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我40多歲了還能上大學,這對我來說既是圓夢,也是充電。」坐在「漣水縣千名村(社區)幹部學歷素質提升計劃」啟動儀式現場,聆聽江蘇開放大學校長崔新有的開班第一課後,已過不惑之年的漣水縣東門社區主任吳俊邁入了大學課堂,正式成為行政管理專業大一新生。耐不住心頭激動,他反覆翻閱自己手機裡的課程資源,開始預習起來。
吳燹 攝
9月16日,由中共漣水縣委組織部、省委駐漣水縣幫扶工作隊、江蘇開放大學共同組織實施的「漣水縣千名村(社區)幹部學歷素質提升計劃」正式啟動,首批學員走進「空中課堂」,作為鄉村振興帶頭人的他們將進行為期2年半的本科、專科學歷素質提升學習。
吳燹 攝
首批300名學員參加學習 課程設計契合鄉村發展實際
所謂學歷素質提升計劃,是指針對村(社區)幹部學歷偏低、能力偏弱開展的專項扶智賦能計劃,通過江蘇開放大學量身定製的遠程教育培訓,提高村級組織的治理能力、拓寬鄉村幹部的工作思路、優化基層幹部的隊伍結構,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為鞏固改革發展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必須選拔和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社區)「兩委」幹部。經合作方研究,決定從今年9月起聯合組織實施「漣水縣千名村(社區)幹部學歷素質提升計劃」,發揮江蘇開放大學「註冊入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遠程教育辦學優勢,在「十四五」期間,為漣水縣分批培養1000名「雙專」型村(社區)幹部。
「對於只有大專學歷的我來說,雖然深感鄉村治理能力和助推產業發展能力都有所欠缺,但很難有機會來系統提升自己。」漣水縣東胡集鎮網格員劉運芝說,希望能有個集中學習的機會來提升自己鄉村治理能力,給自己「充充電」。
「村裡一心想帶領村民念好產業經、走上致富路,但如何結合本村實際、理清發展思路、用好幫扶資金,這是我最近正在思考的問題。」漣水縣朱碼鎮孫徐居委會會計劉軍向記者訴說著自己的煩惱。
作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江蘇開放大學,瞄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人才的需求,主動與中共漣水縣委組織部、省委駐漣水縣幫扶工作隊對接並達成共識,以「行政管理」本科、專科設定的專業課程為必修課,按需提供的「三農」政策、財務管理、企業管理、電子商務等方面課程資源為自學內容,校地合作採取選、學、培、用「四位一體」方式,為村(社區)幹部精準提供學歷教育和素質提升服務,最大限度滿足農村基層幹部在職學習需求。
培養領頭雁 建設新農村
村(社區)幹部隊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堅力量,是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具體執行者,是帶領群眾勤勞致富的主力軍。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離不開堅強的基層戰鬥堡壘,離不開堅強的村(社區)幹部隊伍。開展村(社區)幹部學歷素質提升教學培訓,豐富他們的知識、開拓他們的視野、增強他們的本領,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據中共漣水縣委組織部部長胡春雷介紹,目前漣水縣村(社區)幹部學歷偏低、能力偏弱問題比較突出,「雙專型」人才緊缺,迫切需要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江蘇開放大學遠程教育培養模式完全符合農村基層幹部提升學歷素質的現實需要。
省委駐漣水縣幫扶工作隊隊長儲春祥表示,江蘇開放大學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富民產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送教下鄉,可以有效化解村(社區)幹部的工學矛盾,幫助村級組織提升組織力,推動村(社區)幹部增強戰鬥力,為工作隊做好幫扶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想要順利拿到畢業文憑並不輕鬆。在學期間,村(社區)幹部大學生們要和普通大學生一樣,統一入學、統一選課、統一繳費、統一學習、統一考試,按期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同樣受到挑戰的還有任課教師。江蘇開放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紀河說:「村(社區)幹部都來自農村基層一線,是帶著問題來學習的。授課老師必須吃透政策精神,掌握農村情況,了解學員需求,聯繫實際講理論,講好理論解疑惑,否則很容易被學員問倒。」為了讓村(社區)幹部「學得會、用得上」,江蘇開放大學為「漣水縣千名村(社區)幹部學歷素質提升計劃」專門制定了人才培養方案,配備了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想方設法滿足學員需求。
吳燹 攝
全額捐贈500萬元學費 設立「鄉村振興起航項目專項資金」
教育幫扶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為漣水縣村(社區)幹部提升學歷素質,只是江蘇開放大學助力鄉村振興的第一步。崔新有校長表示,在教育幫扶的基礎上,學校決定用收取的500萬元學費,在漣水縣設立「鄉村振興起航項目專項資金」,校地合作探索「人才培養+資金扶持+創業富民」一體化運作模式,構建助力漣水縣鄉村振興長效機制。
據了解,「鄉村振興起航項目專項資金」將優先用於優秀學員申報的鄉村振興項目,重點向原省定經濟薄弱村傾斜。
崔新有校長表示,江蘇開放大學將以實施「漣水縣千名村(社區)幹部學歷素質提升計劃」為契機,探索構建繼續教育與幹部培訓優勢互補的新型校地戰略合作模式,發揮遠程教育辦學優勢,根植江蘇終身教育,服務江蘇學習型社會建設,培養造就一支愛農村、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村(社區)幹部隊伍,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貢獻力量。
劉慧 成蕾 範傑玉 吳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