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2 2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黃河一號」旅遊公路呂梁磧口段
9月的初秋,古鎮磧口邊黃河奔湧,岸邊的石板路上,有不少背包客駐足拍照。作為中國北方唯一水鎮、「2019網友最喜愛的十大古村鎮之一 」,磧口在黃河水的波濤聲中散發出古樸律動之美。周邊的山上,棗兒已經變紅,距離這裡不遠的一處紅棗示範基地裡,有遊客在採摘今年古鎮最早熟了的「脆棗」。
李平順在紅棗基地接受採訪
「這個示範基地有70畝,共30個品種。咱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品種特點是,皮薄肉厚,清脆香甜。」臨縣人大代表李平順介紹,棚裡的新品種來自山西省農科院提供的技術支持,依託磧口古鎮的旅遊優勢,這裡的紅棗供不應求。
臨縣有 「中國紅棗之鄉」之稱,全縣紅棗種植面積82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紅棗生產基地縣。近年來,臨縣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紅棗品牌發展戰略,初步形成了「生產有基地、加工有龍頭、銷售有網絡、政策有傾斜」的紅棗產業發展格局。目前,紅棗年產值突破6億元,已經成為全縣棗農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和惠民產業。
省人大代表嚴林森談農業產業發展
磧口紅棗的「披紅」成為臨縣棗業發展的縮影,這裡的「掛綠」也讓人驚喜。
省人大代表嚴林森站在寨則村150畝蔬菜基地前神採奕奕,這裡距離古鎮約500米,地裡的「招牌產品」西葫蘆已經全部賣光,現在正值生菜、茴子白的生長期,田間一片綠油油,「今年2月,新冠疫情防禦警報在全國拉響,我們安排員工投入種苗生產,通過微信督促十五個蔬菜生產園區負責人和其他生產大戶,正常安排種苗需求統計,儘快投入生產,儘管疫情影響,但是80萬株種苗不誤農時,一千餘戶種植戶可以正常生產,有力帶動貧困戶脫貧。」
嚴林森是臨縣聯豐種苗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是一個具有高級技師資質的鄉土人才,他堅持30年做農技推廣,幫助農民增收。他的團隊為磧口乃至臨縣全縣提供種苗,也為像寨則村這樣的農村蔬菜生產基地免費提供技術支持。
磧口古鎮岸邊的擺渡船
從磧口的「紅」到古鎮的「綠」,這裡展現出旅遊景區背後別樣的色彩。尤其 「黃河一號」旅遊公路呂梁磧口段,藍紅相間,更是為古鎮增添了一抹生機。
「2010年,我提出了旅遊公路繞行磧口古鎮中心的建議,得到了領導們的支持,目前旅遊一號公路繞行磧口,緩解了交通壓力。」磧口鎮政府副鎮長張國芳是一名縣人大代表,提及磧口,她對這裡的歷史故事侃侃而談,對古鎮的發展更是傾注了全部心血。探索創新景區解說員、餐飲住宿、環境保護等管理方式,推出垃圾不落地、解說員持證上崗等制度,積極配合臨縣全面開展住房安全及移民搬遷、拆除復墾兩大專項整治活動,張國芳得到了領導和群眾的一致認可。
俯瞰「黃河一號旅遊公路」呂梁磧口段
如今的磧口,因為「黃河一號旅遊公路」支線的修建,將與晉綏革命紀念館、千年景區、北武當山、龐泉溝等67個景區景點互通互聯,成為呂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一環,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成為這一切最大的受益者。
而這背後的山高水長,披紅掛綠,也離不開各級人大代表學習模範勇當先,把申紀蘭同志紮根基層、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品質融入到工作中,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人大代表的神聖職責,為這片土地長久的發展貢獻智慧步履不停。
採寫:山西新聞網 郝宏
原標題:《披紅掛綠的磧口古鎮,步履不停的人大代表》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