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雖時至寒冬,但仍有不少健身者來到市城區晉商公園,在健身步道上跑步、快走,感受著健康快樂。「有了健身步道,不用花錢就能在家門口健身,而且空氣還很清新,真好!」家住晉中市城區晉園小區的董威燕邊鍛鍊邊和記者聊著。
健康生活,始於足下。像這樣的健身步道,晉中市今年新建600公裡。經測算統計,截至2020年12月,晉中市健身步道總公裡數已達4172.09公裡。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越來越關注身體健康。但是,曾經不少市民會有「去哪兒健身」的疑問。為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體育健身需求,2018年3月,國家體育總局等12個部委聯合印發《百萬公裡健身步道工程實施方案》,標誌著我國健身步道的建設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
晉中市積極響應,用行動「回答」群眾疑問。2020年,晉中市政府將健身步道建設納入16件民生實事之一,紮實推進,並圓滿完成建設任務,為群眾健身提供了諸多理想去處。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運動是步行。健身步道的出現,為群眾健身提供了好去處,身心在大自然中得到有效放鬆,讓人忘卻了疲憊和憂傷,緩解了傷痛和壓力。「這裡景色迷人,空氣清新,還有距離指示牌,很適合運動。」經常到瀟河溼地公園健身的市民武亮告訴記者,自從有了健身步道,他每天都要來此「打卡」。
「遠離城市喧囂和汽車尾氣,快走的同時短暫地放空大腦,把平時的雜事都拋到腦後,有利於上班後能更加高效地投入工作。」武亮非常喜歡這項運動,快走已深深地融入他的生活。
除了晉商公園、瀟河溼地公園,在市城區玉湖公園、迎賓綠苑,在太谷區、昔陽縣等地的公園,每逢早晚尖峰時段,健身步道上都是人流如織。
健身步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市民日常,引領健康生活,深受市民讚許和好評。大家或走或跑在健身步道上,一旁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健康知識宣傳牌入腦入心,既養生,又養心。這一切,與晉中市相關部門的統籌規劃、創新建設密不可分。
今年以來,以榆次、太谷兩區為重點,「舉龍頭、帶兩翼」,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健身步道建設任務。榆次區將健身步道的建設與市、區政府的鄉村振興精品廊帶建設緊密結合,打造出一條73.6公裡的健走、騎行步道,集體育健身與休閒觀光、文體創意、鄉村體驗於一體;太谷區以縣域旅遊發展為契機,結合公園、綠地建設,將健身步道建設融入當地城市發展規劃,共建成102.3公裡健身步道;左權縣遵照集綠水、生態、休閒、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的原則,修建完成10條共90公裡的健身步道,帶動了全域旅遊,提升了全面小康,成為左權縣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壽陽縣因地制宜,充分發揮「體育+」的功能和作用,打造和旅遊、休閒、文化、康養等深度融合的綜合型健身步道93.5公裡。
指導各縣(區、市)加緊完成健身步道建設任務的同時,晉中市體育局在健身步道材質、標識系統的完善、智能智慧化性能提升等方面下足功夫,今年完成了市體育公園1.4公裡、社火公園1.7公裡的塑膠健身步道的智能健身步道建設,打造了健身步道亮點工程,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提供了健身服務。
如今,健身步道上到處洋溢著市民的幸福歡笑,政府的貼心服務順心如意,群眾的滿心滿意、感恩感動可想而知。(記者 閆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