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了還不知道冰淇淋的味道?父母以為的自律會讓孩子幸福感越低

2020-08-18 豌豆媽媽育兒

孩子5歲了還不知道冰淇淋的味道,當我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是驚愕 ,竟然真的有家長可以做到給孩子一口冰淇淋都不吃。

從家長的角度考慮很多父母禁止孩子吃零食是為了健康,但是我們古話也說了,吃,是人的天性。這樣過分的禁止一個孩子的天性,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被壓制的欲望會加倍返還

在父母眼裡,我們禁止孩子吃冰淇淋,是為了讓孩子的健康,但是5歲的孩子已經上了2年的幼兒園,讓孩子看到別人吃糖果吃冰淇淋,而自己的欲望被禁止,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因為沒有被滿足的心理會加倍的產生報復性飲食。

剛畢業那會,身邊有一位同事既是如此。

這位同事很奇怪,每次吃完午飯之後都會走進蛋糕店,再買一塊蛋糕和一杯奶茶,甚至有一次部門聚餐,已經晚上十點多,路過一家咖啡店,大家準備去坐坐,因為吃飽了,很多人只要了咖啡或者飲料,沒想到這位同事要了兩塊蛋糕,外加一份奶茶。十分詫異她的飯量,開玩笑說到:要這麼多你吃得下嗎?


她才娓娓道來,原來小時候家教特別嚴格,家裡的糖果都是藏起來的,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自己才能吃上一兩塊。所以好不容易工作之後,她終於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特別喜歡去買那些以前想吃卻吃不到的食物,每個月工資幾乎都用在了吃上面。因為她每餐後必吃蛋糕喝奶茶。那一年這位同事整整胖了二十斤。

滿足了口腹之慾,隨之而來的除了體重帶來的煩惱,還有身體健康方面的擔憂。因為胖了二十斤她開始輕度肥胖,經常吃甜食出現腸胃疾病,但是她依然不能控制自己想吃甜食的欲望。

很多父母禁止孩子去吃甜食和糖果,想要通過控制來培養孩子的自律性,豈不知心理學上,一個人越壓抑欲望,那些童年沒有被滿足的欲望,都會在成年之後成倍進行報復。

所以壓抑孩子的欲望換不來自律,相反控制會換來報復性反彈。


過度的壓抑孩子的欲望可能會讓孩子出現不端行為

父母壓抑的是孩子的欲望,管理的是孩子的行為,卻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可能讓孩子產生不良行為。

8月2日,廣東佛山一玩具店內,一名7歲的小女孩在沒有付錢的情況下從玩具店拿走了6個玩具,孩子媽媽看見後過來勸小姑娘,沒想到小姑娘哭著對媽媽說自己沒有拿玩具,無奈之下,孩子母親進行報警,警察叔叔現場規勸,才讓女孩承認自己拿了玩具,並且願意把玩具交出來。

雖然母親的行為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我們暫不說母親的做法是否正確,孩子出現不良行為背後肯定是有原因的,小女孩為什麼出現偷拿玩具的行為,和孩子的家庭教育有著密切關係,如果孩子母親在生活中對女孩的玩具管制的過於嚴格,孩子想要玩具的願望經常不能被滿足,這種私自拿玩具的行為就會成為孩子滿足自己願望的一種途徑。

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說到:孩子偷東西,多餘源於無知匱乏和心裡匱乏,這並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我們的教育有問題。

因為這種匱乏感,尤其是心理匱乏可能會隨著成長造成心理疾病。

2018年,北京大學的一位女生隨著自己老師到國外參加交換學習活動,但是這位女生在商店偷東西的時候被店員抓到,哪怕老師一再想辦法向店家道歉求情,但是這位女生卻表示自己就是想偷。

這位女生的行為並不是因為她的經濟條件不好,相反這次交流生的費用公示中顯示,學費、機票加上生活費需要5萬左右,而且帶隊老師也表示,女孩學習很好,家庭條件也很好。

父母過度壓抑孩子的欲望,看似在教育孩子學會控制欲望,卻會讓孩子感到心理匱乏,從而滋生出這種不良行為。


過度壓抑欲望讓孩子會輕視自己

一個過度壓抑自己欲望的孩子,長大之後很有可能因為一塊蛋糕而被感動,因為內心的匱乏感會讓被無限放大,缺乏父愛的孩子可能會找比自己大很多的男士;缺乏糖果的孩子,可能更喜歡滿足自己願望的男士。孩子擇偶的標準會受到匱乏感的影響。

我們總是說教育女孩子要富養,不能讓女兒因為別人一杯咖啡就被騙走,這裡說的富養指的是精神上的富養,而我們所說的精神更確切的說是孩子的心理。

如何富養一個人的心理,那就是讓她的內心被愛和安全感填滿。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輩子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輩子在治癒童年。可見童年時光中的愛和安全感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愛來自於內心需求被及時滿足。這裡的需求並不是所有任何需求,而是孩子需求背後想要獲得的尊重和認可。所以父母要做的是適當的通過滿足孩子內心讓孩子獲得尊重和認可。

零食和糖果從來不是父母控制孩子的手段。健康和自律也可以同時擁有。

我女兒3歲前從來沒有吃過一口糖,但是考慮到孩子上幼兒園需要融入集體生活,3歲後開始適當吃糖果和零食,只是每次吃之前都會定好規則,我們以為孩子會無限制的去吃,其實當我們放開對孩子的限制會發現,他們有過選擇之後,反倒會知道如何自律。

因為父母不去藏,孩子就不會去偷;因為吃夠了,孩子自然就不會貪;因為隨時可以吃,他才能知道什麼時候是正確的時間,合理計劃。

父母一定要知道,嚴格的控制下是不能獲得自律的,真正的自律是讓孩子知道利弊後內心真正的驅動。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能吃冰淇淋?孩子吃的不止是冰淇淋,更多的是快樂呀
    冰淇淋系列的確實比較冰冷,孩子吃多了對身體不好是必然的,但一點都不給吃就好嗎?回憶起小時候,誰的童年還沒有一點關於冰棍或冰淇淋的美好記憶?多少都會有吧。現在想想,如果小時候碰都不讓你碰冰棍,連冰淇淋是什麼味道你都不知道,你難道不覺得有些遺憾嗎?
  • 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自律,長大後越有出息
    這3件事上,父母越能「忍」,孩子長大會更自律,更優秀。孩子晚睡了,就讓他自己去感受第二天的困意;作業磨蹭完不成,就讓孩子自己去承受老師的批評;出門磨蹭遲到了,就讓孩子自己受罰...只有孩子真正為自己的事用心,而不是父母外在力量推動時,孩子才會真正煥發出內在的動力。當孩子真正用心去做自己的事,自然而然會更有時間觀念,從而培養好習慣,也會變的更自律。
  • 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自律,長大後越有出息!
    寫字都快一分鐘一個筆畫,中途出去喝杯水也要5分鐘,看著心急!」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都會特別著急,忍不住去催,甚至責罵孩子。但是,你越催,孩子越慢;孩子越慢,你就越著急上火,如此循環往復,導致惡性循環。其實,你越催促孩子,就越會讓孩子覺得:「這些事情都不是我的事情,而是爸爸媽媽要求我的事情。」
  • 9歲男孩想當軍人,每天伏地挺身100個:父母多自律,孩子就有多優秀
    媽媽接受採訪時說:一直有家長問我怎麼培養的孩子,我並沒有特別的培養,只是從小幫他養成習慣,同時家長也要自律,而不是在孩子旁邊拿著手機。父母都非常自律,孩子優秀就不奇怪了,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曾看過一句話:想要讓孩子成為精英,你先要成為精英的父母。
  • 越催娃"越不上進",父母狠心做好這三點,孩子不自律不優秀都難
    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和速度做事情,所以不急不慢。明明已經很晚了,但孩子的作業還拖著沒有寫完。此時我們催著孩子快點寫,但他們還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所以這就是孩子嚴重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孩子這樣寫作業是沒有效率的。
  • 孩子為什麼不自律?!國王的禮物知道答案
    你知道嗎?一個13歲的孩子遠比成年人想像的還要自律!前段時間海清兒子Daniel(中文暱稱叫做蛋妞)頻繁登上熱搜,別人家的孩子從來沒讓人失望,小小年紀才華橫溢,簡直優秀自律到讓人嫉妒。黃磊家的多多更不用多說,7歲寫英文劇本,8歲與國外大導演自如對話……有人或許會說,他們是明星,有錢,他們的孩子成績好是理所應當的。是這樣嗎?還真不是!海清曾分享自己的獨特的育兒方法:通過適當的示弱來逐漸培養兒子的獨立意識。4歲的時候,就開始有意識地鍛鍊他的自主意識,讓他做簡單的家務、上學放學時自己背書包、出門逛街幫自己拎袋子提包包等。
  • 為什麼科技越發達,而現在的人幸福感越低
    而且為什麼現在任何的生活用品和各種的交通便利,非常的方便於人,還有高科技電話,還有偉大的網際網路,那麼為什麼現在人民過的幸福感那麼低呢?是因為現在的人民大多數背上了房貸車貸,還幾十年,讓誰誰不痛苦。孩子上學要錢,孩子養大也要錢,父母老了看病也要錢,養老也要錢,房子就按全款付完了汽車15萬一輛,首付5萬,貸款10萬,每月還3100,這還不算,還有個人的創業,如果是開一個門店的話,一年的房租就按三線來算,一年2萬的房租,水電費按一年5000塊錢,再加上自己創業的產品,就按1萬來算吧。
  • 不自律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家長必讀)
    一個媽媽很愛賭,從早到晚都家裡都傳出麻將聲,有時深夜了還很熱鬧。她家孩子上初中了,在家從不做作業,因為父母不管,成績一塌糊塗,老師都拿他沒辦法。聽說老師做過幾次家訪了,勸他父母多管管孩子,不然連高中都上不了。
  • 自律是好事,劉璇軍事化育兒,究竟有利還是有弊?
    身為父母,每個人都有自己獨有的一套育兒模式,有的對待孩子像朋友一樣,以鼓勵為主,也有的非常嚴厲,總以長輩的姿勢教育孩子應該怎麼做?現在兒子都5歲了,至今沒有吃過糖和甜食,更是不知道冰淇淋巧克力到底是什麼味道
  • 珍行足衣:父母不自律,會毀掉孩子
    珍行足衣:父母不自律,會毀掉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你的言行舉止將影響孩子一生你的不自律正在悄悄回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長通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孩子做作業需要監督,很不自覺,還經常熬夜,晚上不肯睡覺,比同齡小孩矮很多……家長們常常「看到」孩子的問題,卻不知道這是自己的問題在孩子身上「開花」。
  • 孩子懶散、磨蹭怎麼辦?父母做好這4個方面,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身上的各種行為會折射出父母的影子 ,如果父母自己都不自律,又何談讓孩子學會自律呢?父母在抱怨孩子不自律之前,先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沒有給孩子做一個好的示範。比較別人家的孩子,不如比較別人家的父母,那些自律的孩子,身後往往有自律的父母。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培養孩子自律,為什麼該用引導而非懲罰?
    父母會根據自己被懲罰的經歷和懲罰立竿見影的效果,認為懲罰是正當有效的育兒方法。懲罰是我們曾經的遭遇,讓我們認可了懲罰的存在是正當的。而懲罰立竿見影的效果又表面上印證了懲罰是有效的。父母堅持懲罰還因為不了解懲罰的巨大壞處。父母缺少育兒知識,會無法了解懲罰的壞處,因為這些壞處是要以後才能知道的。
  • 自律的父母才能養出自律的孩子
    最近,停課不停學幾乎把有的家長逼瘋了,新的學習方式孩子不適應,更重要的是假期不規律的作息時間,狀態還沒有調整過來,媽媽群裡炸鍋了,整天要陪著孩子上網課,早晨想多睡會,怕孩子上課不認真,全天候陪在孩子身邊,簡直心力交瘁。平時,只要把孩子送到學校裡,還有點自由可支配時間,但如今,整天是圍著孩子轉,吃、喝、玩、學全都得搞定,為人父母,實屬不易啊!
  • 父母越能「忍」,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沒有界限感的父母,既用力量託起了孩子,也用力量徹底毀了孩子。據倫敦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幹涉隱私的人,長大後獨立性較差,依賴性較強,幸福指數更低。孩子常年處於不安全、不穩定的環境中,最後要麼為了逃避恐懼,變得敏感自卑只會討好大人,要麼習慣了父母的失控,也變得暴躁衝動不會管理情緒。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別太執著於孩子的『聽話』,兒時禁忌越多,未來成就越少。」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培養孩子自律,為什麼該用引導而非懲罰?
    父母堅持懲罰還因為不了解懲罰的巨大壞處。父母缺少育兒知識,會無法了解懲罰的壞處,因為這些壞處是要以後才能知道的。為什麼懲罰不能讓孩子變得自律?懲罰破壞了親子關係,從而破壞了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的動力。
  • 「媽媽,我可以吃冰淇淋嗎?」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昨天,帶孩子去商場,在一家冰淇淋店門口,看到這樣的一幕。一名5歲左右的小女孩,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我想吃冰淇淋」。卻不想媽媽直接說「不行」,果斷地拒絕,隨後,孩子用乞求的口吻對媽媽說:「媽媽,我真的很想吃,我就吃一次好不好?」
  • 5件事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讓童年被愛包圍,很多家長沒在意
    她的性格溫而堅定,帶動室友學習、自律,室友過生日她會送上祝福和親手製作的小禮物。後來這句話得到了證實,在欣欣生日的那天收到了媽媽外賣點的蛋糕,父母和弟弟在視頻中給她唱生日歌,寢室的同學都好羨慕她。可以看出有這樣一個幸福的家庭,欣欣性格好是必然的,因為她從小知道「愛」的方式。
  • 高考狀元揭露的真相:想要一位自律的孩子,我們先要做自律的父母
    ,父母自己要自律,而不是像現在很多人,丟個孩子在那裡拿著手機就可以了。當武亦姝拿下中國詩詞大賽冠軍,高分考取清華大學的時候,她媽媽說: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 孩子睡前1個小時,父母陪他做4件事,再調皮的孩子也會變得自律
    導讀:孩子睡前1個小時,父母陪他做4件事,再調皮的孩子也會變得自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睡前1個小時,父母陪他做4件事,再調皮的孩子也會變得自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停不下來?3-6歲孩子iPad這麼用,你也會有個自律寶寶
    以前她會打女兒一巴掌讓她乖乖聽話,現在女兒根本不吃她這套,冷冷地看著她,她忽然感到孩子的眼神好可怕。我兒子Max今年上一年級了,從他上幼兒園大班,我們也買了一個iPad給他。在我家,兒子用iPad有個規則:1. 每次使用(學習娛樂)不超過20分鐘2. 玩遊戲自己計時⌛️11分鐘,到時間馬上停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