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說課稿,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備戰教師招聘面試,中公講師為考生準備了《背影》說課稿,希望大家認真備考!
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背影》。為著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試圖體現以下理念並深入踐行:①面向全體,承認差距,分層教學②學生因個性而張揚,課堂因自主而精彩,努力為學生創設探究展示的機會和平臺③以培養能力為宗旨,啟發並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
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做簡要陳述,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講師批評指正!
教材分析:
《背影》選自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都是以愛為主題的敘事性散文。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感受課文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要求熟讀課文,從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初步感受作品的語言風格。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於1925年寫的一篇紀實性散文,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不僅僅因為它寫出了一種異常真摯至誠的親子之愛、父子深情,還因為作者敢於剖析自己對父愛由不解到頓悟到感念的過程,真切感人,同時,作者另闢蹊徑,選擇「背影」來描寫父親,尤其把父親買橘子時的背影定格,準確地表現了在特定環境下父親的形象特點,給讀者以生動新穎的藝術感受,另外,作者沒有運用華麗的辭藻,而是讓深沉的父愛在樸素的文字、舒緩的語調中自然流淌,寓深情於質樸的語言描寫中,含蓄雋永。
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多數對散文有一定了解,但由於我們的學生閱歷不足,對親情的感染仍停留在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的閱讀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培養形成之中。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語言、多種教學方式創造情景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情感世界去感受親情、體會父愛。
教學目標:
明晰的教學目標就像航船上的羅盤一樣,指引著師生教與學的方向。根據新課標中三維目標的設定,及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現確定目標如下:
1.整體感知內容,體味文章刻畫人物的寫法,動情朗讀課文,品味樸素雋永的語言美。(根據新課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目標為本節課的重點。)
2.通過反覆朗讀,在教師感染下,提高文本閱讀及鑑賞能力。
3.涵詠閱讀課文,感受父子深情(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教學方法:
朗讀感知法:重視誦讀、美讀。本文是現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濃厚,意味雋永,文辭優美,教師應當努力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當中,認真體會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由於本文的寫作年代離今天較遠,學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可能有些困難,所以要認真體會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尤其當讀到作者直接抒情部分更要認真感受作者的心意和情懷。因此要求學生帶著美好的感情來讀,體會課文中美好的感情,以朗讀來貫串整個教學過程,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加強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啟發式教學:《學記》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憤是心求通而未通之意,悱是口欲言而未能全貌,必待其如此,乃啟發之。葉聖陶先生也說過「教師之教不在於全盤講授,而在於相機引導」 本節課要啟發學生深刻體會作者所選取的不是平常的背影,乃是在祖母去世、父親失業、典賣借錢、家境衰敗的情況下,在浦口車站送別時,在一個特殊環境下活動著的背影,它既是父親形象的素描,又是他精神的寫照,還是作者感情的觸發點和凝聚點,父親肥胖而吃力的「形」,慈愛、艱難和努力,老境頹唐、心情憂傷的「神」,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兒子對父親的理解、憐惜、懷念,全都凝聚在這個背影裡。適時點撥,更能深刻體現父親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