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小夥一人一狗黃河漂流】穿上救生衣,搭乘小舟(氣船),漂流於黃河之間,對了,還要帶上心愛的小狗「辣條」,這是90後小夥步凡多年來的夢想。
7月28日,步凡順著黃河漂流到濟南!
距離6月20日從銀川出發,已經過了38天,還有4天,他將結束漂流黃河全程徵途的第一段。
漂流38天來到濟南
要到趵突泉看一看
28日上午,步凡先到達濟南長清。在長清碰上一段急流。
28日中午12點多,步凡抵達濟南,他架著充氣皮筏,來到了黃河岸邊,接受記者採訪。據了解,此次漂流黃河全程他進行了網絡直播,粉絲超過五十餘萬。
剛把皮筏艇架上岸邊,步凡仍有些上氣不接下氣,他介紹,今天上午9點半,他撐著皮艇下水,歷經3個多小時漂流了30多公裡,才來到了濟南濼口附近。
步凡說,自己這次的黃河漂流預計還有三天即將結束。之後他會轉戰黃河源頭,從源頭漂流至黃河銀川段,完成他的黃河全程漂流的壯舉。
為了趕時間,步凡很少上岸,28日這天也是在多家媒體的邀請下才登上了河岸。他說,自己打算去濟南的趵突泉看一看,之後便繼續趕路。
提及39天的漂流經歷,步凡說,自己的膽子越來越大了,之前看到黃河中的小浪,心裡都會犯怵,但如今已經不害怕。
最開始,他的肩膀和胳膊會疼,如今已經漸漸地已經適應了漂流生活。現在的他一天可以劃十個小時,漂流九十到一百公裡。
早晨吃過早飯上船,傍晚才登陸上岸,為了趕時間,即便是午飯時間,步凡也待在船上。在船上,步凡最常吃的就是八寶粥。「已經幹掉好幾箱了。」
夏日陽光的直射,讓步凡曬掉兩層皮,他揭開黑色的冰袖,指著褐色的皮膚,半開玩笑地說:「已經不會曬更黑了。」
在直播現場,一位粉絲向步凡贈送了德州扒雞和膠東小棗。步凡也對著鏡頭感謝了熱情好客的山東人。
曾在壺口遇險
告誡網友一定做好準備
據猛獁新聞報導,步凡原名王海娃,老家在陝北革命老區,他出生時當地比較缺水,大家都要拉著毛驢跑很遠去拉水。也許是對生活的寄託,家人們給他取名海娃,希望他不再為吃水煩惱。
正如名字那樣,步凡從小就喜歡水,如今更是喜歡了水上漂流。他將黃河全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銀川到東營,主要是練體能,第二階段青海到銀川才是真正的挑戰。
漂流第22天在壺口遇到的激流讓步凡記憶深刻。
到達壺口時,水流湍急,網友都勸步凡「太危險了,不要下去」,後援也用對講機提醒他:「前面有大浪,很危險,趕緊靠岸。」
聽到這個消息,步凡在距離壺口激流處大概500米的位置靠了岸,前往激流處查看了一個多小時,「看看具體從哪裡下去比較安全,如果下去一旦翻了,最嚴重能達到什麼程度,把這些事情都考慮周全之後再確定能不能下。」
步凡坦言,從壺口下來確實很危險,但他覺得這些都在自己的把控之內,就算翻船了也不會有什麼事。考慮好這些,步凡決定,漂下來。
步凡提醒漂流愛好者,漂流之前一定要做好準備,不管你的水性多麼好,救生衣必須穿;同時,在有急流的還要帶頭盔,防止頭部撞擊到峭壁。
儘管是一人一舟漂流,步凡仍做了充足的準備。李小軍與步凡是髮小,他擔任後援,陪伴步凡一起踏上了漂流黃河之旅。「在平穩的地方,他告訴我從哪個位置過去更安全,遇到危險的地方,他會及時告訴我,我也要親自去查看情況。」開車探路,拉物資、帳篷、衣服等,李小軍的後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人一狗的漂流
「想讓它和我一樣自由」
步凡還帶著一條名為「辣條」的小狗一起漂流。
據他介紹,辣條如今一歲半了,不管是出遠門,還是在景區內上班,步凡每天都帶著它。
「這次出來我也不想把它關在籠子裡,想讓它和我一樣——自由。」步凡這樣告訴記者。
辣條也會遊泳,擔心水中有旋渦暗流,步凡也給它穿上了救生衣。在漂流過程中,「扔個瓶子下去,它就能下水撿回來。」
有網友問步凡這麼做有何意義,步凡坦言:戶外運動或者極限運動,其實就是找虐、受罪,但是我是真心喜歡這個。
步凡說,等自己完成第二階段的漂流,回到銀川,那時候自己就差不多30歲了,就把黃河漂流當作生日禮物獻給自己。
「我覺得就是嚮往自由,自己一個人在外面,我就是喜歡這種感覺。」
願這個勇敢的小夥,安全抵達目的地,加油!
網友看法不一:
延伸閱讀:
90後小夥徒步近千公裡到西藏
「如果有夢就去追,有喜歡的人就去愛,如果沒有勇氣放下生活,那就學會接受,不要丟了生活,忘了夢想!」如果你以為這句話摘自哪本心靈雞湯的書,那就錯了!這是溫州樂清90後小夥葛貴友,背著25公斤重的行囊,一個人徒步在川藏公路318國道線上,發自肺腑的內心獨白。
2018年,葛貴友於2月20日從浙江出發,經過一個多月長途跋涉,途經福建、廣東、海南、重慶、成都,沿著318國道線徒步來到西藏拉薩等。這次旅行不可謂不任性,出發前沒做任何攻略,一路上乘飛機,坐火車,騎單車,最後徒步近千公裡進入西藏,一路上風餐露宿,遭遇各種險情,卻絲毫阻擋不了他執著前進的腳步,沿途還不時在微信朋友圈裡直播下一條條進藏路上的故事和感悟。
4月3日,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見到了剛從西藏回到樂清的葛貴友,聽他講述了這一路上的酸甜苦辣。
騎行7天
因沒經驗蹬到腿抽筋
葛貴友今年24歲,虹橋鎮溪東村人。大學畢業後,曾在紡織倉庫做管理員,也在金融行業做過業務員等,年薪不錯,日子過得也算安逸。可是,這些並不能滿足葛貴友那顆年輕又嚮往自由的心,西藏一直是他想去的地方。
「今年正月,家人看我年齡不小了,忙著給我安排相親。我想以後有了家庭,生活重心會變,更少有時間出去苦旅了,為了不給青春留下遺憾,說走就走了。」被曬得黝黑的葛貴友笑說,此行其實也不完全是因為家人催婚,去年底他就有計劃要在2018年初徒步去西藏,所以辭去了杭州的工作,打算陪家人過完春節就出發。
2月20日,葛貴友背起25公斤重的行囊,因為此行時間充沛,他沒有直奔西藏,而是先南下再北上。南下途經福建、廈門、廣東、海南,印象最深的還是海南的7天騎行之旅。
「這7天,可以說是拿老命來騎車,最高紀錄是一天騎160多公裡。」葛貴友笑說,之前從沒騎單車旅行過,到海南後,看到這麼多驢友騎行,便決定嘗試一下。3月2日,他在海口租了一輛山地車,將厚重的行囊捆在車上,10點出發,因沒有騎行經驗,加上只知用蠻力去騎,行李又重,騎得很艱辛,但又不願輕易放棄。
路上,他碰到兩名來自湛江的騎行大哥,他們看到葛貴友彆扭的騎行模樣後,主動幫他調整單車座位,還教了他調解檔位和騎行的技巧等。有趣的是當天跟這名大哥再次相遇時,葛貴友已騎得腳抽筋,正吃力地推車前行,他們馬上拿出香蕉給他吃,還在他的水壺裡放了些鹽,並一路鼓勵他。
四處紮寨
沿途充滿艱辛與溫暖
南下旅行結束後,葛貴友開始北上,從海南到重慶,再到成都,這一路比較輕鬆,多採用交通工具,在兩個地方逗留的時間也不長。3月14日,他從成都出發,沿108國道一直往四川雅安方向徒步,一路上有阿婆向他豎大拇指誇小夥子厲害,有麵包車司機鳴笛豎大拇指,有修下水道的大叔詢問哪裡來去哪裡去等。當他在路上看到第一個G318裡程碑時,激動萬分,再努力一把,就能走上傳說中中國最美的國道了,距離西藏也越來越近了。
當天晚上,他經過一處閒置的加油站,詢問一名正在值班大哥能否在附近搭帳篷,這位大哥不僅同意了,還為他煮了一碗麵,隨後兩人聊得很投機,直到夜深了才休息。第二天清晨,熱情的大哥大姐給他煮了一大碗辣子面,讓他元氣滿滿地上路。
從多營鎮一路沿318國道往蘆山縣再到紫石鄉,一路都是繞山險路,當天晚上,葛貴友得到允許,在路邊小賣部旁搭帳篷。小賣部老闆熱情招呼他吃晚飯,尤其是那阿姨不停叫他多吃點,讓他突然想起了媽媽的念叨!當晚,是葛貴友整個旅行中睡得最痛苦的一晚,因為夜裡下了一場暴雨,帳篷裡的睡袋被地氣滲得冰冷,防潮墊效果也不好,根本經不住深山的寒氣,於是他整夜在帳篷裡翻滾蜷縮,難受極了。次日一早,葛貴友匆匆告別小賣部的叔叔阿姨,給自己定下徒步46公裡到瀘定的目標,雖然前一晚沒睡好,但一路有大渡河的陪伴,蔚藍的河水輕輕歌唱等,讓他心情輕鬆。
52天旅行
雖有遺憾卻砥礪前行
每天徒步數十公裡,葛貴友除了負重行走外,在網絡信號並不好的情況下,他還堅持每天在朋友圈裡寫點文字發點圖,與身邊朋友分享路途中的點點滴滴。
從南到北,從短袖到棉衣,52天的漫長跋涉,尤其是最後17天,葛貴友用腳板丈量路程,他曾在懸崖峭壁上行走,在荒無人煙的路上夜行,遭遇天氣突變,山石滾落等,沒水喝、沒幹糧時全靠毅力支撐,可以說一路頂風前行,充滿挑戰與艱辛。可當他站在雄偉的布達拉宮前,來到千裡冰封的納木錯時,他瞬間感覺此行圓滿了,最後以乘坐綠皮火車50幾個小時的方式結束此行。
在葛貴友看來,這世上值得我們不畏艱辛和磨礪去面對的路真心不多,既然選擇要走向遠方,就要做一個行者,學會忍受那一份落魄的孤獨,在旅途中看盡人間的繁華和落魄,明白任何事都看不到長久後的影響,只有堅守內心的那份平靜,才會更好的生活、工作。
4月8日,葛貴友回到杭州,並順利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說,此次旅行走了那麼多路,他沒出現高原反應,腳上甚至連水泡都沒出過,這給了他很大的信心。接下裡,他會更努力工作和鍛鍊身體,計劃在接下來一兩年裡,花七八個月時間把西藏周邊的線路,以一個人騎行的方式再經歷一次。
(原標題:90後小夥一人一狗黃河漂流38天:順流至濟南,曾在壺口遇險)
來源:綜合澎湃新聞、齊魯晚報、網友評論、中國樂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