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血的教訓告訴你,這5個交通安全細節父母千萬別忽視

2020-12-16 醫知袋鼠

有網友爆料:12月7日,資陽西門鐵路橋一老奶奶被火車撞倒身亡。

目擊者稱:火車來時孫子跑過去了,奶奶追趕不及。

網友評論說:

我經常在街上看到拄著拐杖的老人帶著三四歲的孩子,孩子在前面跑老人根本追不上,就算拉著孩子的手,如果孩子用力掙脫也可能把老人拽到。如果是接送孩子或者出門玩耍,做父母的能親力親為更好了,畢竟老人體力有限。

這是血的教訓啊,小朋友們就愛亂跑,過馬路時一定要牢牢抓住。

低齡兒童往往不知危險為何物,缺乏自我保護能力,過馬路時猛跑、橫衝直撞等,造成悲劇發生的例子以前也多有報導。

為了減少悲劇的發生,今天袋鼠麻麻想聊聊5個容易被忽視的兒童交通安全細節,希望大家能夠重視起來。

1、過馬路時牢牢抓住孩子的手腕

兒童對道路情況的分辨能力較弱,又好動,為了避免他們突然掙脫亂跑,當帶著孩子行走、過馬路時,建議牢牢抓住他們的手腕,而不是牽手。

2、不要在路側、停車區域玩耍逗留

兒童身材矮小,車輛又有盲區,如果小朋友們在路側、停車區域玩耍逗留(尤其是蹲坐時),很容易發生意外,因為這種情況下起步和轉彎的車輛駕駛人很難看到。

3、乘車時不要將頭、手等身體部位伸出窗外

孩子將身體伸出天窗或者車窗外,危險重重,可能會夾傷孩子或被甩出車外。

因為孩子好奇心重,喜歡亂摸,萬一碰到開關或者車輛熄火,天窗可能就會閉合。

閉合的瞬間威力有多大?看看下圖就知道了。

如果孩子將身體伸出窗外,遇到緊急剎車或者追尾,很容易由於無法站穩被甩出車外,或者出現嚴重的碰撞!

此外,還可能被車外物體所傷。

比如遇到電線、樹枝、限高橫杆等障礙物,還有路面上被輪胎帶飛起來的石子、前車遺落物等,很容易撞到頭部,後果不堪設想。

18年10月28日,江西省新餘市發生了一起交通慘劇。

一名13歲的少年把身體伸出車頂天窗,經過限高橫杆時,由於車速太快,頭部直接和限高橫杆相撞,當場死亡。

4、不要把孩子放在自行車車筐中

共享單車的出現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很多便利,但也讓我們看到很多人不注重道路交通安全,把共享單車的車籃當成「兒童座椅」。

這樣的做法其實是極其危險的。

一般來說,共享單車車籃載重為5公斤,而超過限重,單車急轉彎、急剎車,極易失去平衡,進而導致車筐內的人墜落、甚至整車失去平衡翻到在地。

如果發生意外,與對面駛來的車輛相撞,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5、戴好頭盔,安全座椅別忘記

前不久,袋鼠麻麻就為大家介紹了騎電動車或者摩託車出行帶安全頭盔的重要性。

這裡還要再次強調下安全座椅的保護作用,看看下圖就知道不用安全座椅的危害有多大了。

因此,無論路途遠近,務必讓孩子坐安全座椅(注意不能穿羽絨服、棉服乘坐安全座椅)。

美國廣播公司NBC,曾經報導過一次觸目驚心的安全座椅碰撞測試。

這組實驗是在時速30英裡(約48公裡)的速度下進行的,結果可以看出,發生碰撞時,身穿羽絨服的假人娃娃直接從安全座椅中「飛」了出來。

而對照組穿貼身衣物的假人娃娃,則只是輕微震了一下。

袋鼠麻麻有話說:

我國少年兒童交通事故死亡率居全球首位!而大部分涉兒童交通事故都與家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足和監管不力有關。

希望大家能讓交通安全意識紮根於心,注重兒童交通安全教育,這樣才能儘可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相關焦點

  • 新學期幾條安全常識千萬別忽視,人身安全很重要
    新學期,6條安全常識千萬別忽視新學期,孩子的安全依然是頭等大事,這些安全常識,家長要提醒孩子,幫助孩子平安快樂地度過每一天。警惕汽車家長要告訴孩子不在停放的汽車前後玩耍。下車的時候,要等車停穩後,用左手開右側車門。過馬路時,應遵守交通規則,走人行道,不在馬路上停留和玩耍,上街走路靠右邊走。2. 不踩井蓋告訴孩子不踩井蓋,遇到井蓋繞過去,因為井蓋下面就是空洞,誰也不敢保證井蓋可以百分百的安全,因此告誡孩子不要再井蓋上蹦跳。
  • 孩子摸私處、夾腿、蹭被子,這幾個小細節,父母千萬別忽視
    其實,這都是大人對孩子的誤解,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些行為,有些小細節我們家長千萬別忽視了。這幾個細節不能忽視見過孩子摸私處的家長,會發現,孩子開始撫摸自己私處大概是在1歲左右,3-6歲更是高發期。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性學三論》裡提到,孩子幼兒時期的自慰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嬰兒哺乳期。具體表現為:吃奶、吃手指、抓耳朵、抓胳膊。第二個階段:出現在4歲左右。
  • 安全知識千萬條,交通安全別小瞧!
    橫穿有隔離欄的馬路時,除按信號提示安全過人行橫道外,還可走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嚴禁貪近而跨越隔離欄。4. 橫穿黃燈閃爍的人行橫道時,要環視四方,注意左右來往或拐彎的車輛,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快步直行,不要斜行或猛跑急停。5. 走路要專心,玩耍、逗鬧、看書、聊天都會影響對路況的判斷,從而增加險情。6.
  • 我用我的教訓告訴你,別讓孩子穿羽絨服坐安全座椅!
    查閱了多方資料,我才知道,安全座椅的使用過程,我犯了一個巨大錯誤,罪魁禍首就是那件羽絨服。   超出你的想像!   我們通過兩組實驗,看看到底有多危險。   美國廣播公司NBC,曾經報導過一次觸目驚心的安全座椅碰撞測試。
  • 這16個最要命的細節,千萬別做了
    生活中有很多常見小事,你的一個粗心大意就會釀成悲劇,細節關乎生命安全!這16個最容易要人命的細節,你一定要知道!千萬不要做!熱水器和液化氣罐嚴禁安放在浴室內;使用燃氣熱水器洗澡、用燃氣設備做飯時,千萬別把門窗關太嚴,特別是廚房和衛生間的門窗,儘量保持室內通風。記住:一旦出現頭暈、乏力、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等中毒症狀,應立即開窗通風,轉移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
  • 我用血的教訓告訴你,千萬別讓買沒有防護棉的床護欄
    就在昨天,我在床邊整理衣服,扶著床護欄的女兒發生的一幕,至今回想仍然驚魂未定。嘟嘟現在10個月,8個月會爬了之後,現在開始學著要站起來,為了防止這調皮的小傢伙墜床,我一早就準備好床護欄,每次要做事情的時候,就放她在床上玩。自以為安全意思已經很強,沒想到還是出意外了。
  • 18個最容易要命的細節,千萬別再做了!
    生活中很多常見小事一個粗心大意就會釀成悲劇細節關乎生命安全!這18個最容易要人命的細節你一定要知道!千萬不要做!1、整夜開電熱毯睡覺教訓:據央視新聞報導,一位江蘇的老人因整夜開著電熱毯睡覺,引發大火,現場濃煙滾滾,當救護車趕到時,老人已經被活活燒死。
  • 新手父母容易忽視小錯誤,消除寶寶安全隱患,時刻注意
    我們提倡:父母睡覺時最好面對嬰兒。2,寶寶睡覺的地方不要墊的特別柔軟,預防柔軟物掩蓋住嬰兒的鼻子和嘴巴。3,嬰幼兒可以接觸到的範圍內,不要隨意的放置小物件。2,大人在拿東西時,需要轉身又或者身體要移動時,用手護住嬰兒,確保寶寶安全。 3,當父母因其他原因而無法抱著寶寶時,要把寶寶放在安全的地方,比如嬰兒床上或安全座椅上。4,老話說:七坐八爬九發牙,寶寶在8個月大時就會爬行,必要的安全門及護欄都的裝上。
  • 16個最容易要命的細節,害死很多人!千萬別再做了
    生活中有很多常見小事,你的一個粗心大意就會釀成悲劇,細節關乎生命安全!這16個最容易要人命的細節,你一定要知道!千萬不要做!  5、用燃氣熱水器洗澡不通風  教訓:據錢江晚報報導,嘉興一個三口之家在房內使用燃氣熱水器洗澡,但門窗緊閉,導致父女兩人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熱水器和液化氣罐嚴禁安放在浴室內;使用燃氣熱水器洗澡、用燃氣設備做飯時,千萬別把門窗關太嚴,特別是廚房和衛生間的門窗,儘量保持室內通風。
  • 創業這一年,我學到了5個重要教訓
    如果你準備創業或正在創業,都可以從經歷過的人那裡學到寶貴的經驗教訓,進而可以不斷提高成功的機會。本文作者介紹了他在創業之旅中學到的五個重要教訓,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文章譯自Medium,作者Nicolas Cole,原標題5 Brutal Lessons About Entrepreneurship I Learned My First Year As A Startup Founder。
  • 血的教訓!千萬別讓孩子穿羽絨服坐安全座椅!家長速看
    我更是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明明坐了安全座椅,卻還是不能很好的保護孩子?查閱了多方資料,我才知道,安全座椅的使用過程,我犯了一個巨大錯誤,罪魁禍首就是那件羽絨服。穿羽絨服坐安全座椅,是一件非常錯誤,非常危險,又容易被家長忽視的事情。相信很多家長也會像我這樣,直接把穿著羽絨服的孩子放進安全座椅,繫上安全帶,以為這樣就很安全了,其實不然。
  • 朋友圈賞秋大賽開始,但千萬別忽視孩子出行安全
    因為疫情的關係,基本都是自駕,尤其帶娃出行的,方便安全,時間、地點也更為靈活。  不過自駕遊雖然好,但是潛在危險也很多。在這裡,小編要特別提醒所有喜歡自駕遛娃的家長們,一定要讓孩子乘坐安全座椅。  相信許多家長都看過一些報導,或者了解過一些交通部門的數據,我們每年有上萬的兒童死於車禍,而其中大多數的不幸都是因為沒有給孩子配備安全座椅。
  • 父母別忽視,兒科醫生告訴你原因
    新手寶媽們都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寶寶睡覺出汗的事情,寶媽們害怕寶寶著涼,所以不得不給寶寶擦了汗,換上新的睡衣,但是睡了幾個小時以後,寶媽們發現,寶寶又是一身汗,這個出汗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寶寶睡覺經常出汗是"缺鈣"嗎?怎麼才能改善寶寶這種出汗的情況呢?父母千萬別忽視,兒科醫生來告訴你原因。
  • 放假在家或在崗工作 這些行為細節千萬別忽視!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預防指南,這些行為細節大家千萬別忽視。 外出前往公共場所、就醫和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保持良好衛生和健康習慣。家庭成員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潔,勤曬衣被。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注意營養,勤運動。 主動做好個人及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
  •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父母別忽視了
    大家好,我是王師傅帶悟空,在生活中,比起生孩子,養孩子似乎是一件更難的事情。但是父母既然給了孩子生命,就要對孩子的養育負責任。而每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都不同,有的父母提倡對孩子嚴一些,而有的家長管孩子卻主張要松一些。
  • 冬天16個最容易要命的細節,千萬別再做了!
    生活中有很多常見小事,你的一個粗心大意就會釀成悲劇,細節關乎生命安全!這16個最容易要人命的細節,你一定要知道!千萬不要做! 熱水器和液化氣罐嚴禁安放在浴室內;使用燃氣熱水器洗澡、用燃氣設備做飯時,千萬別把門窗關太嚴,特別是廚房和衛生間的門窗,儘量保持室內通風。 記住:一旦出現頭暈、乏力、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等中毒症狀,應立即開窗通風,轉移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
  • 交通安全伴我行——合肥綠城育華玫瑰園幼兒園開展交通安全知識講座
    交通安全伴我行——合肥綠城育華玫瑰園幼兒園開展交通安全知識講座 2020-12-07 17:21:48   來源:安青網
  • 孩子摸私處、夾腿、蹭被子,這幾個小細節,爸爸媽媽可千萬別忽視
    家長見到孩子撫摸私處就會覺得這是不好的一件事。由於我國幾千年的封建傳統思想影響,父母們有這樣的羞恥觀念也無可厚非。面對小孩子擺弄自己的性器官的時候,父母見到總會出言制止。「小傢伙羞不羞啊,你的小手手在幹嘛啊,下次再摸媽媽就給你扔掉。」但很明顯,小孩子是不懂爸爸媽媽什麼意思的,所以就不會停止。爸爸媽媽也不得不出手制止。
  • 大一新生報到時,這三樣東西千萬別帶,學長準忠告:過來人的教訓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大一新生入學這是一件開心的事,也是一件傷心的事,父母看到孩子們考上大學這是喜事,但是很多孩子從未離家那麼遠,而且離家的時間還很長,許多父母都是捨不得,生怕孩子吃苦受累,每次開學也都是大大小小攜帶很多東西,學長好心提醒你,大一新生入學時,這三樣東西千萬別帶,都是過來人的教訓。
  • 冬天出生的寶寶,需要「特殊」照顧,5個護理細節最易被忽視
    而生在冬季的寶寶則更需要父母的「特殊」照顧,在冬季新生兒護理中,這5個小細節最容易被忽視,新手爸媽趕快看看你有沒有做到。冬天出生的寶寶更怕冷?最近糖媽的表妹生了寶寶,由於孩子是冬天出生,全家人都特別怕寶寶「著涼」,即使在家也要給寶寶包的嚴嚴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