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剪紙遇上《DNF》非遺大師傾情獻藝

2020-12-22 百家號

原標題:當剪紙遇上《DNF》 非遺大師傾情獻藝

近日,DNF官方開展了以「國創·新篇」為主題的非遺共創活動。旨在架起DNF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橋梁,發揚屬於中國本土的特色藝術。在本次共創活動中,DNF玩家將攜手非遺大師共同創作藝術精品。此外,民間藝人、地方技藝、八大知名美術院校也紛紛加入到這場以中國傳統藝術為主導的共創行列中。這其中,中國剪紙藝術泰鬥袁成祥先生和林瓊華女士為DNF創作的遊戲職業形象剪紙受到玩家廣泛好評。

資料顯示,袁成祥生於1945年8月,現為四川省一級剪紙藝術家。其作品細膩逼真,表現獨特,代表作《熊貓圖》被聯合國中文組收藏,本人榮獲全國及省市各種獎項無數;與袁成祥先生一樣,林瓊華女士也是四川人、四川省一級民間剪紙藝術家。其作品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和創新,更強調裝飾美和欣賞性,線條不僅明快,而且柔美活潑,其代表作品有《民族娃娃》、《永陵樂伎圖》等。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藝術廣泛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是DNF玩家的聚集地,其剪紙藝術也有自己的傳承和獨特的地域特色,此次活動,DNF邀請四川本地玩家仇冬生與剪紙藝術大師共同創作DNF遊戲形象剪紙作品。當四川剪紙遇上DNF,這種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遊戲的活動形式讓人眼前一亮。為了讓DNF遊戲職業形象剪紙作品更加細膩真實,袁成祥與林瓊華採用「以象寓意」、「以意構象」的創作原則,從DNF各職業的特點入手,創作出獨具特色的DNF剪紙作品。在現場記者看到,剪紙作品中DNF各職業悉數登場,在兩位剪紙大師的傾情創作下,鬼劍士的剛毅、魔法師的俏皮、聖職者的穩重等等各職業經典形象躍然紙上,讓人驚嘆大師技藝神奇的同時也對這項藝術肅然起敬。

說起遊戲職業形象剪紙創作過程,袁成祥先生笑談:「此前並不了解DNF這款遊戲,通過本次剪紙活動及玩家交流,讓我大開眼界,對遊戲有了全新的認識。」

據了解,作為剪紙藝術大師,多年來袁成祥老師始終致力於宣傳和推廣剪紙文化。在他看來,擁有2000餘年歷史的剪紙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在日新月異的當今,傳統藝術如何讓更多年輕人接受和熱愛是每一個傳統藝術家共同思考的問題。袁成祥老師坦言:「任何藝術形式都要與時俱進,在傳統的基礎上也需要創新,現代遊戲擁有大量年輕玩家,是弘揚傳統文化的良好平臺。將傳統剪紙藝術融入遊戲,會為這項藝術注入新的生命。」

對於剪紙藝術的傳承與發揚,林瓊華女士也表示:「剪紙藝術是中國民間美術形式之一,是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等等樸素願望的一種寄託,如何保護和發揚這一民族瑰寶是我們當今的重要思考課題。」對於此次DNF遊戲職業形象剪紙的創作,林瓊華告訴記者:「這是剪紙這門民間傳統藝術在發展過程中的突破和大膽嘗試,我了解到今年是地下城與勇士遊戲十周年,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為廣大玩家帶來動漫剪紙作品,我感到非常高興。」

在剪紙藝術家們對遊戲感到大開眼界的同時,DNF玩家也表示通過這次活動,對剪紙這項傳統藝術感到大開眼界。一把剪刀,幾把簡單的工具,就能創作出栩栩如生的花草蟲魚、亭臺樓閣及各種極富藝術感染力的畫面。「難以想像DNF遊戲角色可以用剪紙的形式表現出來,對這幅作品非常期待!」某玩家說。

當剪紙遇上DNF,當傳統文化遇上現代遊戲,這種跨界融合是「數字產業+傳統非遺文化」戰略的現實成果,也是「新文創」概念的具體實施,更是共創活動中送給玩家最好的獻禮。

相關焦點

  • 佩奇發卡頭上戴 豬福剪紙「非遺」功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探訪獲悉,廟會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將首次設置非遺展區。今年是豬年,超級明星小豬佩奇成為廟會「主角」,從玩具到發卡,隨處可見它們可愛賣萌的身影。昨天下午,一走進朝陽公園南門,迎面的巨型風車陣吸引不少市民拍照。禮花廣場主舞臺,樂隊正在做最後的彩排。園內的廟會攤位都已經布置完畢,不少商戶開始上貨。豬年到,各種「豬」造型的年貨自然成為「主角」。
  • 非遺新造物,潮汕剪紙原來也可以這麼潮
    南都訊 記者許曉蕾通訊員李劭侹 李曼霞 7月16日,嶺南非遺傳承人傳播孵化系列行動·「非遺新造物」展覽「流光剪影——陳傳生、陳斯嘉父女剪紙展」在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一樓展廳開展。
  • 朝陽公園國際風情節開幕:佩奇發卡頭上戴 豬福剪紙「非遺」功
    北京青年報記者4日探訪獲悉,廟會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將首次設置非遺展區。2019年是豬年,超級明星小豬佩奇成為廟會「主角」,從玩具到發卡,隨處可見它們可愛賣萌的身影。昨天下午,一走進朝陽公園南門,迎面的巨型風車陣吸引不少市民拍照。禮花廣場主舞臺,樂隊正在做最後的彩排。園內的廟會攤位都已經布置完畢,不少商戶開始上貨。豬年到,各種「豬」造型的年貨自然成為「主角」。
  • 重慶剪紙非遺傳承人 剪上百張猴子迎猴年
    原標題:重慶剪紙非遺傳承人 剪上百張猴子迎猴年   重慶剪紙非遺傳承人 剪上百張猴子迎猴年 在九龍坡區文化館工作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楊藝,近一個月裡,創作了上百張以猴為主題的剪紙。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在九龍坡區文化館採訪了楊藝,楊藝一邊向記者展示著近期的創作,一邊講述了手工剪紙銷售和市場情況。
  • 父女剪紙聯展亮相廣東省文化館 演繹「最潮」非遺
    展覽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汕頭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汕頭市文化館(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協辦,共展出高級工藝美術師、汕頭市工藝美術大師、汕頭剪紙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傳生、新銳當代藝術家陳斯嘉父女近年創作的剪紙作品與裝置藝術60餘件。
  • 富縣燻畫:當剪紙遇上「煙火氣」
    燻畫從工藝上來講,應當算是剪紙的衍生品,因此每一位燻畫手工藝人必定是一位剪紙高手。「燻畫所用的剪紙不需要紅紙等單色紙,而是普通的紙張。以前有什麼紙就用什麼,現在用舊報紙多些。我們根據事先設計好的主題,在宣紙上將幾幅不同的剪紙底樣拼接形成一個完整的作品,平鋪在木板上,再用清水在底樣上均勻淋灑。」魯躍芳說。
  • 當「老字號」遇上新玩法,蓬萊閣讓非遺「活」起來!
    為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蓬萊閣景區與蓬萊市委宣傳部、蓬萊市文旅局聯合舉辦「蓬萊閣廟會暨非遺展演」活動。活動現場,蓬萊大杆號、戚家拳、民俗歌舞、京劇等非遺項目輪番上演,剪紙、葫蘆烙畫、麵塑、刺繡、蓬萊小面等傳統手藝一一展示……當「老字號」遇上新玩法,當傳統文化遇上現代旅遊,當現場展演遇上網絡直播,這場精彩紛呈的非遺盛會不僅讓遊客和市民大呼過癮,更讓圍觀的網友們流連忘返。
  • 體驗非遺剪紙 樂享暑假生活
    8月2日,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永昌社區手工培育坊內,自治區級剪紙非遺傳承人趙文花(中)在教小學生剪紙。暑假期間,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永昌社區開設「非遺剪紙小課堂」,邀請自治區級剪紙非遺傳承人為小學生教授剪紙技藝,讓小學生們近距離了解和體驗非遺文化,樂享暑假生活。
  • 非遺剪紙培訓走進鄉村學校
    大益陽客戶端訊(記者 尹海媚 通訊員 吳慧彬)活靈活現的蝴蝶、栩栩如生的蓮蓬、帶紋路的花瓶……9月12日上午,一堂別具特色的剪紙課程在桃江縣修山鎮三官橋中學開展。桃江縣文化館、桃江縣非遺保護中心和桃花江剪紙協會在學校舉辦第六期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剪紙培訓班,以提高孩子動手創造能力,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此次培訓,桃江縣非遺保護中心邀請了「桃花江剪紙」傳承人肖國新、彭惠純、徐盈慧等現場指導孩子。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剪紙技術,指導老師從剪紙的構圖方法、工具、創作流程等方面進行講述和演示,然後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選取紙張、圖案列印、壓制、刻制。
  • 非遺剪紙培訓走進鄉村學校
    活靈活現的蝴蝶、栩栩如生的蓮蓬、帶紋路的花瓶……9月12日上午,一堂別具特色的剪紙課程在桃江縣修山鎮三官橋中學開展。桃江縣文化館、桃江縣非遺保護中心和桃花江剪紙協會在學校舉辦第六期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剪紙培訓班,以提高孩子動手創造能力,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 徽州剪紙非遺傳承人剪出「小豬佩奇」窗花
    電影的預告海報上,小豬佩奇和傳統剪紙窗花的結合,更是引起很多網友的關注和點讚。據了解,宣傳海報的窗花剪紙,就出自我省黃山市的著名徽州剪紙非遺傳承人吳笑梅之手。中國傳統文化中,剪紙是傳承千年的最為民間喜愛的傳統藝術,每到春節或有喜事時,心靈手巧的女子會剪出各種造型的漂亮窗花,大紅剪紙,透著喜氣祥和,更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嚮往和希望。
  • 當重慶非遺遇上狗年 剪紙狗、麵塑狗、糖畫狗……萌翻你!
    作為渝北區龍塔街道迎春文化活動之一,今日(6日),「新時代·文化年——我和非遺有個約會」在黃泥磅紫荊商業廣場舉行。志願者們在現場不僅送春聯、年畫,龍塔街道還請來了渝北剪紙、龍興棕編手工藝、譚氏麵塑以及龍興李氏糖畫等技藝的傳承人,現場向大家表演充滿年味的民間藝術。
  • 一代剪紙藝術大師——謝玉霞
    謝老師的剪紙藝術性強,追求形式美感,耐看而有味。她的剪紙受阜陽窗花剪紙善用粗細線組合、陰陽刻交替等手法的影響,將南方纖巧秀麗的剪紙風格發揚光大,多用諧音取意、象徵比喻等手法,寫實寫意,形成了含蓄秀美、玲瓏細膩的風格,使傳統剪紙更具江南風韻和時代精神。謝老師美術功底深厚,造型能力很強,這一點她要比一般的民間藝人更有優勢。
  • 紅色傳承非遺剪紙
    7月30日,江蘇省如皋市迎新社區邀請南通市級項目如皋剪紙技藝的傳承人王竹軍和轄區內孩子們一起進行「紅色傳承非遺剪紙」主題活動。通過紅色剪紙作品創作,傳承紅色基因,迎接八一建軍節。圖為小朋友在活動現場學習紅色剪紙作品創作。徐慧攝/光明圖片《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01日03版)
  • 非遺大師饒寶蓮油管上「安利」中國文化,受追捧點讚!
    (原標題:非遺大師饒寶蓮油管上「安利」中國文化,受追捧點讚!) 近日,海外視頻網站Youtube又走紅了一位中國區作者:非遺剪紙大師,饒寶蓮。
  • 跨界·剪紙&旗袍——2019海派旗袍設計選拔大賽正式啟動!非遺,讓...
    >>>海派旗袍  原標題:跨界·剪紙&旗袍——2019海派旗袍設計選拔大賽正式啟動!非遺,讓生活更美好!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一張紅紙,一把剪刀,便可以裁出別樣天地,帶給人視覺上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
  • 一把剪刀訴心意,一張剪紙傳非遺!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崔博雲,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崔博雲,原名崔秀臣,祖籍山東登州,20世紀60年代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現任全球華人聯合會民間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剪紙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聯盟民間藝術委員會會長,上海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城管委會副主任,中國佛教文化促進會副會長
  • 非遺文化進高校 剪紙漆藝「雲」上教
    近日,通過線上平臺,四川外國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基地(以下簡稱「非遺基地」)開展第一次剪紙漆藝課堂。四川外國語大學非遺基地成立於2013年。2016年開設《文化遺產保護》專業限選課程,聘請金錢板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丁長福任課程教師。推動傳承方式由傳統師徒口口相授向課堂化課程化傳授轉型,2017年還被重慶市文旅委評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基地」。
  • 超長假期「動」起來:一把剪刀一張紙 和非遺大師學抗疫剪紙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在網上開辦抗疫剪紙公益課堂,建議大家拿起剪刀和紙,跟著剪紙大師一起動動手指。抗疫剪紙課程由南京大學教授陳竟的學生鍾昀睿,廣西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剪紙傳承人,給初學者教授。   剪紙藝術是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優美的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小手「剪」出多彩童年 「衡陽非遺」南嶽剪紙進課堂
    3月13日,在衡陽非遺進校園—南嶽區金月完小剪紙課堂上,「南嶽剪紙」非遺傳承人肖煥手把手教孩子們剪出自己喜愛的花樣。初次接觸剪紙的孩子們,興趣盎然地用剪刀剪出多彩的童年。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實現活態傳承、活力再現,讓非遺薪火代代相傳。紅網時刻衡陽3月15日訊(通訊員 廖欣婭 周苡 記者 石珊)「肖老師您看!我剪的蝴蝶多美!」3月13日,在衡陽非遺進校園—南嶽區金月完小剪紙課堂上,四年級學生陳陳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