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疫情持續好轉,大家在做好防控的基礎上忙著復工復產,一些騙子也藉機打著「防疫」、「復工」等旗號,將老騙術翻新升級,頻頻下手。據國家反詐中心公布,截至上月底,全國公安機關累計偵破利用疫情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4786件,抓獲犯罪嫌疑人6605名,累計涉案金額超過4.88億元。4月13日,公安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全國開展以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等為主要內容的「雲劍-2020」行動,要求堅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高發反彈勢頭。
近日,一位男士報案稱,自己本想購買預防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結果卻被詐騙近萬元。
此前,詐騙嫌疑人多次打電話,向這位男士推銷新冠肺炎「特效藥」,聲稱「效果很好」。擔心疫情嚴重,事主輕信對方,並約定見面交易。對方帶來了42顆綠色藥丸粒,要價1萬元,經討價還價後以9000元成交,該男子以微信支付方式轉帳。但錢打過去後,對方就「失聯」了。警方經偵查,將詐騙嫌疑人抓獲刑拘,嫌疑人供認自己兜售「特效藥」騙財。
同樣在購物群裡上當受騙的還有劉先生夫婦。兩人加入了一個拼購群,群裡有人自稱是「某國際著名保健品公司中國區代理負責人」,給大家解答新冠肺炎方面的問題。劉先生夫婦擔心被感染,就單獨加對方為好友請教。對方透露,有「秘密渠道」可搞到國外研製、專門預防感染新冠肺炎的保健品。夫婦倆趕緊詢問能否購買,對方表示前面還有200多人,為避免哄搶不能聲張,連自己子女也不能說。夫婦倆便向對方轉帳4.5萬元,購買「一次服用一輩子都不會感染此類病毒」的良藥,但對方遲遲不發貨。夫婦倆覺得不對勁,在群裡詢問,發現還有六七人也這樣掏錢買了所謂的保健品。就在此時,大家發現推銷者「失聯」了。
公安部刑偵局提示,疫情期間,大家都迫切地希望能出現可治癒或防範疾病的藥品。不法分子假冒政府部門或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部門來電,推銷假冒防疫藥;或假冒藥物研究(醫療)機構,在網上推廣所謂防疫「新藥」。事實上,國家相關機構針對疫情研發的所有藥品均會通過官方渠道公布,不可能私下聯繫大家。遇到打著「推銷藥品」旗號的騙子,未核實其真偽前,決不要相信。
被騙女子張欣(化名)近日接到一家「銀行」來電,對方稱要「查證」她銀行卡被盜用的事。起初,張欣半信半疑,就給家裡打電話詢問。經過一番商量,張欣父母建議應配合對方查清事實,以免被誣陷或盜刷。所以當「銀行」再來電時,張欣很配合地進行了「查證」,沒想到自己竟捲入大案。
所謂的「銀行」工作人員好心地把電話轉到「廣州公安」,張欣與一名「韓警官」聯繫上,通過聊天軟體添加好友後,「韓警官」出示了警官證。 這位「韓警官」表示相信張欣,但稱檢察院已跟進,還發來了全英文「通緝令」。
一見「通緝令」,張欣更慌了,連忙配合「遠程筆錄」。「韓警官」告誡,這是機密案件,讓張欣堅決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張欣就沒敢再給家裡打電話。當張欣把自己的身份信息、銀行卡信息發給了「韓警官」,對方核實確認後,發來了一個網址。張欣點進去後,發現自己的「刑事拘留批捕執行書」和「凍結管收執行命令」彈出來了,她徹底嚇傻了。就在這時,家裡人緊急聯繫張欣,並發來她遭遇電信詐騙的提示消息,反覆要求電話聯繫,張欣這才回電。
原來,經北京市公安局海澱分局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心工作人員反覆溝通,張欣的家長明白孩子被騙了。工作人員聯繫不上張欣,讓家人幫忙聯繫。反電詐中心工作人員讓張欣趕緊查餘額。她急忙通過手機銀行查看餘額。還好!反電詐中心為她申請了銀行卡保護措施,她的3張銀行卡內的20餘萬元一分沒少。張欣想起「韓警官」發來的照片,反覆查看才發現「警官證」是後期處理的。 之後,張欣又按照反電詐中心人員的提示,把騙子拉黑,進行手機查殺木馬病毒,修改網銀和銀行卡的密碼等操作。臨近傍晚5點,張欣和家人確定保住了血汗錢,萬分感謝民警,也表示以後遇到詐騙電話會當即掛斷。
海澱警方提醒,在接到陌生來電時要提高警惕,勿輕信秘密辦案,不要聽人擺布。警方辦案一定是面對面,不會採取網絡視頻等方式製作案件筆錄。遇任何核實您身份信息的來電,務必提高警惕。「資產清查」、「安全帳戶」等是電信詐騙常用的關鍵詞,要做到不聽信不匯款。特別是當對方提及退款、社保卡、銀行卡等與金錢掛鈎的詞語時,要立即掛斷電話,自行撥打官方電話核實。
疫情期間,線上消費增多,騙子也瞄準了網購領域行騙。事主陳小姐網購後,物流顯示快遞已被籤收,但她並未收到貨。在向客服反映後,多日未解決。於是陳小姐撥打快遞客服電話諮詢,沒有打通。 掛斷電話15分鐘後,陳小姐接到自稱是某通快遞理賠客服的電話。在陳小姐半信半疑時,「客服」說出了其購物信息和個人信息。
之後,「客服」給陳小姐一個微信公眾號連結,要求其填寫相關個人信息,以便儘快理賠。陳小姐按要求操作後,「客服」以原路返還為由,讓她填寫銀行卡帳號。但陳小姐按要求操作多次,都顯示網絡出錯,操作失敗。之後「客服」便索要她收到的手機驗證碼,稱幫她在後臺操作。陳小姐沒細看,就把收到的多個驗證碼發過去了。事後細看發現,信息顯示的是「授權轉帳」。陳小姐急忙詢問「客服」為何轉走她卡裡的錢?「客服」稱只走流程,錢未轉走,理賠成功後,金額自動恢復。陳小姐撥打銀行客服電話查詢發現,卡內24萬元被轉走,信息通知功能也被取消,導致資金被盜刷時,她無法第一時間察覺。
陳小姐要求「快遞客服」返還資金。對方稱,這需登錄某粒貸平臺。陳小姐心急之下沒多想,按要求操作後,發現從該貸款平臺被轉走7萬元,方覺被騙遂報警。
警方對該典型騙術進行了拆解。首先,騙子謊稱「受害人的網購訂單出問題」,誘騙受害人通過假平臺轉帳付款。然後,騙子以「操作失誤」為由,讓受害人配合電商平臺或銀行,在釣魚網站重新轉帳、填寫驗證碼,從而盜取個人信息行騙。當受害人進入假連結界面,輸入帳號、密碼等信息後,騙子在後臺實時獲取這些信息。騙子利用受害人的信息進行消費盜刷。
警方提示:遇「客服」來電稱辦理「退款、理賠」手續,可自行通過網購平臺聯繫商家核實;不掃描對方發來的「二維碼」,不提供付款條形碼或18位數字付款碼及銀行簡訊驗證碼,不點來歷不明的「網頁連結」;發現資金被無故轉走,儘快更改密碼,聯繫銀行等相關客服反映處理,並撥打110報警。
「有人使用您名字的護照從越南入境某市並作案。」近日,青年小葉接到「某省戶籍科警察」的一個來電,之後小葉按要求找到一個私密房間反鎖屋門,開啟視頻通話,不料對方透露的案情卻令他更加害怕。
當天下午他接到自稱是「外省某地戶籍科警察」的來電,對方報了名字、警號等。「有人使用您名字的護照從越南入境某市並作案。」「但我沒辦過這個護照,作案的也不是我啊!」「為了查清案情、註銷護照,您必須前往我市做筆錄。」
小葉一聽非常害怕,表示去某市有困難。「你涉嫌外地的一起案子,現在對你製作遠程筆錄,此事不允許向任何人透露!」視頻那邊,一名身穿「警服」的男子與小葉通話,隨後男子又向他提供了一個網站,讓其登錄配合「資產清查」。網址是對方口述的,對方稱需要小葉登錄輸入信息,遠程配合查詢資金流水。為了擺脫涉案嫌疑,小葉按照視頻中「警察」的要求,輸入銀行帳戶、身份證、登錄密碼、支付密碼等個人信息。本以為只是查詢帳目流水,可當小葉輸完信息後,卻發現自己卡上的錢在瞬間全沒了!
海澱警方向記者介紹,「涉嫌外地案件」「資產清查」「『警察』視頻辦案」,此案為近期升級版的冒充公檢法詐騙犯罪。犯罪嫌疑人為了提升迷惑性,穿上假警服,利用視頻通話的方式,對事主進行洗腦詐騙。
疫情期間,各類詐騙手段頻出,但無論騙子怎樣偽裝,請大家牢記警方絕不會以電話、QQ、微信等方式偵辦案件,更不會讓群眾下載來源不明的軟體。
公檢法辦案沒有「安全帳戶」,不會要求當事人以轉帳方式查驗資產合法性。點擊陌生網站前,要認真辨別網頁連結,不要下載陌生軟體,勿隨意填寫個人信息及銀行卡帳號、密碼、驗證碼。
如果懷疑對方身份,可向屬地社區民警求助或撥打110報警核實,以免財產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