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總相逢 學學孔子的交友之道

2020-12-11 騰訊網

曾經,交朋友很容易,你給我一塊糖,我給你一塊橡皮,你的漫畫書借我看,我的玩具給你分享,我們勾勾手,就成了一輩子不分離的好朋友。學生時代的友情是最為珍貴的,因為那時的交往是純真的,不摻雜任何目的,每每回憶起來都帶著一股天真爛漫的美好。

現如今,人們在盲目拓展人脈,遊走在各種社交場合,或者加入各類微信群聊,但很難再交到純粹的朋友,朋友之間的交往摻雜了太多的功利性,交朋友不再單純看人品或者是否與自己合拍,只看這個朋友是否能給自己帶來切身利益。

曾經無話不談的朋友漸行漸遠,友誼也不再是地久天長的代名詞,一點點小事,就能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或許,我們應該放下功利心,學學古人的交友之道。

孔子在《孔子家語·儒行解》中說過:「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久別則聞流言不信,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有如此者。」

孔子認為,儒者交朋友,要志趣相合,方向一致,營道求藝,路數相同。地位相等都高興,地位互有上下彼此也不厭棄。久不相見,聽到對方的流言蜚語絕不相信。志向相同就進一步交往,志向不同就退避疏遠。儒者交朋友的態度就是這樣的。

朋友因志同道合而相互吸引。劉禹錫「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馮夢龍「門內有君子,門外君子至。」你是什麼樣的人,就能吸引到什麼樣的朋友。

朋友不因貴賤而異。有個成語叫「車笠之交」,意思是乘坐馬車的人與戴著鬥笠的人不因貴賤而影響正常交往,出自《太平御覽》:「越俗性率樸,意親好合,即脫頭上手巾,解腰間五尺以與之為交,拜親跪妻,定交有禮……祝曰:『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我雖步行卿乘馬,後日相逢卿當下。』」

朋友之間,需要信任。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別人的流言蜚語而改變對你的態度,也絕對不會因為那些有的、沒有的而否定你。

朋友之間,合則聚,不合則散。但是,真的有一天,我們絕交了,老死不相往來了,你出門跟全世界罵我,我也不會把你哭著笑著在深夜只分享給我秘密告訴別人。一個人把能讓自己身敗名裂,糟人恥笑的事告訴你的一瞬間,一定是把你當作最親近的人。人生諸事很難長情,我願始終記得你把心掏給我的瞬間,並守護它。

崔永元在他的自傳體作品《不過如此》中說:「朋友是你高興時,容易忘記的人;是你悲傷時,第一個想去找的人;是給你幫忙,不用說謝謝的人;是你驚擾後,不用道歉的人;是對你從不苛求的人,是你從不用提防的人;是你敗走麥城,也不對你另眼相看的人;是你步步高升,對你稱呼從不改變的人。」

願我們都是值得交的那個朋友。

相關焦點

  • 讀故事,品《論語》,學學孔子的交友智慧
    人生在世,總不能一個人孤獨到老,總要交幾個朋友。然而,交友有風險,選擇要謹慎。因為交一良友,可以相得益彰,相伴一生;交一損友,卻可能反目成仇,遺恨終身。我們不妨讀讀《論語》,學學其中的交友智慧。雖不能說華歆就品質低劣,但管寧是相人蠻準的,「道不同」,自然「不相為謀」。在朋友之間的交往上,《論語》中也提出很好的建議。子遊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 孔子論語『學而篇』學而時習之的新解,學習交友處世三道
    第一道:學習之道學習是人生第一道題,並且需要用一生解答。如果要為人生故事列一個大綱,應該是:遇見、阻礙、學習、行動、答案。它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其中,學習是成就人生高度的標杆。學習的對象是我們一生中遇見的所有事物,我們想要處理好這些事物就會遇到阻礙,學習讓我們清楚他們的運行規律,著手去做並最終得到一個答案。
  • 知人善處:不離不棄的交友之道
    知人善處,才是不棄不離的交友之道。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張》)「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
  • 孔子倡導的一種交友之道,僅15個字,能讓你和朋友的友誼天長地久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孔子倡導的一種交友之道,僅15個字,能讓你和朋友的友誼天長地久!——孔子#孔子語錄# 讀完孔子這段語錄,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跟別人交往,要多去談別人的長處,多去談別人感興趣的,那樣別人就有很多話要跟你說,你就能當一個聽者在一旁安靜聽者,如果你聽得進去,聽得很用心,還不斷為他喝彩,他就感覺是找到了知音一樣,多年心裡話,會一朝說盡,感覺酒逢知己千杯少。
  • 孔子關於交友的六條原則,是否適應當下的社會?
    而孔子在論語中,在不同的場合,論述了如何交朋友,這些論述,閃耀著深沉的人文關懷,即使到了現代社會,這些思想和原則,仍然適用,仍然是我們交朋友中所應該遵循的。那麼,孔子關於交友,有哪些思想呢?第一,仁者愛人是總的原則。孔子的儒家學說,其實就是仁學。按照孟子的總結,仁學其實就是仁者愛人的學說。
  • 交友之「道」!
    他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者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句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天地之間的大道就像是張弓射箭,如果你處在高處,而你的目標在低處,那你就應該放低你的弓箭;反之,如果你的目標在高處,那你就應該高舉你的弓箭。所以說啊,天地之間的大道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從富裕之處取走多餘的,彌補貧乏之處,這就是天道。』
  • 交友之道,不學虧大了《論語》顏淵篇第23章
    「忠告①而善道②(dǎo)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注釋】①忠告:即盡心勸告朋友向善。②道:通「導"。 【翻譯】 子貢問與朋友的相處之道。孔子說:「忠心地勸告他並好好地開導他,如果不聽從也就罷了,不要自取侮辱。」
  • 相逢山水惠州 詩意綿延千年
    大洋浩瀚,羅浮巍巍,東江蜿蜒,西湖如鏡,而惠州山水之美,又並非這幾者簡單地相加。 行走惠州就是欣賞一軸長卷畫,山勢挺拔,碧水迴環,參天大樹掩映著蜿蜒小徑,山水間充滿了深不可測的神秘感,清代惠州賢太守程含章感嘆大自然造物之奇妙:凡此山川之雄麗,允宜人物之瑰奇。
  • 山水總相逢來日皆可期
    山水相逢,未來可期,加油。用簡·奧斯汀的話來說: 「我也說不準是在什麼時間地點, 看見了你什麼樣的風姿, 聽到了你什麼樣的談吐, 使我開始愛上了你。 那是在好久以前的事了。 等我發覺自己開始愛上你時, 我已走了一半路了。」 如果可以, 剩下的那些路, 還想愛你。
  • 新竹香山:山水相逢風情萬種(圖)
    新竹香山:山水相逢風情萬種(圖) 2008年06月05日 18: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溼地後方的堤岸,是散步道和自行車道,由此延伸,北至南寮、南到南港,長達17公裡,被冠上仿照加州17海裏海灘地名「17公里海岸風景區」。
  • 交友之道經典語錄
    --傅玄12.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雁門集》13.合意友來情不厭,知心人至話投機。--馮夢龍14.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敵人更糟糕。--孔子30.朋友間的不合,就是敵人進攻的機會。--伊索31.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內。--亞里斯多德32.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 孔子之道|思無邪
    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那具體要如何以德為政呢?於是接下來在講「思無邪」這個根本要點。2.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孔子說,用一句話來總結《詩經》,是思無邪。
  • 《論語》17則,孔子之道一以貫之,仁者能夠安貧樂道,富貴不淫
    處世,處人,尤其是自處,都要有「自處之道」。什麼叫「裡仁」呢?就是我們隨時要把修養、精神放在仁的境界。「學而時習之」,學的是什麼?學的是仁。學問、修養,沒有達到處在仁的境界,不算是智慧的成就。用孟子的話來解析「處仁」,就是「居天下之廣居」,居住在天底下最廣大的屋宇裡頭。
  • 孔子之道|學而第一,學「道」以致用
    從孔子來看,兩千多年之後的「我」,對孔子而言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從「我」來看,兩千多年之前的孔子,對「我」而言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讀《論語》,會是令人快樂的事情。孔子說他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這是他在描述悟道、得道的過程。
  • 孔子智慧|出門有朋友,人生才通達,跟孔子學習如何交友
    朋友有多種,概括起來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益友,這類人是真心實意對你好,當你遇到困境的時候,會伸出援助之手,不管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能夠給你以力量;另一類是損友,表面上相投,當有利害衝突時,馬上就翻臉。真正的朋友不是以物質利益作為交往的前提的,損友不能稱其為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應該只有一種,那就是交正能量的朋友。
  • 道之道,非常道,孔子所體現的「仁」與「道」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思想智慧。孔子作為老子的學生,其思想深受老子的影響,《論語》中有關「仁」的思想是道家智慧的深刻體現。「仁」本義是指兩個人之間親近友愛,許慎《說文解字》解說「仁」字說:「仁,親也。從人從二。」其說取《禮記·經解》中「上下相親謂之仁」之義,鄭玄《禮記·中庸》註:「仁,人也,讀如相人耦之人」。
  • 山水有相逢,相逢還有交易?雙鴨山集賢警方破獲另類涉黃案
    微信號取名「山水有相逢」,不定時在朋友圈發布女性「搔首弄姿」的照片,只有熟人介紹才加好友,這一切反常的行為引起民警的注意。2020年11月3日,雙鴨山集賢警方破獲另類賣淫嫖娼案。經集賢公安興安派出所民警偵查,集賢女子李某某為謀取利益,非法組織一些婦女開展賣淫違法犯罪活動。
  • 鬼谷子告訴你「交友之道」,千萬不要和這3種人「深交」,銘記!
    鬼谷子告訴你」交友之道「,千萬不要和這3種人」深交」,銘記!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百家號,戰國時期有一名著名縱橫家,世人稱為」謀聖「,經過他參透悟出的道理,一直放到現代還是很實用的。這個人就是:鬼谷子。想必大家都記得諸葛亮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吧,」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這句話不僅是治國之道,同時也是交友之道。鬼谷子曾說的第一句話」待下也,必傲以忽「,其意思就是對待自己下屬態度十分傲慢,若是一個人在工作中一直帶著一副傲慢的姿態對待下級的話,那麼這種人是不能深交的。這種人最會的事情就是背信棄義,如果他遇到困難的時候,那他會拼盡全力投靠別人。
  • 孔子為什麼用山水來比擬智者之樂和仁者之樂?
    仁者,指的是那些有寬大胸懷、仁愛之心的人。仁者、智者是精神品質不同的人,他們對於自然美的欣賞也各有偏好。為什麼這麼說呢? 《韓詩外傳》記載了一種解釋。水總是按照一定的路線流淌,凡所經過的地方都能覆蓋到,就如同考慮周全心思細密的智者;水往下流,猶如通禮之人,謙虛處下;水流行進,一往無前,類似於勇士;遇到堤防圍壩,又能夠澄淨下來,安靜如同知命者;水流經過各種險阻,流向大海,不中途而廢,如同具有恆心和堅毅德性的人一樣
  • 周易《頤》卦,孔子的養生之道
    不懂節制的飲食之道。周易裡有《頤》卦,可以從中體會到古人的養生理念。合起來就是一張口,有嘴進食之象。其卦德為:貞吉,觀頤,自求口實。意思為堅守正道可獲吉祥,觀察別人如何吃飯頤養,通過自己的能力謀求口食。孔子作《彖》說:頤』,貞吉,養正則吉也。。。(略)孔子意思是說,堅守正道才會獲得吉祥,是因為懂得深養自己的飲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