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騎行經驗,也沒有做過體能訓練,兩名新疆90後小夥愣是從浙江義烏出發,一路騎行,途徑武漢、西安、蘭州、西寧、全程6000多公裡回到老家新疆烏魯木齊市。
歷時41天,穿越13個城市,為負重的老人減輕負擔、給流浪者捐款、幫遇到困境的貨車司機捆綁貨物……他們曾在風雨中病倒,也曾在漆黑的荒野遭遇野狼,但這些對他們來說反而是難能可貴的經歷,他們只想用行動證明他們的騎行宣言,「心連心 情相聯 民族團結一家親 勵志的中國青年從我做起。」
沒有經驗 帶著勇敢的心出發
11月1日,記者在首府中泉街一家餐廳見到了兩位90後維吾爾族小夥米爾·卡米力、伊力亞爾·艾爾肯。
「騎行41天,我竟瘦了14公斤,這是意想不到的收穫!」今年26歲的米爾·卡米力皮膚較黑,身高超過1.8米,他說,10月31日到烏魯木齊的時候,他的好多朋友差點沒把他認出來。同樣,這次騎行回鄉之旅,22歲的伊力亞爾·艾爾肯也瘦了,瘦了10公斤。
兩名90後新疆小夥都出生於烏魯木齊市,2012年,很想出去闖一闖的伊力亞爾去浙江義烏,和朋友們合夥做小商品批發生意,2013年,和伊力亞爾想法相似的米爾也趕到浙江義烏,兩人在做生意的過程中相識。
米爾說,在外地闖蕩的這三年時間,得到過各民族朋友的很多幫助,他特別希望更多的內地朋友能夠認識新疆,尤其是新疆的年輕人。
今年9月,米爾和伊力亞爾萌發了騎行回烏魯木齊、沿路宣傳民族團結的想法,由於自行車不能走高速公路,從義烏到烏魯木齊市騎行路程大約有6000多公裡,大多自行車能夠通行的路段需要穿越無人區,兩人計劃用兩個月時間完成這趟回鄉之旅。
他們原本邀請了浙江當地的朋友一起參加這趟騎行之旅,但最終,只剩下了他們兩個人,米爾坦言,他沒有騎行經驗,平時也不騎自行車,偶爾騎行也就五十公裡的樣子,而伊力亞爾也是如此,儘管兩人都沒有經驗,但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出發前,兩人簡單學習自行車修理技術,只做了一天的演練,他們在一天時間分四個時段一共騎行了180公裡,這個成績令兩人有了信心。
9月21日,兩人在義烏整裝出發,他們分別在自行車上插了一面中國國旗,還貼了一塊紅底白字的宣傳牌,上面寫著 「心連心 情相聯 民族團結一家親 勵志的中國青年從我做起。他們隨身的行李有帳篷、饢、礦泉水、真空抓飯,米爾說,當時,有一百多人前來為他們送行,有四五十名當地的騎友沿著國道一路往前把他們送行了五十多公裡,兩人出發的場景還上了當地的電視新聞。
受助司機點讚 「新疆小夥亞克西」
在騎行路上,國道上呼嘯的車輛、江南秀麗的風景,都成為一路上陪伴著他們夥伴,第一天就騎行了大約170公裡,他們白天騎行超過10個小時,晚上在路邊搭帳篷休息,孤獨的時候,大聲唱歌,米爾最喜歡唱帕爾哈提的《塔裡木河》。
南方多雨且連綿不絕,怕耽誤行程,兩人常常在雨中騎行。米爾說,雨裡騎行速度很慢,一天大約騎行五十至六十公裡,由於沒有進行過騎行的體能鍛鍊,兩個年輕人很快被雨水擊倒,先是伊力亞爾發燒,之後是米爾發燒,後來,兩人一起病倒,不得已,在武漢,兩人住進了小賓館。
「我當時蓋了三床被子都在發抖,好擔心撐不下去。」米爾說,好在他體質好,天亮的時候,看到伊力亞爾好多了,感覺自己也好多了,於是兩人繼續出發。
兩人沒有在白天休息過,他們認為,既然出發了就不會想著放棄,困難都要靠自己獨立面對。
米爾說,在西安,他們看到一位老奶奶背著一個很大的袋子在路上走,看起來很吃力,他們趕緊幫老奶奶託起重物,直到送到老人的家人手中。
在蘭州,他們遇見一位流浪的老人在拾荒,米爾說,看年紀,大約60歲的樣子,這讓他想起自己的父親,他當即塞給了老人一些錢。
在星星峽, 一輛貨車上的貨物滑落,司機把車停在路邊,但苦於沒有幫手無法捆綁貨物,這時,路經此處的米爾和伊力亞爾停下車來,幫司機整理貨物,這位司機非常感激兩位新疆小夥,通過米爾拍的短視頻,記者看到,這位貨車司機說,「新疆小夥亞克西!」
在兩人看來,這41天的旅行讓他們感慨很多,米爾說,他以前總想出去闖,這一個多月的行程之後,他改變了很多想法,尤其是在他遇到那位流浪的老人之後,他很想一直陪在父母身邊。伊力亞爾回到烏魯木齊後,第一件事就是陪父親去醫院檢查身體。
「我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個人努力去感染別人,這可能是這次騎行最重要的意義。」22歲的伊力亞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