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人名地名被收錄 有效解決取名生僻字難通用的問題

2020-12-11 人民網北京頻道

原標題:3000人名地名生僻字被收錄

  註:圖中「讀音」欄中的5表示輕聲。

  本報記者 劉宇鑫

  只因自己的名字裡含有一個生僻字——「瓛」(音同「環」),多年來,銀行存摺、火車票、社保卡、駕照等處都無法正確顯示全名,如今只要牽扯到電腦錄入姓名或核實身份證上的姓名,不得不耗費很長時間。市民邵先生反映的取名生僻字困擾有望在近期得到解決。

  昨日,本報記者獨家從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方正電子」)獲悉,方正電子確定承擔「中華字庫」中第17包「當代人名地名用字搜集與整理」和第20包「字庫製作一:中間字庫、宋體楷體等成果字庫」項目研發,前者預計會收集人口信息中3000個左右未編碼生僻字,該項目在明年年底完成後,可以有效解決取名生僻字在經濟社會中難通用的問題。

  名字被五角星號替代

  邵先生的名字中含有一個生僻字「瓛」,該字由王字旁及「獻」字組成,在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收錄該字,詞典中解釋該字義為玉圭的一種,多用於人名。據他回憶,最初起這個名字是按照輩分排下來的,名字取「玉石」的寓意,至今已用了58年,雖然這個字一直都不常用,但年輕時辦很多手續都可以手寫,沒有對生活造成太多困擾。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好多手續都需要電腦輸入信息,多個輸入法打不出他的名字,即使一些輸入法能打出來,程序卻不承認,這讓他感到非常不便。

  在邵先生的證件中,僅有他身份證上的姓名完全正確;在多個銀行存摺中,「瓛」字被五角星號代替,在社保卡及駕照中,該字為手寫添加;而在一些醫院的報銷單上該字被寫成了其他形似漢字;火車票中該字被拼音代替。

  因為身份證上的姓名與其他證件上的姓名並不完全一樣,邵先生每次辦事時都需花費多於別人幾倍的時間。在銀行,別的窗口都辦完了十幾個人的業務了,他想取錢都需要找相關負責人,最後在存摺名字旁蓋章才可以。為了節省時間,現在他都將錢放在銀行卡中,以至於每次出門都得加倍小心——就衝這個名字,銀行卡要是不小心丟了,掛失估計更麻煩。

  字庫漢字明年超7萬個

  像邵先生這樣的煩惱,很多名字中包含生僻漢字的市民也都遇到過,主要原因還是人口信息部門使用的字庫內容,與社會單位使用的字庫並不完全吻合。為此,「中華字庫」中專門啟動了針對當代人名地名用字的搜集與整理。

  承擔該項目研發的方正電子字庫業務部副總經理黃學鈞介紹,「中華字庫」工程由相關部委推出,是一項引領中華文化步入信息化、數位化時代的先導性、奠基性工程。工程共分為28個包,近30家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參與了研發工作。其中,方正電子承擔了第17包「當代人名地名用字搜集與整理」、第20包「字庫製作一:中間字庫、宋體楷體等成果字庫」的研發。方正電子承擔的第17包的主要任務是建立當代人名、地名用字字表與屬性庫,為「中華字庫」的字庫集成提供基礎資料。

  說起收集生僻字,黃學鈞用「經驗豐富」來形容他的研發團隊,近年完成過多次同類項目:2011年,公安人口管理系統用字;2012年,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用字;2013年,外交部電子護照用字。「計劃納入第17包的3000個字,我們也是根據相關部門的要求,將近年發現的人口身份信息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姓氏、人名、住址所在地生僻字,納入常用字庫中,同時為『中華字庫』的字庫集成提供基礎資料。」他解釋說,這部分字庫計劃於明年年底前完成,屆時,字庫中的漢字總量將會超過7萬個。

  給每個字都設一個「門牌號」

  「不論是常用字還是生僻字,只有被納入到字庫當中,才算是找到家了。」在舉例時,黃學鈞說得最多的,就是給每個字都設一個門牌號,整個字庫相當於一個網格式的大廈。比如,「住」在大廈左上角的「啊」字,其字庫編碼為「B0A1」。然而,要讓一個個生僻字找到回家的路,其工作量遠不止這些。

  根據「中華字庫」的編制要求,對搜集到姓氏、人名、地名用字進行查重整理後,建立相應的屬性資料庫,包括:序號、字形圖像、讀音、釋義、漢字描述序列、用途類別、姓氏、人名用字需註明民族和屬地信息,提交登記資料圖像、地名用字需註明從省級地名下溯到包含該字的地名,提交登記資料圖像。同時,本項目包資源搜集範圍應在公安、民政、教育、郵政、測繪、銀行等領域中選取,但必須包含公安和民政部門。搜集整理的姓氏、人名、地名用字儘可能覆蓋社會用字的實際需求。屬性資料庫的屬性項設置全面,標註完整,符合工程相關要求,差錯率小於萬分之一。

  方正電子字庫業務部總經理張建國介紹,作為國內最大、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字體廠商,方正電子在完成上述字庫項目後,將與「中華字庫」共同擁有智慧財產權。憑藉商業推廣,這些生僻字有望在銀行、醫療、教育留學,乃至電商領域被廣泛使用,從而大大減少部分市民在經濟社會中為「名」所累的煩惱。

相關焦點

  • 3000人名生僻字將入字庫
    地名、人名中電腦無法輸入的生僻字,給日常生活帶來不便,昨日,記者從公安部門了解到,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戶籍登記起名用字就開始參照國務院頒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不在表內的生僻漢字不能使用。
  • 3000人名地名生僻字進字庫 字庫漢字將超7萬個
    原標題:3000人名地名生僻字進字庫 字庫漢字將超7萬個   本報記者 劉宇鑫   隻因自己的名字裡含有一個生僻字——「瓛」(音同「環」),多年來,銀行存摺、火車票、社保卡、駕照等處都無法正確顯示全名,如今隻要牽扯到電腦錄入姓名或核實身份証上的姓名,不得不耗費很長時間。市民邵先生反映的取名生僻字困擾有望在近期得到解決。
  • 起名太任性,當心辦證難【2】
    起名太任性,當心辦證難   規定:《通用規範漢字表》規範公民起名   據介紹,很多人在起名的時候為了避免重名,使用一些生僻字或自造字。二代身份證普查的時候,公安部發現有8000多個字在任何字典、甚至國際字庫裡都查不到。為了避免這一情況,公安部門根據國務院頒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制定了姓名用字字庫,引導大家儘量使用規範字起名。
  • 《通用規範漢字表》沒有恢復一個繁體字
    繁體字一個都沒有收錄此次字表收錄8105個漢字,分為三級,一級為常用字級,3500字;二級3000個;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在昨天的發布會上,知名語言文字專家、字表研製組組長王寧介紹了字表研製中對繁體字的處理。王寧指出,維護漢字的基本穩定是《通用規範漢字表》制定的重要原則。自古如此,從漢字發展的歷史看,簡化一直是主要趨勢。
  • 人名地名異體字被收入《通用規範漢字表》
    《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及有關材料將登載在《中國教育報》和中國語言文字網上。各界人士可通過電子郵件、信函和傳真等方式提出意見和建議。  據新華社電 (吳晶、董豆豆)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歷時8年組織研製的《通用規範漢字表》自8月12日至31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來論|用生僻字給孩子取名,有違漢字簡化的初衷
    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裡,對「頔」字做了解釋:美好,多用於人名。寓意美好,但現實情況是,記者的電腦打不出,銀行等多個系統都沒法輸入,體驗起來,可能還真沒那麼美好。浙江寧海嚴女士的女兒,馬上就要保送研究生了。但學校在向「學信網」推薦過程中卻發現,這個名字沒法錄入系統。
  • 《通用規範漢字表》公布 45個異體字改為規範字
    新增226個簡化字 沒有恢復一個繁體字  此次公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將8105個字分為三級,其中一級字表為常用字級,收字3500字,主要滿足基礎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也可以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識字標準;二級字表收字3000個,常用度僅次於一級字;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包括姓氏人名、地名、科學技術術語和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進入一
  • 科學定量 合理分級——學習《通用規範漢字表》四人談(二)
    高家鶯(華東師範大學):《通用規範漢字表》根據漢字使用頻率、通用程度的不同和適用對象、使用要求的差異,對收錄的8105字進行合理分級。漢字分級是客觀存在的反映,並非字表研製者的主觀設計。分級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字表的實用性,有效提高漢字學用的效率。
  • 《通用規範漢字表》:名叫"堃、淼、皙"登機不再煩[圖]
    《通用規範漢字表》發布後,很多姓名中帶有「堃、淼、皙」等字的網友紛紛在網上留言。  近年來,人名用字比較混亂,出現很多字典查不到、電腦打不出的異體字。有些姓名用字在7萬餘字的國際編碼字符集中都難以找到,致使第二代身份證的製作產生很大困難。  《通用規範漢字表》公布後,「閆」等226個類推簡化字、「堃、淼、皙」等45個異體字被收錄其中。
  • 新生兒取名指南南:起名避免生僻字有妙招
    古詩文裡有的字很好,然而他又擔心是生僻字,去派出所的時候沒法落戶。那麼,給孩子起名時的名字,究竟是不是能夠落戶呢?記者從濟南市公安局戶政處了解到,濟南市民給孩子落戶,為避免生僻字引發的落戶障礙,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  公安部門辦理新生兒落戶時,名字是否能夠使用,依據的是國家的規範字庫,只有系統認可的才可以輸入到戶籍系統。
  • 取名偏愛生僻字 寶寶名字讓東營父母頗費周折
    「頔、犇、燚、翀、翾等等生僻字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名中,對於這種想法,警方提醒市民,要避免今後在使用姓名時出現麻煩,取名時應使用通用規範漢字。  就因一個生僻字  高考差點沒報上名  市民王先生原名王甡(shen),名字取自「生生不息,新新相續」。
  • 通用規範漢字表未恢復繁體字 未收錄「囧」字
    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學技術術語和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進入一、二級字表的較通用的字,主要滿足信息化時代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門領域的用字需要。  新發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常用字6500個,比原來的通用字表7000個減少了500個。
  • 帶生僻字的新生名字難壞老師,家長取名需要慎重
    因為,早些年家長給娃取名扎堆用「涵宇軒」等字詞,老師點名時常常被繞得頭暈,也容易把孩子們的名字記混了。如今,老師也沒有因為這些高重複率的熱門名字消失而變得輕鬆,因為家長們給娃取名爭鋒用生僻字,老師點名時總是被難得卡殼,每次收到新名單,都要先查一通字典。
  • 通用漢字少了500字 45個異體字「轉正」
    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學技術術語和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進入一、二級字表的較通用的字,主要滿足信息化時代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門領域的用字需要。  《通用規範漢字表》研製組組長王寧表示,過去的通用字是7000字,此次一、二級字表是一般通用領域的漢字,共6500字,比過去少了500字,但是對現代漢語語料的覆蓋率並沒有降低,在新聞、公文、科普等領域還略有提高。
  • 《通用規範漢字表》正式發布 繁體字未予恢復
    二級字表收字3000個,常用度僅次於一級字。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學技術術語和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進入一、二級字表的較通用的字,主要滿足信息化時代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門領域的用字需要。
  • 「新生兒取名指南」幫您避開生僻字
    最近島城市民小林被告知由於名字問題,自己的寶寶無法辦理出生登記,這才知道在辦理出生登記時,人名要嚴格限定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範圍,否則無法進行登記。為此,青島市公安局開發了「新生兒起名指南」的查詢功能,便於廣大新生兒父母自助查詢名字是否規範。
  • 喆淼等生僻字調整為規範字 市民買機票等方便
    記者採訪了解到,歷時10年研製的《通用規範漢字表》經國務院通過,於8月19日在中國政府網公布,"閆"等226個類推簡化字、"皙、喆、淼、昇、邨"等45個異體字都被收錄其中,調整為規範字。專家認為,名字中常見的生僻字被調整為規範字,這是尊重使用傳統的表現。  市民張喆表示,此前由於自己名字中含"喆"字,買機票、去銀行辦卡都很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