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粗心很致命:錯把直腸癌當痔瘡!3個區別千萬不要忽視

2020-12-22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小常,一直患有痔瘡,今年6月,斷斷續續出現過幾次便血,也就沒太當回事(便血是痔瘡主要症狀之一)。隨後,單位安排的一次體檢,顯示糞常規異常,後被診斷為「感染性腸炎」,藥物治了一段時間,也沒好轉跡象,複診時又成了「混合痔」。直到月初,小常出現了疼痛、大便次數多、排便不盡等症狀,這時他.....

小常(化名),一直患有痔瘡,今年6月,斷斷續續出現過幾次便血,也就沒太當回事。

隨後,單位安排的一次體檢,顯示他的糞常規異常,後被診斷為「感染性腸炎」,藥物治了一段時間,也沒好轉跡象,複診時又成了「混合痔」。

直到月初,小常出現了持續腹痛、大便次數多、排便不盡等症狀,這時他開始有點害怕,到武漢就診。

經醫生指檢發現,小常的腸道有息肉,且有癌變風險,進一步做腸鏡,發現距離肛門4-10cm可見環2/3周火山口樣病變——直腸癌。

圖源:武漢晚報

報告出爐,小常後悔莫及。

類似的案例有很多,據調查發現,超過90%的直腸癌患者在第一次出現便血時都會直接當做痔瘡,很少與腸癌聯繫到一起,最終加重了病情,耽擱了最佳治療時間,造成嚴重後果。所以,小九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如何區分腸癌和痔瘡。

腸癌和痔瘡,一定要分清楚!

糞便異常,是這2種疾病的主要表現之一,但是,仔細觀察,還是能發現一些差異的,具體如下表:

圖源:廣東衛生信息

除了大便的異常,腸癌病人還可能

以腹部隱痛為首發或突出的症狀

,隨病情發展,痛感越強,可從陣發性發展為持續性,並伴有腹脹。發展到後面,因為癌細胞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患者會出現不明原因的大幅度的消瘦、貧血、疲乏無力等。

當出現上述這些症狀,要高度警惕腸癌,及時就醫,因為近年來,腸癌的發病率是非常高的。

腸癌發病年輕化,與飲食習慣分不開

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美國結直腸癌的新增病例總數預計將達到15萬例,因其死亡人數預計5萬多例;而據全球腫瘤流行病統計資料庫,我國2018年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已經達到52萬之多,預計到2020年,新增病例很有可能首次突破60萬大關,逐漸逼近肺癌。

近年來,結直腸癌發病趨勢越來越年輕化,很多30-40歲的人也被診斷出腸癌。

腸癌如此高發的原因,和我們的飲食習慣分不開。

長期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飲食,這類食物進入腸道後,被分解可能產生一些致癌物,例如甲基膽蒽、不飽和多烴等,吃得越多,中招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此外,現在的很多年輕人缺乏運動,因工作、學習等因素長時間坐著,這樣腸蠕動減慢,糞便通過結腸的時間增加,也會增加結腸癌發生的危險性。

還有一些腸道疾病,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久拖不治,也可能發生癌變。根據數據顯示,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比正常人高5~10倍

所以,想要遠離腸癌,就要注意規避這些誘因,平時定期篩查,這是發現早期腸癌的關鍵,關鍵時刻可救命!

早期患者九成可以治癒

調查顯示,我國腸癌早期發現率還不足30%,大部分患者一旦出現症狀,基本都是中期或晚期。而研究顯示,腸癌如果在早期被發現且採取了正確的方法治療,大約有9成的患者可以治癒,而發展到晚期,5年生存率大幅度下降,僅30%,甚至更低。

所以,我們想要提升腸癌治癒率,早發現、早治療是唯一的途徑,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做早期篩查很重要

以下人群應及時做腸鏡篩查:

·40歲以上;

·有腸癌家族史;

·長期飲食保持高脂、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素;

·有慢性腹瀉,且持續超過3個月

·反覆出現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等表現;

·有痔瘡且長期便血;

·過度肥胖。

腸鏡可以直接觀察到腫瘤的形態,對於腸癌的靈敏度可達89.23%,準確度可以達到99%,還可以取組織做病理活檢,是診斷腸癌的金標準,可以很好的幫醫生判斷腸癌的類型以及發展階段,為後續的治療提供依據。

除了定期篩查外,想要預防腸癌,這些高危人群平時還要儘量做到:

?多運動:適當運動對促進排便有明顯效果,可加快腸道蠕動速度,促使腸道內的代謝廢物及糞便排出體外,減少致癌物停留腸道的時間,從而減少腸癌風險。

?調整飲食:飲食方面儘量以鮮、淡、雜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纖維食物,減少動物油和植物油這種脂肪類食物的攝入,以魚、禽、瘦肉、低脂奶製品代替動物油過多的肉食。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儘量定時排便,同時改掉一些不良的排便習慣,如排便的時間過長、排便時玩手機、看報紙、看書等,因為長時間久蹲久坐也可提升便秘風險。

腸癌發病率逐年升高,所以一定要有防患意識,做好預防工作,定期篩查,出現相關異常及時就醫,尤其是出現便血時,不要直接當做痔瘡,做好診斷,再針對性治療。


參考資料:

[1]《【當心】又一例,才38歲!以為是痔瘡,沒想到是癌...醫生:這項檢查別小看》.廣東衛生信息.2020-09-20

[2]「2020年美國結直腸癌統計報告」.醫世象.2020-04-1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錯把直腸癌當痔瘡,要了多少人的命!這些症狀千萬不要忽視
    第一次出現便血,是在兩年前,當地診所說是痔瘡,就給我開了支痔瘡膏,用了一段時間確實好轉了。但沒想到,2年後,我居然會來到腫瘤科。 這是一個典型的把腸癌當痔瘡的案例。近年來,癌症病例增多,誤診例數也隨之增加,其中最難區分的就是直腸癌和痔瘡。
  • 有種致命的粗心叫作「把直腸癌當作痔瘡」,五個區別要弄清楚
    作為消化內科醫生,經常碰到很多患者,明明是直腸癌,卻被誤診為痔瘡,要知道直腸癌和痔瘡,其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直腸癌是惡性疾病,痔瘡則屬於良性疾病,一旦直腸癌被誤診為痔瘡,
  • 痔瘡和直腸癌的區別就看這2點,別再混淆了
    很多年輕人總以為癌症是老了以後的事情,殊不知,在我國,直腸癌發病率現在已經是處於居高不下的狀況。相信有不少的直腸癌患者,初次出現便血時都會將其當成是痔瘡,其實痔瘡和直腸癌的便血是有區別的,大家要注意區分,不要再混淆了。
  • 別再傻傻的把「直腸癌當痔瘡」,耽誤病情還影響壽命,四個區別一定...
    別傻傻的把「直腸癌當痔瘡」,耽誤病情還影響壽命,四個區別要搞清 直腸癌是一種惡性腫瘤,不容易被發現,也會被很多人誤認為是別的疾病,由於這樣耽誤了病情
  • 痔瘡和直腸癌,不容易分辨,二者到底有何區別,看完你就知道了
    醫生我不過是有痔瘡而已,為什麼讓我去做腫瘤篩查?醫生我僅僅是痔瘡便血,為什麼就成了直腸癌了,是不是診斷錯了?很多直腸癌患者在出現便血、大便異常等症狀時,首先考慮的並不是癌變,而是我國最為常見的一種肛周病「痔瘡」。隨著症狀不斷嚴重、出現疼痛感之後,患者才就醫進行檢查,然而此時的直腸癌,早已經進入了中晚期,預後效果也大大大折扣!
  • 痔瘡和直腸癌的區別就看這2點,別再混淆了(附帶預防措施)
    很多年輕人總以為癌症是老了以後的事情,殊不知,在我國,直腸癌發病率現在已經是處於居高不下的狀況。相信有不少的直腸癌患者,初次出現便血時都會將其當成是痔瘡,其實痔瘡和直腸癌的便血是有區別的,大家要注意區分,不要再混淆了。
  • 別把直腸癌當成痔瘡,直腸癌有3大早期症狀,出現後要及時做腸鏡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在排洩大便的過程中會出現便血的症狀,這種症狀的發生有可能是直腸癌也有可能是痔瘡,很多人分不清是哪一種疾病引起的便血的症狀。因為直腸癌和痔瘡都是屬於消化系統疾病,而且他們的症狀非常相似,所以很難被區別開來。
  • 是痔瘡還是直腸癌?回答好這3個問題,一眼就能辨
    由於直腸癌的患者在很多方面,其疾病的症狀與痔瘡非常的相似,因此有許多人都害怕自己在患有直腸癌的時候卻毫不知情,早期直腸癌的患者直接被誤當成痔瘡來治療,不僅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而且還讓自己有了更大的隱患。那麼究竟要如何辨別痔瘡和早期直腸癌?
  • 警告:這種便血是直腸癌,別再傻傻當成痔瘡了!
    很多醫生表示,腸癌跟痔瘡確實很相似,正因如此,臨床上的誤診率也很高。但其實兩者有根本的區別,只要大家能細心觀察並了解腸癌相關知識,就能早期發現大腸癌。直腸癌和痔瘡的相同點不管是直腸癌還是痔瘡,在前期都會出現類似於肛門位置不舒服、有明顯下墜感、便血的症狀,但因為痔瘡太過常見,所以導致腸癌被人遺忘。
  • 專家教你鑑別:痔瘡和直腸癌便血有什麼不同?
    近日,52歲的黃先生在南京曙光肛腸醫院被查出患直腸癌,而之前一直認為是痔瘡未加以重視。  據了解,患者黃先生是南通人,在南京開滷菜店,專賣鴨子,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一年前因便血在老家醫院查出痔瘡,當時並未做治療,認為小病無大礙,繼續忙著做生意,只是發作時塗點藥膏。  這半個月來,黃先生便血不斷,在家人的催促下,他來到南京曙光醫院就診。
  • 為什麼直腸癌最容易被誤診為痔瘡?
    但最重要最常見的是把直腸癌誤診為痔瘡。直腸癌最容易被誤診為痔瘡王洪軍主任說,大家都知道直腸癌是個惡性疾病,如果誤診,會耽誤治療,會為病人造成很大的損失及遺憾。他說,曾經他的一個同事,是年輕點的醫生,在與他同時上門診時,了解到一位病人在出血的時候有一些大便習慣的改變。這一點提醒他,這個病人不太像痔瘡。
  • 大便出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2個關鍵辨別點,一看就懂
    核心提示:在國內有句老話「十人九痔」,說明了痔瘡在我國發病的普遍性,痔瘡是肛腸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曾做過一項覆蓋31省、市、自治區的中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研,結果顯示18歲以上的國民,痔瘡的患病率為49.14%。 46歲的陶女士,2個月前發現自己便血,於是在老家醫院做了門診痔瘡手術。
  • 出現便血,還認為是痔瘡?不要忽視,定期體檢,不然你或有大麻煩
    現在久坐的人越來越多,辦公的職員,為了能在下班前按時完成任務,上班時間分秒必爭,於是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已經成為了不少公司的常態,於是很多人都患有痔瘡,或多或少會存在便血的問題。便血都是痔瘡導致的嗎?其實不然,直腸癌同樣會有便血的表現。
  • 包頭55歲阿姨便血以為是痔瘡,沒想到竟是直腸癌……
    張文博 副主任醫師包頭市腫瘤醫院腹部腫瘤外科痔瘡的症狀 確診了直腸癌現實中有很多直腸癌患者,一開始都以為自己只是痔瘡,直到癌症中晚期才後悔莫及。楊女士的主治醫生、腹部腫瘤外科副主任醫師張文博提醒大家,出現便血要注意,切不可輕視誤以為是痔瘡,小心直腸癌!直腸癌是什麼?據張文博介紹,直腸癌屬於一種常見的胃腸道惡性腫瘤,發病率較高,在超過 40 歲與男性群體中十分常見,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直腸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直接影響。
  • 直腸癌和痔瘡症狀那麼相像,怎麼區分?
    痔瘡的兩大症狀 痔是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的靜脈叢發生擴大,曲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分為三個類型:內痔,外痔,混合痔。 發生在齒狀線以上,直腸末端黏膜下的痔瘡稱為內痔;發生在齒線以下的痔瘡稱為外痔;齒線上下均有而且相連在一起的稱為混合痔。
  • 大便有血還便秘,不是痔瘡犯了,可能是直腸癌!這項檢查一定要做
    很多人一看到大便帶血就認為是患有痔瘡了,或者痔瘡犯了,從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然而大便帶血並不是痔瘡獨有的表現,直腸癌的表現之一就有大便帶血。直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隨著直腸癌治療手段的不斷完善,直腸癌的治療效果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能夠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直腸癌的預後還是比較為滿意的。
  • 重視大便出血或是是直腸癌作祟
    一出現便血,好多人就聯想到痔瘡,「便血就是痔瘡這個小問題在作祟」。從而忽視治療,其實這可能是結直腸癌悄然來襲的信號。數據顯示,有關數據顯示,大約8成的早期腸癌患者,因大便帶血被誤診為痔瘡,以至於失去最佳治療時機,給自己和家人留下終身遺憾。
  • 四惠中醫醫院中醫楊姓主任:大便帶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
    四惠中醫醫院中醫楊姓主任:大便帶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根據2019年癌症中心發布的《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顯示,男性結直腸癌發病率排名第四,女性結直腸癌發病率排名第三。大便帶血,很多人自然想到自己是不是得痔瘡,或者上火了。都說十人九痔,如果不是很厲害,可能許多患者也不會把痔瘡當成是一種病,更不要提上火。直腸癌早期症狀與痔瘡非常相似,最大的相似之處就是大便帶血,很多患者因為忽視了這個不疼不癢的便血,沒能及時確診而貽誤病情。
  • 長痔瘡千萬不要吃什麼?便血一定是痔瘡?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痔瘡。其實人們把痔瘡太「普通化」了!只要肛門外有突出、或有瘙癢、或有疼痛的感覺都說自己的痔瘡了!甚至有的人肛門不適就說是痔瘡。痔瘡是是一種位於肛門部位的常見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會上升。按照發生的部位不同,痔瘡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常見的臨床症狀是便血、可以是無痛、間歇性、便後鮮血,便時滴血或手紙上帶血,便秘、飲酒或進食刺激性食物後加重。
  • 又有一個!錯把腸癌當成痔瘡,才38歲!便血是痔、是癌如何區分?
    臨床案例,常先生,53歲,「便血伴大便次數增加3個月」為主訴來診,直腸指檢發現混合痔、直腸息肉。腸鏡檢查:距離肛門4-10cm可見環2/3周火山口樣病變。檢查結論:直腸癌 鏡下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