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男娶一婦生四子,家該怎麼分?最高法官:把三個男的都殺了

2020-10-03 老黃說事

三男娶一婦生四子,為分家爭子打官司,廷尉:把三個男的都殺了!一女嫁三夫生四子,為爭子分產打官司,大法官:三個男的處死!

在漫長的封建時代,男人們(當然是有權有勢或是有錢有產的男人)三妻四妾非常正常。但是,如果一個女人同時擁有幾個男人,其結果會如何呢?漢宣帝時期,就曾發生過一件一女事三男的特殊案件,結果是,同娶一女的三位男子被朝廷主官司法的最高長官——廷尉給判了死刑,並棄屍示眾。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故事見諸東晉幹寶的《搜神記》:宣帝之世,燕、岱之閒,有三男共取一婦,生四子,及至將分妻子而不可均,乃致爭訟。廷尉範延壽斷之曰:「此非人類,當以禽獸從母不從父也。」請戮三男,還母。宣帝嗟嘆曰:「事何必古,若此,則可謂當於理而厭人情也。」延壽蓋見人事而知用刑矣,未知論人妖將來之驗也。

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漢宣帝時期,在燕國與泰山之間,有三個男人合娶一個老婆,生了四個孩子。等到要分老婆孩子的時候便不能平均了,竟至於打起官司來。廷尉範延壽斷案說:「這已經不是人類的事了,該用對待禽獸的辦法來處理,孩子跟母親而不跟父親。請殺了這三個男的,把孩子還給母親。」漢宣帝嘆息說:「斷案的事情為什麼一定要稱道古代呢?像範延壽這樣,那就可以說是既符合道理而又滿足了人之常情。」範延壽大概是觀察了人情世故才知道判刑的,他還不知道根據人事上的反常現象及將來的應驗來判罪。

幹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縣)人,後遷居海寧鹽官之靈泉鄉(今屬浙江),東晉文學家、史學家。幹寶自幼博覽群書,出仕後曾擔任佐著作郎,東晉建立後,負責國史《晉紀》的撰寫。後經王導提拔為司徒右長史,升任散騎常侍。《搜神記》是幹寶撰寫的志怪小說,在中國小說史上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他因此被稱作「中國志怪小說的鼻祖」。

看來,上述故事只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其實,幹寶的《搜神記》並非全屬子虛烏有的志怪奇談,其中也有現實生活的摘錄,「廷尉範延壽斷案」的故事,就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在歷史上,確有範延壽其人——範延壽,字子路,西漢官員,曾任北海太守及廷尉。

廷尉是古代官職名,戰國時期秦國始置,秦朝、西漢沿置,列位九卿,為中央最高司法審判機構長官,匯總全國斷獄數,主管詔獄和修訂律令的有關事宜。範延壽巧斷一女三夫案,就發生在他擔任廷尉期間。

關於範延壽斷案的事,並非是幹寶《搜神記》的一家之言,三國時的著名史學家謝承在其所著的《反漢書》(此《後漢書》非南朝宋範曄的《後漢書》)中,對此也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範延壽,宣帝時為廷尉。時燕趙之間,有三男共娶一妻,生四子,長各求離別;爭財分子,至聞於縣,縣不能決斷,讞之於廷尉。於是延壽決之,以為悖逆人倫,比之禽獸,生子屬其母,以子並付母。屍三男於市,奏免郡太守、令長等無師化之道,天子遂可其言。

案件是發生在燕趙鄉下,縣裡及州郡長官不知如何判決,所以才上報朝廷,作為負責決獄斷案的最高長官,範延壽接手終審。他認為,三男共娶一婦,是有悖人倫之事,是禽獸不如之舉,所生之子就判歸母親,三個男人斬首棄市示眾。而負責審理此案的郡、縣長官被免職。

謝承,字偉平,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吳大帝孫權夫人謝夫人之弟。史稱其博學洽聞,嘗所知見,終身不忘,尤熟悉東漢史事及本郡掌故。孫權時,曾任武陵太守,著《後漢書》143卷。謝承生活的時代,比範曄早了200餘年,所述史實更接近於歷史的真實。

那麼,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發生了這樣的事,範延壽是不處理婦人,而是將三個男人斬首棄市,豈不是有違常理?如此判案,竟然還得到皇帝的讚許,何也?上文中也給出了明確的理由:「悖逆人倫。」所謂人倫,是指封建社會中人與人禮教所規定的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及各種尊卑長幼關係。如果是一男娶三妾甚至三十妾,會不會有悖人倫?完全不會。因為,這是那個時代所提倡的,所以,儘管不合理,也是人倫。

男人多佔,才是人倫。因而,有人才說,在那個時代,女人多佔,就是禽獸。範延壽殺掉三個男人,他要維護的,其實正是一夫多妾的制度——絕不能讓女性翻天。範延壽是本意是否如此呢?我們已不得而知。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常說:「女不嫁四、男不娶三」什麼意思?
    大家都知道,對每個人來說,結婚都是一件大事。當然不要覺得農村貧窮,就會馬馬虎虎的對待結婚,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農村對結婚這件事的重視度可以說會超過城市。在農村,大家都相互的知根知底,家裡人對於另一半的選擇也會特別的謹慎細緻,畢竟是要過一輩子的人,可千萬馬虎不得。再加上村裡的媒人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人,看了一輩子的人情世故,閱歷已經相當的豐富了,對每一家人的情況也都很是熟悉的了。
  • 男性有「三不娶」,女性也推出了「三不嫁」,媽寶男又不幸入圍
    作為父母,當孩子到了可以婚娶的年齡,都想他能找個滿意的對象。比如在前些年,在許多有兒子的家庭中流行男性「三不娶」(不娶護士、幼師、銀行女),當然,女性中也出現了「三不嫁」:不嫁有殘疾人的家庭、有遺傳病史的家庭、父母離異的家庭。
  • 過來人的總結:男不娶三,女不嫁四,你懂嗎?
    在很多地方,都有這麼一種說法,叫做:「男不娶三,女不嫁四。」年輕人或許不知道這句話表達的含義是什麼,但上了年紀的人應該知道。其實,這句俗語是過來人對婚姻的思考和總結,算是前車之鑑。它是為了告誡後人,擇偶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免得耽誤自己一輩子。
  • 《長安少年行》男二號唐九華為何呼聲最高?他身上三個亮點抓住觀眾...
    《長安少年行》男二號唐九華為何呼聲最高?他身上三個亮點抓住觀眾的心 文/聽歌打娛 《長安少年行》每周四集更新的播出,也讓網友們直呼更新太慢,看得不過癮。這部劇總體來說劇情比較輕鬆,又帶著點小甜蜜,還是很受歡迎的。
  • 清代時生下三胞胎有獎勵嗎?有是有的,但必須是一胎三男
    清代統治者對此更為重視,還出臺了一系列獎勵政策,其中「一胎三男」者可獲朝廷重獎。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似乎清代皇帝此舉並非是為了鼓勵人口增長,更多的還是體現出統治者對民間祥瑞的迷信。乾隆八年(1743年)四月初七日清晨,直隸(今河北)三河縣仁義信家莊的村民奔走相告:範家媳婦一胎生了生了三個兒子,這可是天大的福氣,大家趕緊去看看吧!
  • 農村頭婚男娶二婚女,反映出的4個現實問題,讓人咂舌
    我一向是個有問題就問的人,就問我媽和我們小夥伴們,知不知道媒人都是怎麼想的,在聽了一堆隻言片語後,倒也發現了四個令人窒息的現實問題。 那個按人口分糧食,按工作量掙工分的年代,身強體壯的男性有著絕對的優勢。 家裡男性勞動力多的,工作量多,工分就多,糧食就多,也就能吃得飽。 在這種大環境下,多生孩子,多生男孩就成了必要的生存手段。60後的父母就是在這種思想、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所以可以看見,在農村這樣的父母有著至少四五個兄弟姐妹,一大家子人。
  • 「不嫁媽寶男,不娶扶弟魔」:男人有這三個特點,準是媽寶男
    相信所有適婚的男女青年都聽過這句話:嫁人不嫁媽寶男,娶妻不娶扶弟魔。在「扶弟魔」這個詞出現之前,每個女人聽到「媽寶男」三個字的時候,後背都會覺得涼涼的。由此可見,這種男人對女人的殺傷力是怎樣的巨大。媽寶男雖然在年齡上可以稱為成年人,但是,他們的心理年齡還是未成年。
  • 為什么女不嫁「三男」,男不娶「二女」?過來人竟說大實話!
    其實這兩句詩句都非常有道理,其實這也是古人交給我們的忠告,在尋找愛情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而已,那麼為什麼在當今的社會中,會說:女不嫁「三男」,男不娶「二女」呢?女不嫁「三男」都有哪些?沒有擔當的男人其實這是讓女人最忍受不了的,男人是家裡的頂梁柱,一個有擔當的男人他們會支撐著天不會塌下,能夠為你遮蔽風雨,但要是沒有擔當的男人,就算是自己該承擔的事情,他們都會推給女人,不管在什麼啥時候,男人都是頂天立地的。
  • 四婚三離,自私自利的媽寶男嫁不得
    堂嫂娘家媽媽得知情況後來伺候自己女兒,嬸嬸還不讓人用她家廚房,娘家媽不得不在自己家做好飯端來給堂嫂吃,再吧飯碗拿回家洗,下一頓再送。萬幸住在一個村,離得不遠。堂嫂月子就磕磕絆絆的坐完了。鄰居們也是瞠目結舌,無法理解。孩子沒有一歲,堂嫂實在是折騰累了,心更寒,就離了婚。堂兄聽他媽的,硬是把孩子留給自己。
  • 《上癮》《逐月之月》《一年生》的三對雙男主,誰的顏值最高呢
    【《上癮》《逐月之月》《一年生》的三對雙男主,誰的顏值最高呢】經典的校園青春偶像劇,像由劉昊然、譚松韻、王櫟鑫等主演的網劇《最好的我們》;由鄭爽、陳學冬、白敬亭、鄭合惠子等主演的電視劇《夏至未至》;由沈月、胡一天等主演的網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
  • 李承鉉——為何願給戚薇當「家庭婦男」
    每一個男生都有做老公的潛質,關鍵看你怎麼培養。」 「結婚不是結果,結婚不是戀愛的目的,因為結婚只是戀愛過程中的一站而已。」 「女生可以追男生,但無論如何也不要厚臉皮,再愛還是要給顏面留個底線。」
  • 穿書成男主的不孕女配,扔掉女主給的毓婷,兩年連生3子!穿書文
    穿書成男主的不孕女配,扔掉女主給的毓婷,兩年連生3子!穿書文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來讓小編分享最精彩的小說推薦,喜歡的小夥伴們往下看吧,今日小編來給大家推薦幾本好看的穿書文,穿書成男主的不孕女配,扔掉女主給的毓婷,兩年連生3子!
  • 12星男最想娶的女生
    姑娘是否善良,直接決定了白羊男對她們是否有好感,而姑娘是否有內涵,也直接決定了白羊男會對她們維持多久的好感。總而言之,他們想娶個善良有內涵的女人回家。 金牛座 金牛座男生眼裡,女孩子的外表不是最重要的,能夠讓他們心動就行,其次,他們希望對方是個特別勤勞樸實的姑娘,不會好吃懶做,也從不坐享其成,而且花錢的時候還會貨比三家、精明一些,不至於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花得一無是處、毫無章法。
  • 女兒當家的婚俗——「女娶男嫁」
    據了解,在康縣南部地區,女娶男嫁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男到女家,更名入籍」,即男方嫁到女方家後,一切遵從女方家族的習慣和規矩,按照女方家族的姓氏輩序改名換姓,和女方同樣稱謂族內成員;另一種是「二門俱開,兩來兩去」,婚後,男女保留各自原有姓氏,男女都有繼承雙方父母遺產的權利和贍養雙方父母的義務。
  • 一個男的第一第二胎都兒子,三胎雙胞胎兒子,直接產房門口大哭
    我朋友的朋友寨子裡面有家第一胎生的兒子,第二胎懷孕三胞胎,沒生的時候,都覺得肯定最少有個女兒,結果,生下來三個兒子!(原來老公還愛喝酒,他老婆大著肚子的時候還去路邊撿他回家,結果三胞胎一生下來,酒也不喝了,也不出去玩了,就一天到晚蒙頭幹活)[捂臉]我看過一個新聞一個男的在產房門口嚎啕大哭,別人問他怎麼了?他說老婆剛生了雙胞胎兒子。人家又說雙胞胎兒子多好,你哭什麼?
  • 「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老祖宗的婚嫁俗語,有一定道理
    比如,"娶妻不娶屬羊女,嫁男不嫁屬雞男"、"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男娶三女嫁四,雞飛狗跳難繼續"……因為傳統思想很看重白頭偕老,所以對待婚姻格外謹慎,很多俗語都是對男女嫁娶的警醒。有些俗語是迷信,但也有很多是寶貴經驗,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鑑。
  • 「娶妻不娶屬羊女,嫁男不嫁屬雞男」這俗語該如何解釋
    屬相在當下已經不能成為男女婚戀的參考,而「娶妻不娶屬羊女,嫁男不嫁屬雞男」則道出了古人的婚戀觀。「因為老祖宗看人,十有九準」,雖然有很多人仍然將這俗語作為八字合婚首要的參考條件,但是婚姻幸福最終取決於兩個人對婚姻的齊心協力。
  • 紅樓夢:馮淵酷愛男風,立誓納香菱為妾後再不娶,他的嫡妻是誰?
    香菱也被薛蟠搶走,最終「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荷枯藕敗」,遭夏金桂虐待死,不過,當初一心買香菱回去做妾的馮淵,也不算特別好的歸宿。香菱即便隨了他做妾,也不會有幸福。而且馮淵身上還有一重令人尷尬的身份,他是《紅樓夢》唯一的一個「同志」,他娶香菱回去並非真正愛她。
  • 俗語:「男不娶五,女不嫁六」啥意思?道透了老祖宗的婚嫁哲學!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老祖宗不僅僅留下四大發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還留給我們眾多民間俗語,這其中關於男女婚配的俗語就不少,如「寧娶亡夫寡,別娶活漢妻」「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毛」等等。
  • 俗話說:「女大三抱金磚,男大三能當官」,你覺得有道理嗎?
    但是有一句農村俗語叫做:「女大三抱金磚,男大三能當官」,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到底是「女大三」好還是「男大三」好?女大三抱金磚婚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至於另一半是什麼樣子,只能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人喜歡年齡小的女人,有人喜歡年齡大的女人,當然也有人喜歡醜女,甚至還有人喜歡別人的老婆,比如曹操就是此中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