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底,部門老李頭就要退休了。老李頭和我關係很好,自從我進廠以來,他一直在工作生活上對我照顧有加。這不,想著他工作一輩子,如同車也快到站了,就趕在退休前請他吃個飯。
吃飯的時候,老李頭一高興,喝的就有點多了,喝多了話也就多了。老李頭邊握著我的手表示感謝,邊說:「過幾天,我也該走了。走之前,沒什麼送你的,就和你再說幾句掏心窩子的話吧。告訴你關於職場幾種飯局你慎去,這些都我曾經走過的坑,經驗教訓,你以後要多加留意啊!我們採購部門不容易,你可要慎重!」。說完,老李頭開始和我嘮叨開了。聽著老李頭的真心話,仿佛看到了他的往事,很難過很心塞。
作為職場人,由於業務的原因,經常需要參加飯局,職場飯局多數是用來聯絡職場感情、溝通交流業務。它不同於一般親人或友人的飯局,後者目的比較單純,多數是情感交流。職場飯局,多少帶有一定的色彩,利益總比真情多,敵人總比好友多。好的職場飯局,可以增長見識,拓寬有用的人脈,獲得發展的機會,而不好的職場飯局,將會帶人進入困境,產生麻煩,讓人不適,甚至災禍纏身。
職場飯局有多有少。個人飯局多,在一定程度上說,說明你人緣不錯;但也可能說明你身上具備的資源多,有一定的利用價值。後者恰恰是你應該謹慎的。
01 有利益關係的飯局要慎去
說到有利益關係的飯局,老李激動起來了。想當年,剛分到採購部工作不久,過年之前,有家私人企業王經理給他打電話,意思是快過年了,為感謝老李一年來的幫助,請他出來一起坐坐。這家私人企業,老李很清楚,這是他主管產品的供貨商。平時業務往來,這個王經理也是客客氣氣的,老李人也好相處,一來二去,雙方關係也就十分融洽。
老李平時也喊王經理為王哥。王哥這人平時還挺仗義,好面子,想著平時大家關係都不錯,王哥這次又盛情邀請,不去好像不給面子,況且以後還有業務往來。那時候還是小李,年輕氣盛,高高興興地就按時參加了王哥的招待。
「哪知是鴻門宴呀!」老李又激動起來,包房裡,兩個人高興地吃著飯,王哥一口一個兄弟,雙方推杯換盞,哥們兒義氣十足,吃看喝著,正高興的時候,王哥就順勢塞給老李頭一個大紅包。「這可不是給你的,兄弟。這是給兄弟父母的。作為兄弟,孝敬父母應該的。過年了,給父母買點補品,孝敬孝敬二老。」老李頭嘴裡說著不用,但王哥執意讓拿。「咋了,看不起你王哥了,是兄弟啵,孝敬二老的你替拿著。」老李頭也就把紅包拿下了。
(1) 什麼是有利益關係?
從字面意義上不難理解,就是有利益往來的關係。譬如:在職場上,廠家與客戶,這兩者之間因業務和經濟往來,而產生利益關係。
「悲哀呀!」老李頭心痛地說。沒多久,王哥找到了老李頭,說是手頭有一批產品有點小瑕疵,讓老李頭把貨給接收了。並承諾產品不會出什麼大問題。老李頭有些猶豫。「你看,飯也吃了,東西也拿了,這點小忙,你都不幫哥? "王哥催促道。老李頭本來想說什麼,卻語噎了。硬著頭皮,老李頭就把這批貨接收了。在驗收的時候,這批貨問題還是給檢驗出來了。領導問起事情前因後果,老李頭那時候年輕,出了事害怕,一股腦兒就向部門領導交待了。「現在想來都後悔。」老李頭說起,在領導的教育下,老李頭退還了紅包,也退回了那批貨,並做了深刻檢討。"好在沒有矇混過關。否則,那批貨用到了發動機上,那造成的後果將不堪設想,給公司造成的損失將不可挽回。」老李頭陷入了回憶。
(2) 如何識別?
對於有利益關係的這種飯局,對方邀請你參加,總會找一個好的理由。譬如:過年了,大家出來聚一聚;過節了,從老家給你帶了點特產,正好一起吃個飯帶給你;這段時間辛苦你了,感謝你幫助,周末正好有空,出來坐坐,喝喝茶,我家新挖了一個魚塘,準備開業,免費試釣,釣上來的魚現場做著吃,你過來幫忙增加一下人氣等等。其實,識別還是比較容易的,對方總是找到理由來邀請你參加飯局,直接的或者間接的,目的只有一個,邀請你出來。
(3) 為什麼要慎去?
在參加前,需了解請吃動機,這種有利益關係的飯局動機基本都明確,就是當場請你幫忙,或日後請你幫忙;畢竟,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不幫忙又接受請吃了;幫忙的話,可能又要違背自己的原則,甚至是自己根本無法辦到的事。再者,請吃範圍不明確,很容易讓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成為他們的表演的場所,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
(4) 「鴻門宴」怎麼對付?
第一,推三阻四的拒絕,顯得不會來事。可以向對方提出,就是光吃飯,不談別的,讓對方知難而退;即使參加飯局,也千萬不要接受任何饋贈;第二,就是找理由婉轉拒絕。可以說:家裡老人或小孩生病了,需要照顧;妻子出差了,小孩沒人帶等等,就是找各種藉口,讓對方懂你婉轉拒絕的意思;第三,直接果斷地拒絕。這種做法顯得不近人情,但可自我保護,避免麻煩,尤其對於那種你婉轉拒絕,他還不斷邀請就特別有效。一般直接拒絕後,日後再邀請你的可能性就很小。
這種情況多出現在處在上升階段的年經人,就像老李頭,那時還是小李,年輕、經驗不足、面子薄,容易接受這種有利益關係的宴請,落入別人的圈套。這就需要自己能識別,好好珍惜自己的羽翼,免得在這種利益場上,得到了不該得到的利益,做了不該做的事,受到了處理,甚至鋃鐺入獄,那就得不償失。人的欲望是無限的,任何人也無法保證永遠頭腦清醒,不做糊塗事。因為情與法往往只隔一層紗,遠離誘惑,與有利益關係的人別走的太近,才是最好的做法。
再說起老李頭,如果不是復檢時發現了問題,領導及時問起原因時,老李頭如實託盤而出的話,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老李頭踩個大坑,摔得很重,可能爬都爬不起來。
02 臨時被邀請的飯局慎去
一局說完,老李頭又說起一局,那就是「臨陪局」。「為什麼說是臨陪局呢? 」,老李頭又解釋開了,「就是邀請去臨時陪客的。"。
說起年輕時,老李頭挺自豪的。那時身體好,能喝酒,又好客,為人也熱情,好相處。正是有這種性格,才被分到了採購部。以他的話說,採購部由於其採購性質,需接觸不同廠家,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打交道,飯局少不了。加之,中國的燦爛酒文化,喝酒更少不了。而他這種外向又能喝點酒的就非常適合。
在公司裡,不少人知道,採購部有個小李,人外向又能喝。這不,有一天,有一家供應商來公司談技術合作,到了晚餐時間,技術部門就邀請客人參加晚宴。 「下班剛到家,就接到技術部黃工的電話,電話裡一個勁的邀請我去吃個飯,說供應商劉總過來了,他們都已到包廂了,就等我了。一來說是為了感謝前段時間部門之間相互的配合;二來,這不,供應商劉總過來了,讓見個面,交流一下感情。」。
老李頭拍拍腦袋,繼續說道。那個時候,臉皮薄,義氣重,人家一說,感覺過意不去,不去怪不好意思,老李頭問清楚飯局的地點後,就飛奔了過去。可想而知,那晚,以老李頭的話說,一大桌子人,只有他陪劉總喝酒。其他人,要麼說不能喝,要麼吃了藥,要麼開了車,反正都不能喝。黃工也是,說是最近在吃藥,不能喝,並信誓旦旦地說下次喝酒一定陪。黃工不喝,但勸酒還一套一套的,一個勁地在旁讓老李頭再陪劉總幹一杯,而劉總又能喝,那晚老李頭沒少喝,最後喝的胃都要吐出來了。老李頭說,自那頓酒局後,兩個月硬是沒緩過來,中間還吃了不少中藥。
(1) 哪些情況可判斷是臨時被邀請?
臨時被邀請,就是說壓根人家之前沒想到你,沒準備你的飯,只是在準備就餐時,或就餐前短時間內,臨時想到你,或需要你幫助做一些什麼,也許是加入進來與熟知的人交流,也許是來陪酒等等。
(2) 如何識別?
這種飯局識別也比較容易。一般來說,邀請你時,對方已在飯局上,或馬上飯局就開始了。可通過詢問飯局什麼時候開始,在哪裡擺設得知。如果是真心邀請參加飯局,一般會提前半天,甚至提前一天及以上,而不是快到飯局開始時才想起來。
(3) 為什麼要慎去?
這種飯局絕大多數是替人家陪客人,而這種陪客人又多是去陪喝酒,要不就是請幫忙,甚至去付帳。參加這種飯局,咱們奴顏婢膝地過去陪人家,如是陪酒,勢必傷身;如是請求幫忙,將會造成一些麻煩事纏事。
(4) 「臨陪局」怎麼對付?
對付方式同有利益關係的飯局對付方式一樣,找理由推託掉,方為上策。
03 完全沒關係的商務宴慎去
老李頭繼續他的故事:年輕時,我外向,喜歡熱鬧,只要同事喊我去,我都會跟著一起去,不知不覺參加了不少無效地飯局。之所以無效,是因為我為了參加而參加,沒有想到參加這種沒有業務關係的飯局對我工作上沒有什麼幫助,反而破壞了我在領導和同事中的好印象,給人有一種噌吃噌喝、無所事事的感覺,老李頭叫這種飯局為「參與局」,意思就是你只是參與了,沒有其它的。
(1) 哪些情況可判斷是完全沒關係的商務?
這種飯局,主要是沒有涉及到你主管的業務往來。
(2) 為什麼要慎去?
這種飯局,與你的工作業務沒有什麼關係,參加的話,一來增加了應酬支出,二來雙方也難以溝通到一起,純粹陪吃陪喝不道德。就像老李頭,在領導看來,還有一種混吃混喝、不知禮數的嫌疑,也壞了自己給別人的印象。在現實工作中,還有這種噌吃噌喝的員工。我們部門採購招待客人機會多,有的同事就是這樣。不是自己業務範圍內的客戶來了,有飯局時也跟著一起去,同事之間礙於面子,也不好提出不讓去。這種情況需要自己有自知之明,有禮數觀念,而不是靠領導指出,或別人提醒。
(3) 「參與局」怎麼解決?
即使同事邀請,應該也只是面子上的事,當然不排除,邀請你去陪喝酒什麼的,仍然是建議你找藉口婉轉推託掉。
04 同事請領導或領導參加下屬的飯局慎去
老李頭可能是講累了,喝了一口茶,繼續講最後一個飯局,那就是「無知局"。為什麼叫「無知局」,老李頭告訴我說,這種局,就真得靠自己多留一個心眼,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就能想明白,別太無知。
老李頭那時還是小李時,就參加過同事請領導吃飯,他也跟著去了,同事本來想和領導說點什麼,最後別人事情沒說成,他倒成為了主角。還有就是老李頭當上科長後,下屬聚餐,他知道後,自認為平日和大家打成一片,關係不錯,也跟著去了。沒有邀請,搞得下屬措手不及,都挺尷尬,挺不自在的。
(1) 為什麼要慎去?
不難理解,在職場上,這種同事請領導,或領導參加同事的飯局,還是不參加的好。同事請領導,自有他的用意,或是有意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是有什麼訴求等等;而作為領導,在未接到下屬邀請的情況下,更不要隨意參加飯局。畢竟領導的特殊身份,讓下屬無法隨意交流。本來一場輕鬆的聚會,或許由於領導的到來,成為了正式的聚餐,想說的話不能隨意說,想發的牢騷不能發,大家難免心存怨氣。
(2) 「無知局」怎麼解決?
要有自知自明,同事請領導,裝著不知道的好,更不要去打聽或參加。作為領導,下屬聚餐什麼的,沒有邀請,不要參加,即使邀請,也需考慮清楚,再確定是否參加。
寫在最後:
職場上,飯局常有,但別出局。對於「鴻門宴」、「臨陪局」、「參與局」、「無知局」這四種飯局還是謹慎參加的好。珍惜自己的職業生涯,愛護自己的羽翼,走好每一步,方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