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隨它五環外的兄弟——拼多多的步伐,趣頭條折騰了整整一年後,總算是摸到了盈利的門檻。
1月4日下午,趣頭條(NASDAQ:QTT)董事長兼CEO譚思亮發布了一封內部信,在信中他表示,趣頭條在2020年四季度「實現了數千萬元的經營性盈利」,而且是趣頭條自成立以來的第一次盈利。譚思亮還聲稱,接下來一年趣頭條不僅要保持用戶數據高速增長,還要在此基礎上實現超過人民幣7億元的經營性利潤。
作為一家以補貼為增長動力的內容平臺,燒錢對於趣頭條來說司空見慣,就連華爾街的投資者們也已經習慣了趣頭條財報中年復一年的虧損。本次譚思亮突然宣布盈利(若是趣頭條第四季財報並未達到盈利標準,相信他也不會放出這樣的風聲),給投資者們帶來的疑惑或許要大過驚喜——同樣是在五環外打滾的內容平臺,像快手這樣的頭部選手還保持著年虧百億的節奏,已然退居二線的趣頭條憑什麼能盈利?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換個問法——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裡,趣頭條做對了什麼?
為了不燒錢,趣頭條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自打進入2020年,尤其是邁入下半年後,趣頭條的打法發生了明顯變化——以前的「一擲千金撒補貼」被謹小慎微代替,「降本」這兩個大字,從它的每一張財報裡都能看出來。
去年第二季度,趣頭條的支出大頭——銷售及營銷費用有了明顯下降。據財報數據顯示,其相關開支僅為9.253億元,較第一季度的10.745億元環比下降了13.89%。此外,研發費用、行政以及其他開支也有所減少,環比分別下降20.19%和1.86%。「降本」體現在收益上的結果就是,當季度趣頭條虧損額縮至2.221億元,較第一季度環比下降58.2%。
在趣頭條前段時間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中,情況與第二季度大致相同。可以看出,趣頭條銷售和營銷費用進一步縮窄至7.015億元,較第二季度環比下降24.18%。連續兩個季度的營銷費用下跌,足以說明燒錢獲客的路子已經不再受趣頭條所青睞。
想要成長,就必須付出代價,對於趣頭條這樣的平臺來說尤其如此。畢竟,趣頭條的應用體質決定了它擁有的大多是「薅羊毛」型用戶,這些用戶大多是被趣頭條的豐厚獎勵所吸引才願意花時間閱讀,其中很多人可能對平臺內容並不感冒。趣頭條若是減緩補貼力度或是停止補貼,逐利而來的淺度用戶們無疑會迅速隨風飄散,報表中的數據恐怕也好看不到哪裡去。
這樣的情況在趣頭條去年的財報數據中就有所體現。去年第二季度,趣頭條總月活用戶(MAU)為1.365億,總日活用戶(DAU)為4300萬,環比分別下降1.3%和5.7%;第三季度,這兩項數據更是掉到了1.205億和3970萬。
當然,趣頭條活躍用戶的下降也需要考慮到其他因素,例如疫情形勢緩解後人們對泛娛樂需求的下降等,但總體來看,「降本」戰略導致的補貼降低仍是這種情況的主要推手。
緊隨字節跳動「四面出擊」,趣頭條能在其他領域拿到多少增量?
「降本」是趣頭條未來進入健康發展的必要階段,也是它做對的第一件事。不過,趣頭條的降本戰略影響到了用戶增速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在這個前提下,趣頭條能否繼續保持譚思亮在信中所稱的「高速增長」,是投資者們需要關心的下一個問題。
對於這一點,趣頭條似乎有自己的解決方法。
甚至早在降本戰略未實施前,趣頭條就孵化出了如今被視為「黑馬」的米讀小說,試圖在網文市場尋找立足點;在短視頻領域,趣頭條旗下有「趣多拍」、「趣直播」這樣的應用。此外,趣頭條甚至還涉足了電商、甚至是餐飲行業。
藉助內容分發平臺崛起,進而開拓其他領域——不得不說,趣頭條近年來在各個領域的擴張讓人看到了字節跳動(今日頭條)的影子。唯一不同的是,當年今日頭條是將自己的流量池做大做強後才開始進一步擴張疆域,而趣頭條的流量池顯然還未做到今日頭條當年的規模。目前趣頭條之所以四面出擊,更多是想藉助這些領域的用戶增量來保持此前的增長勢頭。
作為趣頭條孵化的最成功產品,米讀小說為它的「母親」提供了不少助力。從2018年5月上線到2018年底,短短半年間,米讀小說註冊用戶已經達到近4000萬,DAU升至500萬,到2019年底,米讀小說的DAU甚至突破了千萬級別。此外,包括遊戲、電商在內的多項業務也有效緩解了趣頭條的活躍用戶下降速度。可以說,如果沒有早早建立起的應用矩陣,趣頭條或許根本撐不到降本戰略完成的那一天。
除了在其他領域發力外,趣頭條也在今年試著完善自家主平臺上的內容豐富程度。在2020年一季度趣頭條7.9億的日均瀏覽量中,光是小視頻的瀏覽量就佔到了2.53億,環比增長41%。隨著內容豐富度的增加,趣頭條的用戶粘性自然也會提升,有利於它繼續進行變現。
遭央視點名「黑五類」,但趣頭條還是離不開廣告
既然提到變現,那麼趣頭條的變現模式則更值得討論。要達成譚思亮內定的「7億元的經營性利潤」小目標,強悍的變現引擎是趣頭條絕對不能忽視的一個環節。
今年上半年,趣頭條曾遭遇央視「3.15」晚會點名,稱其涉嫌發布非法賭博內容,放縱誇大功效、虛假宣傳等「黑五類」廣告大量出現。雖然趣頭條第一時間發表了致歉聲明,同時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開除相關負責人、核查代理商、加強廣告審核力度等,但其在資本市場上的聲望很顯然受到了影響,消息曝光當日美股的跳水式下跌就是最好的例子。
央視的監管大棒打碎的不僅僅是趣頭條的名譽,還有它的廣告盈利體系——長期以來,像趣頭條這樣的二線內容平臺極為依賴廣告將流量變現,但它們在發展初期的內容質量並不高,很難吸引到大品牌廣告主,同時還要面對頭條、百度、新浪等頭部內容平臺的爭搶,在這種環境中,趣頭條們也只能對某些「黑五類」廣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它們能為平臺帶來可觀的營收。
這是趣頭條一直被投資者所詬病的汙點,央視的點名則將這一汙點暴露在了普羅大眾眼前,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增加了趣頭條的廣告轉化難度,而在用戶增速逐步放緩的當下,趣頭條的廣告溢價能力也會受到不小影響。這一系列因素體現在財報中,就是廣告收入的全面下降——去年三季度,趣頭條廣告和營銷收入為10.628億元,同比下降19.7%,環比下降22.87%。
總體來看,趣頭條仍然依賴廣告創造營收,但近年來它在其他領域的布局已經開始發揮規模效應,具體到財報中就是「其他收入」一項的增長(雖然很微弱)。去年第二季度,趣頭條其他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已經達到了4.5%,這其中包括了直播收入、米讀小說會員收入、遊戲收入等。從企業發展的角度,我們可以將其視作趣頭條未來的全新營收增長點。
當然,羅馬並非一日建成,趣頭條的應用矩陣也不會在一夜之間就蓋過廣告收益的風頭,接下來一年間,趣頭條要想完成譚思亮的7億小目標,歸根結底還是要在平臺內容上下功夫,也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到更多廣告主,進而提高其廣告溢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