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太酷了吧!19歲小夥騎行2300公裡上大學

2020-12-17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這也太酷了吧!19歲小夥騎行2300公裡上大學 身高一米七,體重55公斤,看似瘦弱的少年,身體內卻蘊藏著大能量。 從四川什邡老家到上海杉達學院浙江嘉善校區,近2300公裡的路程,是19歲少年李治亨的上學路。和別的同學不一樣,今年第一次來學校報到,他的交通工

  原標題:這也太酷了吧!19歲小夥騎行2300公裡上大學 

 

  身高一米七,體重55公斤,看似瘦弱的少年,身體內卻蘊藏著大能量。

 

  從四川什邡老家到上海杉達學院浙江嘉善校區,近2300公裡的路程,是19歲少年李治亨的上學路。和別的同學不一樣,今年第一次來學校報到,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輛自行車。

 

  一路上,遇到過狂風暴雨舉步難行,也曾登高望遠,領略山花爛漫。

 

  實現騎行到學校的夢想,李治亨用了24天。
 

  騎行途中

  騎行

  一藏了很久的夢想

  想要騎行到學校,並不是李治亨的突發奇想。徒步、騎行,一直都是他的小愛好。小夥子身體素質不錯,平日裡,他經常長跑,騎車兜圈,還曾跑過半馬。

  雖然只有19歲,年紀不大,但李治亨主意很大。

  騎車上大學,是去年就埋下的種子,而且已經試過一次。花了5天,終於騎出了四川。

  那時,意氣風發的少年,享受速度和挑戰,下坡時都不捏剎車,結果突遇急轉,車子漂移,整個人飛了出去。最後是爸媽趕來,連車帶人拉回了老家。

  今年,李治亨再戰高考,分數比去年好一些,被上海杉達學院嘉善光彪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錄取。

  騎行途中一半時間都在下雨

  花1800元買了一輛山地車,一個登山包裡裝著三套衣服和一些麵包、巧克力等補給用品。9月10日早上6點多,輕裝簡行,信心滿滿的他從四川什邡老家出發。

  李治亨的父母,一個是小學老師,一個是計程車司機,都樂觀開明,可也難免擔心。知道攔不住,只剩叮嚀囑咐:「每天一個電話,必須報平安。」

  李治亨的自行車和裝備

  旅程

  遇過暴雨踩過泥濘也見過絕美風景

  從什邡到嘉善,2000多公裡,打開手機地圖,選擇「騎行」,所有軟體都有相同提示:騎行路線過長,建議採用其他出行方式。

  李治亨的騎行路線是怎麼規劃的?先確定大概方向,再根據當天行進情況,制定下一步路線。

  德陽、成都、資陽、恩施、宜昌、荊州、武漢、黃岡、六安、合肥、南京、泰州、無錫、蘇州直到嘉興……李治亨的通信大數據行程卡,記錄了他的行進路線。

  通信大數據行程卡記錄了李治亨的行進路線

  路途

  路過的每座城,每一片山川

  都是不同的風景

  最初,李治亨覺得重慶的山多路險車難騎,後來才發現,重慶和湖北交接之地才是真正的山高路陡,有時只能推著車子前進。最艱難的一天,遇上修路外加暴雨,15公裡的路程,走了一上午,快把他累趴。

  9月暑氣未散,李治亨印象中全程近半時間都是雨天,套著雨衣更顯悶熱。慘的是套著塑膠袋的鞋襪、背包裡的東西也被打溼。

  騎行中經常遇到泥濘的道路

  為了省錢,他沿途尋找不到百元的廉價旅店,有時候只能借宿在農戶家中,一切都只能將就,洗澡、洗衣服都成了奢侈。

  這一路,他曾在城市大道上疾馳,也在鄉間小道裡穿梭;遇到過暴雨如注山路難行,也看過雨後山谷薄霧嫋嫋。

  山路能領略絕美風景

  苦,毫無疑問,但一路山川美景是最好的回饋。

  山中騎行常不見一人,有時候到了飯點也找不到落腳之處,李治亨只能從背包裡掏出麵包、巧克力解決。但相比城市中的車水馬龍,他更喜歡山谷裡的空曠幽靜和山明水秀。

  路過一片農田

  有一天早上,他見到了一處無名大草坪,晨曦光影之下,有了油畫般的意境。在山路悶頭騎行時,他見過一個山中峽谷,兩岸青松綠樹,碧水藍天,清風徐徐,吹散趕路人的一身疲憊。

  山頂風景秀麗

  收穫

  都是人生難得的體驗

  騎行2300公裡,不單靠「努力」二字就能完成。

  對於每天的規劃,李治亨早有打算。早上七八點出發,晚上六點左右休息,平均每天騎行路程是100公裡。

  為了找到這個最合適的速度,李治亨沒少吃苦頭。

  騎行第一天,精力充沛,一切都很新鮮,完成150公裡,第二天還能堅持130公裡,到了第三天,腿疼手酸渾身難受。

  有了頭一年騎行下坡漂移的經歷,這一次他學會提前看好導航,前方有急轉彎就提前減速。

  修路遇上下雨,騎行艱難

  但準備再充分,也難免會發生意外。

  這一路,車子輪胎就被扎破了三次,好在運氣不錯,每次拖著車子行走得不算遠。最遠的一次,拖車走了6公裡,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找到了一家迪卡儂。還有一次,車子壞在山裡,沿途打聽尋找修車店,聽不懂口音,靠著村民的比劃,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修車老漢。

  有時也要穿過這樣的鄉村小道

  這樣難得的人生體驗,李治亨還遇到很多次。

  在湖北武漢,他碰上了一個來自上海的騎行者。一條空曠的公路上,李治亨在路的右邊,上海這位在路的左邊,兩人停下來打了招呼,還拍照留念。李治亨還遇到過一個騎行車隊,第一天碰上,簡單打了個招呼,第三天又遇上,騎行隊覺得有緣分,還請他吃了一頓飯,第四天相約一起騎行了一段。

  途中遇到來自上海的騎友

  當然,李治亨也體驗了很多人生第一次。

  在三峽騎行,他第一次感受到,酈道元「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原來就是這樣的景致。在南京,為了坐上人生第一次渡輪,他在碼頭長凳上過夜。在涼都利川,他發現9月暑天早晨的氣溫可以低到14度,凍得他用衣服包起了手。

  繞著山脈騎行,層巒疊嶂,風光秀麗

  繼續

  人生還有新的高峰要攀登

  歷經24天,途中找同學玩了3天,10月4日,李治亨終於抵達目的地嘉善,距離學校開學還有3天,閒不住的他又申請了新生志願者服務。

  李治亨花了1800元買的山地車

  10月6日,李治亨比其他同學提前一天報到,辦理完手續後,幫助新生搬行李、辦手續。

  連續忙碌近一個月,李治亨感覺自己體重沒變,飯量卻增加了,當然,收穫的不止好身體,還有勇氣。

  這幾天,李治亨已經開始正常上課,他又有了新的夢想。

  李治亨的騎行裝備很簡單

  「上海有考插班生政策,既然要考,我就要考最難的。」李治亨的目標,是考上復旦大學,「哪怕考不上,也權當為考研做準備了。」

  另外,李治亨還想攀登珠峰。他知道,這也意味著需要一筆高額費用。他已經想著,閒暇之餘可以靠創業、投資賺點錢。之前試水過一次,賺過幾千元,可惜最後都虧了回去,但失敗不可怕,畢竟騎行第一次,也是失敗而歸。

  攀登珠峰,是藏在心底的另一個夢想,等著他有一天去實現。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24天2300公裡!19歲小夥騎著自行車,從四川到浙江上大學
    從四川什邡老家到上海杉達學院浙江嘉善校區,近2300公裡的路程,是19歲少年李治亨的上學路。和別的同學不一樣,今年第一次來學校報到,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輛自行車。一路上,遇到過狂風暴雨舉步難行,也曾登高望遠,領略山花爛漫。實現騎行到學校的夢想,李治亨用了24天。
  • 19歲小夥騎行2300公裡上大學 網友:這樣的學校精神值得敬佩
    從四川什邡老家到上海杉達學院浙江嘉善校區,近2300公裡的路程,是19歲少年李治亨的上學路。和別的同學不一樣,今年第一次來學校報到,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輛自行車。 一路上,遇到過狂風暴雨舉步難行,也曾登高望遠,領略山花爛漫。 實現騎行到學校的夢想,李治亨用了24天。
  • 大一男生24天騎行2300公裡報到
    一人,一自行車,近2300公裡路程,24天。近日,19歲的李治亨完成了他的「報到之旅」。
  • 個頭不到1米6,歷時14天,騎行1065公裡,上大學前成人禮
    ,突然看到有新聞說一個大一新生騎車去學校報到,她就感覺很酷,於是對爸爸說要不我們也騎行去北京吧,本來是一句玩笑話,結果爸爸說好啊,我們這就準備吧。那就準備吧,父女倆對即將來臨的挑戰很是期待,不過為了確保騎行的順利父親還是買了很多保障性物資,比如頭盔、騎行服、護目鏡、雨衣、手套等,母親也很是支持父女倆的這一「衝動決定」,不過奶奶不太支持,在父女倆出行前多次勸說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 268天29576公裡!眉山青神小夥騎行環遊中國
    268天 29576公裡 30歲的青神小夥沈洪 騎著自行車騎行環遊中國,這是一種什麼體驗?
  • 39天騎行2910公裡 香港小夥新年第一天到天安門看升旗
    來源:揚子晚報「看得我熱淚盈眶,現場太震撼了。」 2021年1月1日,24歲的香港青年阿毛在天安門廣場觀看了新年第一次升旗儀式。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他騎著山地自行車從廣東出發,風雪兼程,於2020年12月31日下午趕到北京。 經過這次長達2910公裡的騎行,阿毛說他對祖國5000年的歷史和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 ...在自家樓道,軟體上卻顯示一直在騎行中,還有公裡數!到底什麼情況?
    編者按:一萬公裡的距離有多遠,從哈爾濱到北京四個來回差不多吧,就算坐飛機的話最快也得十幾個小時。可是哈爾濱的一個小夥,僅僅騎了不到二十分鐘的共享單車,這距離似乎就有一萬多公裡,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騎行速度呢?
  • 18歲女孩騎行14天,跨越上千公裡上大學,這個成人禮很特別
    2020年的9月,就有這樣一位大學新生和自己的父親一起騎行了1065公裡,終於抵達了校園。恰好她看到了往年一些學長學姐騎行上大學的事情,頓時覺得非常心動,想用騎行上大學的方式給自己一個獨特的「成人禮」。
  • 【紫牛頭條】香港小夥風雨兼程騎行2900多公裡,新年第一天到天安門...
    決心騎行到北京元旦觀看升旗儀式「看得我熱淚盈眶,現場太震撼了。」 2021年1月1日,24歲的香港青年阿毛在天安門廣場觀看了新年第一次升旗儀式。他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他騎著山地自行車從廣東出發,風雨兼程,於2020年12月31日下午趕到北京,他統計了一下,行程共計2910公裡。
  • 女生騎行2400公裡到揚州上學 15歲曾騎車去西藏
    揚子晚報記者18日從該學院了解到,該學院計科1501班來自黑龍江的楊琬瀅同學,一路2464公裡,獨自騎車過來報到,共歷時23天。琬瀅同學非常低調,以至於開學一周多,同班同學看到她的空間騎行日誌時,才得知這位「東北妹子」的「壯舉」,小夥伴們真的驚呆了。學院輔導員稱,這種毅力和品質對很多才軍訓幾天就已堅持不下去的學生來說,是最鮮活生動的榜樣,琬瀅用親身經歷告訴了「95後」,什麼叫堅持。
  • 揚州大學楊琬瀅23天騎行2465公裡 從黑龍江到揚州報到
    一個人,一輛自行車,一個背包,一路風塵,楊琬瀅就這樣悄悄出現在揚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揚子晚報記者18日從該學院了解到,該學院計科1501班的楊琬瀅同學,從黑龍江獨自騎車過來報到,共歷時23天。直到開學一周多,同班同學看到她的空間騎行日誌時,才得知這位「東北妹子」的「壯舉」。
  • 從湖北到北京,18歲女孩騎行上千公裡來大學報到
    用什麼紀念18歲?湖北襄陽女孩劉家文選擇騎行。從老家至北京,這位考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新生14天騎行上千公裡,穿行十幾座城市,來京報到。今年高考,劉家文以603分考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義大利語專業。8月中旬,拿到錄取通知書,她就開始琢磨如何來京,受到報紙上新聞的啟發,爸爸提議:「要不我們也騎到北京去吧!」「好呀!」劉家文雙手贊成。父女倆開始規划行程,並準備行囊。在騎行App上搜索攻略,他們選擇了最短最平坦的一條路線。山地車、頭盔、騎手服、可攜式打氣筒、補胎工具……準備好騎行裝備和日用品,將行李快遞到校,8月24日,父女倆出發了。
  • 從湖北到北京,18歲女孩騎行上千公裡來大學報到
    用什麼紀念18歲?湖北襄陽女孩劉家文選擇騎行。從老家至北京,這位考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新生14天騎行上千公裡,穿行十幾座城市,來京報到。今年高考,劉家文以603分考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義大利語專業。8月中旬,拿到錄取通知書,她就開始琢磨如何來京,受到報紙上新聞的啟發,爸爸提議:「要不我們也騎到北京去吧!」「好呀!」劉家文雙手贊成。父女倆開始規划行程,並準備行囊。在騎行App上搜索攻略,他們選擇了最短最平坦的一條路線。
  • 29歲小夥孤身騎行14000公裡,夜晚露宿無人區曾遇狼扒帳篷
    照片中這位29歲的騎手叫李生鈞,青海省互助縣長壽村19號人。2017年9月份他孤身一人騎著一路摩託車從青海西寧市出發,過祁連、北至內蒙額濟納旗,穿寧夏至西安,然後一路南下至大理、香格裡拉等地,用時92天騎行14000餘公裡,途徑所經縣市百餘個。
  • 兩90後維吾爾族小夥41天從浙江騎行回烏魯木齊
    沒有騎行經驗,也沒有做過體能訓練,兩名新疆90後小夥愣是從浙江義烏出發,一路騎行,途徑武漢、西安、蘭州、西寧、全程6000多公裡回到老家新疆烏魯木齊市。「騎行41天,我竟瘦了14公斤,這是意想不到的收穫!」今年26歲的米爾·卡米力皮膚較黑,身高超過1.8米,他說,10月31日到烏魯木齊的時候,他的好多朋友差點沒把他認出來。同樣,這次騎行回鄉之旅,22歲的伊力亞爾·艾爾肯也瘦了,瘦了10公斤。
  • 仁懷小夥兩次騎行去拉薩,歷時60天行程1萬多公裡!第三次騎行本月底...
    「這個月底,我準備啟程第三次騎行去西藏拉薩。」5月15日,王成鴻在朋友圈裡發布這一條信息,引起許多朋友的感嘆,「我的哥,你已太厲害了啦!」據了解,分別於2014年、2017年,王成鴻已兩次騎自行車到達拉薩,共60天騎行了近1萬公裡。
  • 香港小夥風雨兼程騎行2900多公裡,新年第一天到天安門看升旗
    決心騎行到北京元旦觀看升旗儀式「看得我熱淚盈眶,現場太震撼了。」 2021年1月1日,24歲的香港青年阿毛在天安門廣場觀看了新年第一次升旗儀式。他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他騎著山地自行車從廣東出發,風雨兼程,於2020年12月31日下午趕到北京,他統計了一下,行程共計2910公裡。一路上有很多困難,尤其最後4天遇到寒潮,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 新生騎行800公裡報到稱最大困難是無聊(圖)
    9月4日12:50,山東財經大學2012級市場營銷專業新生胡君陽在學校貼吧發出騎車報到第一天的直播貼。胡君陽,在學校貼吧網名為「橡皮男爵」,來自湖北襄陽市老河口市。出於對騎行的熱愛,在18歲即將到來之際挑戰自己一把,選擇騎行到濟南報到。9月4日早上7點,他正式從家裡出發。整個騎行過程,他都在貼吧裡進行了直播。
  • 浙大德國留學生騎行5800公裡 騎行經歷撰寫畢業論文
    而如今浙江大學,有一位叫嶽凱涵的德國留學生,騎著一輛小型摺疊車,騎行5800公裡穿越中國。從黑龍江漠河北極村,一直到海南三亞,這趟旅程歷經近100天。現在,他已經碩士畢業回到了德國慕尼黑。我和他約了北京時間17:00的微信電話採訪,心裡想著德國人以嚴謹著稱,習慣準時,千萬不能遲到。果然,17點整,微信那一頭傳來了熱情的聲音。出乎我的意料,他的中文很好。
  • 騎行三年2萬公裡數 我的騎行記
    我是11年10月份買的山地車,是捷安特的690,到現在應該是騎行了2萬多公裡了,碼錶都換了3個,最近由於工作比較忙,沒有能堅持每天騎車,但是只要周末有時間都會參加本地單車部落的組織的100公裡左右的短途騎行,這樣即放鬆了心情,又調整了身體,感覺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