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14歲男孩跳樓自殺的悲劇令人痛心,起因卻小得不能再小。三個同學課間在教室裡打撲克玩,結果班主任老師小題大做,把三個學生的家長都叫到學校裡來。其中一個學生的媽媽不冷靜了,在教室的走廊裡當眾打了兒子兩個耳光,並推他的頭撞到後面的立柱上,還掐了他的脖子。媽媽剛走,這個男孩就爬上走廊的護牆,毫不猶豫地縱身跳了下去,不治身亡。這個悲劇本不該發生。
學生課間打撲克,可能確實違反了學校的紀律,但也不是什麼出格的大事,老師批評教育一下,最多再把撲克沒收掉,這樣處理也就可以了,事後告知家長可能也是多餘的。但是老師卻小題大做,當即把三個學生的家長都叫到學校裡來,這是幹什麼呢?無非就是想讓家長來教訓一下自己的孩子。是這幾個學生不服老師管教嗎?從那個男孩任憑媽媽打他的情形來看,他是一個很老實的孩子,應該不會不服老師的管教,沒有必要把家長叫到學校裡來。
老師把家長叫到學校裡來,實際上是逃避自己的教育責任。學生課間打撲克這算多大的事啊,有必要把三個學生的家長都叫到學校裡嗎?正常情況下,這個時候學生的家長都在工作中,突然接到老師的通知,只好放下手頭的工作趕到學校裡來,心中肯定也窩了一肚子火氣,覺得孩子在學校裡闖了禍。如果是真闖禍倒也罷了,偏偏是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這反而容易激起更大的火氣,要怪自己小孩太不爭氣,犯這種低級錯誤幹什麼,影響了自己的工作,所以作出衝動性的反應也可以理解。
這場悲劇的始作俑者不是學生,也不是家長,而是老師。學生犯錯誤是難以避免的,更何況是課間打撲克這麼小的錯誤。這種錯誤老師完全可以單獨處理,沒有必要通知家長。如果是屢教不改才有必要告知家長,但也沒有必要通知家長馬上到學校裡來。這麼緊急地通知家長到學校裡來,就是想給家長和學生兩頭施壓,逃避自己的教育責任。家長的激烈反應不正是老師預期要達到的目的嗎?如果老師自己妥善處理了這事,還會有後面的悲劇嗎?
當然,這個媽媽也有錯,不該這麼衝動,另外兩個家長就沒有這麼衝動。但是人在應急狀態下是容易犯錯誤的,這個媽媽可能也太想配合老師了,想顯示她對自己的兒子絕不姑息,以求得老師的諒解,但反應過度了,沒有考慮到兒子的感受。但是應急狀態下誰不會犯錯誤呢?如果要說冷靜的話,為什麼這個時候沒有人出來保護那個挨打的男孩呢?比如把嚇壞了的男孩和怒氣衝衝的媽媽分隔開來,然後把男孩拉到另一邊去安慰他一下,再把他送進教室去上課,這樣悲劇也能避免。
至於說那個男孩,不要說他承受能力太差,他當時也是處於應急狀態。他其實並不是想自殺,他就是腦子一時轉不過彎來,覺得媽媽當著同學的面讓他出了醜,他要報復一下媽媽,讓媽媽也感到難過,感到後悔。他當時可能沒有想清楚,他這一跳是不可挽回的,人死不能復生。在他的潛意識裡,他可能以為他可以復生,或者以為他跳下去不會死,而是重傷,他會躺在床上治傷,然後看著媽媽天天坐在床邊向他懺悔。在起跳的一剎那,他可能有幻覺。
有不少人把這件事和上海17歲少年盧浦大橋墜橋事件進行類比,雖然這兩件事起因類似,但後因不同。後者也是媽媽被臨時叫到學校裡去了,媽媽也是氣得不行,一直搞到晚上九點多才回家。她不該在汽車行駛至盧浦大橋上時停車並下車,而那個17歲少年也不是想自殺,只是想逃離怒氣衝衝的媽媽。當時正值夜晚,視線不清,他可能沒有意識到那是在大橋上,只是想翻過路邊的欄杆逃跑,沒有想到欄杆外面是萬丈深淵。(參見我當時寫的文章《你們以為那個17歲少年是跳橋自殺,其實他只想翻過欄杆逃離母親》)
那個17歲少年事先沒有看過欄杆外面,他跑得太急了,根本來不及看,一下子就翻過護欄了。他母親看著他墜下大橋,跪地捶打,痛心疾首。武漢這個14歲男孩有所不同,他在爬上護牆之前向下看了一眼,知道他是在高處,但究竟有多高,他當時可能有幻覺。他跳下去的動作也不像是要自殺,就像是在鞍馬上最後跳下的動作,他可能覺得這跟跳圍牆差不多,沒有絲毫猶豫,就這麼跳下去了,悲劇就這麼發生了,令人心痛不已。
很多孩子的所謂自殺,其實都是意外,是在受到突然刺激時應急反應出現偏差時的一念之差。他們的心智發育還不健全,在應急反應時會出現幻覺,並不是真想自殺,他們其實也怕死。現在的學校和家庭教育存在太多的小題大做,對小孩子犯錯誤為什麼不能寬容一點?為什麼一定要搞得雞飛狗跳?小孩子犯錯誤,老天爺也會原諒的。但是大人處置不當造成悲劇,老天爺是不會原諒的。
(特別聲明:本號與微信公眾號時評君為同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