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陰符經》筆法解析

2021-03-03 奇勝書苑

書法裡的楷書假如需要分類的話可以分為魏楷、晉楷、唐楷和趙楷四種,每一種分類裡又有很多不同的風格。

對於初學者來說,如何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小類來進行學習就顯得非常重要,作為一線的書法老師,我的建議是根據個人喜好和接受能力來進行選擇。

假如一定要我推薦一種的話,我是推薦褚遂良的,褚遂良作為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是顏真卿等中唐和晚唐書家的取法對象。

選擇褚遂良的好處非常多,嘉強先通過八個筆畫為大家分析一下《陰符經》的筆法,後面再行總結。大家只要能熟練掌握這8個筆畫,就可以輕鬆攻克最難唐楷《陰符經》了。

1

妙趣橫生

《陰符經》的橫畫非常有趣味性,下筆或藏或露,方向有上有下,折後行筆有細有粗,真的是妙趣「橫」生。

我們看上面的「因」字上面的一橫,非常細的起筆,提起,按下,再提起,再按下,猶如霹靂舞的擺手動作,動感十足。

2

中流砥豎

《陰符經》的豎畫可謂是獨具一格的,完全顛覆了你對豎畫的印象,比如上面的兩個「根」字,特別是第二個,左右兩邊的豎畫是不是如美女在扭著腰在擺動,和你印象中的豎畫是完全不同的。

學會了《陰符經》的豎畫,對以後學行書幫助也是非常大的。「物」字的左豎,寫得非常細,和上面的「於」字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3

撇撇生風

《陰符經》的撇畫也不是人們印象中的從粗到細的,反而很多是由細到粗的,大部分是逆鋒入筆後由粗到細,然後再由細到粗,最後提起收筆。

寫撇畫的一個要求是要力送到底,切勿甩筆而出,那會軟弱無力,沒有生氣的。

4

一捺千金

《陰符經》的捺畫非常輕巧,看上去神清氣爽,「火」字捺直接空中切入,由細漸粗最後頓筆推出捺腳。上圖四個字的捺畫都各有不同,注意其起筆和捺腳的變化。

5

迂迴曲折

一般來說都是橫細而轉折處粗,但圓轉時可以提著筆用筆尖轉彎,這樣轉彎的地方就可以變成細的了,比如上面的「物」字,非常漂亮斜橫下來提筆轉彎。書寫時要注意轉折處要圓融,過渡時要自然。

6

鐵畫銀鉤

「也」字、「地」字豎彎鉤是非常難寫的。《陰符經》處理得非常巧妙,嘉強把裡面的這幾個字全挑出來放在一起給大家對比觀察,轉換處理得是不一樣的,第一個角度小一些,第二個角度就比較大。出鉤處也是有重有輕的。

7

奇珍異寶

這裡我們連著點一起來學習寶蓋頭,這樣能更好地結合著學習。上面有一個特殊的是「安」字,它的寶蓋頭不是獨立的,點和「女」字的撇連在一起寫,而且寶蓋頭要寫得小一些。

「宙」字的點是最具特色的了,直接就寫出來褚遂良的經典豎畫了。不同的「點」,就如同珍奇的寶貝一樣,散發著光彩,需要用心去體會。

8

三點之水

因為三點水很重要,褚遂良寫得也非常有特色,所以也拿出來作為最後一點單獨講。

三點水是大體是呈弧形排列的,有些弧形並不是很明顯,像「浸」字的三點水,前面兩點基本是左對齊的,而且比較輕,目的是把重點放在第三點,以求得左右的平衡。

第一、二點靠得比較緊,第三點與第二點的距離則有長有短。「潰」字的三點比較細,而「沉」的三點比較粗。細看三點水就如三江之水匯集而來,有急有緩,有大有小,有起有伏,充滿著自然之美。

總結:

《陰符經》只是傳為褚遂良所作,但這不妨礙歷來書家對它的高度讚譽和我們的學習。選擇褚遂良書法入門的最大好處是其筆法和結體變化豐富,後面的拓展空間非常大。

有些人學了歐陽詢、顏真卿這類標籤性非常強的書體後,很難走出來,特別沒老師指導的書法愛好者有些更是走進了死胡同,無法再前進。此時可以換成學習褚遂良的書法,對眼界的開拓和思維的拓展都非常有幫助。


長按下面二維碼加關注

【微信號:lsqssy168】


歡迎點讚,回復!

相關焦點

  • 技法課堂 褚遂良《陰符經》筆法解讀
    書法專項班把《褚遂良陰符經》作為教學點展開教學,從書法最根本的筆法——「點畫法」入手,將書法的用筆、用腕等方法傳授給學員,力圖改變並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提高學員對書法的審美能力,課程得到了學員們的一致好評。本報將在近期對此次書法專項班的教學課程做集中展示。
  • 褚遂良《陰符經》臨摹技法教程
    《大字陰符經》筆勢縱橫清晰,天趣自然。其總體結構方中見扁,多見橫勢,寬綽而見虛靈之氣,此乃從隸書中來。折筆換鐸是筆法很重要的內容之一,在轉折筆應有意練習折鐸手法。折鐸而出的筆畫會帶動整個結字挺拔開張。用到行草書中,易使結字章法清朗勁健。 褚遂良《陰符經》原色版
  • 唐人楷書《大字陰符經》的點畫用筆與結構
    《大字陰符經》墨跡本,96行,461字,傳唐代褚遂良書陰符經點畫用筆與結構要義《陰符經》這本法帖,如果研究唐人楷書筆法,珍貴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這樣一件大字楷書墨跡得以流傳下來,對研究唐代楷書的用筆法則提供了重要依據和線索。米芾《海嶽名言》云:「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
  • 諸遂良的大字陰符經集字對聯
    而習書之人,沒臨習過褚遂良的,則少之又少。眾人皆知,太宗皇帝是王羲之的鐵桿粉絲,而初唐之時,書風也是以二王一路為主。有個典故說:當虞世南死後,太宗尤為鬱悶,抱怨沒有人和自己討論書法了。此時,魏徵跟太宗皇帝推薦:「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太宗一聽,能得王羲之風韻,便將多年來徵集的王羲之作品,請褚遂良來品評鑑別,褚遂良逐一鑑定,並編目存入內府,無一差錯。
  • 董其昌 楷書《陰符經府君碑卷》,滋潤生秀,纖毫畢現
    董其昌《楷書陰符經府君碑卷》,紙本,楷書,25.1×143.4cm,天啟四年(1624),上海博物館藏。1624年,董氏70歲,其楷從嫻熟漸返生拙,有人書俱老之趣。光潔的鏡面箋,滋潤生秀,纖毫畢現。
  • 為什麼周圍學褚遂良書法的人比較少?他的書法怎麼樣?
    你說發現學褚遂良書法的人比較少,這是正常現象,中國書法歷史悠久,名家輩出,經典碑帖眾多,書法愛好者依個人喜好選擇學哪家。因為楷書四大家更為人所熟知,所以學他們的字就成為書法愛好者的普遍選擇。其實褚遂良的字很不錯,靈動飄逸,風格很獨特,他的書法很多人喜歡,褚遂良以楷書聞名,他的其它書體水平一般。
  • 《黃帝陰符經》全篇
    前言在解《黃帝陰符經》這本書之前,我們需要先回答關於這本書的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黃帝陰符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第二個問題是,《黃帝陰符經》這本書的作者到底是誰?第三個問題,《黃帝陰符經》裡的陰符是什麼意思?
  • 《黃帝陰符經講義》
    經名:黃帝陰符經講義。南宋夏元鼎(字宗禹)撰,成書於寶慶三年。原本三卷,附圖說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  黃帝陰符經講義卷之一  雲峰散人夏元鼎宗禹撰  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道也者非可仰求於冥漠之表也。天道在吾身,我能盡其觀之之妙,則目擊道存,至道不繁矣。
  • 《黃帝陰符經》註解
    黃帝陰符經《黃帝陰符經》全文共三百九十九字。一氣貫注,未分章節。
  • 《黃帝陰符經》奇門遁甲釋秘
    謹用山西省博物館碑林所陳列的大宋乾德四年,郭忠恕三體(篆隸楷)書《黃帝陰符經》碑拓片為藍本(《六一題跋》有記載)。至於《黃帝陰符經》的歷史考據、學術價值等等有不少專題評述的文章。如齊魯書社一九八四年版《中國古代佚名哲學名著評述》第二卷,李養正撰《陰符經》一文,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王明著《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中「試論《陰符經》及其唯物主義思想」一文。
  • 當代書法名士丁祥紅,楷書《皇帝陰符經》欣賞,筆格超逸遒勁幽古
    當代書法名士丁祥紅楷書《皇帝陰符經》欣賞:書者介紹:丁祥紅,字正雅,1969年出生,雲南曲靖人。8歲開始練書法,深得家學之傳,勤於臨帖,筆耕不輟,尤其是對歐楷筆法,鑽研細學,書功俱佳,字體端莊大氣,一絲不苟,富有格局美,力感美,氣勢美,結構美,自然美。
  • 張旭的筆法01
    一 至張旭筆法始弘筆法是書法的基本技法。筆法的由來,或曰始自蔡邕,或曰起自崔瑗,或曰始於張芝,總之,大約是東漢後期中國書法出現第 一個高潮(漢隸碑群)時產生的,而筆法的誕生也證明了中國書法已達到成熟。在此以前的作品,並不是說沒有筆法,只是筆法從實踐上升為理論,成為一種系統 的、代代相傳的用筆技巧,應當說是始自這一時代。這一點,不僅有流傳至今的蔡邕《筆論》、《九勢》,趙壹《非草書》等典籍為證,並且有這一時代的書法作品 實物印證,大致是可信的。張旭肚痛帖筆法是書法藝術的秘訣和鑰匙,自然引起學書者的極大注意。
  • 陰符經:天地玄機,神機鬼藏!
    陰符經是道家著作,為道家修行之作。書中出現天有五賊,見之者昌。黃帝內經曰:天有四時五行。五賊即五行。不管是四時還是五行,都是通過周易象數得到的,四時即四象,五行即八卦九宮。不管是四時還是五行,都是形而上之道,故不可見,不可名。
  • 詳解諸子百家系列之陰符經
    道《陰符經》又名《黃帝陰符經》,是古代爭議頗多的一本書籍,關於這本書的爭議有三點:1、是否為黃帝所做?如果是偽作的話,那是何人所做?2、這本書是兵書還是道家修行書還是儒學呢?不過即便是爭議懸而未決,也絲毫不影響這本書的歷史地位,從唐朝李荃作注以來,至晚清時,其註解版本已不下百餘種,註解繁多,且眾說紛紜,紛亂錯雜,這本書甚至被道教視為等同於老子《道德經》的地位,可見其影響頗深。後人大部分認為《陰符經》為託黃帝之名所著,陰,背陽為陰,隱藏的,不顯露在外的。符,古指祥瑞的徵兆,這裡指大道之象。
  • 千古奇書《黃帝陰符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今天來跟大家講講《黃帝陰符經》!《黃帝陰符經》作者是軒轅黃帝,歷史上有太公、範蠡、鬼谷子、張良、諸葛亮、李淳風、李筌、李治、李鑑、李銳、楊晟等都作過註解,《四庫全書》中有所收集。《陰符經》應該是一部思想著作,集道家的治國方略,養生之道,兵法戰術等。它是元始的《遁甲經》。何以故?按《遁甲符應經 .