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餐桌上使用筷子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日前,英國薩裡大學吉姆-阿爾喀裡博士和趙強博士開發出一個數學公式,聲稱利用這個公式可以幫助他們的英國同胞掌握這項中國傳統技巧。
委託進行該項研究的國際食品公司說,「在英國,筷子是公認的最麻煩的餐具,五分之三的英國人不會使用筷子。」
該公式能計算出使用筷子夾食不同種類食物的容易度,研究學者稱之為「舒適度」(公式中用「C」表示)。當舒適度值接近零時,意味著這種食物不容易使用筷子夾食;當舒適度值為100時,則意味著這種食物能很輕易地使用筷子夾食。
研究學者建議學用筷子的人們先練習使用筷子夾食高舒適度的食物,比如說糖醋雞,然後再學習掌握使用筷子夾食更高難度的食物,如滑豆芽。
研究學者賦予不同食物不同的值,值的大小與食物的直徑(用「d」表示)、數量(用「m」表示)和光滑度(用「a」表示)有關。光滑食物包括炸花生米、豆腐等。
C代表筷子使用舒適度,d、m、a分別代表食物的直徑、數量、光滑度,q代表食物質地,N代表使用過筷子的中餐數,t代表食物從被夾起到入口的時間,C。為常量,值為30
食物的質地(用「q」表示)取決於食物的形狀、柔軟度和易脆度。質地值越小,舒適度值越小,也就意味著該食物不容易夾食。測試結果發現,非糯米的米飯在食物中具有最小的質地值。
研究學者同樣也考慮了諸多因素,比如學習者在此之前有沒有使用過筷子,特別是使用筷子食用中餐的餐數(用「N」表示)。他們還考慮到從食物被筷子夾起一直到放入口中的這段時間(用「t」表示)。另外還有一個常量(C。= 30),這個常量是基於筷子長度和夾食時筷子的角度計算出來的。
來自雪梨大學的澳大利亞數學家羅伯特-豪立特副教授及其同事對此研究表示頗為驚喜,「這就像是在開玩笑一樣。難道中國餐館會在菜單中印上這些公式參數,順便附上計算器,以便你在點菜之前將這個公式答案計算出來?」
阿爾喀裡博士(右)和趙強博士(左)正在測試他們的「筷子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