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學者開發"筷子公式" 幫助老外學用筷子[圖]

2020-12-24 東方網
  東方網2月23日消息:最近英國研究學者表示,他們開發出一個「筷子公式」,可以幫助那些喜歡吃北京烤鴨或者糖醋豬排的外國人學習使用筷子。

  中國人在餐桌上使用筷子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日前,英國薩裡大學吉姆-阿爾喀裡博士和趙強博士開發出一個數學公式,聲稱利用這個公式可以幫助他們的英國同胞掌握這項中國傳統技巧。

  委託進行該項研究的國際食品公司說,「在英國,筷子是公認的最麻煩的餐具,五分之三的英國人不會使用筷子。」

  該公式能計算出使用筷子夾食不同種類食物的容易度,研究學者稱之為「舒適度」(公式中用「C」表示)。當舒適度值接近零時,意味著這種食物不容易使用筷子夾食;當舒適度值為100時,則意味著這種食物能很輕易地使用筷子夾食。

  研究學者建議學用筷子的人們先練習使用筷子夾食高舒適度的食物,比如說糖醋雞,然後再學習掌握使用筷子夾食更高難度的食物,如滑豆芽。

  研究學者賦予不同食物不同的值,值的大小與食物的直徑(用「d」表示)、數量(用「m」表示)和光滑度(用「a」表示)有關。光滑食物包括炸花生米、豆腐等。

C代表筷子使用舒適度,d、m、a分別代表食物的直徑、數量、光滑度,q代表食物質地,N代表使用過筷子的中餐數,t代表食物從被夾起到入口的時間,C。為常量,值為30

  食物的質地(用「q」表示)取決於食物的形狀、柔軟度和易脆度。質地值越小,舒適度值越小,也就意味著該食物不容易夾食。測試結果發現,非糯米的米飯在食物中具有最小的質地值。

  研究學者同樣也考慮了諸多因素,比如學習者在此之前有沒有使用過筷子,特別是使用筷子食用中餐的餐數(用「N」表示)。他們還考慮到從食物被筷子夾起一直到放入口中的這段時間(用「t」表示)。另外還有一個常量(C。= 30),這個常量是基於筷子長度和夾食時筷子的角度計算出來的。

  來自雪梨大學的澳大利亞數學家羅伯特-豪立特副教授及其同事對此研究表示頗為驚喜,「這就像是在開玩笑一樣。難道中國餐館會在菜單中印上這些公式參數,順便附上計算器,以便你在點菜之前將這個公式答案計算出來?」

阿爾喀裡博士(右)和趙強博士(左)正在測試他們的「筷子公式」

相關焦點

  • 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用筷子的?該怎麼用筷子?
    麻煩來了,外國人不讓咱用筷子,認為咱用筷子會消耗大量木材,不利於環保,還有外國媒體附議,以上說辭似乎言之鑿鑿,有理有據,洋奴們緊張了嗎?然而,在看我來,他們就是個弟弟。為什麼這麼說?外國人要解釋要解釋這個問題,就得從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用筷子,該怎麼用筷子談起,而從什麼時候開始用筷子,就要扯到數千年前,沒有辦法,咱的文化底蘊就這麼深厚,隨便拿出個東西就有數千年的歷史
  • 王晴佳:筷子的起源和「筷子文化圈」的形成
    推及到中國的周邊國家如日本、越南、韓國,它們是什麼時候開始受中國影響使用筷子的,而筷子之後在這些國家中又如何衍生出新的樣態?最近,北京大學歷史系長江講座學者、美國羅文大學歷史系教授王晴佳出版了新書《筷子——飲食與文化》,書中分七個章節分別探討了筷子的起源、用途的變遷;筷子在越南、日本等國家如何被使用以及用筷的禮儀和筷子作為禮物、隱喻、象徵上的意涵。
  • 每天都在用筷子,但真正懂筷子的中國人沒幾個
    也有學者不認可這樣的說法,認為地位卑微的船夫的忌語不足以撼動達官貴人階層對箸的稱呼,而改「箸」應該是避諱明太祖朱元璋的姓。全人類的筷子東亞文化圈之外的人,尤其是歐美的成年人,在第一次接觸筷子時往往會感到十分絕望。
  • 專訪|王晴佳:筷子的起源和「筷子文化圈」的形成
    推及到中國的周邊國家如日本、越南、韓國,它們是什麼時候開始受中國影響使用筷子的,而筷子之後在這些國家中又如何衍生出新的樣態?最近,北京大學歷史系長江講座學者、美國羅文大學歷史系教授王晴佳出版了新書《筷子——飲食與文化》,書中分七個章節分別探討了筷子的起源、用途的變遷;筷子在越南、日本等國家如何被使用以及用筷的禮儀和筷子作為禮物、隱喻、象徵上的意涵。
  • 用筷子是文明的表現
    筷子是中國人吃飯時必備的餐具,中國很早就已經使用餐具,用勺子的歷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歷史約4000年,用筷子的時間上限還不太確定,但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餐叉直到戰國時仍在用,河南洛陽的戰國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戰國以後,餐叉的記載和實物就較少出現了。可見在上古時期,勺子、筷子和叉子是並行使用的,只是後來叉子基本被淘汰了。
  • 你知道筷子怎麼來?筷子怎麼用?關於筷子的文化,大家都知道了
    其實美洲人一開始是遊牧民族,大部分食物是煮的,熟的肉塊拿利器切成小塊用手拿著吃。而南亞的主要食物則是大米,可以去殼,可以蒸、煮成團,也是用手拿著吃。雙逸家居讓古人非常苦惱,而這時候有一個比較聰明的古人摘了細長木棍之類的條狀固體試著把野菜或著樹葉夾起來,放進入口中,這就是一開始用筷子的形式。
  • 筷子也有使用禁忌,有哪些筷子不宜使用呢
    筷子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筷子蘊含了我國非常優秀的傳統文化,筷子可以說是我國的一個象徵,因為我們吃飯的餐具就是筷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筷子其實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的,下面和圖老師一起來看看筷子有哪些注意事項吧。
  • 筷子是誰發明的?哪些國家用筷子?
    筷子,我們經常用到,一直被視為中國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那麼筷子是不是中國人發明的呢?世界上有多少國家用筷子呢?筷子是誰發明的?第一種說法是大禹發明的。有一次,大禹在野外煮肉吃,陶鍋的肉很燙手,無法立刻用手抓食,他不想浪費時間,便砍下兩根樹枝,把肉夾出來吃。久而久之,大禹練成了用樹枝夾取食物的本領,他的部下見他這樣吃飯,既不燙手,也不會把雙手弄髒,於是紛紛仿效,這樣就產生了用筷子吃飯的習俗。第二種說法是姜子牙受神鳥啟示發明絲竹筷。
  • 筷子這種餐具,你天天都在用 那你真的懂筷子嗎?
    也有說是因為妲己,想要討好紂王的歡心,於是就用玉簪發明出筷子。 還有的人呢,說是因為在大禹治水那個時候,他們想要節省時間,就用樹枝來撈取落實從而發明了筷子這一用餐工具。但不管是誰發明的筷子這一用餐工具,我們對於筷子的使用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筷子的用處在我們生日常生活當中,那是不言而喻的。
  • 寶寶學用筷子智商高 禮儀禁忌也要教
    國內曾有學者調查過50個不同層次家庭72名子女,讓父母們回憶其子女開始使用筷子的時間。結果發現,用筷子越早的孩子,智商和動手能力越好。2、促進視覺發育其實在使用筷子夾食物前,離不開眼睛的視覺定位,即兩眼注視同一目標,這一過程看似簡單,但需要兩眼外肌的平衡協調,視網膜黃斑中心凹有共同的視覺方向,以及大腦皮層中樞對成像的完善的融合機制,絕非一日之功!可見,經常使用筷子能促進視覺發育,對於預防斜視和弱視都是大有幫助的。
  • 中國筷子:筷子的文化符號
    全球範圍內,人類進食方式可以分三大群,一是直接用手抓食;二是用叉子、勺子,三是用筷子。用叉子的就是歐美國家的人;用手的是南亞次大陸、非洲國家的人;用筷子的就是東亞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還有越南,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的人。中國很早就已經使用餐具,很早就有了勺子和筷子。
  • 筷子真的是神仙給古人的嗎?筷子的真正用法是什麼?
    在考古界所出土的最久遠的筷子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墓葬中。但歷史學家們。普遍認為。筷子的出現應當早於商。那麼箸到底是誕生於何時呢。專家稱,想找到筷子的起源,那麼就一定要清楚的了解,箸最初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
  • 寶寶學用筷子的方法
    寶寶學用筷子的方法2020-12-04 17:24:03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到一定階段訓練寶寶使用筷子,不但有助於鍛鍊寶寶精細動作的靈敏性,而且通過使用筷子的練習,還有助於刺激寶寶的大腦發育,使寶寶更加聰明。
  • 筷子的來歷,讀民間故事,體會筷子的樂趣
    西方人慣常用刀叉吃飯,印度又因手抓飯而出名,在中國,用筷子吃飯的習俗已經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了。其實,在筷子發明以前,中國人也是用手吃飯的,五指之中第二指——食指就是含著「吃食」的意思。《禮記·曲禮》裡面就有相關的規定:「共飯不飽,共飯不澤手」。
  • 從用手吃飯到筷子吃飯,中國人究竟經歷了什麼?
    而用小米做成的飯,不像大米飯那樣容易粘在手上,用手抓著吃問題不大。但是喝小米粥的話,就得用到勺子了,所以書上說「當用匕」,「匕」就是勺子。可見當時中國人的飯桌上,也要搭配其他餐具使用。而筷子,則是處在餐具的最末一位,人們在享用羹的時候,如果裡面有菜或肉,就先用筷子夾出來使用,其他地方就用不著了。
  • 小筷子背後的大智慧
    作為國內最大的日用餐廚配件生產企業之一,雙槍公司在國內擁有三個大型生產基地,2018年產值達到7億元,其產品幾乎遍布於每個中國家庭,包括筷子、砧板、牙籤、棉籤等各類竹木家具製品。新松,正在依靠自身強大的智能裝備與技術,幫助這樣一家專注於日用餐配小件產品生產的企業實現數位化製造。
  • 學習用筷子好處多
    很多家長因為擔心孩子太小不會用,一直選擇讓孩子使用小勺子和小叉子吃飯。其實,用筷子不僅僅是讓孩子掌握一種吃飯工具,對孩子的發育也非常有幫助。 筷子可以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比如鍛鍊手指靈活性和手眼協調能力,還能帶動手腕、手掌、胳膊和肩膀的多個關節和上肢肌肉的活動,也能有效鍛鍊大腦,使得孩子的手部協調和動手能力發育得更加成熟。
  • 最會用筷子的NBA球星,阿里扎夾泡麵,哈登左手用筷子
    筷子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種,自從姚明進軍NBA後,其帶過去的不僅僅是籃球技術,還有中國的文化,因為姚明的到來,不少NBA球員刷新了對中國文化的認知,而使用筷子是NBA球員難以掌控的事情了,因為NBA球員都習慣使用刀叉這類的東西了的,那最會用筷子的NBA球星睡呢?
  • 一雙筷子的秘密!醫學博士「跨界」 用航空類材料做筷子
    醫學博士,為什麼會做起筷子生意?這就是為什麼,魏亮和合作夥伴研發的第一個作品就是筷子。魏亮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別小看這兩根「棍子」,通過測算,人的一生中,嘴巴與筷子的「親密接觸」大約500萬次。筷子的原材料最常用的是竹子木頭,它們有著天然的孔隙,水分和使用後殘留的食物殘渣易附著在空隙中,容易滋生黃麴黴和寄生麴黴,而這兩種黴菌的次生代謝產物就是世界上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之一——黃麴黴素。
  • 為什麼韓國人都用「金屬筷子」,木質筷子和金屬筷子哪種更好?
    為什麼韓國人都用「金屬筷子」,木質筷子和金屬筷子到底哪種更好?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們平時吃飯時,少不了使用筷子,而在中國和日本,大家都普遍習慣使用木質的筷子,但在韓國,他們卻習慣使用金屬制的筷子,多使用不鏽鋼材質的筷子,為什麼韓國人喜歡使用金屬筷子呢,難道他們不嫌重嗎?那究竟木質筷子和金屬筷子哪種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