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鄰居家三歲的寶寶文文前幾天第一次上幼兒園,於是接連的幾個早上,整棟樓都能聽到他的哭聲,邊哭還邊喊:「我不要去!不要去!」最後都是被家長強行抱上車的。他的媽媽在和我聊天時候說:「沒想到孩子這麼討厭上幼兒園,看他哭我也心疼,但是像他這麼大的孩子都上幼兒園了,也不能不去,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像鄰居一樣犯愁的家長不少,曾經的我也是其中之一。三年前,大寶也像文文一樣,每天最頭疼的事就是送他去幼兒園了,有時候好不容易哄他出門了,到了幼兒園門口又開始哭鬧,抱著大人不撒手,開始我覺得他剛上幼兒園,過一段時間就好了,但是一天天過去,情況還是沒有好轉,後來,我意識到了事情不簡單,趕緊上網查了相關的資料,並和幼兒園老師好好地聊了聊寶寶在幼兒園的表現,發現了背後的原因,這才改善了情況。
現在,大寶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每天早上再也不會因為去幼兒園哭鬧了,老師也經常誇他認真聽話。
所以,孩子出現狀況,家長要找準背後的原因,才能解決問題。引起孩子討厭幼兒園的原因各種各樣,都有什麼呢?
1. 過度依賴父母
如果寶寶十分依賴父母,那麼當他們離開家,來到一個沒有父母陪在身邊的新環境,就會發生比較強烈的情緒變化,出現分離焦慮、崩潰、大哭等情況。
和鄰居聊天的時候,我了解到,文文非常依賴她,從小到現在一直都沒有離開過她身邊。平時鄰居把文文照顧的很好,不僅給他穿衣服、穿鞋、餵飯,睡覺也是一直一起睡的,而且文文無論去哪裡,都會牽著媽媽的手,就連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也一定要媽媽站在自己身邊。這就造成了文文對於媽媽過度的依賴,而且由於老師要照顧多名寶寶,分身乏術,所以在幼兒園需要孩子們自己動手穿衣服、吃飯等等,文文的自理能力比較差,所以難以適應幼兒園的環境。
2. 不適應作息時間
上幼兒園是寶寶第一次過集體生活,需要接受統一的作息時間,而有的寶寶在家裡並沒有形成作息規律,比較散漫,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有的習慣白天多睡一會兒,晚上多玩一會兒,這都容易造成寶寶出現抵制、排斥幼兒園生活的反應。
我家寶寶就是這種情況,平時沒有養成好的習慣,不好好吃飯,喜歡吃零食、喝飲料,但在幼兒園大家都是統一的飯菜,零食只有一點,統一喝牛奶和白開水,這就讓他非常不習慣。
於是,我先不讓寶寶去幼兒園,在家裡給他逐漸減少了零食量,不給他喝飲料,每天吃飯的時間調整到和幼兒園差不多,規定了吃飯的時長不超過40分鐘。這樣堅持了兩周,情況就好了很多。
3. 和其他孩子相處困難
在幼兒園,寶寶需要和其他同齡人一起做遊戲、一起上課,有時候,會出現一些摩擦和問題。比如,在家裡,大人們都圍著孩子轉,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但在幼兒園,孩子要學會分享,有的孩子看到玩具就想自己獨佔,其他孩子想玩就會拒絕,因此孩子間可能會產生矛盾甚至動手打架,這也是造成寶寶不想去幼兒園的原因之一。
那麼一旦孩子出現了討厭上幼兒園,每次去都哭鬧不止的情況,應該怎麼做呢?下面分享三個方法教各位家長輕鬆應對。
1. 帶寶寶熟悉環境
任何人來到全新的環境都需要適應時間,年幼的寶寶更是如此。所以,在寶寶入園之前,家長可以先帶寶寶熟悉環境。先和老師商量好,帶寶寶在旁邊看一看幼兒園小朋友們的日常活動,其中一些有趣的遊戲和快樂的氛圍可能會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然後,讓寶寶單獨和老師相處一會兒,可以告訴老師寶寶的乳名,讓她呼喚寶寶,拉近他們之間的距離,老師還可以擁抱寶寶、和寶寶做遊戲,讓寶寶喜歡上老師,對她產生信任,進一步使寶寶喜歡上幼兒園。
2. 和寶寶溝通
家長可以通過和寶寶對話的方式,找出他不願上幼兒園的原因。語氣一定要溫柔,不能太過嚴厲地逼問孩子,否則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可以蹲下來,輕聲地問寶寶:「告訴媽媽,你為什麼不想去幼兒園啊?」之後寶寶可以給出一個回答,而無論寶寶的回答是怎樣的,家長都要認真對待,安撫寶寶之後,查證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3. 讓孩子交朋友
有的孩子身邊沒有合適的同齡人,總是一個人玩耍,當進入幼兒園後,面對許多的陌生小朋友,就會難以融入。平日裡家長可以帶寶寶去一些小朋友比較多的地方玩,讓他們多接觸同齡人,提高寶寶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學會分享、與其他人和諧相處,這樣就有助於寶寶入園後的生活。
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的發展。」當孩子表現出對上幼兒園的抗拒時,一定是因為這與他們的身心發展有所違背,家長要做的,就是找到原因,按照孩子的成長規律為他們解決問題,幫助孩子順利地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相關連結一:
相關連結二:
相關連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