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下來?3-6歲孩子iPad這麼用,你也會有個自律寶寶

2020-10-15 我在父母成長訓練營

好朋友約我聊天,說起了上初二的女兒玩iPad 遊戲上癮,耽擱寫作業,她急死了。以前她會打女兒一巴掌讓她乖乖聽話,現在女兒根本不吃她這套,冷冷地看著她,她忽然感到孩子的眼神好可怕。

我兒子Max今年上一年級了,從他上幼兒園大班,我們也買了一個iPad給他。在我家,兒子用iPad有個規則:

1. 每次使用(學習娛樂)不超過20分鐘

2. 玩遊戲自己計時⌛️11分鐘,到時間馬上停止

3. 平日每天可以玩一次,周末可以玩兩次(三次)

違約責任:

如果能夠管理好iPad使用,自己管理密碼

如果自己不能管理好,比如

1)玩遊戲11分鐘到了不停

2)每天玩的時間和次數超過限額

第一次違約,密碼收回一周,iPad由媽媽100%監控;

第二次:2周;

第三次 :3周 ;

這個做法基於一個假設:自由是一種珍貴的權力,自律是一項重要的能力。越自律,越自由。

父母前進一小步,孩子成長一大步!這是「我在」父母成長訓練營的最響亮的Slogan!

我最近被人質疑,你以為你真的是育兒專家嗎?

我目前不是一個很厲害的育兒專家,我是實踐型的溝通教練。坦白說我個人也並不那麼迷信專家。舉個例子:有的育兒專家說你要延遲滿足,不能滿足孩子;有的專家說,你要共情,懂孩子的需求。在同一個場景下,不同性格的孩子可能真的要用不同的方法。同一個孩子,不同的時間和場景,同一個方法效果也大不相同。

適用於我的孩子的,不一定適用於你家的孩子。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裡也有N多變量。

現在適用於我家孩子的,未來不一定適用,因為孩子每天都在進步,他們的思想和身體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點。

兒子現在11分鐘他就感到滿足,可能有一天他會希望玩15分鐘,可能有一天,他會使用「策略」.......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需要走在孩子的前面,懂得他的需求,引領他的價值觀和能力發展,比如:自律,自由、排序、平衡、誠信、溝通、合作、情緒管理等等。

現在我兒子放學回家哪怕不吃東西也必須玩11分鐘的植物大戰殭屍。有意思的是他會自己扮演殭屍學他們走路,多深入他心的遊戲啊。

他努力這樣說服我 「 媽媽,我玩一下就會充滿能量。」

我跟兒子實驗:先玩後做作業,先做作業後玩。

結果是先玩十分鐘,他做作業更積極主動。

以前的我,恨死遊戲了,他怎麼可以先玩遊戲不寫作業呢?」 現在的我,「玩這十分鐘,是他喜歡的一種娛樂和休息。」

孩子可以自己管理好任務,計劃好後面做什麼,我很讚賞他有自己的計劃和目標,他可以這樣安排放學後的時間,我信任他,這讓他有力量


當然我會注意觀察,一旦違規及時覺察並且督促糾正,這種他律有助於他建立自律(國際衛生組織:3-6歲的孩子屏幕每天時間要低於1小時,要嚴格控制遊戲,否則極易上癮!)

有很多媽媽會這樣說

趕緊寫作業,寫完作業你就可以玩遊戲了」 。

你原本的意思是:「優先順序一樣一樣來,聽我的。」

而孩子的理解更多可能是「 寫作業的目的是為了玩遊戲」 。

時間久而久之,孩子就自動建立了一個關聯:

我是為了玩遊戲而寫作業

我想,這一定是父母不想要的結果(然而在不知不覺中你在創造引導這個結果)。如果不學習,父母不知道還有這種邏輯?!

我會怎麼說呢?我會這樣說:

「你有什麼計劃?說來聽聽」

孩子一定會把他玩遊戲列入他的to do list

「這件事對你很重要,必須列出來呀!」

這樣的溝通,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通常我兒子會邊走路邊這樣計劃,說給我聽 「第一件事情玩11分鐘遊戲,第二件寫作業,第三件吃飯,第四件出去玩 跳繩。。。

我是媽媽,我相信科學。我學習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力量,也有他們自己的智慧。

我遇到了很多充滿力量和能量的媽媽,我們互相學習和碰撞,我們一起學習了解自己,了解孩子,遇到困難打怪升級。

我是一個相信科學的媽媽

我是一個立志教100萬鄉村父母學習溝通的溝通教練

愛學習愛進步同質同頻的人總會遇見,

希望我們也可以遇見!

父母前進一小步,孩子成長一大步。

「我在父母成長訓練營」 有一套免費的親子溝通公益視頻課程,或者你有任何親子溝通相關的問題,歡迎你單獨聯繫我,找我領取或者討論。

相關焦點

  • 我家孩子怎麼這麼愛看電視/ipad/手機啊!停不下來?試試輕推
    怎麼理解這三個詞?舉個例子,疫情期間,很多寶爸寶媽很苦惱的是什麼?我家孩子怎麼這麼愛看電視/ipad/手機啊!停不下來!看久了,肯定對孩子的眼睛不好,而且也不利於孩子各方面的發展。那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怎麼應該怎麼辦呢?不推?你想看多久就看多久!如果關電視,孩子就要哭了,別哭啊,只要你不哭,想看多久都可以!猛推?看電視對眼睛不好!不許看!再看把電視砸了!
  • 會翻身的寶寶根本停不下來!
    春卷的寶寶自從學會翻身這個新技能後,她不再滿足平躺著看天花板的單調人生,每天一言不合就開始翻身,像個翻滾列車一樣,自嗨到停不下來,發生了很多好玩的事:有時候我拉住她不讓她翻,她會因為翻身被阻礙,著急地哭;困得不行了,閉著眼睛也在翻,停不下來的樣子。
  • 3歲前寶寶要懂得的「規矩」:自律的三個階段
    自律的形成孩子一出生就處於無律期,他的一切以生存為目的,餓了哭,不舒服哭,用哭聲吸引別人的關注,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階段,孩子聽不懂其他人的要求,只負責讓別人配合自己。不管身邊的人是誰,不管什麼時間,想鬧就鬧。
  • 年糕媽媽:6歲的年糕有自己的ipad,我卻不擔心他沉迷
    另一份相關數據顯示:67% 的美國兒童在 6 歲前就擁有自己的平板電腦;8 歲以下兒童平均每天看手機電腦的時間有 2 小時 19 分鐘。這背後的核心「秘密」,其實和一個詞有關:遠視儲備。我們可以把它比作孩子的視力銀行,而戶外運動時間就能夠增加孩子的儲備。可以這麼說,小時候遠視儲備越好、用的越持久,孩子以後近視的可能就越小。所以,如果玩手機是吃糖,戶外時間就是刷牙。我們都知道,想要孩子不蛀牙,少吃糖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每天好好刷牙。
  • 有完美自律的孩子是什麼體驗?我未必會高興,甚至可能有點擔心
    ,一旦有非常自律的孩子出現,總是會惹來一群父母們圍觀,邊圍觀還要邊表示「實名羨慕」。作為父母,當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早達到完美自律的境界,但是,這其中,應該有一個長期培養、持續鬥爭、不斷反覆的過程,如果沒有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直接送給你一個自律的孩子,你會想要嗎、你會敢要嗎?
  • 養一個自律的孩子,到底有多省心?4招教你培養一個獨立的好孩子
    ​抖音上,許多孩子假期自律的表現,上網課前會先收拾自己的房間,然後在舒適的環境中學習,做什麼事情都井井有條,主動學習寫作業,引來了媽媽粉們的羨慕,什麼時候我也能有這樣的孩子呀。家長可以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呢?1、孩子3歲後,就可以培養自律性很多家長會說,孩子還小,沒必要這麼早培養自律性。其實孩子3-6歲,是規則意識和早期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
  • iPad寶寶最好的玩伴,父母哄娃利器,「數碼時代」多少責任被代替
    但這孩子是個愛哭鬼,動不動就耍小性子又哭又鬧的,讓小冉也是特別頭疼。丈夫為了能減輕妻子的壓力,在菲菲三歲生日時給孩子買了個ipad作為禮物。小冉在ipad上給孩子下載了好多好看的動畫片還有歌謠故事之類的,這讓菲菲仿佛是發現了新大陸。平時也不鬧媽媽了,吃完飯就自己抱著ipad自己玩。
  • 「棉花糖實驗」:孩子遲延滿足背後是自律,5個方法養出自律好孩子
    3、自律的孩子更容易取得學業成功神經科學研究人員桑德拉·阿莫特和山姆·王合著了《歡迎來到你孩子的大腦》一書。他們認為,在學業成就方面,自律的重要性是智力的兩倍。能控制自己衝動的孩子在寫下答案之前能更好地思考,他們有更好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來解決問題。
  • 孩子崩潰大哭停不下來?用情緒降溫3步法
    大人接受孩子有情緒,但認為哭鬧無法解決問題,暗示孩子你最好快點停止,否則我也無法幫你了。3.這樣也要哭?這有什麼好哭的!大人不認為孩子該有情緒,在否定孩子的情緒。4.「不行就是不行,你哭也沒有用!大人認為哭鬧是孩子的一種手段,暗示孩子用錯方法了,你不可以哭、不可以鬧,我不接受。5.我最討厭你每次都這樣用哭的!
  • 三招讓孩子自律蛻變,你只要看就不後悔
    不得不說,我們的手機真的是非常好用。功能強大而且非常有誘惑力。孩子由於年紀小,沉迷手機是必然的。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手機無法自拔呢?除了與我們父母的陪伴時間比較少,孩子不自律有關,其實更多還是因為孩子缺乏對自己的一個清晰認知和定位。比如我們周末的時候,沒什麼事情也沒什麼目標,我們會選擇玩一天手機這樣一直從早上刷到晚上,突然有一刻停下來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自己不知道在幹什麼,很空虛。這就是因為我們對自我缺乏清晰的認識。
  • 六個雞蛋,幾勺奶粉就能做餅乾,健康美味,寶寶停不下來
    相信每個人的童年,都有屬於自己的零食記憶吧?在你那個年代,你們那最受歡迎的零食是什麼呢?辣條?麥麗素?還是泡泡糖?不管是什麼,相信都會給我們留下難忘的記憶!而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比我們好了許多,屬於他們的零食記憶,和我們那時候就大不相同了!
  • 精力充沛、停不下來的寶寶有3大星座,父母這樣管教更輕鬆
    這篇文章,教你管教精力充沛、停不下來的娃。星座是一門玄學。你要說它科學吧?科學界並沒有證據,證明它合理存在。可你要說它不科學?科學界也同樣沒有證據,證明它不合理。它怪就怪在,對於不同星座描述的性格有時候準得嚇人,有時候你聽聽它的建議,好像還真能帶來好運。尤其是當你發現你的星座和孩子的星座性格相衝時,你們好像在生活中確實難以溝通。今天要說的這3個星座的寶寶,著實令人又愛又恨。可愛是真可愛,闖禍也是真能闖,關鍵是闖完禍還能一臉天真無辜。
  • 孩子拿起Pad就停不下來,家長應該怎麼辦?立定界限很重要
    有讀者留言說:4歲小朋友在用ipad上網課結束後總是還想玩,不給就開始鬧脾氣,有什麼辦法來引導孩子嗎?孩子拿起pad就不放手,看完總還想看,玩完也總還想著玩。其實,這是孩子的天性,應該說是人的天性,想一想,一個成年人玩自己很喜歡玩的一個遊戲的時候,看自己很喜歡看的電視劇的時候,看中自己喜歡的包包的時候,是不是也很捨不得停下來。因為這是給我們帶來愉悅、快樂的事情,所以我們不希望這種快樂停止,就傾向於持續地去發生這個行為。孩子從pad中感受到了快樂,所以他通常不願意停下來。這是很正常的一種心理需求,我們要去理解他,這就是所謂的心理上的「抱」。
  • 孩子拿起Pad就停不下來,家長應該怎麼辦?立定界限很重要
    有讀者留言說:4歲小朋友在用ipad上網課結束後總是還想玩,不給就開始鬧脾氣,有什麼辦法來引導孩子嗎?其實,這是孩子的天性,應該說是人的天性,想一想,一個成年人玩自己很喜歡玩的一個遊戲的時候,看自己很喜歡看的電視劇的時候,看中自己喜歡的包包的時候,是不是也很捨不得停下來。因為這是給我們帶來愉悅、快樂的事情,所以我們不希望這種快樂停止,就傾向於持續地去發生這個行為。孩子從pad中感受到了快樂,所以他通常不願意停下來。
  • 3歲孩子視力只有0.3 只因愛玩ipad
    近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下發了兒童保健相關技術規範,針對0~6歲兒童,涉及視力、口腔、聽力以及心理等4個方面的保健規範。在視力保健技術規範中,提出孩子在出生後30天內即要進行首次眼病篩查。
  • 自律的孩子有多優秀
    米歇爾教授招募了600多名四歲的兒童參與這個實驗。研究人員把他們帶進一個房間,房間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一顆棉花糖,然後告訴孩子:「盤子裡有一顆棉花糖,如果馬上吃,只能吃一顆,如果等十五分鐘後再吃,我會再獎勵你一顆,你就可以吃到兩顆,這個由你自己決定。」說完,研究人員就出去了。
  • 孩子6歲之前,若有這3個「突出」優勢,說明是個隱藏的「學霸」
    0-6歲是神經元間的連接生長最快的時間段,速度甚至超過成人時期大腦,所以孩子在0-6歲的時候,他們的接受能力、吸收能力、記憶能力都是最強的。不過,每個孩子的神經元間的連接生長速度都是不一樣的,吸收程度、接受能力、記憶能力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 為什麼寶寶喜歡被抱著到處走,停下來就大哭?原因竟這麼暖心
    最讓媽媽崩潰的就是寶寶的哭聲了,特別是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你永遠不知道他會在什麼時候哭,因為什麼事情哭,這讓很多新手媽媽手足無措。小麗就是這些手足無措新手媽媽中的一員。最近小麗心情很不好,在群裡抱怨說自己的寶寶太磨人了,一言不合就哭鬧,更令小麗崩潰的是,這段時間寶寶特別喜歡被人抱著走來走去,一停下來就哭鬧不止,有時候好不容易抱著走一段路睡著了,但是一放在床上又開始大哭,小麗一天到晚胳膊酸到不行,用小麗的話說:帶娃比我在公司每天加班十二點都累。
  • 2歲寶寶有多「恐怖」?媽媽了解這3點,輕鬆應對「可怕的2歲」
    我家寶寶2歲的時候,就經常作妖,有次趁我不注意拿著奶瓶到馬桶裡裝水,然後偷偷把奶粉罐打開,給她的小娃娃餵奶……還好她自己沒喝……有經驗的媽媽都知道,2歲左右寶寶真的會經歷一個天不怕地不怕、脾氣還超級大的階段,簡直稱得上恐怖!這種現象被兒童心理學家稱為「可怕的2歲」,而2-3歲這一年也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家長需要耐心對待。
  • ipad電視成癮看個沒完?這樣做讓孩子可以自覺關掉電子產品
    3歲以下的孩子:固定每天看電子產品的時間,形成規律作息3歲以下的小朋友,理解能力還不達標,所以很難和他們講道理,而且就算講了道理他們也聽不進去,這個年齡階段,你要用「行動教育法」,立好規矩,堅持底線,讓孩子適應這個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