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瀟旋
中山橋一帶是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的核心風景區,歷史悠久又富有現代活力。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舊名鎮遠橋,位於濱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橋」。作為黃河上修建最早和唯一保存至今的近現代鋼架梁橋,中山橋已集使用、歷史和文物價值於一身。中山橋對於蘭州人來說,無疑是根植於心底的鄉愁,而對於湖北小夥子常宇卿來講更有深意。
常宇卿和女友小丁在武漢理工大學讀書,他是湖北人,小丁是蘭州人。今年兩人畢業,小丁毅然選擇回蘭就業,常宇卿在慎重思考後,決定和小丁一起來蘭打拼,在蘭州紮根,為美好未來奮鬥。
常宇卿說:「我來到你的城市,走過你來時的路。這句歌詞就能說明我當時的心情。坐在飛機上,我聽著這首歌,憧憬著她口中那條渾厚壯美的黃河和歷史悠久的中山橋,想著我們未來的生活,很有動力。」
來到蘭州的第一天晚上,他們就來到了中山橋。常宇卿回憶到:
「黃河邊的景色竟然如此優美,絲毫不遜色於其他南方城市。黃河在彩燈的照耀下不急不緩地奔流向前,中山橋五彩斑斕,白塔山的射燈遠遠照耀著對岸樓群,與河岸相映成輝,垂柳綠地也變換著色彩,清風音樂和燈光一切都恰到好處。我覺得我來對了,我愛這裡。」
常宇卿說:「我對中山橋的熱愛不僅僅因為它的美,還因為它悠久的歷史文化。」
蘭州歷來是東西交通要塞,中原與西域往來的必經之途,歷史上,穿城而過的黃河是橫亙在蘭州這一交通樞紐之上的難以逾越的障礙。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建起了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沿用至今。
常宇卿說:「初入社會,有時候很有壓力,感到自己撐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中山橋,想到它在風雨中屹立挺拔的雄姿,想到當初第一次見它時候的心情,想到它在夏夜斑斕多彩的華美,我就會有了動力,堅定自己的選擇,收拾起疲憊繼續拼搏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