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家長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小學霸,學習成績優異。畢竟孩子有了更優異的成績未來才能有更多的自由選擇空間。
但是其實孩子是否能成為一個學霸,在六歲前就可以看出來。
六歲之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經過腦科學研究表明,在孩子0-6歲這個年齡段內大腦發育已經達到了80%。在這之後增長就會非常緩慢。
因為我們的大腦中充滿了無數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相互連接、傳輸信息。神經元之間的連接越多越密,大腦的信息傳輸速度就越快,能力就會越突出。
0-6歲是神經元間的連接生長最快的時間段,速度甚至超過成人時期大腦,所以孩子在0-6歲的時候,他們的接受能力、吸收能力、記憶能力都是最強的。
不過,每個孩子的神經元間的連接生長速度都是不一樣的,吸收程度、接受能力、記憶能力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那麼想要知道孩子是不是一個隱藏的「學霸」,那麼就要看孩子在6歲前有沒有這3個「突出」優勢。
一、自律有序
「棉花糖實驗」實驗相信不用過多介紹,家長都知道,經過跟蹤研究長達二十多年,最後得出結論,發現那些小時候更能控制誘惑的小朋友長大後,學習事業也會更成功。
而且只要觀察身邊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不難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自律。
不要認為,連大人都做不到自律,小孩子又怎麼能做到自律呢?其實正是因為從小沒有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長大之後才做不到自律。
心理學實驗已經表明,自我控制能力最早出現在寶寶6~12個月,而4歲則是自我控制能力迅速發展的時期。
孩子能夠到了時間主動要求去洗漱,去練鋼琴……
所以如果孩子在「自律」方面的表現突出於同齡人的話,那麼說明孩子是一個隱形的學霸。
二、有「數感」
數學是比較抽象的思維方式,對很多孩子來說學習數學都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然後我們在網上看到很多家長看著孩子寫作業大發雷霆的視頻,基本上作業的內容也都是和數學有關係。
數學在給孩子補課的時候基本上讀得最多的學科。可以說,數學在孩子的學習生涯當中佔據著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
數感好的孩子,在數學學習的初期,計算速度就很快,而且答題準確率高。例如在寫一行算式的時候,寫到18這個數,他的腦子裡會主動跳出2*9=18,馬上意識到這裡有個2的倍數,還有個9的倍數。
那麼說明這個孩子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會更有興趣,對數學不牴觸,喜歡挖掘其中的奧妙。
家長想要培養孩子數感,那麼利用遊戲是最好的方法,帶著玩一些數字桌遊和撲克牌小遊戲,比如小貓釣魚、找對子等,這樣能夠潛移默化地提升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
或者是和孩子看一些有數字的故事書,例如有一棵樹,樹上本來有2隻小鳥,忽然又飛來3隻小鳥,那麼現在變成多少只小鳥了?
三、有足夠的專注力
其實現在很多孩子,不是不聰明,之所以會學習成績不好,更多的是因為專注力不足,在聽課的時候總是跑神,那麼自然吸收知識效率就會比別的小朋友慢。
別人一個小時能做好的事情孩子要用兩個小時,時間長了,自然就被落下了。
而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專注力,也是要從小培養的,孩子如果小時候在玩兒玩具的時候就是三分鐘熱度,一心二用,那麼自然在學習上也不會專注其中。
家長可以專門在家中給孩子設置一個空間,並且規定好,孩子在那個空間的時候,家長就不可以打擾孩子,或者是在選擇遊戲的時候,選擇一些需要集中孩子專注力的小遊戲,像是常見的拼圖,積木等,或者是能夠寓教於樂的遊戲書。
通過帶有知識點的小遊戲,在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同時,也讓孩子從中學到了一些新知識,這樣也是遊戲和學習相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