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喜歡想像「世界末日」?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苦笑) 局部觀察

文丨(苦笑)

眾所周知,人類有一個奇怪的癖好:想像世界末日,以及末日後的世界。

在眾多的末日世界裡,有隻剩人類苟延殘喘的,有人類和機器人一起苟延殘喘的,以及機器人代替人類苟延殘喘的。

「世界末日」這事兒歷史上還真發生過,且不止一次。

人類歷史上的「末日時刻」

比如,大家都經歷過的2012。

瑪雅文明預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那一年,放棄地表的美國資本家不惜花上一年5萬美元的高額入住費,也要搬進羅伯特·維希諾的末日地堡裡。

▲末日地堡概念圖

堅信地表仍有希望的中國農民劉起元,自己動手製造了可載14人海上漂泊5個月的「2012諾亞方舟」。

▲劉起元和他的「2012諾亞方舟」

末日恐慌下,有人瘋搶蠟燭,有人捐光家產,有人大肆揮霍,有人走上犯罪道路。都亂成這樣了,網上卻流傳著「2012人類進化」的言論,不愧是人類。

所謂的「2012世界末日」,不過是瑪雅曆法中一個大循環的結束,與世界毀不毀滅沒有半毛錢關係。

有趣的是,早在1999年人類就因為類似的問題,引發過同樣的末日危機。史稱,「千年蟲」事件。

60年代的程序猿為了節省計算機儲存空間,選擇了用兩位數表示年份,這一習慣一直被延續到用「99」表示「1999」的千禧年前夜。

這就導致了系統無法正確辨識「00」所代表的年份,既可以是2000年,也可以是1000年。

在一些比較老的系統中,「99」或「99/99"等代碼則表示了文件結束、永久性過期或刪除等一系列不可逆的自動操作。

那些在日期裡剛好有幾個「9」的文件,很容易引發錯誤操作,從而導致系統混亂甚至崩潰等問題。

於是,就出現了105歲的挪威老太太喜提幼兒園錄取通知書,罐頭剛出廠就過期80年的離譜事件。

▲路透社關於105歲老太太被幼兒園錄取的報導

這一切似乎都預示著,人類文明無法從1999年邁入2000年。

原本代表2000年的「Y2K」,也成為一種末日的象徵符號。人們相信,系統裡的時間錯亂會影響現實世界。

您猜怎麼著?還真會。

舉個例子,假如你在1999年購買了某平臺2000年的年費會員,系統可能判定你購買的是1000年的會員。如果你剛好勾選了「自動續費」,那麼恭喜你,你將收到一份從1000年到1999年的年費帳單。

在非洲國家甘比亞,則出現了多地電力供應中斷,財政部、稅局和海關無法運作,甚至海空交通、金融和政府服務局部癱瘓的問題。

儘管世界範圍內的程序猿們,都在加班加點解決這個問題。但絲毫不影響,把Y2K看作世界末日的人們瘋狂囤貨。

▲NEW YORK DAILY NEWS

2000年1月1日,無事發生。

曾經的迷惑行為,成為部分人難以言說的痛。後來的中國網友,把魔幻的1999渲染成了人類聯合軍抵抗薩比星人的地球保衛戰。

真正的末日,不會留給人囤貨的時間。

公元79年8月24日,突然爆發的維蘇威火山直接抹去了歐洲大陸上的龐貝城。那些被火山灰包裹住的屍體告訴我們,末日不過一瞬,人類甚至來不及掙扎。

▲龐貝遺蹟發現的人體化石

公元1626年,明朝天啟大爆炸。爆炸範圍半徑大約750 米,面積達到2.23平方公裡,共造成約2萬餘人死傷,威力相當於廣島原子彈。

關於這次大爆炸的記載有很多,比如人突然消失,所有人的衣服被颳走,卻完好無損地掛在幾十裡外的樹上。

▲《天變邸抄》

有人說這是地震,卻難以解釋將屍體碎片吹上半空的大風;有人說這是隕石撞擊,古籍之中卻找不到任何相關記載。

最廣為流傳的原因是王恭廠的火藥庫爆炸,但火藥爆炸不可能「不焚寸木,無焚燒之跡」。

由於過於離奇,後世甚至把天啟大爆炸歸結為外星人造訪,以及傳說中的特斯拉「死光」武器。

▲傳說中的特斯拉「死光」

亦真亦假的世界末日沒有摧毀人類文明,反倒是人類在自己的想像中「滅亡」了好幾次。

這就是末世情結。

那些電影和遊戲裡的世界末日

幾乎每年,人類都會在電影和遊戲裡花式毀滅世界好幾次,完全不考慮地球的感受。

有因為自然災害導致世界毀滅的。比如,《後天》裡的後天,《2012》裡的2012,以及《末日崩塌》裡的崩塌。

▲電影《後天》海嘯

▲電影《2012》大地震

前一秒還風和日麗,歲月靜好,後一秒就地震、海嘯、氣溫驟降,世界知名地標瞬間被毀,自由女神立馬變成冰封王座。

還有機器人毀滅世界的。電影《終結者2》裡,人工智慧在1997年8月29日發動了對人類的「審判日」,機械大軍的履帶碾過地上無數屍骨。

▲電影《終結者2》審判日

遊戲《守望先鋒》的背景設定,就是智械危機爆發後,人類與機器人構成的世界。

以及近幾年最火的「喪屍」世界末日。被「喪屍病毒」感染後,人類變成了違背能量守恆定律的怪物。

▲電影《末日之戰》裡的喪屍

「核平世界」一直是末日廢土的主打題材,而且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在充斥著自由、瘋狂、暴力的新世界裡,必然有新人類誕生,或是出現像從克蘇魯神話中走出來的神奇動物,除了狗。

▲電影《愛與怪物》裡的怪物和狗

文明衰敗,伴隨著電影或是遊戲主角對廢土的不斷探索,一定會出現失去科技的原始部落,以及還擁有一部分科技的石油朋克、賽博朋克,各種朋克所構建的末日要塞。

對資源的掌控永遠是紛爭的開端和權力的象徵,比如《瘋狂的麥克斯》水就是掌控廢土的權力密碼。

▲電影《瘋狂的麥克斯》取水畫面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主角想要活下去,就必須掌握把垃圾變廢為寶的能力。

這些不同的末日設定,都表達了同一個核心思想:我們是真的不想死。

不管環境多麼慘烈,資源多麼稀缺,人類總是能想盡辦法活下去,哪怕是為了單純的存在而活著。

在電影《雪國列車》中,人類為了活命甘願委身在列車車廂內,過著監獄般的生活,高層機械性地統治,中層機械性地享樂,底層機械性地勞作。

他們都是延續基因的工具人。

在遊戲《地鐵2033》中,世界在2013年毀於核戰爭,人們龜縮在一個個地鐵站臺,建立了一個個形態迥異的小社會,有紅軍也有納粹。

▲《地鐵2033》

他們的頭頂,是已成廢墟、變異怪物橫行的莫斯科。子彈在地下世界裡成了硬通貨,向不同的落難者施捨子彈,能夠獲取道德點。

玩家在崩壞世界中,還能保留多少屬於文明世界的人性,將會影響遊戲最終的結局。

是的,天災、喪屍、核戰爭,從來都不是末世的主題,人性的泯滅,才是末世裡最令人絕望的現實。

人性,才是末世情結的主題

為了在末世下求生,人們往往會拋棄和平環境下的善。想做個好人卻不可得,這就是末世的困境。

就比如《釜山行》裡為「我為人人」的馬東錫,為了營救倖存者在喪屍車廂殺出一條血路,最後卻因為被大部隊反鎖在安全區外命喪屍口。

▲《釜山行》

在不確定的人性面前,喪屍反而沒有那麼可怕。比起被喪屍撕咬的那一刻,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同伴推進喪屍堆裡才是真正的恐懼。

溫情抵擋不了末日,人類必須在生存和人性之間做出選擇。

在遊戲《冰汽時代》裡,作為統治者,為了在零下100度的嚴寒中,延續人類的火種,玩家可以選擇濫用童工、強迫加班、驅逐難民、安插秘密警察、大搞個人崇拜,把「刁民」們送進刑場,燒掉詩歌和書籍,把自己塑造成「神」。

▲《冰汽時代》

在末日世界,最大的衝突從來不是人類和不可抗力間的矛盾,而是在法律和道德失去約束力的背景下,究竟該多大限度地去保留人性。

當文明不復存在時,善良和同情便成了奢侈品。

遊戲《最後生還者2》中有這樣一個橋段:在末世後出生,成長在爾虞我詐、同類相殘環境下的艾莉,在16歲生日那天坐進了博物館裡阿波羅11號的指令艙。

▲《最後生還者2》

當她閉上眼睛,聽著當年的升空倒計時,仿佛也隨著搖晃的火箭一起進入了太空。而在荒廢的博物館之外,依舊是那個喪屍橫行、人吃人的世界。

比起文明出現斷層,人類道德體系的徹底崩塌才是真正的末日時刻。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一生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希特勒上臺後,他從奧地利逃亡到英國,然後再逃亡到巴西。

▲茨威格

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見證了理性遭到最可怕的失敗,而野蠻獲取最大的勝利。過去從來沒有過像我們這一代人的經歷,道德從如此的精神高度,墜落到如此低下的地步。」

在此之前三百多年,中國思想家顧炎武也曾有過相似的描述:「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

▲顧炎武

可見中西方對文明的下限,都有著共同的判斷,那就是人類品性和底線的淪喪。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夜,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留下了那句著名的話:「整個歐洲的燈光都要熄滅了,在我們的有生之年,不會看到它們再亮起來了。」

正是因為如此,在暴虐的末世之中,偶爾顯露的溫情,恰如黑夜中燭光般耀眼。

末日題材的影視劇和遊戲,無不在提醒著我們,一個能隨便和陌生人攀談、交易、建立信任的世界,是多麼脆弱。而遇到陌生人就先掏出槍的世界,隨時可能到來。

那些永遠回不去的昨日世界,卻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當下。

幸好,這只是遊戲和電影。

1、沒有20年前的末日恐慌,就沒有今天最野的穿衣大賞。——公路商店

2、世界末日傳言引亂象:捐家產砍人吸毒搶蠟燭。——人民網 李楠楠

3、Fearing the effects of the Y2K bug, families stock up on supplies before the New Year.——NEW YORK DAILY NEWS

4、對世界末日的想像,是不是人類最奇怪的癖好?——局部觀察 bilibili

- END -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喜歡意淫世界末日?
    文丨(苦笑)眾所周知,人類有一個奇怪的癖好:意淫世界末日,以及末日後的世界。在眾多的末日世界裡,有隻剩人類苟延殘喘的,有人類和機器人一起苟延殘喘的,以及機器人代替人類苟延殘喘的。▲傳說中的特斯拉「死光」亦真亦假的世界末日沒有摧毀人類文明,反倒是人類在自己的想像中「滅亡」了好幾次。這就是末世情結。
  • 「世界末日」被娛樂背後:消費末日又反思人生
    套餐的生產者認為,「如果2012年世界末日到來,最好準備好這些東西」。而另一個拉丁美洲國家智利日前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大約四分之一的該國公民打算12月21日利用各種藉口不去上班。人們為什麼會相信「世界末日」? 2012年如約而至,有相當一部分人群沉浸在末日幻想之中。為什麼人們願意相信末日存在呢?
  • 「末日預言」不死 西方世界篤信末日存在(組圖)
    雖然在20世紀90年代時,他的類似預言完全破滅,他今年對世界末日的預言再度掀起了世界各地公眾的關注潮。  有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對於相信世界末日論的人而言,預言的落空只會令他們更堅定地相信世界末日論。  坎平曾宣稱,他的末日預言擁有2億支持者。他們都將世界末日到來之前懺悔、贖罪,以順利升入「天堂」。  坎平從這些追隨者中「募集」了過億美元的資金。
  • 周末電影放送 《2012啟示錄:世界末日》世界末日會以怎樣的方式來臨?
    您覺得看這些影碟來探索世界,和「死啃幾本教科書」比起來,哪一個更能讓孩子體會到真正的科學精神,培養孩子真正的探索精神呢?不言而喻,這兩種方式,帶來的就是天壤之別。結果就是:學堂的孩子們最喜歡上科學課。他們充滿活力和想像,也始終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的精神。下面讓我們走進學堂的電影科學課,領略下其中的魅力。
  • 2019,那些你不曾想像的末日景象
    世界在電影裡已經毀滅過1742次!過去的2018不是創業狗的末日嗎?真正的末日並非物質世界的毀滅,而是精神世界的崩塌。技術的爆炸讓我們重新定義人、生活和整個世界,人文主義在賽博時代就像一個笑話。末日來臨,我們應該做點什麼?
  • 潛力釋放的末日生存題材:玩末日生存的人,都在玩什麼?
    玩法方面,和三國、仙俠等題材總是聯想到SLG、MMO玩法不同,末日生存題材還沒有被一個固有的玩法所限制,想像空間和發展空間都比較大。以出海手遊收入榜TOP30為準,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末日生存類手遊,玩法相對比較多元,包括SLG、MMO、塔防,以中重度為主。
  • 世界末日臨時抱佛腳生存指南
    世界末日,誰才能夠淡定地逢兇化吉?有一次我問我妻子,如果明天世界就毀滅了,我們還能做點什麼?她說:西紅柿雞蛋面!她這麼說是因為冰箱裡只有西紅柿、雞蛋和掛麵。可見她對在末日前盡最大努力延長自己的生存時間一事毫無興致,這樣的思想大概在世人間佔有很大的比重。但仍有人想要活下去。在末日來臨之前,所有長遠準備已經不再可行,能做點什麼努力讓自己多活幾天,甚至像電影的結局一樣度過這個浩劫?有這樣想法的人應該更多才對吧。我走訪了不少人,其中當然兩者皆有,並且都聲稱自己才是精神正常的一方。客觀地說,想要活下去的人提供的答案要精彩得多。
  • 「世界末日」成網友狂歡節 諾亞方舟船票熱賣(圖)
    問:「你世界末日的願望是什麼?」答:「上方舟!」  【記者追訪】昨日,武漢商貿學院新聞採編專業的大二學生劉維翰與學弟共同拍攝了一段有關「世界末日」的視頻,並將其放到了自己的微博中,引發網友圍觀。  這段不到3分鐘的視頻,約有該校20多人關於世界末日的看法,回答多為調侃之語,但是妙語連珠,讓人忍俊不禁。
  • 「末日之鐘」有用嗎?有人會擔心世界末日嗎?
    末日之鐘,由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標示出世界受核武威脅的程度,其中12時整象徵核戰爆發,雜誌社對世界局勢進行評估,按照核戰爆發的可能性將分針撥前或撥後,以此提醒各界。如前蘇聯試驗原子彈時,距離午夜12時僅僅3分鐘。而最接近午夜12時的時候是冷戰最激烈的時候,距離午夜12時僅2分鐘。
  • 瑪雅人預言的2012年世界末日,為什麼沒有實現?
    就是瑪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這個日期除了1就是2,所以我記得特別清楚。當年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在那討論,要不要把錢都花光啊?要不要把婚先結了呀?還是把婚先離了呀?然後各種各樣的事情,我覺得挺有意思。雖然其實真心相信的人是沒幾個的,但是有這麼一件事讓大家反省自己的人生,我覺得還挺好的。那天夜裡大家都沒有睡覺,趕快發微博說,太好了,我活下來了。其實各種各樣的預言多了,但是大家為什麼就這麼相信瑪雅人預言呢?
  • 人類對於世界末日,總有一種欲罷還休的感覺
    導語:人類對於世界末日,總有一種欲罷還休的感覺人類對於世界末日總有一種特殊的癖好,一邊十分抗拒世界末日的到來,一邊卻總是去幻想世界末日到來的場景,對於世界末日的到來,人類到底是抱有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而且他不光是自己住,還把這種末日地堡以每年5萬美元的價格租出去,最關鍵的是還有人已經預定,人數還不少,在2012年的時候,還出現了客滿的情況。對此只能說,這些人真有錢。有錢人著急找避難所,沒錢的人也不甘就這樣沒了,於是就開始自己製作求生裝置。
  • 關於瑪雅文明預言的世界末日是怎麼回事?真相原來是這樣
    我們第一次聽到瑪雅文明的時候,肯定是因為瑪雅文明預言的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在那之前,各個新聞爭先報導了這一預言,那為何這個預言後面到愈演愈烈,甚至美國還專門拍了一部《2012》世界末日的電影呢?
  • 世界末日八周年|誰製造了瑪雅預言
    在科幻災難片《2012》助推下,瑪雅人的世界末日預言一度引發全球恐慌。全世界的社交平臺都在狂熱地倒計時,半是惶恐半是戲謔,為了保持同步,東亞世界還自動將末日的日期校正為2012年12月22日。愛湊熱鬧的媒體跑到瑪雅故地中美洲叢林,採訪仍舊生活在那裡的部落首領,得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答案:2012不是世界末日,而是重生起點!
  • 美國人愛囤「末日食物包」
    編者的話:「如果世界因災難而崩潰,你最不需要擔心的是今天晚餐應該做什麼」這是美國售賣「末日食品」商家的廣告語。西方不少國家都有很強的「末日情結」,老百姓平時就有儲備習慣,這次新冠肺炎全球蔓延,很多商家更是抓住商機,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末日食品」。
  • 養只獨角仙,陪你度過世界末日的孤獨
    讀讀馬大喵,成為寵物圈內人。【1】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瑪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同年11月21日,中國一個名叫東方孝的大佬向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寫信,倡議將每年12月21日設為「世界末日警示日「。也是閒的蛋疼。大概是受《聖經》薰陶過久,美國人對世界末日有一種特別的情感,正所謂窮人買廁紙,富人修掩體。
  • 100秒的末日時鐘,為何喚醒了末日經濟?
    「世界末日鍾」是一個象徵性的警世之鐘。於1947年安放在芝加哥大學的校園裡。「世界末日鍾」只在錶盤左上方15分鐘的範圍內有刻度,零點意味著世界末日的到來。指針離零時越近,表明危險性就越大。自從1947年設置世界末日時鐘以來,該時鐘先後進行了22次調整。
  • 世界末日求生指南
    7年前的2012年,無數人受《2012》影響,擔心世界末日的來臨。我們人類骨子裡,總有一種對末世的【好奇】與【畏懼】。那麼我們不妨開個腦洞:假設7天後就是世界末日,「你」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活下去?請打開這本《世界末日求生指南》,開始學習吧!
  • 2021是世界末日嗎?還有人相信瑪雅預言嗎?
    2012年已經過去8年了,馬上就是第九年了,到了現在,以前相信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也沒有多少人了,但是現在又有很多人認為瑪雅人所說的世界末日其實不是2012年而是2021年,最後一個數字弄錯了,那麼2021年就是預言中的世界末日嗎?顯示是不可能的。
  • 假如這是恐龍的世界 末日之前:「我」都在想什麼,我又在哪裡?
    那麼,它為什麼可以觸動每一個看到它的成年人的神經?原因都在下面的文章裡。我想,起碼這個時代,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都是需要這樣的書的。相信很多人都對「恐龍要是沒滅絕」這一假想產生過興趣。恐龍題材的文藝作品:從柯南道爾的科幻小說《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到上世紀70年代末的日本電視劇《恐龍特急克塞號》,再到《侏羅紀公園》系列......這些作品不約而同地把讀者/觀眾帶回荒蠻的史前時代,廝殺、屠戮、嗜血、暴怒的野性充斥其中,有些還營造出時空錯亂、恐龍與人和平共處的幻景。
  • 世界末日,離我們真的遠嗎?
    今天我們在這兒,不是談論如何結婚生子 ,不是說個人未來的發展前途,我們來談談世界的末日。「我們站在末日審判的邊緣,我們無法治癒的疾病,原教旨主義國家要求我們毀滅,我們無法控制的核武器,即使我們繞過這些危險的水域,我們會面對其他更加不可避免的威脅,未來80內,全球變暖將加速各地冰川融化,將淹沒%90的人類居住地,不受控制的人口增長,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超越糧食產量,導致饑荒和戰爭,這不是猜想,這是事實。」這是《生化危機·終章》裡面的一段話,雖然是戲言,但時刻提醒著人類,世界並不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