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信奉"窮養兒富養女"的說法,他們覺得男孩要吃點苦,以後走上社會才能更好地奮鬥,而女孩子則要從小多享福,這樣長大了才不會把金錢看得太重,因為拜金而毀掉自己的後半生。其實窮養或者富養,都是走極端了,無論男孩女孩,最適合的,還是中庸路線,也就是既不太貧,也不太富。
窮養的孩子容易自卑,金錢觀念容易走偏,至於富養的孩子,也同樣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在學校裡受到排擠。不久前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是一個三歲半剛進幼兒園的小女孩突然告訴家長她不想上幼兒園了,家長不從,她就大哭,一邊哭一邊說自己在幼兒園裡沒有朋友。
家長很奇怪,女兒這麼可愛這麼漂亮,性格又好,怎麼可能在幼兒園裡交不到朋友呢?當時就懷疑是不是被老師穿小鞋了,但沒有證據也不好質問,便找了個時間專門去幼兒園裡探訪。
結果發現,並不是老師對孩子怎麼樣,而是同學們確實不願意跟自己女兒玩,一問居然是"嫌"她穿的用的太好了,與大家格格不入。
得知原因後,家長不禁後悔起來,原來他們家裡條件不差,又只有這麼一個女兒,一直都是給女兒買最好的用最貴的,最近上幼兒園,穿的衣服好多都是上千甚至大幾千的名牌貨。沒想到因為富養女兒,卻反而讓她在學校裡遭到排擠,早知這樣,還不如乾脆走"中庸路線"了。
所謂"富養女"的提法,其實很早就出現了,但在當時,我國的社會發展水平還很有限,許多孩子連吃飽穿暖都困難,在那種情況下,追求富養女甚至富養娃都是情有可原的,這樣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孩子因為家裡的經濟條件而產生自卑情緒。
然而在物質發達的今天,再這麼一味追求富養娃,就非常不適合了。因為很多名義上追求富養的家長,已經漸漸走上了攀比、愛慕虛榮的道路,比如給幾歲的小孩穿奢侈品牌,嚴格來說,這就已經脫離了富養的範疇了。
富養的孩子情商低,難以理解別人的疾苦
從小被富養大的孩子,由於從未體驗過人間疾苦,就很難在心理上對那些陷入窮困的人感同身受。甚至極端情況下,有些孩子居然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會有窮人,有人會為了錢而發愁,以這種心態走進校園、走入社會,是很容易被別人排擠的,因為對於多數人來說,他們就是異類。
記得前段時間也發生過一件引起轟動的幼兒園事件,一個小女孩穿的4000多塊錢的裙子被同學們弄壞了,家長要求肇事的孩子照價賠償,結果這個小女孩因此被全班同學給孤立了。
這些案件的頻發,就充分說明,孩子們的集體感都是很強烈的,而富養的孩子,由於吃穿用度與普通孩子明顯拉開差距,就很難融入大集體,遭受排擠也就是常態了。長期的排擠會讓這些"富家子弟"陷入深度的內向,變得不願和人交往,心理上就很容易出問題。
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很崇尚"中庸之道",這種來自古代的智慧,哪怕放在今天也是非常管用的。在育兒這件事上,家長們就更應該堅持走"中庸路線",不管你家的條件有多麼好,都不要讓年紀太小的孩子過於露富,這才是對孩子最有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