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鬼邀您閱前思考
大學校園,確實是一個值得深入挖掘的快遞場景,有著太多的可能。
來源:華商報
作者:尤潔,原文標題《校內送外賣送快遞 大三男生月入過萬》;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帳號立場,僅供參考
「現在我有五六個『方便群』,每個群有四五百人,微信好友有2000多人,很多都是回頭客,學校新開的餐館有外賣合作意向也會與我聯繫。」符瓊貴說。
大二送快遞時發現商機,現與30多家餐館合作送外賣
22歲的符瓊貴是西安培華學院2016級審計專業的學生,來自海南。符瓊貴說:「大二時,一個學長介紹我在校園內送快遞做兼職,開始了解這個行業,我發現很多同學因為繁忙等原因,沒時間取包裹,所以很有商機。」符瓊貴說,「快遞有商機,但是學生代取快遞的需求量有限,於是我將目光投向外賣行業。」符瓊貴說,他發現食堂倒宿舍需要7分鐘左右,但中午吃飯時間集中,高峰時要排好長時間隊,有的同學因有事或在宿舍寫作業等,就會下單叫外賣。「學校有兩個食堂,我跟食堂裡的餐館一家一家談意向合作,建立微信群,同學們向我下訂單,我再轉發給老闆。」
目前,有30多家校內餐館與符瓊貴達成合作。
送外賣送快遞,「現在每月收入能過萬元」
外賣送久了,符瓊貴漸漸總結出經驗來。符瓊貴說,如果同學不是要求立即進餐的話,他會在上午11時50分左右集中取餐,然後根據宿舍區域將餐食進行劃分,騎電動車將餐食送往各個宿舍樓,「一般不送上樓,快餐和包裹到達後會聯繫同學下樓自己來取,節約時間也不違反學校規定。」
「現在我有五六個『方便群』,每個群有四五百人,微信好友有2000多人,很多都是回頭客。」符瓊貴說,一般中午會接四五十個外賣訂單,每單從餐館老闆處抽佣金2元,外加辛苦費3元,每單可賺5元。下午也有訂單,數量少些。平均每天接單量超過60單。他最多時曾一雙手可以提20多份飯,現在他的送餐團隊有六個人了。除了送外賣,符瓊貴也送快遞,根據快遞件大小收費,一般件4元,大件5元。「團隊成員都是朋友,不少每天都來,我平時常請他們吃飯,再根據工作量給點錢,沒有多少。除去這些開支,我現在每月收入能過萬元,挺滿意的。」符瓊貴說。
家人不反對他做兼職,同學稱學習成績中等
針對做兼職一事,家人對他的態度時,符瓊貴說他一開就和家人溝通過,家人並不反對。加上剛開始時,訂單並不多,都是在放學後做,對學業有影響但不大。現在上大三了,課程少了,他才放開幹了。
據同學說,符瓊貴平時會利用空閒時間進行學習,他的學習成績中等。學校也知道他勤工儉學,在不影響學習情況下,也鼓勵他兼職進行鍛鍊。
被同學稱作「符老闆」,正開發訂餐微信小程序
昨日上午10時,華商報記者來到西安培華學院,跟著符瓊貴一起送外賣和快遞。記者見到符瓊貴時,他穿著深藍色襯衣和藍色牛仔褲,正跟送餐團隊的夥伴一起吃飯。符瓊貴說:「中午是送餐比較集中的時間,我們會提前吃飯,然後接訂單為送餐做準備。」
昨日上午10時30分,符瓊貴的微信對話界面開始擠滿了同學的未讀消息,「基本上午10時以後,同學就會陸續點單。」
符瓊貴很熟練地打開未讀消息,在確認訂單後立即進行備註,並轉發給相應的餐館老闆,「截至目前基本沒有出現過漏送、錯送的情況,生意一直很不錯。」
送餐過程中,很多同學主動跟符瓊貴打招呼。「他們稱我為『符老闆』,我其實就是勤工儉學,除了負擔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之外,還想為自己積攢創業基金。」符瓊貴說他還在開發一個名叫「會吃的你」微信小程序,目前還沒有開放使用。
學校鼓勵學生創業,目前有30多支學生創業團隊
符瓊貴兼職月收入過萬元,在西安培華學院引起了一定反響,「很多同學向我諮詢兼職的事,現在校內送外賣的同學也不止我們一個團隊了,但是我的優勢就是有大筆客源和同學們的信任。」
西安培華學院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劉斌表示,學校鼓勵在校學生將所學的專業與創新創業結合起來,「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一方面在經濟上可獲得回報,另一方面也會體會到創業的不易,也給其他同學樹立好的榜樣。」
劉斌說,學校目前有30多支學生創業團隊,「學校會為學生創業團隊提供相關的培訓指導,也會對接一些校外的資源,讓學生敢闖、會闖,鼓勵他們用雙手創造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