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分電影《起跑線》:「窮人是沒有資格大喜大悲的!」

2021-02-19 讀書天才集中營

文 | 衷曲無聞      圖 | 網絡

01

脫口秀主持人王自健講過一個段子,現在很多家長逼著孩子學習,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了。我就納悶了,王思聰不去上補習班、興趣班,他就輸在起跑線上了?人家一出生就在終點線上了

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說,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能看到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

《圍爐夜話》有一言,「富家慣習驕奢,最難教子;寒士欲謀生活,還是讀書」。可是,當「寒門再難出貴子」成為社會的主論調,讀書之路也被封死,真正刺破現實真相的,反而是那些毒雞湯。

條條大路通羅馬,有的人卻生在羅馬。

有時你拼盡全力,還不如人家隨便搞搞。

你努力的天花板,竟然只是人家的起點。

02

豆瓣評分8.1的印度電影《起跑線》,講的就是一對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

拉吉和米塔是一對剛進入中產階級的夫妻,雖然積累了一定的財富,知識文化卻達不到上流人士該有的水平。他們不希望女兒皮婭重蹈自己的覆轍,便決定將她送進全印度最好的私立幼兒園,然後再考進名校實現階層躍遷。

他們先是買了一套學區房,再偽裝成上層階級,參加各種高級派對,說一口蹩腳的英語。為了給孩子拿到申請名額,半夜12點就在學校門口排隊,不惜斥巨資找入學顧問培訓。

可即使他們費盡心力,孩子的申請還是被學校拒絕了,因為學校不願接收服裝店老闆的孩子,擔心拉吉夫婦的家庭教育跟不上。

在皮婭四次落榜後,送來喜餅的店員點醒了這對心灰意冷的夫婦。按照教育部規定,每個學校都會留出極少數的名額給貧困生,他們可以偽造材料去爭取貧困名額。

拉吉夫婦又花了一筆錢,把所有的貧困材料都搞到了手,但由於有人舉報暗箱操作,迫於輿論壓力,學校決定派出專人核實貧困生的家庭情況。

為了不讓事情敗露,拉吉夫婦只能舉家搬進貧民區。貧民區的生活淚中帶笑,房間裡的老鼠亂竄,上完廁所沒有水衝,坐外掛式公交車上班,領政府補給糧……

這一切,都赤裸裸地展現了窮人生活的不易。


03

想要搞清楚拉吉夫婦為什麼會削尖腦袋想要把女兒送進一等幼兒園,得先了解印度的選拔制度。

和中國的高考類似,印度的人生大考JEE以其難度之高及錄取率之低而聞名遐邇,考題以主觀題為主,基本上都是原創,不會出現過往考過的題型。備考的過程中,考生必須大段大段地背誦數理化的原文。

印度最好的大學叫印度理工學院,是由印度政府出資在印度各地建成的七所工程技術學院的總稱,是印度最頂尖的工程教育與研究機構,被稱為印度「科學皇冠上的瑰寶」。

美國脫口秀主持人曾這樣調侃說,把哈佛、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頓三所大學加在一塊兒,就是印度理工學院在印度的地位。

老師們也會鼓勵即將參加JEE考試的拔尖學生,如果你不好好努力,考不上印度理工,就只能去麻省理工。

每年,在印度的學習聖地科塔,共有60萬人在準備JEE,最後只有不到5000人可以升入印度理工,錄取率0.8%。

為了能踏上這條真正千軍萬馬通過的獨木橋,JEE考試50%以上的學生是復讀生,每天堅持學習12個小時。

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印度理工學院的畢業證,是他們唯一能夠擺脫貧窮和出身的希望。進入這所大學,他們就有機會成為美國矽谷的創業者和NASA的職員。

全球最難的大學入學考與涉及階層躍升的頂級名校誘惑,無疑猶如整個印度教育的指揮棒,以致於有的家長懷孕初期就開始為孩子作準備了。


04

《起跑線》的英文名是《Hindi Medium》,直譯為「印度中產」,電影刺破了印度社會面臨的兩大敏感問題,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和階級固化。

在西方發達國家,社會階層早已固化,中產階級希冀的精英教育不過是為了自保。而在印度這樣新興的市場大國,雖然艱難,努力了還能考進名校,反倒是教育給了大家最公平的機會。

拉吉夫婦屬於「新中產」,他們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多,雖然有了足夠的財力支撐他們中產的地位,卻還是為了下一代是否能保持中產的位置充滿焦慮。

更重要的是,他們雖然看起來衣食無憂,卻沒有比窮人更多的安全感。過去的貧困還歷歷在目,他們沒有辦法放寬心態,從焦慮的困境中脫離出來。

由於知識的更新換代加劇,富人的孩子因為得天獨厚的條件,既是應試教育中的成功人士,也是素質教育中的佼佼者;窮人的孩子由於從小就沒有知識觸感,無論是應試還是素質都已經處於劣勢。

事實上,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這樣的二分法已經終結。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各種教育形式的相互影響和支撐,背後閃爍著的是父母的社會位置所能提供的紅利。

教育越來越像是一場戰爭,從幼兒園入學到出國留學,到處硝煙瀰漫。

05

電影最震撼人心的一個片段,是貧民區的希亞姆安慰兒子說:「學校不錄取你,不是你不幸運,是學校的不幸。」

彼時,他在他妻兒和拉吉一家面前,因為情緒失控哭得像個孩子。然後又立即收起眼淚說:「窮人就是這樣,沒資格大喜大悲。

仿佛一貧如洗的他,片刻的悲傷都是不可原諒的錯,生活於他而言,真的太艱難了。

然而諷刺的是,喝不起瓶裝礦泉水的他,卻有著腰纏萬貫的人比不上的善心。為了幫助拉吉籌集學費,他甚至冒著被撞死的生命危險去碰瓷。當他把錢交給拉吉的時候,觀眾的心也跟著一起碎了。

最後,拉吉在開學典禮上揭露學校的各種潛規則,試圖用演講把一切都挑破,卻像一記重拳打在了棉花上。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無動於衷,就算有少數幾個感性的家長被打動,也會在旁邊人的制止下繼續保持冷酷與無情。

拉吉選擇把女兒轉到公立學校,完成靈魂的救贖,同時教會妻女善良與正義,但是作為一個打破規則的人,會不會因為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而成為眾矢之的?

就像校長說的那樣,政客的孩子在我這裡,富商的孩子在我這裡,有能力有力量的人都在我這裡,你又能怎麼樣?

06

有階級不可怕,可怕的是階級固化,更可怕的是,寒門學子連教育這張入場券的資格都要被剝奪。

人性的陰暗往往多過光芒,平民百姓希望法則公平公正,自己的孩子能佔有一份教育資源。富家子弟希望有後門可以走,以便牢牢掌控教育資源。

社會精英或權力階層通過傳承,順利地完成了權力和財富的交接,而使它們繼續固化下去。

一個人身居高位,其家族會順其自然地晉升為既得利益者,佔據上升渠道的有利位置,而寒門學子可能需要花費更大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階層的跨越和進化。

人和人終究是有高低差別的,承認上帝本來就是不公平的,然後利用他施捨給你的一切去獲得更多,才是寒門學子應該清楚認識的東西。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國度,可以全民一起奔小康,當然不必過度焦慮。就算沒有起跑線,只要你不認輸,也能靠著個人的奮鬥,過上理想的生活。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有些人隕落,有些人掙扎,願你脫穎而出。

相關焦點

  • 印度電影起跑線影評分享
    印度電影起跑線印度電影自從摔跤吧爸爸後,火熱起來,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印度電影起跑線的影評。1影片很好地詮釋了,窮人像窮人,窮而有骨氣;富人像富人,為富有仁義。這就是印度追求的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句臺詞特別贊:我們身為窮人,只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 又一部印度高分電影刷屏《起跑線》
    關於這部電影,網友的評價是:「已經不想再問為什麼我們拍不出來這樣的片子了」很簡單,因為這部影片跟《摔爸》、《神秘巨星》一樣:反映社會現實,批判社會不公!而這次,它把炮口對準了:教育問題。整部影片,以「為女兒擇校」這樣一個極小的角度切入,用喜劇化+戲劇化+生活化的方式,層層深入反映了當下印度社會種種現狀:中產焦慮、貧富差距、階級對立、社會不公等等。 電影叫做《起跑線》,名字起得相當傳神。因為,我們都熟悉的一句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趣的是,看來很多印度人也認同這個觀點。換言之,中國人認為,教育可以決定人的命運。印度雖然是與中國文化迥異的國家,但也認同這個觀點。
  • 傾家蕩產送女兒出國留學,印度電影《起跑線2》,不再談教育問題
    還記得一度引起話題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嗎?這個深深烙在中國人心中的詞彙,和亞洲教育環境的共鳴,讓《起跑線》拿下7.9的高分。《起跑線》的主要劇情是土豪一家,為了幫助女兒申請名校入學資格,假扮窮人到貧民窟生活的故事。
  • 印度電影《起跑線》:究竟是誰的起跑線?_咚飛電影影評
    周末的家庭影院,觀看了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咚飛電影論壇電影講的故事很簡單:一對印度中產階級夫婦拉吉和米塔,為了讓女兒皮雅進入名校,費盡心思,不惜假冒貧民,最終以貧困生名額如願以償,最後卻又讓孩子退學的故事。
  • 你所說的起跑線,哪會僅僅是一條線?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後感
    今天和女友去看了一場電影《起跑線》,這是一部印度引進的影片。不得不說近幾年印度引進的電影幾乎部部口碑爆棚。像年初剛上映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去年上映的神秘巨星,乃至更早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口碑都不錯,以至於我現在對印度的電影有很好的印象。
  • 印度再次上新電影,《起跑線2》和觀眾見面,卻不是第一部的續集
    近些年的印度電影慢慢的走進了我國的電影市場,並且確實帶來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像之前的《摔跤吧,爸爸》就在我國影壇引起不少的波瀾,也在我國的影迷中有不錯的口碑。之前還有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這部電影是講述印度的一個貴族家庭,為了幫助自己的孩子爭取到一個名校的上學名額而扮作窮人生活在貧民窟的故事。
  • 印度教育類電影《起跑線》,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從預告片來看,電影《起跑線》講的似乎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社會被分為上中下三等人,上流社會的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最好的教育,中等人的孩子為接受更好的教育絞盡腦汁,而窮人的孩子卻徘徊在失學的邊緣。看上去同樣是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但有人的起跑線旁邊停了一輛有司機的車,有人的起跑線上卻荊棘密布。
  • 印度高分電影《起跑線》: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
    評分8.9的印度電影《起跑線》近期引起網友熱議,很多網友表示:中國人的教育之痛,竟然被印度人拍出來了!電影講的是一對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追求貴族名校的故事。他們不希望小女兒皮婭重蹈自己的覆轍,決定將她送進全印度最好的私立幼兒園,之後再逐步實現階層遞進。他們為了進貴族學校買了一套學區房,穿時髦的衣服、卻說著蹩腳英語,偽裝成上層階級。每個孩子都要面試、經過一系列的考試後才有入學資格,數學、英語、繪畫、音樂、遊泳各項技能都要會,而小皮婭次次落榜。四次落榜後,拉吉夫婦得知還有另一個捷徑可以入學:學校每年會預留25%的學位給貧困 家庭。
  • 從[起跑線]看印度貧富差距
    [起跑線]也是如此。他們不是窮人,窮人怎麼吃得起300盧比的披薩、20盧比的礦泉水?還講英語。©️[起跑線],上圖是富爸爸家開派對,下圖是跟窮人一起領配給,吃廉價的糖是了,在印度,窮人的米麵糧油是要靠配給的。誰先吃完,誰先餓著。
  • 起跑線高分電影強烈推薦
    第一次接觸印度電影是《三傻大鬧寶萊塢》,簡直好看到炸裂。後來的《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等一系列電影更是奠定了阿米爾汗不可動搖的男神地位。我發現印度反應弱勢群體、宗教民族衝突等一系列現實問題的電影都很戳人。下面這部《起跑線》亦是。豆瓣這群眼光毒辣的鵝們更是打下了8.1的高分。
  • 《起跑線》,讓我看到印度的電影水準,距離中國越來越近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再熟悉不過吧,《起跑線》這部產自印度的影片,與孟母三遷有異曲同工之妙。印度的電影我很少看,可是看了這部影片之後影院上映的印度電影我都親自去看,可想而知這部影片有多大的魔力。電影畫風很具有印度的特色,很好還原了印度本地的特色,不僅看了電影也讓我們感受了印度的文化。電影借孩子的教育問題諷刺了印度當今的教育制度,不僅僅是印度只要世界上有教育的地方我想也很影片中一樣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吧。
  • 教育不公、階級固化,印度電影深刻反映教育不公——《起跑線》
    現在是個文化全球化的時代,電影市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好萊塢電影雖然仍然在電影市場佔據相當大的比重,但是它的地位逐漸下降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印度電影作為一支蓬勃發展的隊伍開始在電影行業大放異彩。爸爸》等電影口碑票房的成功為印度電影行業的崛起添磚加瓦。小編今天想要推薦的是一部印度喜劇電影《起跑線》。
  • 印度神片《起跑線》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起跑線》《起跑線》《起跑線》為了騙過檢查員,獲得貧困生入學資格,他們搬到貧民區生活,弄得灰頭土臉。電影裡找學校,面試,篩選,都不僅僅是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而是剛剛晉升為中產階級或者想要成為中產階級的那部分家庭,如何讓下一代留在這個階級或者晉升上一個階級的一次血拼。
  • 印度電影《起跑線》: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最近,一部名為《起跑線》的印度電影在國內上映。該影片在豆瓣獲得8.1的評分,再度延續了印度片的高分傳統。影片用幽默詼諧的風格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不讓女兒皮雅輸在「起跑線」上,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
  • 《起跑線》輕鬆過億,印度電影背後是贏在自己製造的起跑線麼?!
    近日,又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在國內上映,並且在上映才幾天的功夫,就輕輕鬆鬆的過了一億,雖然有點驚訝,但是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因為最近幾年印度電影的口碑真的很不錯!從多年前的一部《三傻大鬧寶萊塢》,人們就已經發現印度電影不再是不言不和開始跳舞的風格了,而是運用了另外一種獨闢蹊徑的細膩小成本方式,開創了屬於印度自己的風格。據《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導演拉庫馬·希拉尼介紹,「僅僅只有歌舞片」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大約30%的電影已經沒有了歌舞段落。而剩下的電影中,歌舞篇幅也大大減少,只在必要的時候才用。
  • 又一部印度高分神作!天下父母的焦灼,被這部印度電影拍絕了
    聚焦教育問題,印度再次把我們不敢拍的痛點全給抖了出來——《起跑線》看點1. 2018印度最具話題電影;「贏在起跑線上」,這部電影說的正是這句話。印度由於人口眾多,貧富差距大,普通老百姓想改變生活,唯有靠讀書。然而在印度,優質的教育資源都聚集在「私立學校」。
  • 《起跑線》這部暖心的印度電影給了我太多的感動
    文/追劇者們又一部印度好電影來了!從《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從《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再到現在的《起跑線》,印度電影在家庭話題上不斷提升,以小見大,用小人物的故事巧妙的勾勒出一個社會的現狀。尤其是在今年4月4日在中國上映的這部豆瓣8.1分的《起跑線》,很真實也很現實,它折射出了當下家長的現實焦慮。影片有笑點有淚點有感動,有些場面會令你發笑,但喜劇後面更多的還是讓人反思和引起我們的共鳴。雖然《起跑線》是印度電影,但影片講述的每個事件幾乎也都同樣的正在我們中國發生著。
  • 《起跑線》究竟是什麼!
    想給大家推薦一部特別好看的印度電影《起跑線》,是部輕喜劇,用輕鬆愉快的方式表現著很嚴肅很認真的社會問題,剛開始我一直在笑,看到最後卻流淚了。為此寵妻狂魔拉吉為了讓米塔滿意,開始動用自己的一切關係網來換取皮雅的入學資格,結果卻都以失敗告終。拉吉的員工來送喜餅,以慶祝自己的女兒進入私立學校讀書,原來是政府為了打破印度上層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壟斷,給予25%的名額給窮人的孩子。
  • 電影鑑賞:《起跑線》這部最新的印度神片,真是扎心了!
    印度雖然與中國文化迥異的國家,但也認同這個觀點。《起跑線》講述的就是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讓女兒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影片用多種角度詮釋「起跑線」,也讓「孟母三遷」的典故,映照在每一個如今的學齡前兒童的家庭裡:只招收學區內的小孩,那就搬到學區房;孩子的社交有困難,那就為他爭取上流社會的相處機會;上學難,那就利用各種渠道和學識爭取一個入學資格:甚至不惜假扮窮人,就為了贏得一個「概率稀缺」的貧困生名額。
  • 必看印度電影《起跑線》——揭示印度教育社會現狀
    這裡是三大白,陪你一起看電影,看人生。動動小手點個關注吧。電影簡介:一對印度的中產階級夫婦:服裝店老闆拉吉(伊爾凡·可汗 飾)與太太米塔(薩巴·卡瑪爾 飾)為了讓女兒皮婭(蒂希塔·塞加爾 飾)接受更好的教育想盡了各種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