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教育現實的印度電影——起跑線

2020-12-13 黑仔的娛樂生活

自從2018年以來,黑仔才開始慢慢的接觸了印度的電影,才了解到原來電影可以如此自然的揭露社會現實,就2018年來講就有較多具有影響力的電影,比如《神秘巨星》、《廁所英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等。而今天要聊的是一部與教育現實相關的印度電影——起跑線。

電影的開始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妻為了自己的孩子皮雅上學而四處奔波挑選學校,但挑選都是私立學校。所以,這裡就讓人感到很困惑,為什麼只考慮私立的學校?孩子還很小,但家長認為孩子就是要從小接受好的培育,一點沒毛病。因而一開始便定義了孩子的起跑線是在一開始上學的時候進的是一所好學校。

但看了電影的大概三分之一,就可以看出想要上最好的幼兒園前提是必須住在學區房裡,高檔的小區裡。而在這裡我們一開始定義的起跑線不再只是好的學校了,還有家長也成為了孩子的起跑線。家長需要有錢才能買得起學區房;孩子才能上得了學前培訓班;家長還要會說英語,因為英語是階級的象徵,英國人說錯英語會沒關係 ,但印度人說錯英語就會被瞧不起。所以,只有家長會說英語,才會不給孩子丟面兒,還會在學前教孩子說英語,不然都沒有其他孩子願意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甚至在後面還提到家長應該是受過教育的而不是舊市街的商業大亨,學校會認為如果父母都沒受過什麼教育,自然也不會過多關注孩子的教育。

不可思議,什麼時候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成為了孩子起跑路上的絆腳石。而正好相反,正因為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所以才要把自己的孩子往最好的學校送,受到更好的教育才有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像父母一樣辛苦勞累。道理不分國界不分時代,天下的父母都一樣的想法。所以,更是反映出了印度教育的現狀。私立貴族學校對於入學新生的要求不僅在於學生各方面素質要好,甚至在家長方面還要做要求,這難道不是給學校裡面的孩子攀比父母做了不好的表率嗎?

之後,他們如願以償地讓孩子進入了最好的學校,但卻良心不安。因為名額是他們欺騙得到的,他們搶了真正貧窮的人的名額,也因為他們人心向善,所以才會感到不安。最後拉吉說,如果一個好人都做不了,那又如何來做一個好丈夫好爸爸。所以,即便是我們把家長作為孩子的起跑線時,也該是家長的道德品質勝過更多的外在條件。在電影最後,拉吉進行了一番演說,但依舊沒人敢站起來同意他的說辭。但家長本身的道德品質才是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等形成的重要影響。也是孩子更好的起跑線。

看完電影,回顧影片,皮雅沒有在電影裡面的任何一所貴族私立學校讀書,而是和小夥伴一起在公立學校裡,但她的父母是學校背後的支持者。或許外在的條件越好越豐富,的確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但是,孩子的起跑線到底是什麼呢?起跑線是孩子自己的,擁有好的道德品質才該是孩子獲得好的發展,好的未來的前提,而父母是榜樣。

相關焦點

  • 太現實了!《起跑線》這部暖心的印度電影給了我太多的感動
    文/追劇者們又一部印度好電影來了!從《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從《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再到現在的《起跑線》,印度電影在家庭話題上不斷提升,以小見大,用小人物的故事巧妙的勾勒出一個社會的現狀。尤其是在今年4月4日在中國上映的這部豆瓣8.1分的《起跑線》,很真實也很現實,它折射出了當下家長的現實焦慮。影片有笑點有淚點有感動,有些場面會令你發笑,但喜劇後面更多的還是讓人反思和引起我們的共鳴。雖然《起跑線》是印度電影,但影片講述的每個事件幾乎也都同樣的正在我們中國發生著。
  • 電影《起跑線》:拍的是印度,反思的卻是中國家長
    4月4日,又一部印度寶萊塢電影登入中國影院,票房與口碑齊高,觀影評分高達9.0分。這就是《起跑線》,一部印度現象級電影,關注點為印度的教育。小麗強烈推薦大家去看,從影片中可以得到啟發,反思或指導中國式教育的發展。
  • 印度教育類電影《起跑線》,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從預告片來看,電影《起跑線》講的似乎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社會被分為上中下三等人,上流社會的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最好的教育,中等人的孩子為接受更好的教育絞盡腦汁,而窮人的孩子卻徘徊在失學的邊緣。看上去同樣是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但有人的起跑線旁邊停了一輛有司機的車,有人的起跑線上卻荊棘密布。
  • 《起跑線》關注教育問題 擇校故事有了印度版
      印度電影憑藉真摯的情感、樸實的故事近年來在中國備受影迷好評。4月4日,由薩基特·喬杜裡執導,伊爾凡·可汗、薩巴·卡瑪爾等主演的印度電影 《起跑線》將在中國上映。
  • 必看印度電影《起跑線》——揭示印度教育社會現狀
    這裡是三大白,陪你一起看電影,看人生。動動小手點個關注吧。電影簡介:一對印度的中產階級夫婦:服裝店老闆拉吉(伊爾凡·可汗 飾)與太太米塔(薩巴·卡瑪爾 飾)為了讓女兒皮婭(蒂希塔·塞加爾 飾)接受更好的教育想盡了各種辦法。
  • 《起跑線》,電影中投射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
    近幾年,印度教育意義題材電影進一步打開了中國電影市場。憑藉出眾的文案劇本與救世價值,在國內領起了印度式的青春熱潮。於2018年清明檔上映的外文影片《起跑線》,被稱作「神級影片」。這部電影採用詼諧愉快的喜劇風格,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藝術的故事。
  • 印度電影起跑線影評分享
    印度電影起跑線印度電影自從摔跤吧爸爸後,火熱起來,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印度電影起跑線的影評。這部片子要比之前引入中國的寶萊塢電影,如摔跤爸,神秘巨星,神猴爸爸等,都更具現實意義,值得人們深思。等正式上映後再返場看一遍。
  • 《起跑線》,讓我看到印度的電影水準,距離中國越來越近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再熟悉不過吧,《起跑線》這部產自印度的影片,與孟母三遷有異曲同工之妙。印度的電影我很少看,可是看了這部影片之後影院上映的印度電影我都親自去看,可想而知這部影片有多大的魔力。這部影片是一部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教育一直是社會的重點,而影片恰恰借這個社會熱點贏得了一致好評。電影畫風很具有印度的特色,很好還原了印度本地的特色,不僅看了電影也讓我們感受了印度的文化。電影借孩子的教育問題諷刺了印度當今的教育制度,不僅僅是印度只要世界上有教育的地方我想也很影片中一樣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吧。
  • 印度電影《起跑線》:究竟是誰的起跑線?_咚飛電影影評
    周末的家庭影院,觀看了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本劇題材敏感,節奏和表演都極具功底,通過喜劇手法反諷教育問題,針砭時弊,極具社會使命感。分享幾點觀演心得。首先:通過這部電影,大概了解印度教育現狀。不由深思:教育這條起跑線,究竟是孩子的起跑線?還是家長的起跑線?還是整個國家的起跑線?誰又是最後的贏家?
  • 清明檔 | 中國觀眾為什麼喜歡印度電影《起跑線》?
    無論是聚焦印巴衝突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還是抨擊教育不公的《起跑線》,在「嬉笑怒罵」間「人情練達」。如果說卓別林是默片時代的喜劇之王,那麼以《起跑線》為代表的印度電影就是有聲片時代的不朽豐碑。聚焦「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世界性議題人的一生就像跑馬拉松,起跑線是母親的妊娠期。而在孩子未真正走向獨立前,這場比賽的代跑者卻是眾多含辛茹苦的家長!
  • 印度電影《起跑線》,提出教育的起跑線由誰來定義的問題
    01印度2018年有一部電影——《起跑線》,講的就是關於一個印度普通家庭為了爭奪孩子教育的,所謂的「起跑」優先權,而絞盡腦汁的用盡手段和其間陷入的種種困境。學區房,私立名校,徹夜排隊求入學報名表,學校對孩子的面試筆試,甚至充分利用一些關係手段,千方百計佔用貧民區的入學資源等等。
  • 印度教育電影:《起跑線》
    中國的社會熱點——教育。它總是會被許多人提起,尤其是做父母的。中國的父母尤其重視孩子的教育,認為孩子的未來是最重要的。小編也是認為孩子的成長是重要的,想當年小編讀書時作文總是有孩子教育的題材,想想都是淚哦。最近小編看了一部印度的教育電影《起跑線》,說真的,小編有很大的感觸。
  • 教育不公、階級固化,印度電影深刻反映教育不公——《起跑線》
    現在是個文化全球化的時代,電影市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好萊塢電影雖然仍然在電影市場佔據相當大的比重,但是它的地位逐漸下降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印度電影作為一支蓬勃發展的隊伍開始在電影行業大放異彩。爸爸》等電影口碑票房的成功為印度電影行業的崛起添磚加瓦。小編今天想要推薦的是一部印度喜劇電影《起跑線》。
  • 電影《起跑線2》直擊印度教育,伊爾凡實力主演,父母為孩子操心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部父母為孩子上學操碎心的印度高分電影《起跑線2》,這部電影由伊爾凡印度演技巨星主演,電影講述了一位父親與他渴望出國留學的女兒之間的故事,同時展現了父親為實現女兒的夢想面臨的種種困難,以及想方設法克服困難的過程。
  • 印度電影《起跑線》:揭示中國教育的痛點
    近些年,一直叫囂成為亞洲老大的印度其快速發展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電影產業,每年都有優秀的影片成功的進行海外輸出,無形中提升了印度的文化軟實力,電影《起跑線》無疑是成功的典範。電影《起跑線》是薩基特·喬杜裡執導的劇情片,由伊爾凡·可汗、薩巴·卡瑪爾等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夫妻為了讓孩子從小就能夠獲得最好的教育,從而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該片於2017年5月19日在印度上映,2018年4月4日在中國上映。
  • 中國有哪些類似《起跑線》的電影?
    一說起印度電影,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漢。他的每一部作品,像《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等等都是在喜劇的包裝下揭露最現實最尖銳的社會問題。當然很多說的都是印度的社會問題,比如應試教育問題,重男輕女問題。
  • 你所說的起跑線,哪會僅僅是一條線?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後感
    今天和女友去看了一場電影《起跑線》,這是一部印度引進的影片。不得不說近幾年印度引進的電影幾乎部部口碑爆棚。像年初剛上映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去年上映的神秘巨星,乃至更早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口碑都不錯,以至於我現在對印度的電影有很好的印象。
  • 傾家蕩產送女兒出國留學,印度電影《起跑線2》,不再談教育問題
    還記得一度引起話題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嗎?這個深深烙在中國人心中的詞彙,和亞洲教育環境的共鳴,讓《起跑線》拿下7.9的高分。《起跑線》的主要劇情是土豪一家,為了幫助女兒申請名校入學資格,假扮窮人到貧民窟生活的故事。
  • 印度高分電影《起跑線》:「窮人是沒有資格大喜大悲的!」
    可是,當「寒門再難出貴子」成為社會的主論調,讀書之路也被封死,真正刺破現實真相的,反而是那些毒雞湯。條條大路通羅馬,有的人卻生在羅馬。有時你拼盡全力,還不如人家隨便搞搞。你努力的天花板,竟然只是人家的起點。
  • 又一部印度高分電影刷屏《起跑線》
    關於這部電影,網友的評價是:「已經不想再問為什麼我們拍不出來這樣的片子了」很簡單,因為這部影片跟《摔爸》、《神秘巨星》一樣:反映社會現實,批判社會不公!而這次,它把炮口對準了:教育問題。整部影片,以「為女兒擇校」這樣一個極小的角度切入,用喜劇化+戲劇化+生活化的方式,層層深入反映了當下印度社會種種現狀:中產焦慮、貧富差距、階級對立、社會不公等等。 電影叫做《起跑線》,名字起得相當傳神。因為,我們都熟悉的一句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趣的是,看來很多印度人也認同這個觀點。換言之,中國人認為,教育可以決定人的命運。印度雖然是與中國文化迥異的國家,但也認同這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