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手,是一種幸福的能力

2020-12-20 騰訊網

[摘要]總之,分手時,要尊重對方,尊重過去曾經有過的美好。給對方一份祝福,也是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

本文摘自《練習幸福力》,《天吶女人》節目組 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3月

一般來說,當看到兩個人相愛的時候,人們習慣會問他們做過的最浪漫的事情是什麼、他是怎樣向她表白的這樣的問題,卻很少有人會問兩個不相愛了的人,他們是怎麼分手的,對分手這個話題都避而不談。但對於一段感情的底色和一段感情的記憶,嚴格來說,分手時要比相愛時更重要。

有科學家研究認為,一件事情結束,決定了以後人們在未來如何選擇,也決定了人們對於過去的事情以什麼樣的心情和方式來回憶,而人生是由一系列回憶組成的。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讓參與者看一場音樂會。結尾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特別大的噪音。回頭再問這些人,他們的回憶裡都記得這個噪音,即便整個晚上兩個小時的音樂會非常美妙,最後噪音就一分鐘,但對於這場音樂會,人們最後的記憶就是噪音。

所以,人類對結束那個畫面和感受的記憶要比如何開始深刻得多。任何事情,特別在你和人相處的過程當中,人們留下的往往是最後一個片斷的記憶。婚姻裡更是如此。因此,相處的時候不太容易把這個人的人性看透,但分手的方式特別能夠體現一個人的本質是什麼樣的。

美劇《宋飛正傳》開場的時候都會有一段旁白,其中一集有這樣一句話:「一段情感的質量,一半屬於整個相處,一半屬於分手方式。」秋微在《莫失莫忘》裡也有一段話:「對生命而言,接納才是最好的溫柔,無論是接納一個人的出現,還是接納一個人的從此不見。」所以要莫失莫忘,就是對生活的每一個階段、對對方的給予要感恩和珍惜。

一個人的品質和幸福的能力,並不取決於兩個人好的時候彼此如何相待,它反映不出人的底色和本質。當分手的時候,當兩個人之間有矛盾、有摩擦的時候,特別是當面臨失去的時候,其應對的姿態和狀態,才真正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質和素養。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如何對待分手,也是一種幸福的能力。

分手的情形很多,其中有一種叫作「無距離解散」,就是不告而別。

作家張弛寫過一個特別典型的分手故事:有位男士想跟女朋友分手,但他不知道該怎麼說。有一天,他們去一家常去的小飯館吃拔絲山藥,他就夾了塊山藥拔絲,拔拔拔,拔到門口,然後就走了。這聽起來太滑稽,也太難理解了,但生活中確實有以這種方式來宣告分手的案例。有個女孩在別人聽到這個故事都笑的時候,她當場哭了,因為她的男友就是這樣跟她分手的。有一天她下班回家發現男友的行李什麼都沒了,去他的公司找他,被告知他一個月前就辭職了。十年後,這個男友才跟她說,當時他真的不知道該怎樣面對她,所以逃走了。一般人會說,逃走了不給人家一個交代,傷害其實比當面說分手更大。但確實就有這樣的人,無法面對分手,就選擇逃離。

分手時該對他說些什麼

在秋微看來,人在不同年齡段分手時的狀態不一樣,能說出的分手的話也不一樣。王菲分手時說:「這一世,夫妻緣盡至此,我還好,你也保重。」以她的境界和年紀,這樣說讓人欣賞。但要是一個20歲左右的女孩也這麼說,就顯得不夠直率和真實。所以,到了什麼境地就說什麼樣的話。如果對對方的尊重是虛假的,那他會覺得受到冒犯,反過來對自己也是。

分手除了能夠體現品性之外,也能夠體現人在那個時候心智是不是成熟。年輕的時候不成熟是很正常的,但有的人到年老了也不成熟。有時候,成熟和年齡無關。

年輕人分手時,可能會對對方說:你去死吧!反正都要分手了,還不該發洩一下憤怒嗎?必須承認,憤怒有時候是有力量的,它會轉化成一種動力。說一句「你若安好,那還得了」,聽上去帶著憤怒,可有時候也會不自覺地提醒自己,必須要比對方過得更好。這也是人在某個年齡階段面對分手比較符合真實情況的一種反應。如果若干年後回憶起這段感情,你還記得那句特別惡毒的「去死吧」,說明那不是友好的分手。

其實,分手之後的兩個人都會有成長。音樂人小蟲寫過一首歌,叫《只要你過得比我好》,很多人就會想,都分手了,我只想你過得沒我好,怎麼會「只要你過得比我好」呢?當人在分手的時候懷著一種「只要你過得沒我好」的心情時,它實際上轉化成了一種動力,即所謂的正能量,我要過得更好;或者「我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好」,雖然聽上去很負能量,但這些恰恰是可以讓我們在分手後變得強大起來的東西。人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心境,分手最初可能想「你去死吧」「只要你過得沒我好」,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想法會慢慢改變。

當一個成熟的成年人向一段感情說再見時,怎麼說才能讓分手儘可能減少傷害,而不是增加傷害呢?

可以說:我還好,你也保重。

「我還好」,是給對方一個交代,讓對方不要擔心,有一種溫柔在裡面;「你保重」,是給對方的祝福。我們這一生緣盡了,並不是你的過錯,它是一個命運的結局。毋庸置疑,一段婚姻的結束肯定是雙方共同作用的一個結果。但是,當一件事情不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發展的,大多數人會把整個錯誤歸到對方,很少有人會從自己的角度來找問題。鵬菲分手之後,李亞鵬的回應是:「愛你如初,很遺憾,放手是我唯一能為你做的,希望你快樂,我的高中女生。」這背後的那層溫柔讓人暖心,這種溫柔每個人都可以有。

可以說:我尊重你的選擇。

分手時,我對你的選擇保持尊重,這種尊重是對對方的,也是對自己的,更是對兩個人曾經擁有過的一切的尊重。

可以說:祝你得到你的幸福。

慧敏法師在《人生那麼長,停一下又何妨》一書中說,有一天走過街角的時候,我心裡想,只要你過得好就好了,那代表我也有了幸福的可能。他這段話的意思是,當你心裡對逝去的那一段開始祝福的時候,你自己就真的能開始一段新的好的戀情了。

還可以什麼都不說。

什麼都不說的沉默也是分手的一種方式。在所有的愛裡,最重要的成分是尊重。兩個成熟的成年人,該說的都已經說過了,沉默有時比任何語言更具備尊重,因此,假如決定分手,可能合手鞠一躬,從此就兩不相欠了。如果彼此能夠意會那份沉默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和祝福,這時根本不需要語言;如果說很多的話,反而像是擔心人家不理解。傳記小說《宋氏三姐妹》中寫道,宋靄齡是一個守口如瓶的女人。作者認為,對於女人來說,守口如瓶是最高貴的一種品質。如果一個人最後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就真的什麼都不說了。

可以說:分手可能是幸福的開始,離婚也可能是幸福的開始。

離婚對有些人來說是幸福的開始,是對自己的一種拯救,對對方的一种放過和幫助,比如賭博的、酗酒的、家暴的、修佛的。修佛是個人精神境界的一種提高,當一方已經不食人間煙火,人間的婚姻對他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此時,放下或者離開,對彼此都是一種尊重。

可以說:如果離婚本身是一種傷害,不要把傷害加深和擴大。

有些離婚可能是一方或另一方,或者雙方都不願意的,但不管怎樣,分開都是對於過去兩人曾經經歷和經營的很多東西的一個結束。如果一段婚姻不能繼續了,多數人在這個過程中是要經歷痛苦的,既然已經有這麼多痛苦了,就不要把它再放大了。所以,離婚時不要再加害和指責對方。人在評判、報復的過程當中,勢必會使傷害擴大到彼此,這個傷害不僅是對兩人,還包括孩子、家人、親戚、朋友等。

可以說:我們以後還可以做朋友。

離婚後還可以做朋友,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達到的境界。大多數人分手之後做不了朋友,之所以分手,其中必然有很多糾纏不清的東西。而婚姻本身的習慣可能會跨越朋友的界限,對自己或對方開始新的生活造成阻礙和幹擾,會讓人產生一種不確定的感覺。對方的新伴侶也會想,他怎麼又去看他的前妻?他倆今天晚上到底幹什麼了?這會給他人增加不必要的煩惱和猜測。有過婚史的人,他的新家庭關係中可能都會有這樣的困擾,新伴侶會控訴:你說斷了,為什麼還跟她繼續聯繫?這給對方造成的痛苦是撕心裂肺的。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很多人沒辦法解決。因此,讓對方有一個非常清晰的開始,也是對對方的一種祝福和尊重。

分手後還能不能做朋友是要分人的,如果兩人都是這類人,沒問題。有的人是真的可以跟前任友好相處的,表示這段翻篇了。但有幾個條件,首先要看對方是否對你存有一些餘念,如果有,就不要說我們還做朋友。另外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你現在的另一半和對方現在的另一半介不介意,如果人家介意,就不要非得跟前任做朋友。

可以說:在整個我們相處的過程當中,我覺得人生是一種成長。

一段感情的結束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在兩個人相伴的日子裡,你到底收穫了什麼?可以留下什麼?當你把注意力放在這上面時,任何一段過往都會是一種成長,都會有幸福的回憶,這是一種幸福的能力。誰都可以在分手之後對對方說:和你的相處,讓我更了解感情和愛了。

每一段存在傷害的關係中都是有成長的,它會讓你對自己、對對方以及對人生有更多的理解和了解。所以,一段關係雖然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你仍可以對對方說:謝謝我們的這段關係,謝謝你曾經給我的成長。因為,曾經是因為相愛才在一起,過去一定有過很多美妙的時刻。

當你有孩子而選擇分手的時候,你所想所說所做的每一件事,首先都要考慮,我這樣想、這樣說、這樣做到底對孩子好嗎?你們之間最重要的一句話應該是:我們儘可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和衝擊,我們要一起去愛護孩子。實際上,大多數人所做的都是把孩子作為手段或工具去攻擊對方,使孩子在中間不知所措,這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深遠的。

感情是很感性的,到了婚姻階段,兩個人就像一個團隊,本身是種契約關係。當兩個人的關係從起初的面對面變成背靠背,即這個團隊要解散的時候,它仍要有契約精神,因為孩子也是這個小團隊裡的組成成員。考慮孩子的時候,是要降低婚姻對團隊成員的傷害的,這時理性上升,把感性放在比較平穩的階段。

總之,分手時,要尊重對方,尊重過去曾經有過的美好。給對方一份祝福,也是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

圖書簡介

《練習幸福力》,《天吶女人》節目組 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3

對於女人來說,有太多的情感問題需要解決:

分手時,該對他說什麼?

他有外遇了,我該做什麼?

孩子早戀了,家長該怎麼處理?面對玻璃心婆婆,如何化解矛盾?

……

這些問題,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應對方法。

這是一本關於女性幸福的書,這是一本幫助女性提升自身幸福力的書。

在這本書裡,你可以看到三位知名女性暢談她們童年、少年時代的情感經歷,暢談她們在愛情、婚姻、職業生涯中的各種遭遇。

在這本書裡,你還可以看到一些名人是如何對待生活的:柴田豐、卡門·奧利菲斯、蘇菲·瑪索、秦怡、朱玲玲、艾森豪太太;凌峰和賀順順,三毛和荷西,顧維鈞和黃慧蘭,鄧文迪和默多克,張國榮和大青衣……

所有展現出來的幸福都有跡可循,所謂幸福都是自我的成全。

(本文為騰訊文化籤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幸福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能力
    央視記者曾經做過一期關於「你幸福嗎?」的街頭採訪,答案五花八門:「今天不幸福,女朋友剛分手」、「幸福就是在家不用幹活,有錢花」、「幸福就是人民幣多」、「你看一天擦鞋子的,還幸福」……在很多人眼裡,幸福是一種狀態,我對這一刻的狀態很滿意,我就很幸福,反之,則不幸福。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呢?難道有錢有家庭的人就一定幸福嗎?而孑然一身的窮光蛋就只能不幸福嗎?
  • 《分手心理學》:重塑自我是走出傷痛,擁抱幸福的必經之路
    其實是內心深處有一種深深的匱乏感存在。而匱乏感強的人,配得感必定會很弱。這種心態會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最親近的人,所以大學時期,我的男朋友就去選擇了比我條件更好的人。還有個朋友,是個女生,各方麵條件都很優秀,只是個子有點矮。
  • 如何判斷你們之間是真性分手還是假性分手?
    這都是愛情的饋贈,要相信每一種經歷都是收穫,都是寶藏,哪怕是分手,也會是一堂生動而又深刻的課程。很多人在分手後,會用盡一切辦法來挽回對方,殊不知,不同性質的分手挽回的方法也不一樣。分手也分假性分手和真性分手。那麼如何判斷假性分手和真性分手呢?
  • 分手後如何走出傷痛,再次相信愛情?《分手心理學》告訴你怎麼做
    關於心理學的書籍種類非常多,最近我看到一本關於分手之後要如何走出傷痛的書籍,那就是《分手心理學》。這本書描述了在分手、出軌、家暴、激烈爭吵等發生後,指導傷痛者如何走出人生的脆弱期,進而重建自我。她在這本書中用最恰當的心理諮詢技術教讀者包紮傷口、認識自己、解決原生家庭問題,讓我們在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之後,重新出發,收穫真正的愛情。因此,這是一本讓我們走出傷痛的理性療愈書。那麼,我們分手以後應該如何走出傷痛,再次相信愛情?曹雪敏在《分手心理學》這本書裡都給出了答案。
  • 在愛情裡,幸福的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這是很多人把不幸福的責任,都推諉給命運。可以不用自己自責和愧疚,還可以讓自己放輕鬆些,依舊還是遇事肆無忌憚。也有很多人,感情生活過得不幸福,也不從自身找原因,歸根結底這都是命。其實,幸福是一種能力,一個人的家庭生活幸福與否,與自己的幸福能力有很大的關係。幸福本質上是一種主觀體驗,更是一種感觀體驗。
  • 如何對抗精神熵 提高幸福的能力
    通過前期講解大歷史系列,我們發現,科技的提高並沒有必然帶來幸福感的提升,也許現代人的幸福感,還沒有靠狩獵為生的原始人幸福。為什麼? 幸福與狀態無關,幸福是一種能力。幸福和狀態無關,你能想像自己擁有哪種狀態你就會特別幸福嗎?有錢有勢有地位,可以吧。
  • 撒貝寧與章子怡:分手之後,各自幸福,幸福的婚姻都是門當戶對的
    2.章子怡和撒貝寧分手的原因撒貝寧與章子怡相戀時,曾遭到章子怡的親友反對。章子怡的母親不無嘲諷地說「章子怡的收入是他(撒貝寧)的70倍。」不久,章子怡就和撒貝寧分手了。對章子怡家人來說,撒貝寧個子不高,賺錢能力不強,與自己的女兒不相配。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如何喚起對方愛的能力,讓對方主動找你複合
    文 |晴風圖 |網絡你在分手後,想要複合嗎?有沒有想過要如何複合呢?近日,看了一本好書,叫《分手心理學》,是作者曹學敏所著,整本書為我們分享了,我們在分手前,分手後的每一種心理,以及背後的原因。不知道你們分手後想複合嗎?你們分手後,想要和對方複合嗎?
  • 如何挽回失去的愛情?分手了該怎麼挽回?
    如何挽回失去的愛情?分手了該怎麼挽回?許多人在挽回時容易採取極端過激的方法,頻繁聯繫反而不利於挽回,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幾種比較實用的挽回方法,從而更好的幫助大家挽回愛情。 如何挽回失去的愛情?分手了該怎麼挽回?二、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價值。
  • 分手未必是壞事,鄧紫棋和林宥嘉分手後,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3月27號的晚上林宥嘉幸福的在微博裡公布二胎喜得女兒的好消息。看到他滿臉洋溢著幸福的模樣真是令人羨慕啊。要知道這圈裡真正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人生贏家其實還是很少的。像林宥嘉真的是為數不多的幸運兒了。提起林宥嘉大家不免會聯想起另一位著名的歌手了。就像提起闞清子網友們總會立馬想起紀凌塵這個名字。而提起林宥嘉網友們自然而然地會想起鄧紫棋這位女歌手了。
  • 《分手心理學》:感情破裂不可怕,重新認識自我,才能有未來幸福
    這本《分手心理學》就是教我們找回正確的自我。書中大體通過下面幾個方面展開:如何重建自我心理受傷後如何自救重建自我認識人生這其中在書中被分為5個大步驟還有一種可能,倆人也許會重新複合。書中告誡我們,此時更需要考慮複合的動機是什麼?壞的動機是自私的,是為了成就自己;好的動機是處於愛和期待,是為了兩人共同的幸福。此時,更不可以勉強自己,要站在權利視角重新決定感情走向。書中列舉了「印象、目標、期待「的視角來協助我們走向幸福之路。
  • 華為閱讀領讀人周國平:幸福是一種能力
    他認為:「幸福是一種能力,可以通過閱讀來獲取」。作為華為閱讀領讀人,周國平還在現場體驗華為閱讀「聽書功能」並為現場讀者推薦優質書單,鼓勵大家多讀書、讀好書,通過數字閱讀一起探索美好生活。  周國平參與華為閱讀·DigiX讀書會  幸福是一種能力 可以通過閱讀來獲取  什麼是幸福?
  • 分手心理學:走出傷痛,擁抱幸福
    她曾在媒體專訪中表示:我自初中起就想要成為一名傑出的心理學家和心理諮詢師,因為我相信心理學可以讓人類更幸福,我也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藉助科學、藉助心理學來讓自己的生活更好、更幸福。當感情關係走向破裂(分手、出軌、出現嫌隙、逃避、開始冷暴力等)時,我們的疑問也常常是:是不是不愛了?是不是不夠愛? 當我們這麼問的時候,其實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我愛你」 中 的「我」 和「你」 才是最關鍵的,只有當「我」 和「你」都在用真實的、完整的自我相愛時,愛情才能深刻地、穩固地存在於「你」「我」之間。
  • 心理解答:分手後如何挽回?
    分手後想挽回的,通常用兩種心理:一種是自己提出分手,但是事後又後悔了。一種是對方提出分手,但是自己不甘心。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想挽回戀人呢?吵架是一種激烈的溝通,有時吵架可以解決問題,有時吵架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 有一種男人,他不會直接說分手,但會「逼你分手」!
    也許有從一而終的愛情,但更多的是分分合合,在經歷幾次失戀的痛苦後,才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最怕的是失戀後一蹶不振,不再相信愛情,不再相信男人,覺得愛情就更虛幻不可信的東西,從而消極度日,不敢面對現實。
  • 林徽因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幸福也是一種能力
    若原生家庭是和諧、幸福、友愛的環境,不僅能讓人擁有追求愛情的自由和自主,還有獨自面對選擇的成熟,以及應該放棄時的勇氣。2 人格特質決定一個人的分辨能力雖然都是愛好相投,但與蕭紅愛上蕭軍不同。親密關係的建立讓我們看到:關係裡除了交換和控制,屬於靈魂的彼此懂得、陪伴、真愛是如何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我們將如何作為彼此的旅途伴侶來度過有限的有生之涯。選擇愛人時的分辨能力,才決定你走進的是什麼樣的婚姻。而平等對話、自由交流、彼此欣賞以及不卑不亢的姿態,是幸福的基石。
  • 如何讓說分手的前男友回頭?
    看起來果斷的分手其實是難捨難分。當伴侶長期在一起時,特別是已經習慣了彼此依存的關係中,兩個人共同的依賴感會在分手後缺失,會感覺丟失了自己所關心的人,也失去了習以為常的陪伴,分手的痛苦就是源於這種孤獨感。分手後產生的孤獨感其實是吸引力最好的容器。因此,這段時間其實是我們展現自身吸引力的最佳時機。
  • 如何你正遭遇和女友分手的困擾想挽回,務必知道這幾個前提
    如何你正遭遇和女友分手的困擾想挽回,務必知道這幾個前提記得列夫·託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開頭第一句是這樣說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實不只婚姻生活如此,我們人生中的每一段感情都可以用這句話來概括。
  • 哈佛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幸福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能力
    《幸福的方法》這本書通過定義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幸福人生的模型以及實用的建議這幾方面整合了沙哈爾對幸福的研究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通過《幸福的方法》這本書對真正的幸福是什麼、不幸福的人生模式以及如何從生活中獲得幸福感等問題作出更深入的了解。
  • 如何辨別你們分手是真性分手還是假性分手
    大家好,我是小編阿吉,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就是如果你們分手了,那麼對方是真的要分手,還是假意在分手呢?兩者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又應該如何做才能拯救這次分手呢。辨別假性分手和真性分手戀愛中的人是幸福的,但不是所有的戀情都能長久,世間最悲哀的不是未能走到一起 ,而是「 曾經擁有"。一段愛情抽絲剝繭般脫離自己,當徹底醒悟過來才追悔莫及。一段失去的愛情還能找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