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音樂產值破600億元,直播、社交娛樂帶來巨大流量

2020-12-20 第一財經

1小時預售銷量突破41萬張,這是去年張藝興發行的數字專輯《夢不落雨林/NAMANANA》創下的成績。最終,該專輯以累計超過百萬、領先第二名近28萬的銷量,位列去年中國數字專輯總銷售量排行榜榜首。

2018年,中國數字專輯下載銷售額突破2億元,數字專輯實現了從0到1的商業化突破。那中國數位音樂產業的整體發展,又到了怎樣的階段?

「去年,中國數位音樂產業的總產值是609.5億元。」當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佟雪娜宣布這個數據,數位音樂成為引領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佟雪娜早在2012年就出版過一本《數位音樂的產業價值鏈研究》,並從2014年開始做中國數位音樂產業報告。在她看來,「中國的數位音樂消費,流媒體訂閱與國際相比付費率依然很低,但是音樂付費模式的多樣性走在世界前列。」

7月11日,「2019中國數位音樂產業發展峰會」在杭州舉行,《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音樂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首次發布,該報告迄今已連續發布6年。

從黑膠唱片、磁帶到CD,每一次社會變遷,都改變著音樂的形態和存在方式。隨著科技革新,音樂全面進入數字時代,科技創新也滲透到音樂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藉助內容付費,中國數位音樂的商業化能力也得到提升。

「從上世紀末網際網路在中國興起到今天,20多年裡,網際網路的發展真是讓人嘆為觀止。從當年的百度MP3開始,到今天已經完全變了天地。」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總幹事周亞平說。

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彭文祥則留意到一個數據,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布的報告,網絡音樂的用戶規模達到4.6億,「這就意味著,不管是音樂、數位音樂,還是網絡劇、網絡電影,不管是什麼藝術形式,都繞不開網際網路產業。」

粉絲經濟帶動數字專輯銷售

在609.5億元的中國數位音樂產業總產值中,泛數位音樂產業為480.35億元,而佔據核心層的下載和流媒體,則是129.2億元。

2015年以來,隨著流媒體訂閱模式的快速發展,音樂行業逐漸出現回暖跡象,成為數位音樂主要的增長點,預計將在未來給音樂行業帶來更大產值。

佟雪娜分析,未來流媒體的訂閱模式空間發展將越來越大,下載的力度會越來越小,「以騰訊音樂為例,去年在線音樂付費用戶增長至2700萬人,同比增長39.18%。」

「2018年最凸顯的一點就是,數字專輯正逐步規模化。比如QQ音樂,它通過數字專輯形成了一個『數字專題+』的戰略,形成了多元化的音樂娛樂生態。」通過分析2018年數字專輯年度銷量排行榜,佟雪娜認為,張藝興、Nine Percent、吳亦凡等流量歌手發行的數字專輯皆佔據高位,這證明中國數位音樂的用戶更加傾向於優質內容的資源和用戶體驗的付費,「粉絲經濟帶動數字專輯的收入是非常可觀的。」

2014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首次以數字專輯形式發行周杰倫專輯《哎呦,不錯哦》,一年累計售出16萬張。從中國第一張數字專輯的發行,截至2018年3月31日,QQ音樂已累計發行355張數字專輯,銷量約6000萬張,銷售額近4億元。

僅幾年時間,娛樂消費需求不斷提升,數字專輯也打造出不同的花樣玩法。從專輯銷售、社交互動、線下活動、粉絲周邊等方向,打造「數字專輯+」模式,豐富音樂娛樂生態。張藝興的數字專輯之所以獲得累計百萬的銷量,與垂直深耕粉絲經濟的「數字專輯+」模式有密切關係。

隨著用戶的需求提高,音樂不再是一筆單純的生意,流媒體音樂平臺面臨的將是全場景、全鏈條式的競爭。

2018年,各平臺在新消費環境下紛紛開啟音樂線下場景營銷,加入多場景跨界營銷行列。網易雲音樂推出依據「音樂+酒店」理念與亞朵合作的「睡音樂主題活動」,同時還有利用「音樂+餐飲」的概念,與大眾點評推出「聽歌點亮免費菜」活動。騰訊音樂則相繼推出主打「音樂+時尚」的「Music Station沉浸式體驗站」、「音樂+運動」的「城市運動櫥窗」,以及「音樂+藝術」的「古畫會唱歌」音樂創新大賽。

「數字專輯銷售成為數位音樂營收的增長點,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佟雪娜分析了中國數位音樂消費者的行為,認為90後為主體的消費群體呈現出年輕化、高端化的特點,他們注重精神需求、時間效率和自我提升,消費傾向於高共鳴、國際化、融合化的音樂風格,「而且這一代消費者的社交傾向很強,只要和社交相關,用戶的黏性就會非常非常高。」

可以明確的是,中國未來數位音樂的發展將會越來越偏向於社交娛樂屬性。以「音樂」為核心,滿足用戶聽、唱、看、玩等多種需求的泛娛樂生態正在構建。

後版權時代音樂直播發力

「2006年市面上的CD盜版很猖獗,2008年是網際網路盜版猖獗,99%都是盜版。到今天,96%的用戶聽的都是正版音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政府關係總監韓旭說到中國音樂的正版化歷程,不免感慨,「2015年版權局下了最嚴的版權令,最受益的應該是騰訊音樂集團。畢竟有版權令,各個行業的數位音樂服務商都需要把衛星授權下架刪掉,才導致了2018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上市。」

與過去中國盜版率99%的局面相比,如今的版權環境大為改善,版權格局基本穩定。數據表明,中國數位音樂正版率相較往年提高,以數位音樂為主要推動力,中國音樂市場及音樂產業迅速走向正版化,也為原創音樂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隨著版權格局基本穩定,獨立音樂人的長尾音樂更為凸顯價值,成為各平臺接下來布局的重點內容。在大眾消費市場,用戶的需求越發多元化,越來越多的小眾產品爆發出驚人的力量。獨立音樂人毛不易的一首《消愁》在酷狗上線一周,播放量就破億,他的數字專輯《平凡的一天》,在去年年度銷量排行榜上也位列第四。

數位音樂產業核心層之外,以直播、社交娛樂等為代表的泛數位音樂產業也為數位音樂產業帶來巨大流量和不菲收入。以全民K歌、唱吧為代表的音樂社交娛樂平臺流量巨大,全民K歌作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重要產品,註冊用戶已超5億。

「音樂直播行業的用戶黏性非常高,我們相信音樂直播在未來數位音樂產業的發展中必定會佔有一席之地。」佟雪娜說,未來音樂直播將以音樂為核心,主播本身就是歌手,用「直播+專輯」的方式發行數位音樂,泛娛樂產業相互推動,滿足用戶需求。

在阿里音樂、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之間紛紛達成版權互授後,頭部音樂版權基本形成共享格局,在線音樂市場也進入了拼體驗的後版權時代。各大平臺為增強自身話語權,將更多地集中力量去爭奪電子、民謠、爵士、搖滾等長尾音樂,以此實現各自版權版圖的擴建,從內容出發提升競爭力。基於大數據技術,以個性化推薦為核心的一系列平臺體驗與服務成為了重中之重。

2018年,騰訊音娛聯合索尼音樂成立電音廠牌Liquid State,酷狗音樂和螢火蟲針對二次元受眾聯合主辦蘑菇螢火蟲動漫音樂嘉年華。網易雲音樂則與米漫傳媒、NBC環球合作進軍動漫音樂領域。

5G改變音樂消費模式

2019年新年,網易雲音樂推出2018年度聽歌報告,一上線就刷屏朋友圈。

「我看了自己的網易年中聽歌報告H5,發現它比我還了解自己。」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王鉉很驚訝,通過大數據分析,他獲知了自己一年聽了多少音樂,喜歡在什麼時候聽歌,以及喜歡的音樂類型,「這些大數據成為打動用戶、驅動營銷收割用戶的中樞神經,不僅改變了用戶的聽歌習慣,也推動了用戶音樂付費的意識。」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之時,音樂將進入怎樣的商業化道路?通過王鉉帶領課題組研究並首次發布的《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音樂科技與裝備專題報告》,或許可以獲知音樂產業在科技革命浪潮下的未來。

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按照中國目前的5G布局計劃表來看,與全球的5G部署節奏同步。

「明年普通用戶家庭體驗5G應該不是問題,今後隨著5G網絡的日益成熟,大型演出採用8K+VR的方式直播成為標配,音樂演出將找到另外一個商業化的道路。」王鉉認為,未來藉助VR技術,音樂用戶將真正地置身其中。當VR打開了這種沒有時空限制的「入口」和「場景」,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戴上設備進行一次身臨其境的演出體驗。

「5G時代來臨,人們的音樂消費觀也會改變,他們會購買VR設備,線上購買演出門票,享受一場音樂的盛宴。現在中國最大的演出場所鳥巢如果可以容納十萬人的話,藉助VR手段,現場的觀眾人數增長不僅僅是十倍、數十倍,甚至是百倍增長。AR技術可將屏幕的二維升級為三維,觀眾除了擁有更強的現場感之外,還可以參與到音樂產品中去。」

2018年開始,5G直播頻頻在奧運會等重要賽事、行業性展會、重大事件上現身,5G傳送的視頻質量從高清,一步步升級為4K、4K+VR,方式也逐漸從錄播向直播轉換。2019年3月25日,動感101音樂電臺攜手5G技術支持方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舉辦第26屆《東方風雲榜》音樂盛典,這是全國首個5G+8K+VR直播音樂現場。

「自2016年被稱為虛擬實境產業化元年開始,到今年已是第三個年頭。」王鉉說,中國各大媒體、網絡以及研究團隊都紛紛著手於VR、AR技術的研究,隨著5G技術出現,成為虛擬實境技術發展中必不可少的助力因素,「影像內容的虛擬化、可視化、立體化呈現,成為了音樂領域重要的可探索和發展方向,VR和AR技術也隨之改變了音樂演出、觀眾體驗和音樂消費的模式。」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粵北被稱為學院派電子音樂第一代,在他看來,數位音樂並不代表音樂本身,只是音樂的音響的存在形式,是一個載體,「不管你玩什麼音樂,都要達到精品才有商業價值,才有可能藉助數字時代和5G時代騰飛。」

相關焦點

  • 全民K歌是騰訊音樂營收核心,網易雲音樂是其「社交娛樂」勁敵
    2019年三季度,騰訊音樂實現營收65.1億元,同比增長31%;實現經營利潤11.9億元,歸屬公司股東淨利潤10.3億元。報告期內,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付費用戶數量達到3540萬,同比增長42.2%;社交娛樂服務付費用戶數量達到1220萬,同比增長23.2%。
  • 音樂社交娛樂打開營收想像力,騰訊音樂建構商業城堡
    數字專輯成為國內音樂市場最前沿、最成功的商業模式之一,也吸引各大音樂流媒體平臺爭相學習、借鑑,成為所有數位音樂平臺的標配。但騰訊音樂難以被複製的優勢,卻是音樂社交娛樂。不同於國際主流音樂流媒體Spotify、AppleMusic,騰訊音樂提供在線音樂和以音樂為核心的社交娛樂服務,以數位音樂為底,通過「發現、聽、唱、看、演出、社交」對用戶流量進行變現模式的拓展。
  • 版權推動音樂娛樂生態建設 酷狗參展2020成都數字版權博覽會
    作為參展企業之一,酷狗音樂現場展示依託6000萬版權曲庫,為用戶提供的「聽、看、唱、社交」 等多元音樂服務體驗,以及包括在線音樂、在線K歌、音樂直播等「一站式」音樂娛樂文化平臺。酷狗參展2020成都數字版權博覽會酷狗音樂十幾年來見證並推動著音樂市場的發展,是備受用戶及版權方、音樂人青睞的「常青樹」。
  • 騰訊音樂:不僅僅是音樂,也不僅僅是社交;開創三位一體的全新物種
    2019年1-4月,QQ音樂已經出現了6張銷量超過100萬張的數字專輯;在傳統唱片行業,銷量100萬張已經是罕見的「白金級」。事實上,早在2015年9月,QQ音樂與鹿晗合作的數字專輯《Reloaded I》就創下了銷量破百萬的紀錄(總銷量340萬)。
  • 騰訊音樂(TME.US):不僅僅是音樂,也不僅僅是社交;開創三位一體的全...
    2019年1-4月,QQ音樂已經出現了6張銷量超過100萬張的數字專輯;在傳統唱片行業,銷量100萬張已經是罕見的「白金級」。事實上,早在2015年9月,QQ音樂與鹿晗合作的數字專輯《Reloaded I》就創下了銷量破百萬的紀錄(總銷量340萬)。
  • 網易雲音樂與騰訊音樂娛樂,正在成為兩個物種
    作者| 範志輝摘要:在線音樂差異化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某種程度上,網易雲音樂與騰訊音樂娛樂,其實已經是兩個物種。5月20日,網易公司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網易公司第一季度淨收入為17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3%;創新與其他業務板塊一季度營收30.0億元,同比增加28%,其中網易雲音樂拉動作用明顯。
  • 映客直播收購積目,社交會是拯救直播行業的良藥麼?
    在整個直播行業遇冷、視頻直播的紅利期已過的大環境下,各大平臺相繼尋求多元化的發展策略,紛紛在社交+娛樂的生態圈裡探索。這不,映客直播也將這一想法提上了日程。外加,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迅猛增長也在瓜分直播平臺的流量,而映客與二者的用戶重合度尤為高,使得映客的發展不容樂觀。曾經在直播行業叱吒風雲的映客,面對行業的競爭也不得不尋求新增長點。而積目作為一款主打「潮」、「酷」風格的陌生人社交產品,以興趣為導向,面向的用戶群體是對藝術、潮流、音樂有追求的年輕人。
  • 產品體驗報告 | 網易雲音樂,體驗一個「社交+音樂+直播」的動聽世界
    從用戶偏好來看,網易雲的用戶對於影音、生活、網購、通訊、社交、資訊、閱讀、教育等領域非常感興趣;可見,他們愛音樂的同時也熱愛生活、娛樂和社交。數據來源:艾瑞諮詢此外,中國消費者對於數位音樂平臺的付費意願也顯著提升,用戶付費收入從2013年的1.3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45.2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137億元。
  •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受邀參加2020年成都數字版權交易博覽會
    【天極網IT新聞頻道】11月27日,2020年成都數字版權交易博覽會(以下簡稱:博覽會)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拉開帷幕,作為中國在線音樂娛樂服務領航者,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受邀參展本屆博覽會。
  • 助推音樂新消費崛起,騰訊音樂走向價值深海_科技_澎湃新聞-The Paper
    業界觀察人士認為,不但獨立音樂人由此得到了更多曝光和利益,對中國音樂原創產業的崛起也至關重要。伴隨音樂內容生態池的豐富,直播、在線卡拉OK虛擬禮物購買、硬體銷售等組成的「社交娛樂」驅動力越來越強——本季度該部分業務營收達52.5億元,同比增長13%。相比純訂閱付費,從商業價值來看天花板顯然更高。
  • 騰訊音樂的「中國式」音樂社交能給Spotify帶來什麼啟示?
    來源:華夏晚報網北京時間 12 月 12 日夜,在騰訊 20 周年慶典之際,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 TME。作為中國數位音樂上市第一股,中國式音樂社交也隨之進入國際視野。與歐美用戶單純收聽音樂的習慣相比,中國的網際網路音樂更呈現的是一種社交化趨勢。而藉助騰訊集團在社交屬性上的天然優勢,早在中國音樂長期受盜版侵害的時代,騰訊音樂就開始提供以音樂為核心的社交娛樂服務,這一模式展示了音樂流媒體在娛樂化領域更大的想像空間,是騰訊音樂構建閉環生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使其區別其他競爭音樂平臺的特點所在。
  • 破600億元!金山這些重大籤約項目奧利給!
    破600億元!金山這些重大籤約項目奧利給!招商引資延續良好態勢全區內外資籤約項目超600億元。其中:▪ 製造業計劃投資總額158億元;▪ 生產性服務業和數字新基建項目超400億元;▪ 旅遊、商業等功能性項目達73.5億元;▪ 5億元以上項目12個,項目數較去年同期增加8個。
  • 騰訊音樂通過跨娛樂多場景聯動,助力《Last Dance》《處處吻》等...
    6月12日,華納音樂集團提交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文件顯示,騰訊購買了其800萬股A類普通股,相當於已發行的A類總數的10.4%。其中,TME擁有400萬股A類普通股。2019年9月,在新加坡,TME及索尼音樂娛樂合資成立的亞洲電子音樂廠牌Liquid State帶來一系列籤約藝人和作品。
  • 果然娛樂、摩登天空、米漫傳媒...這裡有一份騰訊音樂送給追星女孩...
    第三點:從版權、宣發到營銷,TME與華語音樂公司展開更深度合作  在國內,TME與上遊的華語唱片公司建立了長期深度的戰略合作關係。  無論是臺灣地區的頂級音樂公司,還是迅猛成長的偶像音樂公司果然娛樂、獨立音樂公司摩登天空、國風音樂公司米漫傳媒等,TME都在從數位音樂版權到宣發、從付費到直播、從線上到線下,進行多元探索。
  • 社交第一股變身數字經濟第一股 股王騰訊4個月漲幅超60%
    高速增長背後,是騰訊在疫情期間加速推出一系列To B/G領域產品動作,積極投身於數字經濟基礎建設,成功完成從社交產品變為社會產品的轉型。其中,騰訊推出的健康碼、小程序直播、騰訊會議等豐富的產品矩陣為人們遠程辦公、無接觸經濟提供了便利。即使在極端情況下,也能滿足中國老百姓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不僅如此,騰訊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還有更大的決心。
  • 騰訊音樂賺錢真相:你以為它是做音樂的,實際它是一家直播公司
    壟斷音樂市場與否暫且不表,但「社交娛樂業務(直播、K歌)收入貢獻率超70%」,卻給音樂直播圈再度打了個雞血。、直播K歌收入佔7成:綜合騰訊音樂集團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騰訊音樂的主營業務分為2方面:一是社交娛樂業務(以直播、
  • QQ音樂玩轉音樂娛樂營銷,量身打造Z世代個性平臺社交
    在QQ音樂,年輕人基於音樂愛好而聚集進行社交互動,注重音樂個性化與音樂文化圈子的融合。針對Z世代對數位音樂的需求,QQ音樂通過IP跨界、文化出圈和內容共創展開了一系列音樂娛樂營銷,用新鮮有趣的營銷玩法打造了一個Z世代音樂娛樂生態。
  • 騰訊音樂付費用戶大增,周杰倫們立功了,但關鍵還是得靠直播
    投稿來源:郭靜的網際網路圈中國數位音樂行業正迎來曙光。騰訊音樂(TME)公布的2019年Q3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騰訊音樂總營收65.1億元,營業利潤11.9億元,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10.3億元,營收、淨利潤均創新高,騰訊音樂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
  • 「音閱」之後,酷我音樂為長音頻市場帶來新劇情
    而新玩家帶來的新玩法,無疑是最值得關注的變量。近期,剛發布完財報、宣布要加碼長音頻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緊接著就宣布與閱文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這對「音閱」組合,將通過文學作品製作為長音頻有聲讀物的方式,實現平臺協作與聯動,共同開拓長音頻領域有聲作品市場。
  • 疫情時期的長情告白:抖音沙發音樂會的暖心陪伴為「雲娛樂」帶來了...
    當「雲娛樂」成為當下主流趨勢,「雲音樂會」帶來了怎樣的治癒感?又為整個行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Part 1.疫情下「雲娛樂」時代降臨,抖音沙發音樂會如何製造最暖心的陪伴? 2020年,一個史無前例的「最揪心」春節假期降臨。新冠狀病毒疫情洶湧而至,線下娛樂行業首當其衝:各地影院KTV酒吧夜店紛紛關閉,春節檔和情人節檔電影全部撤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