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殖學的角度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是億萬分之一,是數億「同伴兼競爭者」中的佼佼者。
生命的誕生,來自於精子和卵子的結合,但每次射精都有數以億計的精子排出,賽道盡頭卻只有一個卵子在等候,甚至更多時候賽道盡頭是空空如也。
那麼,那些沒有這般幸運、沒能和卵子結合的精子,它們都跑哪兒去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精子的「前世今生」。
1、精子的產生
男性的精液有精子和精漿組成,精子由睪丸產生,精漿由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分泌產生。
睪丸,便是精子的「出生地」,精原細胞在睪丸曲細精管內發育成精子。
成年男性一次射精,精液量只有約3毫升,但其中卻包含著數億精子,當然,這些精子中只有6到8成是活的,活精子中又只有4到6成有足夠的運動能力。
2、精子的目的地
精液被射入陰道,精子遊向宮頸管並釋放蛋白溶解酶溶解宮頸黏液,通過宮頸進入宮腔後,在宮腔內液體的幫助繼續前進,從子宮到達輸卵管壺腹部,在那裡等待和卵子結合。
射出的數億精子中,通常只有約15到20個精子能走到這裡,之後精子頭部會分泌透明質酸酶,溶化卵子外層的放射冠狀膠質膜從而進入卵子,只有第一個進入卵子的精子才能夠完成受精過程,「後來者」只會被受精卵無情地拒於門外。
3、精子的消亡
數億精子中只有一顆能夠與卵子結合,更多的時候還遇不上有卵子排出,那就要「全軍覆沒」。
精子的結局,或許比你想像得更「慘烈」——大多數精子都過不了陰道這一關,直接就被「酸死」。
陰道是典型的酸性環境,PH值約4.0,不利於精子生存,儘管精液中的鹼性物質能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短暫地保護精子,但精子呆的久了還是會被酸性環境殺死。
而在從陰道到輸卵管的「漫長」旅程中,還會有大量的精子耗盡能量累死,要知道精子長度不過80微米,女性陰道長度就有8釐米,即80000微米,精子需要1到1.5小時才能到達輸卵管,長的可能需要4到6小時。
這一過程中還會受到子宮頸黏液的阻擋和子宮腔內白細胞的吞噬等等,萬一走錯了路,去往了這次沒有排卵的一側卵巢,那就更是「前途無亮」,只能「坐以待斃」。
我們可以看到,受精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想要備孕順利,男性也需要保持精子的質量和活力,平時要適當鍛鍊,遠離菸酒等不良嗜好,這樣才能讓精子更強壯,更容易「走到最後」。
祝願備孕夫妻們都能如願以償,順利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