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學》裡的農村教育,現實比電影更殘酷,你知道嗎

2020-12-23 安然姐說旅遊

《我要上學》講述了小蓮因為家境貧窮,為了給家裡還債,不得已輟學去小飯店打工。後因為二喜叔、學校老師、父親以及教育機構的幫助,重回校園,長大後回到學校當了一名老師的故事。

電影的劇本很簡單,但貴在真實,所有的取景地都是沒有加工過的生活場景。不論村裡居住的房子,城裡有點破舊的小飯店,還是十分簡陋的學校教室。這對於像我這種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看著格外的親切,也很真實自然。

雖然現在因貧輟學的現象已經不再出現,但在2006年,新的義務教育法頒布之前,這樣的事情卻並不少見,這部電影可能算不上特別出彩,但現實生活中表現農村生活的種種,卻都在電影當中有所體現。有人認定讀書無用,尤其是女生,讀書更無用。很多沒念過書的女人,將一生都困在貞潔的牢籠裡,將守寡的名聲看得比幸福更重要。就像電影裡的小蓮的母親,她也想尋找自己的幸福,但陳舊的思想阻礙了她接受二喜的愛意。這樣的環境,構成了孩子上學路上的濃重陰霾。

但真正切斷孩子上學之路的,則是貧窮。貧窮和缺乏教育造成的短視,將孩子們過早推向了社會,可孩子們輟學又能得到什麼呢?童工的身份讓他們見不得光,身心的弱勢讓他們備受壓榨。他們本該是待放的花朵,卻過早地遭受了生活的重壓而提前凋零。他們本該坐在教室裡,享受教育和陽光,而不是奔波在成年人的世界裡,為一點微薄的收入去出賣未來。

少年的啟智在教育,國家的大計也在教育,一個國家奔湧的後浪,應該不只是城市裡衣食無憂的孩子,也應該有那些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裡的農村的孩子,他們也應該接受國家良好的教育。

現實總是那麼殘酷,有的人天資聰穎,天生就是讀書的料,卻因為家裡的原因被迫輟學。有的人家境殷實,卻從不好好學習,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很多人說現實當中的農村教育比電影裡還要殘酷,但我們希望現實能夠溫柔點對待這些孩子。

無論未來我們經歷什麼,我們都應該砥礪前行,從跌打的地方爬起來,接著面對前方,就像冥王雷利說的「不知所措,才是人生」,我們應該去體驗職場,體驗生活,體驗人間的世態炎涼,體驗世人的不解。

願我們身邊的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陽光下茁壯成長,實現自己的夢想。

相關焦點

  • 電影《少年的你》直面校園霸凌,其實現實真的比劇情更殘酷
    影片《少年的你》熱播,把校園裡的陰暗、殘酷、冷漠和無助揭開並展示到公眾面前,幽暗、沉重以及壓抑令觀眾的心為之緊縮。既有人性的複雜,也有對社會問題的反思,更有對家庭教育失守的揭露,還有對社會教育問題的拷問。但是,對於懵懂的青春期的少年來說,特別是高中時期的青少年,將懵懂的愛貫穿其中,不值得讚揚和倡導。儘管「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的臺詞,聽起來意氣奮發,義無反顧且難能可貴,可這個時期談情說愛,為時尚早,不得不說有誤導的嫌疑。
  • 素媛案罪犯趙鬥淳出獄,孩子安全教育迫在眉睫,現實比電影更殘酷
    《素媛》是韓國的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在上學的路上,遇見了一個酒氣衝天的中年男人。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她並沒有意識到危險正在向她靠近。那天恰巧在下雨,這個已經失去人性的男人幫騙素媛給自己撐傘,送自己回家。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比噩夢還要可怕。
  • 撫州市農村題材電影《我要上學》即將開拍
    近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江西電影家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我市農民電影人王懷平投資的農村題材電影《我要上學》,已通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審核批准,並獲得拍攝許可證,將於近期在我市開機拍攝。該影片投資500萬元,由江西電影家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共撫州市委宣傳部、餘干縣文廣電影電視新聞出版局和江西撫州鴻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攝製。
  • 重點高校農村孩子越來越少,現實比想像的更殘酷
    經過這麼多年的教育改革,我們的教育看似越來越公平,每個孩子在學校裡都能接受平等、快樂的教育,貌似每個孩子在學習都能無憂無慮的成長。但是在我國高校中,農村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少,當今社會,寒門幾乎很難再出貴子!
  • 12年撕心的吶喊:現實比電影更殘酷,電影親愛的原型仍在尋子!
    重溫《親愛的》的仍淚流滿臉,借電影的外殼來詮釋世俗的悲愴!不敢想像,那些不見孩子的父母有多心痛!電影看了一遍又一遍,看了一年又一年,每次看我依然會淚目!電影結局雖然找到了孩子,可被拐走了幾年孩子根本不認識親生父母了,看著覺得很殘酷,可沒想到現實生活更殘酷!電影《親愛的》原型仍在尋子!電影中張譯飾演的韓德忠原型人物——劉海洋,12年尋子未果,依然在苦苦尋子!12年了,劉海洋從未放棄過找回兒子的念頭,雖然他們為了讓年邁的父母安心,再生了一個孩子,但依然未放棄過找回大兒子!
  • 《芳華》電影裡沒忍心告訴你的殘酷現實,原著都說全了
    據嚴歌苓在一篇創作談的文章裡提過,「大概在四年前,馮小剛導演跟我說:我們倆拍一個文工團的電影吧,你我都是文工團的,我現在特別懷念那段生活。」不同的是小說前半部分講述了文工團少男少女躁動的青春,後半部則聚焦在他們離開文工團之後的現實人生。而電影中的篇幅多為倚重在文工團的日子,影片末尾的三分之一描寫了多年後的他們各自的生活,然而省略了原著最後四分之一的結局。
  • 《82年生的金智英》現實比你更殘酷
    原本是兩個迥然不同的群體,卻仿佛都在這部電影裡找到了深深的共鳴,一條又一條的含淚轉發著:「太真實了,現代女性的困境,全在這部電影裡。」我強忍著睡意,眯著眼睛困難地點開姐妹們的配圖時,冬夜裡原本凍得直哆嗦的一顆心,頓時又涼了一大截。朋友們,媽媽們的現狀明明要殘酷很多好嗎!
  • 清華畢業,工作體面,33歲找對象難,不是你不優秀,是現實很殘酷
    因為在這個供大於求的時代,你不但要品質好,還要做宣傳,不然照樣被淹沒,好東西太多太多了,你不做宣傳就會被取而代之。人也是一樣,在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有幾個人能上得起學,更別說上大學了,優秀人才更是鳳毛麟角。
  • 紀錄片電影《出路》,揭露殘酷現實:父母眼界越低,孩子越沒出路
    「好好讀書才是你的出路!」 「考個好大學才是你的出路!」 這是爸媽和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嘮叨。高考是一個孩子這輩子唯一的「出路」嗎?導演鄭瓊用6年時間跟拍了3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這些年的輾轉起伏,用最真實的故事,默默給出了答案。
  • 動畫電影《我在伊朗長大》幻想王國裡的現實故事
    於是,當越來越多的電影開始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時,動畫電影卻依然存在於幻想的肥皂泡裡。然而,絢麗的肥皂泡依然反射的是現實生活的光芒。今天我就三個主題來講一講在幻想王國裡發生的現實故事。戰爭,屠殺,民族大清洗,壓迫和自由,當一部電影要反映這些殘酷的東西時,應該怎樣挑戰觀眾的承受能力,又應該怎麼讓觀眾能夠接受?更何況,如果這是一個動畫電影的話?
  • 現實的殘酷,應該讓孩子知道,自我強大、內心陽光才是制勝法寶!
    可是這就是現實,殘酷的現實!我說:「可是,那隻鳥也只是為了生存,為了填飽肚子,她並不是故意要傷害鴨寶寶的。如果它不吃鴨寶寶 ,它可能會餓死的。」兒子:「它可以吃魚或蝦啊,為什麼要吃小鴨子?」我:「它也許會吃魚蝦,可是魚蝦被吃了就不可憐了嗎?魚蝦也是有生命的。」兒子:「可是,小鴨子那麼可愛。」
  • 高分電影說出殘酷現實:考上頂級學校,才有過殘酷人生的資格
    「我就是因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到麻省理工來的。」一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印度學生在開學時這樣回答教授的提問。當時,教授看到新生裡有一位來自印度,好奇地問:「你怎麼會在這裡?你的國家有印度理工學院,為什麼不去那裡呢?」——這是印度理工學院的校友中廣為流傳的一個段子。
  • 我喜歡《爆裂鼓手》我喜歡一部電影,有時候成功後面是殘酷的
    正是弗萊徹的教育思想,他的樂隊是學校裡最好的樂隊,許多學生認為光榮可以加入他的樂隊。在弗萊徹之後,他最喜歡的學生肖恩因為這種教育方式而患上抑鬱症並自殺,然而在安德魯的見證下,他被迫離開了大學,此時,弗萊徹一定恨安德魯,但他的仇恨是因為安德魯讓他失去了明天找到心目中天賦的機會。
  • 「上學無用論」對嗎?農村大學生銳減,老農:不上學一輩子沒出息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高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最明顯的不同就是更加以平常心對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能在一條樹上吊死。現如今,在社會上日益流傳著上學無用的觀念,在農村更甚。社會現實更是快遞員、送餐員的工資就比剛畢業大學生賺得多,大學生已經供大於求貶值的很厲害。讀書無用,實際上就是當今社會急功近利的體現,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價值觀才是罪魁禍首。在某些程度上說,讀書也許不能馬上給你帶來那種想要的物質,顯得毫無用處。但讀書的真正意義不是創造了多少錢,而更多的是擴大了你的視野,鍛鍊了你的基本能力,為以後漫長的人生是在添磚加瓦。
  • 這樣的校園霸凌電影 你忍心看嗎?其實真實的世界比電影更殘酷
    【 關於校園霸凌,你知道多少?】隨著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社會、學校、以及家庭都給予了重視與關注,但是即便是這樣,這樣的事情卻仍舊在不斷的上演著。事實上,對於校園霸凌事件,至今也沒有十分妥當的處理方式。
  • 學生軍訓,不得不告訴家長的一個殘酷現實
    這一點,我特別清楚,因為我就是一名教師。這麼熱的天軍訓,我很為一些身體素質不夠強的同學擔憂,我不用去現場看就知道,此時此刻,肯定有不少同學吃不消,有的人甚至已經倒下,然後由同學扶著到邊上陰涼處休息去了。現在有的同學,不要說軍訓,就是星期一在操場上開個晨會,如果太陽稍微猛一點,也會暈倒。
  • 揭露教育現實的印度電影——起跑線
    自從2018年以來,黑仔才開始慢慢的接觸了印度的電影,才了解到原來電影可以如此自然的揭露社會現實,就2018年來講就有較多具有影響力的電影,比如《神秘巨星》、《廁所英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等。而今天要聊的是一部與教育現實相關的印度電影——起跑線。
  • 爸爸,請一定陪我,很現實,很殘酷
    導讀:爸爸,請一定陪我,很現實,很殘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請一定陪我,很現實,很殘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農村教師的苦,你知道嗎?
    身為鄉村教師的他,對農村小學的師資問題,有自己的看法……秋季開學前的一個星期,之前不知真假的小道消息確認了:如果你關注各地的教育新聞就會發現,每年暑假市縣教育局基本都在忙著三件事情:誰知道好夢不長,在臨近開學的前五天,縣局發布了遴選農村教師進城工作通知,當我看到選拔名額時,真是咬牙切齒,差一點氣暈過去:也就說分配到農村多少新老師,就有多少農村教師考走進城。我們鄉中心小學考走6名,佔學校教師數四分之一。筆者單位考走三名,佔學校教師數三分之一,學校沒辦法,開學後不得不裁掉一個年級,讓這些孩子去中心校上學。
  • 我身邊的《少年的你》,現實中校園霸凌現象比電影更嚴重
    這兩天電影《少年的你》持續發酵,票房也水漲船高,除了易烊千璽的頂級流量,以及演員們的爆炸演技之外,更重要的是《少年的你》直擊校園霸凌現象,將之帶入公共視野當中。人民日報發表微博評論說:「相比劇情,現實更加殘酷。校園角落裡的暴力,可謂不少人的童年噩夢,甚至是一生難以走出的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