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同時也是對我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宗教,佛教自傳入中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漸漸與我國傳統文化相融合,時至今日已經與最初傳入之時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如今我們所說的佛教多是指中國佛教。
佛教之所以能流傳至今,最大的原因是它的教義符合我們國人的處世思想,佛教講究行善積德普度眾生,而我們傳統文化則推崇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倫理思想。佛教講究參禪打坐明心見性,而我們的傳統文化則追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這樣的哲學思想如出一轍,所以佛學才能在中國廣為流傳。我們的國學中有許多經典名句處世良言,而在佛教經典中也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佛言禪語,佛家稱之為偈語。本篇就從眾多偈語之中摘選五句,與諸君同參共品,願你我皆有所得。
一,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悔莫追。——《涅槃經》
釋義:行善作惡皆有報應,這種報應如同人的影子一般追隨自身,即使經歷三世輪迴也不可能逃脫,所以奉勸世人此生諸惡莫作,否則自嘗苦果後悔莫及。
二,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 ——《華嚴經》
釋義:菩薩的無上智慧之光如同天上的清涼明月, 遊蕩在無邊的無相空中。世間眾生如同落滿塵垢的水水面,如若能將這些汙垢去除,那麼如來性自顯現,菩薩智慧將映在水中。
三, 一切有為法 ,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 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
釋義:世間一切看似能夠遵循的規律,都如夢境一般沒有實相,如同幻象一般難以捉摸,如泡沫一般迅速破滅,如同影子一般沒有實體,如晨露的短暫,如閃電一閃而過,萬事萬物皆是如此。
四,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神秀·無相偈》
釋義:身體要象親近佛性的菩提樹,內心要象光滑明亮的高臺,要時時注意清潔身心上的灰塵,勿讓其被凡塵的汙垢所染。
五,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惠能·菩提偈》
釋義:此偈是六祖惠能大師在參詳神秀大師的《無相偈》 之後所作,所表現出的是頓悟佛理之後的境界。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空境」,是徹悟之境。意思是說,站在「空性」的境界,菩提樹與明鏡臺皆無實相,既然都無實相何來落塵之說。這也是佛家最高的境界,由此也能看出為何惠能能被稱作禪宗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