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博士後人數將會增加。 據報導,近日,科技部向高校和科研機構提出了擴大博士後人數的要求。 在上海啟動了博士後招聘項目。 今年,一些高校的博士後招聘人數比往年增加了40%以上。 許多高校開設了博士後進入渠道,提高博士後崗位的吸引力,為未來儲備高素質的教師和研究力量。
3月21日,科技部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科技創新支持工作、恢復和經濟平穩運行辦法》。 在國家科技計劃支持的項目中,科技部明確推進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助理或輔助人員崗位設置,擴大博士後崗位.. 其人工費及相關社保補貼按規定從工程款中列支.. 擴大博士後流動站規模是應對疫情對高校博士畢業生就業影響的重要舉措.. 這也可以讓「博士後」真正回歸自己的真實身份,為畢業後暫時沒有找到工作的醫生提供「博士後」的科研機會,不僅發揮他們的作用,而且「專業化」他們,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促進他們更好的就業,創業,為大學和科研機構儲備人才。
我國博士後制度參照發達國家博士後工作機制建立.. 但博士後方向不同.. 在1985年,當博士後系統啟動和博士後流動站建立時,我國每年只有3000多名博士生入學。 博士後制度不是為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提供繼續在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科研工作的機會,而是吸引他們選擇在高校、科研機構、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在流動站進行科學研究,出站後選擇在大學和科研機構任職。 可以說,這主要是留住醫生和吸引博士畢業生從事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
因此,我國對博士後流動站人員有多種政策和優惠措施,在輿論上,博士後比博士「更高水平」。 雖然中國有關部門和大學,科研機構都很明確,博士後只是「經驗」,而不是「學歷」,博士後是「職位」,而不是「學位」,但實際上,有機構和人把它當作比博士更高的學位。 然後還有一些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特別是企業,博士後工作站作為形象工程的問題,重應用,輕建設,一些工作站在建立,掛牌,作為單位花瓶,只是擺設。
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印發的<關於改革完善博士後制度的意見>指出,我國博士後制度還存在定位不清,設站單位主體功能不足,培訓質量有待提高,招聘培訓評價方法不足,國際化水平低等問題.. 這是一個現實問題。 隨著我國博士教育規模的擴大,目前博士培養,就業,使用和發展,與30多年前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必須對博士後制度有一個新的明確定位。
根據2018年國家教育發展統計公報,當年我國招收博士生95500人,博士生389500人,研究生60700人.. 博士生招生人數是1985年的30倍.. 今年我國博士招生規模將超過10萬人.. 從博士生的就業選擇來看,相當一部分博士生想留在大學,科研機構從事學術崗位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博士後已成為許多博士畢業生的選擇。 據統計,2019年中國博士後科研人員數量達到25514人。
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明確將博士後作為研究生博士生的工作經驗之一,提供一段時間的科研工作機會。 這樣,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就不會再想到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站更「高大上」,而是會以更加務實的態度建設流動站,設置博士後崗位,並可結合實際情況增設更多崗位.. 對於博士後「擴招」,有公眾關注會影響質量,這將被理解為研究生擴招,博士後培養質量,取決於後期設計和工作要求.. 從某種程度上說,在實行博士後制度30多年後,中國的博士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