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網絡分析儀簡介
網絡分析
是通過測量網絡輸入端和輸出端對頻率掃描和功率掃描測試信號的幅度與相位的影響,來精確表徵線性系統特性的一種方法。
網絡分析儀
網絡分析儀能精確地測量入射波、反射波、傳輸波中的幅度和相位信息,通過比值測量法定量描述被測器件的反射和傳輸特性。比值測量法可以使我們在進行反射和傳輸測量時不會受到絕對功率和源功率隨頻率變化產生的影響。
測量需求
·檢查複雜RF系統各個組件特性
·確保傳輸信號無失真:
線性失真:幅度、恆定群延時
非線性失真:諧波、互調、壓縮
·確保良好匹配,功率最大傳輸
·網絡分析儀測試應用:
無源: 雙工器、功分器、耦合器、合路器、濾波器、隔離器、環行器、
衰減器、天線、適配器、電纜、波導、傳輸線等
有源:放大器、混頻器、取樣器等
網絡分析儀分類
矢網(Vector network):能測量和顯示電氣網絡和整體幅度和相位特性。包括:S參數、幅度和相位、駐波比、插入損耗/增益、群延時、回波損耗、複數阻抗等
標網(Scalar network) :只能測量S參數的幅度部分,測量結果包括:傳輸損耗/增益、回波損耗和駐波比、反向隔離度等
網分手動校準
02
以E5071C用校準件85033E示例,需要一根測試電纜11500E。
步驟:
1、接上接線座(以port1示例)
2、接上測試電纜11500E,扭力矩要到折彎狀態。
3、設置測試頻率範圍(例如1.8G~2.8G)
方法一:設置起始頻率和終止頻率
方法二:設置中心頻率,再設置頻率帶寬
4、選擇Smith曲線顯示,按Format按鍵,選擇「Smith」,選擇「R+jX」
5、開始校準,按「CAL」按鈕,在Calibration界面,點擊「Calibrate」,再點擊「1-PortCal」
6、選擇校準件85033E的「O」口接在測試電纜另一端
7、在1-PortCal界面,點擊「open」,在左側出現小勾表示open校準OK
8、將校準件的S口接到測試電腦另一端,在1-PortCal界面,點擊「short」,在左側出現小勾表示short校準OK
9、將校準件的L口接到測試電腦另一端,在1-PortCal界面,點擊「Load」,在左側出現小勾表示Load校準OK
10、不拿掉校準件(還接在L口),點擊「Done」,只有一個像素點集中在圓心上,校準OK
11、加延長線校準
12、 將延長線接到測試電纜另一端,返回到「Calibration」界面,點擊「PortExtensions」
13、點擊「Extensions Off」選項,將「Extensions Off」切換成「Extensions ON」
14、返回到Port Extensions界面,點擊「Auto Port Extensions」
15、在「Auto Port Extensions」界面,點擊「select ports」
16、在「select ports」界面,選擇Port1
17、返回到「Auto Port Extensions」界面,點擊「Include Loss」,將Off改成On
18、返回到「Auto Port Extensions」界面,點擊「Measure Open」
19、在「Measure Open」界面,選擇Port1,界面圖形中會出現一小段線切在圓的右側,延長線校準OK
20、保存校準好的狀態,按「Save/Recall」按鈕,再點擊「Save State」
21、在Save State界面點擊「File Dialog」,在彈出窗口命名要保存的文件並選擇保存路徑
新程序還沒好,技術猿在正在補腦...
03
天線阻抗匹配測試舉例(2.4G倒F天線)
1、卡片的背景色需要調出布局工具欄來設置每個卡片都可以嵌套插入圖片或其它模板
2、將延長線焊接到需要調試的板子上,延長線的線芯接到板載天線上,延長線的外包線接到板子的地上
3、在匹配天線阻抗時,板載天線要與IC端斷開,在該板子是去掉L1來實現
4、在調試過程中,想要查看Smith曲線和Log曲線,可以在屏幕上同時顯示Smith曲線和Log曲線,按「Display」按鈕,點擊「Num of Traces」,選擇2,就能同時顯示Smith曲線和Log曲線
5、添加Marker點,按「Marker」按鈕,在屏幕點擊「Marker1」,輸入2.4G的頻率,點擊「Marker2」,輸入2.44G的頻率,點擊「Marker3」,輸入2.483G的頻率,屏幕上可看到3個Marker點
6、 調試過程中,若要單獨看Smith曲線或Log曲線,通過連續按「Trace Max」按鈕,可分別顯示成Smith曲線或Log曲線或兩條曲線同時顯示
7、 根據首次測試的結果,結合Smith圓圖,選擇電感或電容,該並聯還是串聯(上感下容,左並右串),根據大致的方向不斷換電感或電容的值,直到天線中心頻率阻抗接近純電阻50歐姆。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