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課間在教室打撲克算多大的事?小題大做釀悲劇

2020-12-15 騰訊網

武漢14歲男孩跳樓自殺的悲劇令人痛心,起因卻小得不能再小。三個同學課間在教室裡打撲克玩,結果班主任老師小題大做,把三個學生的家長都叫到學校裡來。其中一個學生的媽媽不冷靜了,在教室的走廊裡當眾打了兒子兩個耳光,並推他的頭撞到後面的立柱上,還掐了他的脖子。媽媽剛走,這個男孩就爬上走廊的護牆,毫不猶豫地縱身跳了下去,不治身亡。這個悲劇本不該發生。

學生課間打撲克,可能確實違反了學校的紀律,但也不是什麼出格的大事,老師批評教育一下,最多再把撲克沒收掉,這樣處理也就可以了,事後告知家長可能也是多餘的。但是老師卻小題大做,當即把三個學生的家長都叫到學校裡來,這是幹什麼呢?無非就是想讓家長來教訓一下自己的孩子。是這幾個學生不服老師管教嗎?從那個男孩任憑媽媽打他的情形來看,他是一個很老實的孩子,應該不會不服老師的管教,沒有必要把家長叫到學校裡來。

老師把家長叫到學校裡來,實際上是逃避自己的教育責任。學生課間打撲克這算多大的事啊,有必要把三個學生的家長都叫到學校裡嗎?正常情況下,這個時候學生的家長都在工作中,突然接到老師的通知,只好放下手頭的工作趕到學校裡來,心中肯定也窩了一肚子火氣,覺得孩子在學校裡闖了禍。如果是真闖禍倒也罷了,偏偏是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這反而容易激起更大的火氣,要怪自己小孩太不爭氣,犯這種低級錯誤幹什麼,影響了自己的工作,所以作出衝動性的反應也可以理解。

這場悲劇的始作俑者不是學生,也不是家長,而是老師。學生犯錯誤是難以避免的,更何況是課間打撲克這麼小的錯誤。這種錯誤老師完全可以單獨處理,沒有必要通知家長。如果是屢教不改才有必要告知家長,但也沒有必要通知家長馬上到學校裡來。這麼緊急地通知家長到學校裡來,就是想給家長和學生兩頭施壓,逃避自己的教育責任。家長的激烈反應不正是老師預期要達到的目的嗎?如果老師自己妥善處理了這事,還會有後面的悲劇嗎?

當然,這個媽媽也有錯,不該這麼衝動,另外兩個家長就沒有這麼衝動。但是人在應急狀態下是容易犯錯誤的,這個媽媽可能也太想配合老師了,想顯示她對自己的兒子絕不姑息,以求得老師的諒解,但反應過度了,沒有考慮到兒子的感受。但是應急狀態下誰不會犯錯誤呢?如果要說冷靜的話,為什麼這個時候沒有人出來保護那個挨打的男孩呢?比如把嚇壞了的男孩和怒氣衝衝的媽媽分隔開來,然後把男孩拉到另一邊去安慰他一下,再把他送進教室去上課,這樣悲劇也能避免。

至於說那個男孩,不要說他承受能力太差,他當時也是處於應急狀態。他其實並不是想自殺,他就是腦子一時轉不過彎來,覺得媽媽當著同學的面讓他出了醜,他要報復一下媽媽,讓媽媽也感到難過,感到後悔。他當時可能沒有想清楚,他這一跳是不可挽回的,人死不能復生。在他的潛意識裡,他可能以為他可以復生,或者以為他跳下去不會死,而是重傷,他會躺在床上治傷,然後看著媽媽天天坐在床邊向他懺悔。在起跳的一剎那,他可能有幻覺。

有不少人把這件事和上海17歲少年盧浦大橋墜橋事件進行類比,雖然這兩件事起因類似,但後因不同。後者也是媽媽被臨時叫到學校裡去了,媽媽也是氣得不行,一直搞到晚上九點多才回家。她不該在汽車行駛至盧浦大橋上時停車並下車,而那個17歲少年也不是想自殺,只是想逃離怒氣衝衝的媽媽。當時正值夜晚,視線不清,他可能沒有意識到那是在大橋上,只是想翻過路邊的欄杆逃跑,沒有想到欄杆外面是萬丈深淵。(參見我當時寫的文章《你們以為那個17歲少年是跳橋自殺,其實他只想翻過欄杆逃離母親》)

那個17歲少年事先沒有看過欄杆外面,他跑得太急了,根本來不及看,一下子就翻過護欄了。他母親看著他墜下大橋,跪地捶打,痛心疾首。武漢這個14歲男孩有所不同,他在爬上護牆之前向下看了一眼,知道他是在高處,但究竟有多高,他當時可能有幻覺。他跳下去的動作也不像是要自殺,就像是在鞍馬上最後跳下的動作,他可能覺得這跟跳圍牆差不多,沒有絲毫猶豫,就這麼跳下去了,悲劇就這麼發生了,令人心痛不已。

很多孩子的所謂自殺,其實都是意外,是在受到突然刺激時應急反應出現偏差時的一念之差。他們的心智發育還不健全,在應急反應時會出現幻覺,並不是真想自殺,他們其實也怕死。現在的學校和家庭教育存在太多的小題大做,對小孩子犯錯誤為什麼不能寬容一點?為什麼一定要搞得雞飛狗跳?小孩子犯錯誤,老天爺也會原諒的。但是大人處置不當造成悲劇,老天爺是不會原諒的。

(特別聲明:本號與微信公眾號時評君為同一作者)

相關焦點

  • 課間10分鐘,小學生玩遊戲、中學生在補妝、大學生在……
    現在的小學生們,還是跟我們當年一樣,一到了「課間10分鐘」的時間,就衝到學校操場,來到教室走廊! 中學生的「課間十分鐘」
  • 大學生課間多睡覺玩手機 教室比上課時安靜
    受訪者供圖新生感嘆課間十分鐘太安靜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大一新生陳志皓近日在QQ空間發了張下課時教室裡的照片,感嘆道:「下課比上課更安靜!」從這張照片上看,一間小教室裡亮著日光燈,黑板上投影機展示著上課時老師用的課件。
  • 學校不許學生課間出教室是在怕啥?為了孩子,還需多一些擔當勇氣
    最近,新華社發文,提出一個嚴肅的問題,學校不許學生課間出教室是在怕啥?「學校課間和午休除了上廁所不許學生出教室」,主要落腳點是學校和老師應該多一些擔當的勇氣。是啊,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現在為了怕承擔責任,就讓學生好靜,這不是違背天性嗎?
  • 小學生課間不能出教室 學校稱「圈養」利於安全
    小學生課間遭被動「圈養」    家長不滿紛紛徵集「不圈養」學校,部分學校認為「圈養」利於安全    昨天10點25分,正是小學生下課休息時間,浦東新區某小學偌大的操場上卻沒有半個人影,學生只在教室門口玩耍著,而在一年級走廊外面更是安安靜靜。
  • 為保證學習效率 某校禁小學生課間十分鐘出教室
    打兒子入校開始,李先生就一直聽兒子說,學校有要求:學生課間十分鐘和午休時間不允許隨意出入教室。「孩子一天總呆在教室裡,是不是太憋悶了?」李先生就此情況曾和校方交涉過,但沒有結果。昨天下午,校方領導向記者表示,學生們每日活動時間超過統一規定的一小時,而課餘時間統一管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 你的教室有多大?
    怎樣的教室才算是大教室呢?在美國加州,考察了當地的幾所中小學後,才真正解讀了大校園、大教室的含義。布蘭漢姆高中,是個在校生有隻有1400人的學校,有65名教師,大概有65間教室。沒有所謂的學校大門,看不見傳達室,不設保安,「學校辦公室」和其中的幾位秘書「把守」著外來人員通道。穿過這裡,進入校園,一排排平房並列著,是學生學習的場所——65間教室。
  • 中學生,不吃早餐,狀態會越來越差嗎?
    大多數學生直奔教室開始早讀,也有些進了食堂。食堂外,有的是邊走邊吃,有的則是到教室後掏出了麵包和冷掉的牛奶……也許,大多數同學是在家裡用過早餐了;也許,個別同學由於起得晚,根本就沒來得及準備早餐,想利用課間、或體育課前後順便到小超市帶點零食「填補一下」……也許,有些人起得晚,決定不吃早餐,想憑藉「強大的意志」撐到午飯;還有一些住宿的同學,放著好好的食堂不去,而是早上只簡單「享受」一點前一天晚上買好的麵包
  • ...眼、下課除非上廁所否則只能留教室?快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
    不少家長叮囑孩子:「課間別待在教室裡,有機會就出去玩,多看看遠處,讓眼睛放鬆一下。」但是,孩子的回答很無奈:「除了上廁所,我們只能留在教室裡,最多也只能在走廊裡轉轉。」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10分鐘」現象普遍,且小學最為突出。在上海的中小學,這樣的情況也並不少見。
  • 課間十分鐘學生在做啥?小學生跳繩,中學生洗頭,看到大學生服了
    我們最開心的瞬間就是課間的十分鐘,我們就來看看他們課間是在幹些什麼吧。首先要說的就是小學生,在我們成年人的眼中,小學生是很無憂無慮的。他們課間十分鐘就是很愉快的,我們最常做的運動就是跳繩,口中還有很多的秘訣,你跳過繩嗎?其次要說的就是中學生,自從進入中學開始就步入到了緊張的行列。
  • 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民生視線)
    ——編者   課間自由活動變「圈養」   學生多、操場小,學校擔心孩子磕碰   北京市朝陽區李女士的兒子上小學沒多久就告訴她,課間十分鐘,除了喝水和上廁所,不可以出教室。李女士心疼孩子,讓他多喝水,增加活動量。但是孩子很聽老師的話,課間不敢隨便離開教室。
  • 詹妍婷"玩"出來的最美魚兒班——心有多大,教室就有多大
    素聞當後媽的心酸,於是開學第一天,我無比忐忑地走進教室。可沒想到孩子們居然像小主人一樣招呼我,熱情地向我介紹學校的一草一木,告訴我好多屬於他們的習慣。 我很快適應和孩子們相處,也很快迎來我的第一次考驗——見家長!
  • 新華時評:課間、午休不許出教室,怕什麼?
    課間和午休,除了上廁所不許出教室是不少中小學校的規定。究其原因,是一個「怕」字。首先是怕孩子出事。走廊裡、樓梯間、操場上,孩子們難免奔跑打鬧,萬一磕了碰了咋辦?進而是怕家長「鬧事」。孩子在學校受傷,家長可能不依不饒,要求學校賠償。
  • 海口中小學課間十分鐘沒充分利用 學生好無聊
    小武的媽媽感到照此發展可不得了,於是認真詢問孩子,在學校是否做運動,課間活動時間有沒有出去玩玩?小武很不開心地說,課間十分鐘什麼都不讓幹,在教室外的樓道裡奔跑挨老師批評,連上下樓梯也挨老師批評,沒辦法,下課時間他除了上廁所、喝水外,就只能在教室中呆坐。   小武的媽媽找學校老師談起這件事。
  • 抑鬱症對中學生的影響有多大?
    今天跟大家聊聊抑鬱症對當代中學生的影響力有多大?但個人認為大多中學生抑鬱的原因大多是學校中的孤立,家庭的破碎,家長的謾罵,以及學習的壓力和自己的夢想不能被尊重。 還有就是現在家長普遍存在「我的孩子怎麼可能得抑鬱症 每天開開心心又不用擔心什麼」我想說的是中學生抑鬱是真的會出現
  • 《課間十分鐘》優秀短文
    課間十分鐘 大家有的在打桌球,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跳繩…… 大家玩得正開心呢!上課鈴響了,同學們趕緊回到教室裡準備上課。 二3 劉宸伊 叮鈴鈴,下課了。同學們一起來到操場玩耍。
  • 可否將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
    可如今,很多學校和老師卻不允許中小學生課間外出玩耍,甚至不允許學生課間在教室大聲說話、疾走,課間往往安靜如上課。「安靜的課間十分鐘」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且在小學中最為突出。
  • 中學生在教室遭老師多次打耳光,網友:再等二十年,把他攔路上
    中學生在教室遭老師多次打耳光,網友:再等二十年,把他攔路上本文為小編原創,圖片均來自於網際網路。導語:說起老師體罰學生這種事,很多人都非常不贊同覺得老師這麼做就是侵犯了學生的權益,但是有的人則是持無所謂的態度,覺得現在的小孩子太嬌生慣養了,很多學生的確很難管,而且禁不起打,但是幾十年前的人就不一樣了,基本上每個人都遭受過老師的體罰,所以現在的一些認為體罰不對的人反而遭到他們的嘲笑,認為誰不是這麼過來的啊。
  • 各國學生課間十分鐘對比圖,中國孩子大不同,網友:有老幹部氣質
    而我國的小學生和中學生,課間十分鐘,基本都是趴在書桌上閉目養神,或者在認真地做試卷,有的在預習老師要講的新課。 我們的童年課間十分鐘,與現在孩子們的課間大相逕庭。
  • 近九成受訪學生家長關心孩子怎樣度過課間十分鐘
    課間十分鐘是中小學生學習之餘的放鬆時間,在課間適當活動一下有利於他們身心發育和創造力發展。但如今,本該熱鬧的課間十分鐘卻異常安靜。家長對此怎麼看?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9.3%的受訪家長關心孩子在學校的課間十分鐘是如何度過的。
  • 中學生流行「催眠遊戲」 初二男生教室昏倒受傷
    中學生流行「催眠遊戲」 初二男生教室昏倒受傷   關注理由:深蹲半分多鐘,然後突然站立,腦部立刻產生眩暈感,頭腦一片空白,就像被催眠了一樣,這就是眼下福州中學生中頗為流行的「催眠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