統文化。」
  • 看指尖如何起舞——虹橋小學和江陰文廟共展非遺剪紙
    8月11日,江陰市虹橋小學徐校長、張校長和學校剪紙非遺指導老師王玉山在文廟陳蓉主任的陪同下,同部分學生共同參觀展覽。‍這是非遺剪紙的技藝要領從一個「喜」到一片葉從傳統的「老鼠娶妻」到當代的動漫人物 「鏤金作勝,剪彩為人」,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一把剪刀一張紙,就能創造出豐富、精美的藝術品。
  • 會寧剪紙:一把剪刀剪出錦繡乾坤
    會寧剪紙以甘溝驛鎮最具代表性,是會寧非遺文化的重要縮影和傑出代表。1995年甘溝驛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民間剪紙)之鄉」,2007年會寧剪紙被列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甘溝驛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1年,會寧剪紙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跨界·剪紙&旗袍——2019海派旗袍設計選拔大賽正式啟動!非遺,讓...
    >>>海派旗袍  原標題:跨界·剪紙&旗袍——2019海派旗袍設計選拔大賽正式啟動!非遺,讓生活更美好!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一張紅紙,一把剪刀,便可以裁出別樣天地,帶給人視覺上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
  • 上師大發布首份《上海非遺傳習地圖》,海派剪紙最受學生歡迎
    上師大發布首份《上海非遺傳習地圖》,海派剪紙最受學生歡迎 澎湃新聞記者 韓曉蓉 2015-12-12 19:20 來源
  • 一把剪刀一張紙,教你變出最美的剪紙!
    一把剪刀一張紙,教你變出最美的剪紙!8月29日(周六)上午9:00-10:00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長青街團結社區婦女之家將舉辦「傳承傳統剪紙文化,提升家庭氛圍」主題服務大比拼活動屆時將組織轄區手工剪紙愛好者和居民參與互動
  • 當剪紙遇上《DNF》非遺大師傾情獻藝
    原標題:當剪紙遇上《DNF》 非遺大師傾情獻藝近日,DNF官方開展了以「國創·新篇」為主題的非遺共創活動。旨在架起DNF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橋梁,發揚屬於中國本土的特色藝術。在本次共創活動中,DNF玩家將攜手非遺大師共同創作藝術精品。
  • 我們的節日丨燈彩、剪紙、西服……多項非遺亮相上海大世界
    曹素功墨錠、周虎臣毛筆、恆源祥絨繡、何克明燈彩、杏花樓廣式月餅、培羅蒙海派西服等,這些帶有上海傳統與海派文化印跡的作品,被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上海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而這些作品,都在「上海大世界」集體呈現。
  • 一把剪刀剪出紅色鳳袍 霸氣剪紙亮相2020西安城牆非遺傳承活動
    今天(12月5日)下午,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參加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的觀眾圍著西安剪紙非遺傳承人楊彩霞剪出來的紅色鳳袍拍照留念。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在含光門遺址博物館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刺繡、花燈、皮影、剪紙、布糊畫、木版年畫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構成的「非遺文化藝術迴廊」亮相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吸引了來往市民遊客的目光。
  • 有時候,快樂只需一把剪刀、一張紅紙……
    >有時候,快樂僅需一把剪刀、一張紅紙,手起剪合間,一張張漂亮的剪紙,總能讓人想起兒時手工課上的樂趣。,為羊城帶來了莊河剪紙與滿族剪紙的美感,也讓「老廣」和「小廣」們,通過廣州博物館的「跟非遺大師學剪紙」課堂,在學習不同的剪紙工藝,發現剪紙的深層樂趣。
  • 體驗非遺剪紙 樂享暑假生活
    8月2日,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永昌社區手工培育坊內,自治區級剪紙非遺傳承人趙文花(中)在教小學生剪紙。暑假期間,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永昌社區開設「非遺剪紙小課堂」,邀請自治區級剪紙非遺傳承人為小學生教授剪紙技藝,讓小學生們近距離了解和體驗非遺文化,樂享暑假生活。
  • 非遺新造物,潮汕剪紙原來也可以這麼潮
    南都訊 記者許曉蕾通訊員李劭侹 李曼霞 7月16日,嶺南非遺傳承人傳播孵化系列行動·「非遺新造物」展覽「流光剪影——陳傳生、陳斯嘉父女剪紙展」在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一樓展廳開展。
  • 非遺剪紙培訓走進鄉村學校
    大益陽客戶端訊(記者 尹海媚 通訊員 吳慧彬)活靈活現的蝴蝶、栩栩如生的蓮蓬、帶紋路的花瓶……9月12日上午,一堂別具特色的剪紙課程在桃江縣修山鎮三官橋中學開展。桃江縣文化館、桃江縣非遺保護中心和桃花江剪紙協會在學校舉辦第六期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剪紙培訓班,以提高孩子動手創造能力,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此次培訓,桃江縣非遺保護中心邀請了「桃花江剪紙」傳承人肖國新、彭惠純、徐盈慧等現場指導孩子。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剪紙技術,指導老師從剪紙的構圖方法、工具、創作流程等方面進行講述和演示,然後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選取紙張、圖案列印、壓制、刻制。
  • 非遺剪紙培訓走進鄉村學校
    活靈活現的蝴蝶、栩栩如生的蓮蓬、帶紋路的花瓶……9月12日上午,一堂別具特色的剪紙課程在桃江縣修山鎮三官橋中學開展。桃江縣文化館、桃江縣非遺保護中心和桃花江剪紙協會在學校舉辦第六期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剪紙培訓班,以提高孩子動手創造能力,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 紅色傳承非遺剪紙
    7月30日,江蘇省如皋市迎新社區邀請南通市級項目如皋剪紙技藝的傳承人王竹軍和轄區內孩子們一起進行「紅色傳承非遺剪紙」主題活動。通過紅色剪紙作品創作,傳承紅色基因,迎接八一建軍節。圖為小朋友在活動現場學習紅色剪紙作品創作。徐慧攝/光明圖片《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01日03版)
  • 獨具特色的潮州剪紙、潮州嵌瓷
    之前我們講述了絢麗多彩的潮州木雕、麥稈畫以及被譽為戲曲活化石的潮劇,現在繼續國家級非遺之旅,讓我們一起走近潮州剪紙和潮州嵌瓷。 6月6日新聞視頻 潮州剪紙始於宋代,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同的剪紙藝人有細緻、豪放、秀逸等不同風格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