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這一生,不亞於一場修行。
而生育,便是一道最難的關口。
我們總說生育是兩個人的事,是丈夫、妻子的事情,其實並不是,真正面對這一切,是女人。
在這個生死攸關時刻,一個小生命即將脫離母親來到這個世上的時候,其實作為丈夫,根本無法插得上手。
那是一個女性與生命的極限在戰鬥,眼前一道道關口,無疑是用生命去拼搏,這道生產之門,也是每一個媽媽們拿自己的命去做賭注。
生育到底有多少危險呢?
或許我們不是當事人並不了解,但這部紀錄片可以很好為我們詮釋了:一個母親的艱險之道。
《生門》:產房裡遠遠有比孕婦跳樓更殘酷的事實
2016年這部紀錄片曾引起了較大的社會效益,這部不僅僅講述孩子誕生記錄瞬間,同時也記錄著媽媽們在生育這道門檻向死而生的偉大曆程。
懷孕5次,生產2次,只因丈夫想要個兒子
紀錄片最讓我印象深刻,就是來自河南的曾憲春就引起不少人的爭議。
由於之前曾流產2次,生育2次,子宮已經十分脆弱,但由於農村的思想----「若生不出男孩,別人會笑話你」。
為了給丈夫實現這個願望,曾憲春只好決定搏一搏,看到妻子如此辛苦,他也後悔覺得自己的願望連累了妻子,覺得「女人太辛苦太可憐了」。
當然好在醫生採取了保守治療,最終曾憲春平安誕下了一個健康男孩。
我想也有人會在痛罵這位丈夫,也會惱悔這位產婦的愚昧。但小康醫生認為:我們不能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說話,畢竟家家都有難念的經,誰也無法成為這位家庭的審判者。
懷孕6次,生產2次,這種疾病時刻都在拷問產婦的生命
還有一個產婦,叫夏錦菊,她似乎看上去與其它產婦並沒有什麼兩樣。
但由於之前多次懷孕與分娩,其子宮已經十分脆弱,且還患上了「兇險性前置胎盤」,也就意味著其胎盤已經穿過子宮,延伸到膀胱上,一不小心隨時都會大出血,甚至危及性命。
這顆「定時炸彈」,也讓夏錦菊隨時都有可能被死神奪走.
雖說在鏡頭面前,她笑著說每一天都是煎熬,希望能夠早日結束這種日子。
然而在最後分娩過程中,由於子宮已經受損,夏錦菊在分娩後15秒內就已經大出血500ml。醫生打算切除子宮,但卻被夏錦菊一次又一次哀求拒絕。
「醫生,我才33歲,我還年輕,你再努力一下,我再堅持一下就好了!」
或許對於一個女性而言,切除子宮意味著什麼,但由於失血過多,夏錦菊兩度心臟停跳,甚至第二次還達到15分鐘,醫生只好用紗布暫時填充柱腹腔,保住其性命。
不過最終在醫生堅持下,夏錦菊最終只好同意切除子宮,隨後被轉入ICU病房。
而病房外的父母一直都在焦急等待,父親一直耳邊低語「堅持、堅持、爸爸陪著你」,瞬間讓人淚目。
然而這一個過程,唯有夏錦菊的父母焦急等待,其丈夫因工作緣故始終無法前往趕來。
生育,絕非我們想像如此簡單
在這部紀錄片,中國社會對後代延續、醫療制度不完善、家庭婚姻的複雜性以及從未改變的重男輕女現象,甚至醫療工作人員平凡而偉大都能夠呈現出來。
有的家庭因面對發育不健全的小生命,面對即將可能無法承受的風險與痛苦,不斷糾結是否會人財兩空;
有的家庭為了保住孩子,即便不惜一切代價也甘願嘗試;
有的家庭沒有戶口,沒有醫療保險,甚至貼不起對聯的一家人也不知該如何解決這5萬元的醫療費,養活一對雙胞胎;
也正因如此,生育呈現了很多意義,既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也是一個家庭的判決;既是血脈與籌碼,也是賭博與負擔。
這部紀錄片的故事,不僅僅個人命運的遭際,也是戳穿盤根錯節的社會現實---貧富差距、性別歧視、優生優育以及醫患關係。
而這一切的,最終都是母親獨自一人來承受。
泰戈爾說:上蒼給了我們生命,我們用奉獻去擁抱。
我們總說天底下的母子,都是一場生死之交,但小康醫生認為這部紀錄片不僅是歌頌母愛,更多是那份對生命的敬畏與生活的思考。
或許這個話題有些嚴肅,但正所謂:「來是偶然,走是必然。」
我想這也為什麼,這個話題會成為今天母親節最主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