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講了孩子孩子執拗期的發生的原因和應對方式。
這裡還要強調一下,執拗敏感期是寶寶成長的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重要過程,是寶寶們性格和判斷力的創建階段。
在這個階段,寶寶們不再希望被爸爸媽媽管控,希望擁有自己的權利。但是對寶寶來說,他們在意的做事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這個時候,對孩子的「無理取鬧」要耐心;
對於探索欲要給予支持;
更不要過分的苛責寶寶缺點。
今天,就看看在寶寶執拗敏感期階段,爸爸媽媽容易犯的錯誤吧。
1、因為寶寶記憶偏差,而懷疑寶寶說謊
案例:
在現在疫情的特殊時期,出門回來要好好洗手。四歲的貝貝不僅自己按時洗手,也會監督大人洗手。
但是有一天,貝貝和媽媽出去玩回來,跟姥姥說,「姥姥,我今天哪兒都沒碰,就不用洗手了。」媽媽一聽就急了,覺得貝貝是在說謊,路上明明玩了滑梯,怎麼能說哪裡都沒有碰呢?就用嚴厲的口氣質問貝貝,「你再說你哪都沒碰!」貝貝不甘示弱的大喊,「我就是哪兒都沒碰!」
姥姥趕緊接過話茬,讓貝貝仔細的想一想,今天都幹了什麼。貝貝一邊回憶一邊說著今天都幹了什麼,最後記起來自己玩過滑梯,修正了自己的結論,開開心心的去洗手了。
從這個案例裡面,可以看出來,貝貝並不是存心在說謊。三四歲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意識,當自己的意識與長輩的要求不一樣的時候,就會說出來一些與事實並不相符的話。
這是寶寶的一種表達方式,而不是故意的說謊。
所以,在遇見這種情況的時候,要與寶寶好好的溝通,幫助寶寶回憶一下,就能讓寶寶辨明真相。同時,也有利於幫助寶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
2、不找理由和原因的,隨意責備孩子的缺點
在寶寶三四歲的時候,一般父母就會開始讓他學著與碰見的熟人打招呼。如果孩子某一天沒有順從父母的意願打招呼,就會被冠以「不懂禮貌」的帽子,並且會不斷的與別人家孩子比較,反覆強調寶寶的缺點。
這樣的做的後果,不僅不會讓寶寶變得「有禮貌」,反而會因為爸爸媽媽的反覆念叨,讓寶寶覺得自己是不好的,從而產生牴觸心理,增加寶寶的自卑心、厭噁心。
3、怕寶寶搞破壞,從而限制寶寶的探索欲
在講這一塊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有一個概念:玩具,是給寶寶玩的,如果能讓寶寶增加一些技能和知識,那它就算是完成了它的使命。
為什麼要先說這個呢?因為在中國,父母恨不得玩具也可以作為家傳留下去。這種觀點不能說是錯誤,但是有些時候,過分的愛惜,會阻止孩子的探索欲望。
案例:
貝貝喜歡拆開自己的玩具車,剛開始的時候,爸爸媽媽表示了強烈的反對,認為這是「淘氣」。有一天貝貝又開始拆玩具的時候,姥姥就問,「貝貝不喜歡這個玩具麼?」
貝貝說,「喜歡啊。」「那喜歡,為什麼要拆了啊?」
「因為我想看看前面的燈為什麼會亮。」
這就是寶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們不是不懂得愛惜,只是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所以,在孩子有興趣的前提下,幫助寶寶拆裝他的玩具,認識他的玩具,這樣既避免破壞物品,又能夠滿足寶寶探索的自我意識,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