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佐奇:再論諱「堯」添食為「饒」

2021-02-13 饒氏一家親

譜曰:漢宣帝下旨諱「堯」加食為「饒」。昔唐高祖諡號「神堯,」應諱之添食曰「饒」。此說諡號與避諱是因果關係,其實兩者是矛盾的,無必然聯繫。

家譜記錄饒姓之源歷來是以疑傳疑。時至今日,大多修譜者不作考證,仍然照搬照抄,以訛傳訛。究其原因關鍵在於諡號與避諱兩者的概念含糊認識,兩者的關係混為一談。筆者曾撰文側重求證漢宣帝下詔的真偽。本文再次述說論證諡號與避諱的概念含義,形成的作用及兩者的因果關係。

諡號:《咬文嚼字》(2019年7期)曰諡法。「中國古代帝王、諸候、卿大夫等有地位的人去世以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善貶惡,稱為諡號。有名望的學者去世後其親人們給加的諡號稱為私諡。」

《逸周書》的《諡法解》是有關諡法的重要文獻。文章的開頭就說:周公旦與太公望開創成王的基業,在牧野建立了功勳。安葬武王完畢,就制定了諡號,序明了諡法。

「諡號的含義和形成:諡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車服,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小名;行出於已,名生於人。」

「再說『諡』字,益是諡的本字。西周穆王時期鑄造的銅器班簋裡的『益』就是『諡』。『益』是由水和皿構成的會意字,表示水滿了,從器皿中溢出。本義多指富饒。這個本義後來寫成溢。表示諡號的『益』是它的引申義。表示增加。因為人已經有名有字,諡號是另外再增加的名稱。《廣雅•釋詁》:「益•加也」

諡號有概括死者生平功過的含義,故有美諡,如周文王的「文,」周武王的「武」,漢武帝的「武」;惡諡有「暴、醜、煬、戾」等;哀諡有「懷、悼、哀、隱」等。

《通志•氏族略》指出:「周人以諱事神,諡法所由立。生有爵,死有諡,貴者之事也。氏乃貴稱,故諡亦可以為氏。」莊氏出於楚莊王。文姓可直接追溯到周文王姬昌。

古代諡號不是封的。可以說古代帝王給臣下諡號是「贈」、「賜,」而不是說「封。」其實古代帝王的諡號,是由禮官議定,再由新任皇帝認可。在動詞的選擇上,多用「上。」

避諱:封建社會,對於君主或尊長的名字,要避免寫出或說出,這叫避諱。《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曰:「舊時不敢稱帝王或尊者的名字叫諱,名諱。」

諱《公羊傳•閔公元年》:「《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諱者,姓名也。這裡的「諱」主要指帝王的姓名。避諱制度起源於先秦。但認真執行並對姓氏文化產生深遠影響的,則在秦以後。在封建社會,諱名制度是政治控制的手段,具有鮮明的政治內容,反映了封建王朝的權威。秦帝國建立以後,凡與封建帝王名諱相犯的字甚至與之音諧或形似的字,都不能再作姓氏。如漢景帝劉祐登基後,其老子劉慶的「慶」也列入諱列,於是姓慶者,改姓為賀氏。西楚霸王名籍即項籍,凡姓籍的改姓「席。」

班固著《漢書》(中華書局)宣帝紀第八(256頁),又詔:「聞古天子之名,難知而易諱也。今百姓多上書觸諱,以犯罪者,聯甚憐之。其更諱詢。諸諱在令前者,赦之。」

《白話資治通鑑》曰:「聽說古代天子的名字,民間都不常用,容易避諱;所以我現在改名為劉詢。」

兩部正史證實漢宣帝下旨是諱名字。宣帝的「宣」是逝後的諡號,其生前之名,劉詢。

諡號與避諱,前者立諡法,賜諡號,為了褒善貶惡,就是要對諡號受賜者予以傳播、宣傳、宣揚、宣布、宣告。後者避諱指所諱的名字、名諱要躲開,避而不談,避嫌、隱諱、犯諱。

諡號與避諱兩者是對立的,矛盾的。由此論證幾種觀點:

(一)、「堯」,不是名,是諡號。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曰:「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名。」

《史記•五帝本紀》曰:「堯帝者放勳。」「帝堯號陶唐。」

《諡法曰》「翼善傳聖曰堯。」

由此可以認定堯的本名是放勳,「堯」是帝號,是諡號,是後世為他諡曰「堯。」故而以諡為姓,堯也是姓。

如果避諱「堯,」那麼「堯和舜,傳說是上古的賢明君主,」「禪讓,」「堯天舜日」等高尚品德和傳大精神不準宣傳,都要避而不談,觸諱犯罪嗎?

(二)、帝詔諱已名,未詔濙諱「堯」:


劉詢,原名劉病已,漢中宗皇帝,逝後,諡號孝宣帝。劉詢即位後,說:我現在改名劉詢,諸觸諱在令前者,赦之。並未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秦本,說「堯濙也應避諱,」更未有漢宣帝下詔堯濙諱「堯」加食為饒。這就足以證明「諱堯」是誤導。同時也可以證明諱名不是諱諡。

(三)、以諡為氏,諱名不諱姓:


「我國古代諡號不包括『姓』在內的。『朱文公是朱熹的諡號,』這顯然不準確。如武帝的『武,』哀公的『哀』等。『文』是朱熹的諡號,《咬文嚼字》(第7期2014年)。「

諡號為氏,《通志•氏族略》指出:「氏乃貴稱,故諡亦可以為氏。」莊氏出於楚莊王,僖氏出於魯僖公,康氏者,衛康叔之後也,宣氏者,吾宣伯之後也,文氏,武氏源頭可直接追溯到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

宋戴公,仁而愛民。古代諡法:萬民所仰曰戴。戴公之孫宣公,以祖父諡為姓氏。

此外,穆姓源於宋穆公,慕姓源於晉太子申生(諡號慕君),成姓源於衛成公等,都是以先人諡號為後人姓氏。

如此,周代不計其數的以諡為姓氏,難道是掩耳盜鈴,自己欺騙自己。如果隱諱、犯諱往何處躲避呢?據周代「諡法」載有150種諡號。由此,也可佐證是諱名,不是諱諡,更不是諱姓。

(四)、神堯孝皇帝,也在諱之列嗎?


唐高祖李淵逝後九年五月庚子,年七十,群臣上諡曰大武皇帝,高宗上元六年改上尊號曰神堯皇帝。天寶十三載,上尊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

《舊唐書》(中華書局於2009年1月北京第二版)曰:「唐貞觀十二年(638)六月戊寅詔曰:」「隨故膺擊朗將堯君素,雖桀犬吠堯,有乘倒戈之志,疾風知勁草,實表歲寒之心。可贈蒲州刺史,仍訪其子孫以聞。」《饒氏源考》一文中增加有「封邑賜姓,加食為饒」的內容。無中生有。

撫州市珀玕《饒氏重修族譜》曰:「昔唐高祖諡神堯臣民諱之因『添食曰饒』。」

上述列舉三個事項:一是李淵子孫上尊諡號;二是李世民皇帝詔書堯君素;三是諱神堯諡號。

首先,唐高祖李淵之子孫三次添字上尊諡號:一曰:大武皇;二曰:高宗李治上尊號曰神堯皇帝;三曰:唐玄宗李隆基上尊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三改唐高祖諡號,其目的無非是宣揚高祖如帝堯一樣高尚品德,偉大精神,孝行皇帝。如此神堯的皇帝,為何臣民還要避諱躲避,犯諱呢?

其次《舊唐書》《資治通鑑》兩部正史確有載唐代李世民貞觀十二年(638)戊戌詔:堯君素……。並示有《饒氏源考》一文中所載封邑賜姓,加食為饒,」是誤導。

再者,唐王李世民「賜饒姓」是真的話,那麼,堯君素子孫是姓饒,還要諱神堯嗎?多此一舉。

而且,上尊號加「神堯」是李世民的兒子李治。難道唐王李世民一方面詔書讚賞堯君素,另一方面又要「添食為饒,」這不矛盾嗎?

(五)、諡號紀年,在「諱」之列嗎?


紀年,《中國歷史紀年表》就是按照皇帝稱謂的慣例,隋及前的帝王,只標明諡號而不注廟號;唐及其後的皇帝,只標明廟號而不注諡號。明、清兩代兼以年號。如周代的「武」、「成」、「康」、「穆」、「孝」、漢代的「文」、「宣」等,都是皇帝的諡號。諡號即可用作紀年,又可「以諡為民,」這種廣泛的應用諡號,難道也避免寫出或說出嗎?觸諱、犯諱。

由此聯想到堯人在周代以帝堯的諡號為堯姓。在周代講究諱名,為何不諱堯呢?反而到漢代、唐代,堯人多次犯諱而改姓呢?時至當今,堯氏後裔繁衍生息,屬中華姓氏之一,位列398位。《中國人名大辭典》收錄堯氏名人有堯允恭、堯世美、堯君素、堯傑、堯雄、堯須、堯暄、堯奮等。收錄這些堯氏歷史名人的存在,完全證實多次諱「堯」是虛假的誤導,是自己欺騙自己。

究其原因,是歷次修譜無法考查取證,只能閉門造車,當然的得饒姓,當然與歷史事實相脫離,以訛傳訛,以疑傳疑。比如說歷史上有望出臨川。臨川周邊(市)、縣的南城、豐城、東鄉等地家譜載:饒氏得姓就有六種以上不同的饒姓來源,更可況全國各地饒姓之源。所以不能說饒氏只有一姓一源。這就不難理解漢代以前有饒氏,唐代以前更有饒氏而編造諱「堯」,觸「神堯」的「加食為饒」神的傳說。

那麼,堯氏先人為何幾次遭遇要諱帝堯,諱「神堯」呢?其根本目的是要尋求「堯」變「饒」姓的理論依據。修譜者弄不清楚諡號與犯諱之間的關係,也從未認真疏理兩者之間的關係。故而順理成章,犯諱「堯」就「加食為饒」,天經地義。由此,可以引伸認識饒姓來源:

一是根據饒字義意,在周代,未有姓氏者,可以借居住的堯城、堯山、堯地等名稱「以封邑為饒氏,」「以地為饒氏,」「以名稱為饒氏,」即加食為饒。

二是借傳說「饒本堯後。」要認定是傳說不是歷史事實。誰得饒姓就是饒氏始祖,屬血脈的傳承,否則就不稱為家譜。

查看更多往期文章,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姓氏介紹】分享給身邊的「饒」姓朋友
    「饒」姓一、姓氏起源1、出自贏姓。《姓氏辨證》載,戰國時期,趙悼襄王封長安君於饒(今河北省饒陽一帶),長安君為贏姓趙氏,長安君的後代子孫以祖上封邑為姓,稱為饒姓。2、出自姜姓。也以封邑名為氏。據《古今姓氏書辯證》載,戰國時期,齊國有大夫封於饒。其子孫遂以封邑為姓氏,稱為饒姓。望族出自平陽、臨川。3、出自媯姓。舜帝之後裔,以國名為氏。舜帝本為姚姓,因居媯汭而得媯姓。
  • 《顏勤禮碑》為什麼存在為避唐諱的錯誤?
    晚一年所立的《顏氏家廟碑》中所述顏氏世系,內容與《顏勤禮碑》頗多相同,此處記載亦為「國史稱溫大雅在隋與思魯同事東宮……」。顏真卿追述祖先世系,為表鄭重與徵信,所據史實皆稱歷朝正史書名(如《顏氏家廟碑》記載顏見遠「事見梁周北齊書」,顏協「事見梁書」,顏之儀「事具周書」等等),而稱唐朝史官所修正史則為「國史」,蓋此時唐朝未亡,不可能有定名的唐代正史。
  • 澤堯商貿城一周年慶,巨惠全城!
    元月一日相聚澤堯,超值商品惠動全城,
  • 「堯年」一詞的來歷是說堯高壽,那麼堯到底活了多少歲?
    在整體評價帝堯時,玲子喜歡為之再加上四個字:民師帝範,即民眾的導師,帝王的典範。這樣更能彰顯他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然而,無論怎樣高度評價和讚譽,帝堯終歸是要走向生命終點的。那麼,這一天來到時帝堯該是多少歲?說到年齡就想到一個詞語:堯年。
  • 堯文化有什麼作用,為什麼一直提倡弘揚堯文化?
    小編這麼說,似乎是在誇大堯文化的作用。有人會問,堯文化再先進也是農耕文明的產物,如今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瞬間萬變的世事正在以光速重構世界,堯文化還有什麼作用?這就有必要貼近堯文化,進入其核心,了解其內在實質。小編這裡不再一一歷數,僅舉出四點加深認識。帝堯帶領先民欽定曆法,理順了時序;鑿井飲水,抵禦了旱災,有效推進了農耕。
  • 堯十三不能黑是什麼梗?堯十三成名前經歷及出生地介紹
    堯十三和其他的新生代民謠歌手一樣,都是在網絡環境中誕生以及成長。據了解,堯十三是麻油葉組織成員之一,那麼堯十三為什麼不能黑?堯十三經歷過什麼?下面來看看。堯十三為什麼不能黑  今天要說的人,雖是油葉的核心成員,但和馬頔、宋冬野比起來,他屬於少數人的。
  • 入學第一周,不理人的堯堯就和老師玩起來了
    國際應用副行為分析師進擊的堯堯剛入學第一天堯堯眼裡完全沒有何老師在嘗試讓堯堯注意到自己的過程中在跟隨堯堯的過程中3歲自閉症兒童堯堯在大小米免費體驗一對一幹預的第一天!小小體驗官⑤|大小米第2位體驗官—1歲8個月的銳銳來了!
  • 麻油葉毀了堯十三是怎麼回事 麻油葉裡堯十三最厲害是真的嗎
    麻油葉堯十三原名唐堯,是一個民謠歌手,代表作有《北方女王》、《瞎子》。那麼麻油葉毀了堯十三是真的嗎?堯十三是誰個人資料介紹。下面來看看。麻油葉毀了堯十三真的嗎  這是堯十三身上揮之不去的標籤,也正因為這些特質,使得堯十三一下子從「麻油葉」。
  • 堯神2021元旦跨年晚會!
    晚會開始就由我們堯神科二男教練以一首《海闊天空》拉開帷幕,震撼全場,他們是多才多藝,翩翩少年,他們是堯神的精英,他們是完美的教練,唉,我有駕駛本都想在體驗一下學車,你們呢,還不快來,翩翩少年任你選
  • 堯十三資料作品介紹 堯十三北方女王的背後故事表達內涵意思
    北方女王是堯十三的一首歌,這首歌是他本人自己作詞和作曲的,很多人都說,這首歌就像是在訴說一個人和訴述一件故事,聽的多了,又像是在說自己,這也是這首歌的魅力所在。堯十三北方女王背後有什麼故事?
  • 非遺山西丨堯造圍棋的故事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 堯造圍棋的故事臨汾為堯都,史稱平陽。相傳堯生於臨汾伊村,建都平陽,故稱堯都。傳說堯有一個兒子名叫丹朱,從小就飯來張口,長大後性情驕狂,經常招惹是非。堯決心想讓他儘快步入正道。如何去改變,用什麼辦法才可行?堯想了很久,他抬頭仰望天空,感悟世事變化與時間和歲月的變遷。忽然有一天,堯的腦海浮現出縱橫交錯的十幾道方格子,立即找來帛絹記錄並畫了出來。之後,又撿來了許多黑白兩種顏色的石子,在十幾道方格子上反覆琢磨如何落子。經過一段時間的潛心研究,堯成功的發明了一種棋,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圍棋」。
  • YYF與堯堯舉辦婚禮 DOTA圈眾明星到場祝福 峰哥終於找到真愛!
    如今YYF也與妻子堯堯組成了一個買滿的家庭,並且有了兒子:TI28的冠軍選手 「小魚兒」,但YYF一直欠著堯堯一場正式的婚禮,而就在昨日,為了與堯堯見證二人的愛情,峰哥在黃浦江畔為堯堯舉辦了一場豪華正式的婚禮,刀圈眾多明星選手都悉數到場,現場星光熠熠,紛紛為兩位新人獻上祝福。
  • 廚房領域尋找藍海,添可新品食萬智能料理機賽道掘金
    但是添可好像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在2021年1月6日,添可再次推出新品——食萬,撐起一個叫做智能料理機的全新藍海。 添可重開智能料理新賽道,食萬站上C位
  • 增廣賢文:得饒人處且饒人,講的全是人生哲學,說的都是處世之道
    得饒人處且饒人饒人不是痴漢,痴漢不會饒人。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相逢不飲空歸去,洞口桃花也笑人。能寬恕他人的不是傻瓜,傻瓜則從來不會寬恕他人。有些人名義上是親戚卻不像親戚,有些人雖然不是親戚卻比親戚還親近。
  • 獨立音樂人之堯十三
    堯十三,原名唐堯。七歲時便開始學二胡,初中又學了吉他,高中時便開始寫歌追姑娘,大學時組了樂隊散夥了。武漢大學醫學院的學霸,本該子承父業當個醫生。後來走上了原創音樂的道路,大概是想起了魯迅先生那句著名的話「學醫救不了中國人」(小編yy)。是麻油葉民間音樂組織的一員,組織中有宋冬野、馬頔等大佬,之前花粥也是其中一員。
  • 除了「堯天舜日」 關於堯的成語典故還有哪些?
    「三皇五帝」的說法向來有很多種,但最普遍的看法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為三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堯是父系社會後期「陶(音yao)唐氏」部落聯盟領袖,名放勳,史稱唐堯。堯為帝嚳之子。他十三歲被封於陶(今山西襄汾縣陶寺鄉);十五歲,改封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堯二十歲繼帝位,定都平陽。傳說中,堯身材魁梧健壯,聰穎而仁愛,光明磊落。
  • 「我為國旗添光彩」手抄報大賽獲獎名單公布
    為了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愛國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愛國情操,提升少先隊員的民族自豪感,在國慶66周年到來之際,大眾網聯合山東文明網開展的「我為國旗添光彩」為主題的全省中小學生手抄報大賽活動近日落下帷幕。
  • 碑文上最常見的「諱、先、考、妣」分別指什麼?怎麼樣寫才對?
    別看上邊只有「諱、先、考、妣」等簡單的一些字眼,但怎麼搭配,怎麼用都是有相關說法的,如果用錯了難免會鬧笑話。那「諱、先、考、妣」指的是什麼呢?先說「諱」吧,有個詞農民都知道叫「避諱」,這裡的「諱」說白了就是避諱的意思,農村的習俗中有「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的說法,意思就是家族中如果有特別有成就的人,後世人都要注意避諱,就算沒有什麼大成就,僅僅是親人長輩,也要避諱。墓碑上寫上「諱」字表達的是子孫後人對親人的尊重和敬仰,所以一般的碑文上常見「諱」字的身影。
  • 饒品龍、饒品龍陰雕大師作品獲中國南陽第七屆"玉華獎"銅獎
    饒品龍、饒品龍陰雕大師作品獲中國南陽第七屆"玉華獎"銅獎 2019年05月06日來源:網際網路 提要:4饒品龍,筆名藝痕,中國琥珀蜜蠟雕刻大師,1983年出生,江西上饒,師兄弟琥珀、饒品龍工作室創辦人,2000年學習木雕和石雕,2005年開始學習琥珀蜜蠟雕刻 陰雕 陽雕。
  • 古代名人傳說故事——堯、舜、禹
    堯、舜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中原地區繼黃帝、帝顓頊、帝嚳以後的兩位著名的部落聯盟的酋長。《史記·五帝本紀》說:「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在有關堯、舜的許多傳說中,最著名的是堯、舜「禪讓」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