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9月18日訊 (通訊員 王詩佳 記者 陳詠)一個人,一輛自行車,一個背包,一路風塵,楊琬瀅就這樣悄悄出現在揚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揚子晚報記者18日從該學院了解到,該學院計科1501班來自黑龍江的楊琬瀅同學,一路2464公裡,獨自騎車過來報到,共歷時23天。琬瀅同學非常低調,以至於開學一周多,同班同學看到她的空間騎行日誌時,才得知這位「東北妹子」的「壯舉」,小夥伴們真的驚呆了。學院輔導員稱,這種毅力和品質對很多才軍訓幾天就已堅持不下去的學生來說,是最鮮活生動的榜樣,琬瀅用親身經歷告訴了「95後」,什麼叫堅持。
從黑龍江到揚州,23天騎了2464.8公裡
「8月14號上午從家裡出發的,9月5號上午到達揚州。」琬瀅今年19歲,今年以高分考進揚州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專業。騎車上大學,雖然看上去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但過程絕對曲折,也一定是個挑戰。她告訴記者,由於自己選擇的是青藏線,暑期那段時間也很炎熱,頂著烈日翻山常常會體力不支,輪胎也好幾次被戳破了,幸好路上遇到了好心人幫忙。途中有幾天下大雨颳大風,那時候坐在車上根本騎不動,只能站著騎。平時吃飯就吃點餅和鹹菜,能補充體力就好。沿途找旅館安頓,深夜躺在床上,真的體驗到了孤獨的感覺。
「不過,大部分時間還是處在情緒比較高昂的狀態,一路上欣賞沿途的風景,一路自拍。經過西瓜之鄉寧安蘭港鎮,看到了很多被遺棄的瓜,坐在西瓜地裡敞開肚皮吃不要錢的甜西瓜,真的是非常奢侈又享受的事情。」當記者問她有沒有想過放棄的時候,她使勁地點頭,並笑著說:「很多事現在不去做,以後可能就沒機會了。有無數個想放棄的時刻,都咬咬牙挺過來了。」
「千裡走單騎」有基礎,15歲曾和父親騎車去西藏
瘦弱的楊琬瀅能夠「千裡走單騎」,其實有她的基礎。2011年,父親說要和她一起騎車去西藏的時候,她非常吃驚,那次騎行是第一次對自己意志的考驗,對自己身體承受力的挑戰。她喜歡西藏,於是帶著對這片神秘土地的渴望,像許多朝聖者一樣一步一步地向心中的信仰前行。「那時候我所認為的苦行,對藏民來說好像很平常,在西藏,我和他們一樣滿懷感恩地用心靈感受山河的脈搏,用身體丈量大地的起伏。」說起西藏,琬瀅還是有溢於言表的激動。
西藏之行給了她勇氣和信心,決定騎車來揚州的時候,父親也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的,他覺得不能再把她當小孩一樣看待了,應該要多出去歷練。這次畢竟是一個人,家裡人對琬瀅的安全還是非常擔憂的,一路上她不斷給家裡人打電話報平安,讓家人放心。
「壯舉」只是開始,今後目標再遙遠曲折也有決心實現
琬瀅告訴記者,很多同學認為自己這次騎到學校是個「壯舉」,自己並不這麼看,不過能以這樣的方式來到學校,自己還是很自豪的。下一步,自己會利用課餘時間,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多鍛鍊自己,當然也會將騎行這個愛好繼續下去。她說,自己非常喜歡計算機科學這門專業,想當個「學霸」,剛剛進入大學,以後充滿未知,不過沒關係,即使目標遙遠、曲折,只要它存在,路明確,總會有擁抱目標的那一刻。
楊琬瀅說,現在很多年輕人做事浮躁,短時間內沒有收穫便很快放棄。很多人都有好多夢想,但大部分只停留在想的層面,並沒有付出實際的行動。她的同學說,琬瀅的經歷是最好的生活課堂,很好地闡述了什麼叫行動,什麼叫堅持,什麼叫毅力。(編輯:楊子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